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六大史观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同史观


④从文明史史观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 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 工业文明的地方。

⑤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 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 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⑥从生态史观角度看,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近 代城市,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同史观

①从革命史观角度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 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 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 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②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 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 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③从整体史观角度看,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 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 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历史教学史观

【整体史观】

1、概念:即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2、视角:从全球范围内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 其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交 往、联系。


【现代化史观】

1、概念:认为人类历史是一部由传统农业社会 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2、视角: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判断其是否 具备近代社会特征,即是否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符合一方面即可 认为该事是有利于近代化的。



(3)法制上,颁布了资产阶级《临时约法》, 确立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具有反对专制制度 的进步意义

六大史观——精选推荐

六大史观——精选推荐

六⼤史观六⼤史观(唯物史观,⽂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态史观)。

1、⽂明史观。

⽂明史观认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类⽂明发展的历史,⼈类⽂明的发展及其⼈类⾃⾝的⽂明化是⼈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类创造、积累⽂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明是指⼈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它是在⼀定社会⽣产⽅式的基础上产⽣,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类⽂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明史、政治⽂明史、精神⽂明史、社会⽂明史。

各国各地区的⼈民创造的优秀⽂明成果是⼈类的共同财富。

不同的⽂明需要交流。

现代⽂明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在1500年前,世界传统的四⼤⽂明以及介乎其间、散布于亚、⾮、美等⼤洲的⼀些边缘⽂明,基本上处于⼀种相互隔绝状态,⽽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从积极奉⾏重商主义的欧洲发现了美洲并打通了全世界的商道之后,这⼀平等格局就开始突破,欧洲⽂明逐渐获得压倒其它诸⽂明的优势。

欧洲⽂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命、⼯业⾰命和政治⾰命的种种努⼒,初步创⽴了以科学化、⼯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了西⽅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创造的极⼤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从属于西⽅”的历史进程。

伴随着现代⽂明的这种扩散,东⽅民族独⽴⾃强意识开始苏醒,⽃争最终导致殖民体系的崩溃、中⼼国家势⼒的分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这种变化从国际政治格局看,表现为由英欧独霸到美苏争霸再到多极世界的演进,这种演变⽆⾮是在世界范围内全⾯贯彻现代⽂明的“民主化”原则的⼀个逻辑结局。

就政治⽂明⽽⾔,政治⽂明是⼀个由政治意识⽂明、政治制度⽂明和政治⾏为⽂明构成的完整体系,现代政治⽂明有两个不同的⽂明范式,⼀个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明,⼀个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明,前者成为近代政治⽂明发展的主流,后者也是近代政治⽂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近代政治⽂明的形式和内容,是对近代政治⽂明的另⼀种探索。

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
现代文明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在1500年前,世界传统的四大文明以及介乎其间、散布于亚、非、美等大洲的一些边缘文明,基本上处于一种相互隔绝状态,而且呈现着某种平等对峙的格局,然而从积极奉行重商主义的欧洲发现了美洲并打通了全世界的商道之后,这一平等格局就开始突破,欧洲文明逐渐获得压倒其它诸文明的优势。
欧洲文明在成功地吸收了它种文明的诸般优秀成果集中了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种种努力,初步创立了以科学化、工业化、民主化为基本原则的现代文明,并以此为准绳重组建立了西方社会,然后借助于由这种合理化变革创造的极大的政治经济优势,最终完成了“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进程。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
平等的态度:即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要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承认和维护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在弘扬本国本民族文明优秀传统的同时,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

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

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

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文明史观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人类历史是如何传承的,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文明类型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以文明史观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理解并掌握资本主义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的演变过程;要重点复习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等;以及古代文化中对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依然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如民主思想等。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

盘点这些高中历史史观高中历史史观还是非常丰富的,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七大史观”详析。

但是有些同学连什么是史观都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几大史观吧!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高考历史常用六大史观

六大史观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正如西方一位着名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它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来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二、文明史观基本概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又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三、现代化史观概念内涵: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化首先从西欧开始,随之通过殖民扩张弥散到亚、非、美广大地区,因此现代化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四、社会史观基本内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五、革命史观基本含义: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该史观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六、唯物史观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革命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①从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②从现代化史观: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③从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④从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例:多种史观评价孙中山①革命史观: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②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③社会史观: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④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高中历史八大史观

历史中的“八大史观”史观是学生的一个盲点,也是历史研究、学习、教学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的决定因素。

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六种史观
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都涉及到多元史观的正确运用。

高中历史学习必须掌握以下六种史观:
一、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

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

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三、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五、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所谓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六、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