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水利工程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保障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增加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水利工程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如防洪、排涝、供水等功能,有助于降低环境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水利工程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保护和修复湿地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建造水库、灌溉工程和河道治理等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工程。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会改变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导致部分生物物种灭绝或迁徙。

灌溉工程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河道治理工程可能改变河流的生态平衡,影响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水库建设中,可以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保留部分原有植被,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在灌溉工程中,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

在河道治理中,可以采用生态工法,保留部分天然河道,创造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只有在合理规划和科学施工的基础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建设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工程,包括水库、水利灌溉、排灌工程等。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库在蓄水过程中需要淹没大量的土地,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水库蓄水后会改变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2. 水利灌溉对土壤的影响:水利灌溉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但过度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等问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

3. 排灌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排灌工程可以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但过度的排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干旱等问题,从而影响当地的水资源生态环境。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水库的生态修复:在水库工程建设之后,可以采取生态修复的措施,如进行湿地恢复、植被绿化、水域环境保护等,从而减少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在灌溉农田时,可以采取科学的水文调度和灌溉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对于排灌工程,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避免过度排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需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2.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可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3. 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并取得经济效益的也要适当予以生态补偿,通过投入资金,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以补偿因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害。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节水文变化而进行的基础性工程。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域生境破坏:水利工程的修建可能导致水体河床的改变,增加了水流的速度和剧烈程度,对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体结构和流态,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水生生物无法生存和繁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3. 水源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通常需要水库和堤坝的建设,这会导致河流的水源减少,并导致河流干涸,从而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4. 河流水质恶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洪水淤泥、沉积物和废水,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水质恶化,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解决措施1. 科学规划设计: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科学调查和规划设计,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需要。

通过合理的区划和布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合理运用水资源: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建立高效的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3. 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在水利工程中,可以适当增设生态恢复工程,如建立生态廊道、湿地保护区等,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防污染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5. 定期监测评估: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定期监测评估等措施可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首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利工程可以改善和调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资源分布,提高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

其次,水利工程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增加湿地和河流的水位,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再次,水利工程可以提供灌溉水源,改善农田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

此外,水利工程还可以提供水电能源和水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水利工程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首先,水利工程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水库蓄水,改变大规模河流的自然水动力学过程,影响河流的洪水湿地功能和水生态系统。

其次,水利工程的大规模水摄取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使周边地区产生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的争夺,进而引发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和土地沙化。

再次,水利工程的排水和排污可能会引发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对水生生物和水上运输造成威胁。

此外,水利工程还会造成水生态系统断流,导致鱼类迁徙和繁殖的困难。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对策。

首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避免大规模的水库蓄水和水利工程的超负荷开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再次,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利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和限制,保护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

总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评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的共同发展。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防洪排涝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1. 水资源的改变: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会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流动和利用方式,导致区域内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利用方式的改变。

这可能会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2. 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改变河道形态和水流路径,可能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修建大坝会改变河流的水位和流速,影响下游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破坏湿地、湖泊、沼泽等生态环境,导致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

3. 水质污染: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物,其中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工程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农药、肥料和工业废水等。

这些废水和废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可能会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 生态环境评价: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价,评估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评价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工程建设在对生态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进行。

2. 生态补偿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补偿。

在修建大坝的可以建设鱼梯以维护鱼类的迁徙通道;在河道改建过程中,应保留和恢复湿地和湖泊等生态环境。

这样可以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3. 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利工程的开发利用应与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制度。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的能力等。

4. 环境管理和监测:水利工程的运营和管理期间,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和处理废水和废物的排放。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关注。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直接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地区的水需求。

这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农田灌溉用水和发电用水,促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将介绍水利工程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然后,将详细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库、堤坝等建设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和改变。

接着,将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如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重点讨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措施,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并提出未来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展望和建议。

2. 正文2.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有效利用和管理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堤坝、引水渠等设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水域、水文、水生态等多方面的自然过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人们急需解决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水土流失加剧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大片土地资源被占用,土地的覆被和植被被破坏,加速了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特别是在水库蓄水后,由于河岸的水位上升,导致上游土地的退耕和迁移,增加了土地的裸露面积,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2.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河流的水文条件、水位变化和水质等,对原有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水库蓄水后,底栖生物会丧失栖息场所,河道的调节作用也会减弱,导致河流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

水库的建设也会对鱼类产卵和生长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

3. 河流生态系统改变在进行河流整治和水库建设时,常常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调整。

这些工程对河流的水流速度、水位、水质等产生影响,改变了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

部分水利工程还会影响到河水的生长、垂钓等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对于水质净化、防洪抗旱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的发展导致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1. 添加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应该加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恢复和重建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适当的绿色植被,保留和恢复原有的湿地和滩涂等生态环境,为野生植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2. 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政策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加大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力度,对于一些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水利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构建规范和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的水利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大范围调水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扩大有利影响,尽量规避或减轻不利影响,寻找具体、完善的解决措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充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对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人口迁移等各方面的潜在影响是巨大和复杂的,其中不乏积极的影响,如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方面发挥了卓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应,对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许多消极影响,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改变河流两岸动物的迁徙和生活习性。

因此,兴修水利工程的利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施工阶段和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

1 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更加科学的,综合的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已将水利工程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鼓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风气,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开源。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当前水利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工程在应用科技手段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

第二,水利工程多数属于财政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工程,由于水利投资不足,目前水利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的水利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大范围调水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扩大有利影响,尽量规避或减轻不利影响,寻找具体、完善的解决措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充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对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人口迁移等各方面的潜在影响是巨大和复杂的,其中不乏积极的影响,如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方面发挥了卓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应,对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许多消极影响,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改变河流两岸动物的迁徙和生活习性。

因此,兴修水利工程的利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施工阶段和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

1 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更加科学的,综合的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已将水利工程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鼓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风气,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开源。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当前水利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工程在应用科技手段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

第二,水利工程多数属于财政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工程,由于水利投资不足,目前水利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由于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全国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造成河流两岸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修复和河道治理任重而道远。

2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1 对局部气候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和调水工程都会对所在地区的小气候产生影响,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

水库在不同的季节对温度的影响不同,综合表现为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年平均水温略显高于附近地区的地面温度,冬季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都有所提升。

大型水库形成广阔的水域,蒸发量也相比于建库前明显增大,如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方的降雨量,解决局部地区缺水的问题。

2.2 对水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多在天然河道上实施,这样做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地下水水温,对水质产生影响,而水质优劣与动植物的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大面积水体流速低、大量蓄水,降低了水体与空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和水体稀释扩散能力,使溶解氧含量降低,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溶解氧含量对于水生生物的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质参数。

一旦工程建成,这些改变是很难逆转的,只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把影响降到最低。

2.3 对泥沙的影响河流的流通挟带大量的悬浮物,如粗沙、细沙、淤泥和粘土等,库区蓄水后,上游水位抬高,水流速度减缓,挟沙能力减弱,这些悬浮物经过长距离的输移沉积于大坝所形成的水库内,以颗粒沉降速率逐渐沉积下来,并且随着水挟带的泥沙沿河床的推移,逐渐向水库中心进一步移动,使水库的有效库容减少,降低水库的运行效益。

同时,水利工程的截流蓄水工程,扰乱了河流的泥沙运动规律,改变了原有天然河道内的生态平衡和水文情况,,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的生物个体和群落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之一,应该引起重视。

2.4 对河流周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的生态系统。

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大大影响了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4.1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森林、草丛、农田等植被资源,土地被淹没,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系统,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这种改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施工期间大量毁林挖田,施工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恶化河道两岸动物的生存环境,施工产生的噪声,废气等,造成滨河植物种类减少,鸟类死亡,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同时,对淹没区和植被的破坏是永久性不可恢复的。

另一方面,局部气温,水文条件及人口迁徙所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加以探讨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不良影响。

2.4.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库区水流流速较缓,水体透明度较大,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上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因此,容易出现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降低了水、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削弱水体自净能力。

水体成分的变化会对鱼类的交配和排卵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坝区的截流工程会影响水生动物的迁徙路线,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有些珍稀物种甚至因此灭绝,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为代价,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垦林地,致使地表大面积裸露,而土壤本身凝固力较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过程往往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河道两岸有大批移民需要动迁,移民安置需要修建新的专项设施,开垦大量新土地进行规划建设,致使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

库区满水后,将淹没部分原有的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安置也是一项重大的考验。

此外,还会对其他行业造成影响,如交通运输业,煤矿产业,农业、航运等等。

因此,我们在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确处理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新城镇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处处以保护环境为主,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动植物生长和栖息创造条件。

过程建成后,可以利用库区水资源开展旅游业、养殖业等增加创收。

4 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从长期性的深远影响或是施工过程中来说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只要充分认识并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重视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间的关系,规避不利影响,发扬有利影响,就可以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4.1 增强环保意识在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都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破坏,尤其是对湿地、沼泽、雨林等珍贵资源,更应充分认识对其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现状,尊重客观规律进行综合考量,脚踏实地的调查走访,在取得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效益。

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大众环保意识,推广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引导设计、施工人员形成积极正确的环保观念。

4.2 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体系现阶段,虽然我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环保体系,但是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工程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因此,应制定更细化、更量化的标准和规范,查缺补漏并及时更新各项指标文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机制。

在涉及生物、水文、地理等多方学科的问题上,应建立跨专业的技术合作体系,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并着力提拔综合性人才。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征求各专业的意见,通过充分沟通和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从而突破瓶颈,减轻或规避不利影响,争取获得综合效益最大化。

4.3 加强舆论监督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移民问题应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并广泛听取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通过公开渠道时时公布开发进程以提高工程透明度,特别是规划和设计阶段,更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着力协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

同时,对于提出有效建议和举报不良行为的个人给予特别奖励,曝光和严惩违法乱纪的行为,争取获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

5 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在保障社会需求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疏通河道,合理控制社会用水量,对有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配置,以满足各行业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

如今,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亟待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工程建设规划中,开工建设一批大型的水利项目势在必行,应不断增加项目数量,扩大项目规模和影响力,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干旱地区饮水困难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的供水能力。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水利工程推进过程中更加注重综合化、科学化发展的问题,通过综合整治强化流域管理,集中处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使之达到可回收利用的标准,节约水资源。

农业方面,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技术引水灌田,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粮食生产产量。

植被应用方面,筛选现阶段工程中保持水土性能良好的植被,扩大绿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流域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舒适度和富裕度。

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协调性问题,通过整体设计,使工程融入周边自然环境中,加入景观小品,休闲座椅,亲水平台等休闲娱乐设施,提高工程设计品位,达到与区域景观和谐统一的效果。

施工过程中,应着力分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上下游的影响、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等,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价值,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学习国外水利方面的先进技术,取其糟粕,取其精华,加大宣传力度来弥补落后的观念,调动群众的力量支持水利事业的推进,通过进一步的自省解决管理体制上的落后,达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终极目标。

5 结语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供电、航运、灌溉等社会效益,也减轻和防止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完善管理体制,也要吸取教训和不足,寻求减轻不良影响的办法和措施,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关系,使环境保护与水利事业同步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