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合集下载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经济效率的含义。

3.理解并掌握交换的、生产的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并会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图示分析。

4.了解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间的关系。

5.了解社会福利函数,并会用其来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6.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建议:课时: 0.5周,共1.5课时二、本章知识结构图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一般均衡理论实现过程经济效率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可能性曲线不可能性定理效率与公平三、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提要(一) 一般均衡理论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意义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销量应有的量值。

2.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瓦尔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

他认为经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体系,当消费者偏好、要素供给和生产函数为已知时,就能从数学上论证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可以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即整个经济可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和数量都有确定的量值,均衡条件是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极大化,所有市场的供需总量相等。

简单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由四个方程组来表示:商品需求方程组、要素需求方程组(要素供求相等方程)、厂商供给方程组(商品价格与生产成本相等方程)和要素供给方程组。

由于模型假设要素收入等于产品价值,故此四个方程组中必定有一个方程不是独立的。

通过令任一商品为货币商品并以此货币商品定义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便可使模型的未知数数目与相互独立的方程式数目相等,从而满足方程组即模型有解的必要条件。

人大微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人大微观经济学课件第11章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个: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要使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 际替代率对于这两种商品的任何两个消费者都必须相等。则: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要使任何两种要素投入之间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投入的任何两厂商或两生 产者必须相等。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对于一个消费者任何两种 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与这两种商品对于任何一个生产者的 产品边际转换率必须相等。
2021/2/19
微观经济学
帕累托效率与帕累托改进
▪ 帕累托效率 ——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的既定资源 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 配置,既提高某一个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而又 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那么,这一社 会的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 帕累托改进——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可以通过资源 的重新配置,既提高某一个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而又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程度。那么,这 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就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改进。
2021/2/19
微观经济学
2021/2/19
微观经济学
辨析题:
1.如果某个社会存在失业,它实际生产出来的 商品组合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个点来 表示。 错。由于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失业状况 可表示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个点。
2021/2/19
微观经济学
简答题:
1. 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哪些? ▪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要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有以下三
▪ 交换契约线——由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 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
▪ 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 于均衡状态。
▪ 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 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若离开契约线 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
2021/2/19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相对于局部均衡[Partial-Equilibrium]而言,
以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都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为前提,考察各种商品的价
格、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与产
量决定,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产品市场的均衡
• 一个例子:
原油需求 炼油工人需求 公共汽车制造
摩托车制造
汽油
需求
公共汽
车需求
轿车
需求
汽车工
人需求
钢铁
需求
相关产品市场均衡
工人收入 企业利润 煤炭需求 钢材需求
二、经济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
• 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 在现实的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变量 变动必然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直接或间 接地影响到其它经济变量,最终影响到整 个经济体系的状态。
• 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反复的和多样的 ,非常复杂,现实生活中经济体系的一般 均衡只可能是一种趋势。
三、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
• 产品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产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这种相互影响不
断传递。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 要素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着替代或互补影响。要素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
•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同时均衡

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一般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第一节 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前提 •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第一节 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前提
•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 • 二、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为我们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和社会福利的优化提供了深刻的理论视角。

一般均衡论探讨的是整个经济系统中各种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试图揭示在众多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经济的状态。

想象一下,经济就像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网络,其中每个市场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比如,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等。

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这些市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当某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通过价格机制等传导到其他市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达到一种整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并非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条件。

首先,每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

此外,消费者的偏好、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

只有在这些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经济系统才有可能实现一般均衡。

然而,现实中的经济往往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一般均衡状态。

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之处。

比如,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垄断力量的存在可能扭曲市场价格和资源配置;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可能使市场无法有效地反映真实的成本和收益。

福利经济学则是在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衡量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

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为了衡量社会福利,经济学家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其中,帕累托最优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简单来说,如果一种经济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这种改变就是帕累托改进。

当经济系统达到了一种状态,使得不存在任何进一步的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时,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们对于理解经济活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均衡论,也被称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经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决策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地看待。

一般均衡论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市场、生产要素和经济主体的综合模型,来解释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般均衡论的核心理念是“供给等于需求”,也就是说,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会自动调整,使得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实现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评估和改进社会经济福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促进社会公平和效率。

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实现。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应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并通过改革政策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如何评估和比较不同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如何设计最优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策略,如何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追求社会总福利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最大化。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是紧密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系统的理论模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而福利经济学则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政府政策来促进社会福利的实现。

一般均衡论提供了分析经济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而福利经济学则根据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运用这些理论工具和方法进行政策评估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被广泛运用于宏观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领域。

第10章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10章 微观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和两种 ①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 和两种 产品[X,Y]; 产品 ; 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生产 生产X和 ②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 生产 和Y] 和两种生产要素[L,K]; 和两种生产要素 ; 资源(生产要素) ③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品与要素 的价格既定; 的价格既定; ④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 化。
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 局部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单个市场的均衡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不考虑其他市场对单个市场的 影响。 影响。 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 一般均衡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即此时所有的商品和要素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 经济处于整体均衡状态 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 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考虑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 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 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 ③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 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MRTSLK 或 MRTSKL
生产契约线 ——由两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 由两种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 线。 在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 在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生产处于均衡状 态。 若沿着契约线分配要素, 若沿着契约线分配要素,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以另 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为代价; 一种产品的产量减少为代价; 若离开契约线分配要素,总产量将减少。 若离开契约线分配要素,总产量将减少。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把两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同时绘入埃奇沃斯盒状图。两个消费者的 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形成一条由QA到OB的一条契约线。只有两个消费者间 的产品分配点在契约线上,才能使他们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
X
OB Z
C
Y
OA
效用最大化的产量分配条件为:
A B MRSXY MRSXY
OB
Z
Y X
C
OA
PX P Y
OY w/r
要素的分配点在契约线 上的位置,要由要素的相对 价格决定。在生产均衡点上, 必然有:
X Y MRTSLK MRTSLK w/ r 因此,
OX Y
MPLX X MRTS LK w / r X MPK MPLY Y MRTS w/ r LK Y MPK
把一个经济体充分利用要 素,可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最 大数量的组合画出来,可以得 到生产可能性边界TT’。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 察整个经济系统中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建立起来的理论,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
一、一般均衡的含义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经济系统产生 一组价格(所有产品和要素),使所有产品和要素的供求都相等,且所 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达到各自的均衡——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A B MRSXY MRSXY
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的价格调节机制实现了帕雷 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竞争性均衡是帕雷托有效均衡。 二、社会福利最大化 (1)社会福利函数 W=W(Z1,Z2,. . . ,ZN) 在由两个社会成员的情况下,如果以效用代表福利,社会总福利为每 个消费者效用的函数。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 一般均衡理论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市场根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假定,当一个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价格,这是局部均衡分析,这种分析是研究一个单独市场的变化。

但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与市场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比方,中国南方的一场大洪水,将使得国内的粮食价格上升,而相应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的产品价格,就会相应的上涨,这可能带动的是一连串的价格变化。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1. 局部均衡分析只考察某一个市场的供求均衡,而把其他市场、其他主体排除在外,这种分析方法我们称作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pproach 〕。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分析时,只以一种商品为研究对象,而假定“其他事物不变〞,即这种商品价格只取决于这种商品本身的供应和需求的作用,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法是马歇尔最先于1890年,在他的代表著作?经济学原理?中使用的,同时也成了马歇尔经济学说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特点。

2. 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经济问题时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求、需求等等都是相互作用的、彼此影响的。

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应和需求的状况,而且也要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只有在一切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到达均衡时才能决定。

通常认为,一般均衡理论是瓦尔拉斯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

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体系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应,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

他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均衡条件下,出售一切生产要素的总收入和出售一切消费品的总收入必将相等。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消费者认为苹果和葡萄是可替代物品。

这样,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就会对两个市场的总量产生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第三节 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第四节 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市场
第五节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第六节 效率与公平
第一节
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一)局部均衡
1、含义:是单个市场或局部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2、特点:假设一个市场的价格变动对其他市场的价格没有显著影响的条 件下,分析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或者均衡状态。 3、代表人物:马歇尔。
(二)一般均衡
1、含义:是在各个市场上不同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影响的 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2、特点:某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价格与供求,其他市场 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该市场的价格与供求。
(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区别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只有A和B两个相关的产品市场。 1、假设两种产品是替代品 (见图7-1)
最优的帕累托状态就是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生 产和分配增加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最优的帕 累托状态被认为是经济最有效率的状态。此时社会福利也达到了最大化。
四、新福利经济学及其福利观点
西方经济学家把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批判庇古福利经济学建立起来的 福利经济学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三节
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一、分析工具 (一)艾奇沃斯盒状图
艾奇沃斯盒状图用于表示两种经济活动的交互作用,是一般均衡的重要 分析工具。
(二)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1、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和两种产品[X,Y]。 2、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X产品的生产者和Y产品的生产者]和两种
生产要素[L,K],产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既定。 4、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观 点:
1、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 2、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 3、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 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
材料: 有保险公司2007年10月拟推“以房养老”业 务,投保对象须是62岁以上老年人。对于“以房养 老”,保险公司指出,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 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现金直到身故,相当于保险公 司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 类似于把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也称作“反 向住房抵押贷款”(简称“倒按揭”)。投保人既 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 老,真正实现“以房养老”。据了解,在美国, “倒按揭”放贷对象也是62岁以上的老人。 市民周先生认为,老人将自己的房产变现成养 老金,对现今的“啃老族”将是一大挑战。市民陈 先生则认为,如果“以房养老”能够付诸实施,将 对人们的养老观念产生很大冲击,“对有些老人来 说,以房养老可能比养儿防老来得更为实际。 问题: 试分析以房养老的理由。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既定收入分配下,对现有资源的配置 进行任何改变之后,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这种现有资源配置的改变就是 有利的。
2、如果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进了,同时没有人因此福利减少,这 种现有资源配置的改变也是有利的。
3、如果使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增进是建立在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减少 的基础上的,这种现有资源配置的改变就是不利的。(最优的帕累托状态)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一、福利经济学的特征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种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主 要特征: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 体系。
2、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图7-1 替代产品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
DA、SA、DB、SB分别为A、B两产品相应的原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当政府采取对鸡蛋减税的措施,从而使得供给曲线SA向右移动至SA/。 如果只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则DA与SA/的交点为新的均衡点,此时的均 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1。 如果进行一般均衡分析,鸡蛋因减税而降价,价格从P0下降到P1,需求 量从Q0上升到Q1。由于鸡蛋与鸭蛋是替代产品,这样使许多原来消费鸭蛋 的消费者转而去消费鸡蛋,一方面鸭蛋市场的需求减少,其需求曲线DB向 左移动直至达到DB/,这样鸭蛋的市场价格下降,最后达到P1。另一方面又 由于许多原来消费鸭蛋的消费者被吸引去消费鸡蛋,从而使鸡蛋市场的需 求曲线DA向右移动直至达到DA/,这样鸡蛋的市场价格上升,最后从P1上升 到P2。鸡蛋市场价格的变化,又会对鸭蛋市场发生反馈效应,即鸡蛋价格 的上涨,又使鸭蛋的需求增加,使DB′右移。如此反复,直至最后均衡。
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条件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了两个基本的福利观点: 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三、最优的帕累托状态
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效率。所谓最优化资源配置 就是使经济最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的资源配置。
其问题就是资源最优配置即经济效率最高是否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 其实质就是对既定总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否能使总福利即总效用增加。
2、假设两种产品是互补品 (情况又怎么样?请思考!)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一)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呢? 这就是所谓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二)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的条件
1、任何厂商都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2、每一种商品的生产至少必须使用一种原始生产要素。 3、任何消费者所提供的原始生产要素都不得大于它的初始存量。 4、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提供所有的原始生产要素。 5、每个消费者的序数效用函数都是连续的。 6、消费者的欲望是无限的。 7、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