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家》叙事特征论文
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巴金笔下《家》的艺术特色「篇一」家中精彩的情节很多,例如“克定受罚”精彩的展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
“捉鬼风波” 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读来感到畅快淋漓。
“血光之灾”中瑞钰在难产中死去,使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鸣凤投湖”。
当鸣凤知道逼她出嫁的消息后,在深夜来到了觉慧的窗下,她希望能看到觉慧,向他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爱情。
鸣凤几次敲窗的细节逼真的写出了这位少女痛苦焦急的心情,以及他对觉慧的强烈的期待和希望。
进了屋子,他看到觉慧只顾忙于写稿,鸣凤只想和他讲两句话,把此事告诉他。
可觉慧却被蒙在鼓里告诉她两天以后才能陪她说话。
鸣凤没有希望了,因为她过了这一夜就不在人世了。
她不怨恨觉慧,他看到觉慧真的很忙所以怀着留恋绝望的心情离开了觉慧,走到了湖边。
“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
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
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
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她顺从地接受了一切灾祸,她毫无怨言。
后来她终于得到了安慰,得到了纯洁的、男性的爱,找到了她崇拜的英雄。
她满足了。
但是他的爱也不能拯救她,反而给她添了一些痛苦的回忆。
他的爱曾经允许过她许多美妙的幻梦,然而它现在却把她丢进了黑暗的深渊。
她爱生活,她爱一切,可是生活的门面面地关住了她,只给她留下那一条堕落的路。
她想到这里,那条路便明显地在她的眼前伸展,她带着恐怖地看了看自己的身子。
虽然在黑暗里她看不清楚,然而她知道她的身子是清白的。
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她要跳进湖水里去。
她太爱他了,她不能够失掉他。
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爱。
科研课题论文:试论巴金《家》中启蒙主义对叙事艺术的影响

艺术理论论文试论巴金?家?中启蒙主义对叙事艺术的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xx年一代的痛苦和挣扎,表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控诉,说明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重大罪恶。
诚然,巴金给我们描述的这样一个时代,都是其思想的结晶,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青年一代的遭遇的清晰透彻的了解,成就了他在写作上如此独特而卓越的艺术才能。
1启蒙主义启蒙运动实质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启蒙知识分子提出了“启蒙主义〞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确实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对全世界需要改革的国家都提供了典范。
它从兴起到开展长达四个世纪之久,涉及宗教、伦理学、史学、文学、教育等各个领域。
是一场普及整个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只是影响最大的还属法国启蒙主义运动。
2启蒙主义对巴金的影响巴金和启蒙主义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卢梭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他的影响,二是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评价。
尽管在巴金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无政府主义,但民主主义作为卢梭的重要政治思想对巴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巴金与卢梭思想相接近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都是站在封建制度正在解体的现实土壤上彻底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猛士。
卢梭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所抨击的罪恶现实,也正是巴金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所憎恶的现实,卢梭所揭露的父权、婚姻制度和反映的青年的痛苦……都是巴金笔下常常出现的主题,在?家?中更是处处都有表达。
3启蒙主义对?家?的具体影响――二元对立模式高老太爷是这个以宗法礼教为思想支柱的封建家庭的最高统治者,是当时的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
由于高老太爷的阶级本性,当他与五四时期特有的新思想相碰撞时必然对进步的学生运动刻骨仇恨。
巴金家族叙事特点

巴金家族叙事特点
巴金家族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巴金家族的叙事情节紧凑,多情节交错,并以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交织。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常常出现多个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爱情或者友情,通过巧妙地编织故事情节,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家族的存在和影响。
其次,他的叙事手法多样化,灵活运用倒叙、正叙等手法,通过回忆、插叙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起伏。
通过这些叙事手法,他能够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相结合,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另外,巴金家族的叙事风格以真实、细腻为特点。
他注重观察生活,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都有着极高的细腻度和真实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说中人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他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性,常常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巴金家族的叙述语言简练、凝练。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没有太多的繁琐修饰和废话,让故事更加紧凑和有力。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使得小说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巴金家族的叙事特点包括紧凑的情节,多样化的叙事手法,真实细腻的描写和简练明了的叙述语言。
他的小说作品中体现了家族的力量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无常。
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

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而广受赞誉。
其中,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尤为突出,本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结构上说,巴金小说家族的叙事呈现出明显的双线结构。
一线叙事主要围绕着家族成员的个人经历展开,描绘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身世沉浮,呈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二线则是以家族为整体,借助家族传承的视角来展示家族的兴衰变迁。
通过这种双线结构的叙事方式,巴金成功地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内容上看,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社会变迁与历史背景。
巴金的小说大部分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刻画了家族成员在历史进程中的存在和奋斗。
他通过对社会变迁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家族与整个民族命运的互动关系。
2.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
巴金塑造的家族成员形象各具特点,性格各异。
他描绘了旧社会不同阶层人物在时代变革面前的各种选择和困境,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巴金在作品中也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表现出对社会伦理的关注和反思。
3.关注爱情与家庭伦理。
巴金的小说刻画了家族成员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感。
他通过对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伦理的力量和矛盾。
对于巴金而言,爱情与家庭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他试图通过这一主题让读者思考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价值观和困局。
综上所述,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双线结构和深思熟虑的内容创作中。
他以家族为载体,展示了社会变迁与历史背景,并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的多样性。
通过这些手法,他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形象,引发了对现代社会和人性困境的深刻思考。
巴金的小说家族叙事艺术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试论巴金与《家》

试论巴金与《家》——从《家》看巴金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摘要:《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全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时代的激情,无论是叙事,刻画人物性格还是剖析人物内心,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小说以五四运动后数年间的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高公馆没落、崩溃的故事,悲愤地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痛切地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巴金《家》封建制度控诉一、作者简介及《家》的形成: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是李氏家族长房的第三个男孩,大哥李尧枚,二哥李尧林,两位哥哥在巴金的人生道路与创作生涯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巴金创作《家》的动机之一是要用此小说来拯救他大哥,在酝酿这部小说的时候,在与大哥的通信与交谈中,都叫《春梦》,“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我知道生活之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①于是,巴金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他把这部原定名为《春梦》的长篇小说改名为《激流》。
1929年夏天巴金在上海与大哥李尧枚有过一段难忘的相处,大哥把一个丰富的生活宝库帮他打开了,作者丢开了空中楼阁般的虚拟的幻影,为他的小说找到了丰富的生活源泉和真实的背景,也找到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他又进一步向里开掘,日渐深入地挖开自己的回忆的坟墓。
“那些人物,那些事情,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
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
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
也就是这留恋伴着那更大的愤怒,才鼓舞起我来写一部旧家庭的历史,是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
”②至此,巴金关于《激流》的创作思想得到深化与升华,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怀着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反抗、愤怒和诅咒,为一代青年呼吁,向罪恶的旧制度提出控诉,并揭示这个制度必然走向崩溃,《家》便应运而生。
论巴金《家》的创作特色

论巴金《家》的创作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里,世纪老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它就像一股奔流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猛烈地冲击着旧制度的种种罪恶,它所具有的永久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我国艺术宝库里一幅色彩瑰丽、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也是这部长篇巨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它的思想精深、意境幽远、撼人肺腑,充分表现了巴金在小说艺术创作上的非凡才能。
巴金怀着强烈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通过《家》展示了“五四”时期中国家族制度的罪恶以及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的影响和激荡,它既是旧制度的一曲葬歌,又是那一整代青年所梦想的新社会的催生曲。
正文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他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论文《家》

论文《家》
《家》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1年。
该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呈现出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农村家庭的父亲、母亲和两个儿子展开。
故事以父亲家庭的变迁为线索,描绘了从封建社会到农民革命运动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小说中,父亲代表着封建传统观念和权威,母亲则代表着对权威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两兄弟的成长经历和命运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人对家庭和社会的态度。
虽然《家》是以农村家庭为背景,但小说中的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冲突是普遍的,使读者可以从中产生共鸣。
小说以干净利落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的权力斗争、婚姻之痛、兄弟争斗等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甘苦与共、相互支持等情感纽带。
《家》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农村家庭的现实和社会问题,对传统家庭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响了后来的文学作品。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人物刻画,巴金成功地创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家庭形象,为读者展示了家庭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家》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它通过家庭这个微观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精神图景
和社会风貌,在展现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浅谈巴金长篇小说《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巴金长篇小说《家》
姓名:甄晓芳
学校:许昌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1041001210553
指导教师:王长生
定稿日期:
浅谈巴金长篇小说《家》
甄晓芳
2012年3月
摘要:本篇论述了《家》中“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过程,这个大家庭的崩溃象征着旧时代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生代”的成长,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以维护这个大家庭的延续为根本出发点的,但是丝豪不能阻挡这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结局。小说中从内部对高家进行冲击的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家”中的第二代--高克安、高克定,这些“浪子”专横跋扈、荒淫无度,成为“家”的蛀虫;另一方面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高觉民、高觉慧、淑英等人,他们是这个封建性大家庭的判逆者。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构成双向逆反运动,从不同方位动荡、冲击着“家”的根基。
守墓人家以五四运动后数年间的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人家庭高公馆没落崩溃的故事悲愤的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痛切地批判作挝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形象的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五四所开辟的屮华民族争生存求解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期统治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度已成为一具僵厂它的全部思想体系伦理道徳都已经彻底腐烂它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巴金在描绘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时,更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在精神上的腐烂和罪恶。首先是他们道德上的败坏。就连高老太爷这个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大人物,也是个趣味卑俗、灵魂肮脏的伪君子。他不仅在青年时代同妓女交往频繁,互相赠答,“便在今天,也还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有一次还同儿子克安一起“把一个出名的小旦叫到家里来化装照相”,真是丑极了!难怪觉慧要发问:象这种“风雅的事又怎么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其实,这也正是他们所谓“卫道精神”的一种表现。在这位风雅太爷的训导下,他最赏识的儿子如克安、无定等,更是等而下之,腐烂不堪。克安在家里跟女仆发生不正当关系,克定把妻子的首饰骗出去送给妓女,弟兄两个还一起在外面另立“金陵高寓”,终日跟妓女鬼混。诸如此类,下流之极。看到这些现象,觉慧不止一次自豪地感到:“自己的道德的力量超过那个快要崩溃的空虚的大家庭之上”,超过所有只会在青年人面前摆“长辈的架子”的封建统治者之上。确切地说还不止是“超过”,而是压倒,在两代人的两种道德力量的对比中,新的一代完全压倒了老的一代,因为封建统治者的道德同他们的整个制度一样,已经彻底腐朽,濒临崩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巴金小说《家》的叙事特征摘要在巴金所有的文学作品中,由《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也是最深的一部著作。
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通过描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来反映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以及革命潮流的涌现,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影响颇深。
作者是以充沛的激情来揭露封建势力,歌颂了已经开始觉醒的青年分子,他们勇于与封建家庭的抗争,这种觉悟是值得赞扬的。
这些作品极富艺术特色,尤其是《家》,《家》在人物形象、人物处理、叙事艺术以及语言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对《家》的叙事模式中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巴金《家》叙事特征艺术特色
巴金是我国二十世纪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生涯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他发表第一篇文章《灭亡》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
《家》是巴金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是一部控诉封建制度的作品,这不仅是巴金在文学道路上的所树立的第一块丰碑,更是一部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这小说的叙事模式比巴金其他前期作品更具有鲜明的特征,突出再现,写实。
无论是叙事时间、叙事结构还是叙事技巧,都是值得深入研究。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无论主题内容有多深刻,小说艺术有多高妙,都是需要用叙事来实现这主题艺术。
《家》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来帆影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小见大。
庭院深深的家,藏着历史的真相,家是历史的特写镜头,历史是家的广
角镜头。
一、叙事时间
中国现代小说在叙事上一般都是采用连贯叙述,交错叙述或者是倒装叙述,巴金前后期的小说在叙事时间上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而前期小说《家》是采用的连贯叙述。
巴金都是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整个小说的叙事时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时间,也就是1920年和1921年,并且在小说里有明显地时间提示。
例如,“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暑假来了”,“旧历新年快来了”等等。
《家》中情节的展开以及故事的线索都是以高家这个濒临溃败的家族的兴衰以及人物的生死为顺序的,作者在叙述这些人物的时候,将他们的身世个性以及历史现实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在读者面前,将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串联在一块,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始有终,高老太爷和觉慧就是代表。
二、叙事结构
小说叙事结构中人物、情节、背景十分重要,这三者在小说文本中互相影响渗透。
背景也就是人物所处的环境,这背景可以是用来表现对人物的隐喻和转喻,环境会影响人物的性格,所以每一本小说里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环境,进而开展故事描述。
巴金作品中的背景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而改编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家》是写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时间,也就是1920年和1921年,这都是一作者亲身经历作为创作原型的。
《家》完成于1933年,要比故事发生的年代玩得多,这足以说明巴金小
说的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至于小说情节,《家》的小说情节是复杂多变,它描述的是在五四浪潮席卷全国,波及到封闭内地四川成都的时候,描述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地主家族高公馆的没落与衰败,写出的是一部封建制度溃败的历史,作者是要将这过去十多年间所发生的真实画面展现给读者,让广大读者了解封建制度的危害。
整个故事情节并不是以某一个事件开始慢慢展开的,而是在叙述高公馆里发生的一切生活场景。
高氏外表是一个书香世家,是豪门,可是这只不过是用来遮住家族内部相互倾轧、明争暗斗以及腐朽龌龊的帷幕。
为了维护这个一封建制度为支柱可是又面临溃败的家族,以高老太爷和高克明为代表的卫道者,一直都在竭力奉持礼教和家训,以牺牲青年来压制新事物,小说中梅雨觉新重逢可是却被高老太爷破坏,最终梅悒郁致死,鸣凤投湖悲剧,瑞珏惨痛命运,婉儿被逼出嫁,这些故事情节是错综复杂,往往还加上了一些小波澜和一些较小的情节主线,例如觉新、觉民和觉慧都经历爱情的挫折。
这些情节都是彼此关联,在不断重复加深家族内的矛盾,最后将故事推向高潮。
在人物方面是性格鲜明。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社会宗法制的武器,小说中觉慧富有朝气,巴金把他作为批判封建的代理人,用第三代觉慧的视角来对书中其他人物进行描述以及评价,借助他的思想来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所以,觉慧是整个小说中描述最多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作者希望觉慧的思考能够带给读者启发。
小说中另外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笔墨也挺多,他不是作者想
要表扬的人,可是觉新悲剧的一生却是对封建社会对有利的批判证据。
可以说觉新是《家》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觉新是巴金一自己辞世的大哥作为原型,在自己行间都有着对这个人物的感情,是对亲人的深切痛惜,觉新有其懦弱,对他是怒其不争,可是却受很多读者的关注,是家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形象就是高老太爷,他是具体形象的封建宗法制代表,这个人物是在小说开篇就被定为否定角色,高老太爷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可憎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是封建阶级的典型代表。
为了能够进一步突出高老太爷的恶,达到对封建制度批判的效果,作者并没有具体揭示人物的复杂个性,而是把他归为一类。
经过这样的人物塑造,《家》达到了批判封建制度的目的。
三、叙事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巴金的文学作品,都是巴金思想感情物化的表现,他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写作方法都结合到一起,运用多种方法来丰富叙事,让叙事不在生硬,在作者联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时候还将梦境、幻觉、回忆交叉在小说叙事中,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人物形象也更加丰富。
尤其是在叙述鸣凤之死的情节中,将梦境穿插在继续议论中,用梦境和幻觉将人物的心理与叙事进行自然的结合,从而表达出任务内心的情感。
巴金的小说都是充满着生活激情,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重要渠道,作品充满浓厚的感情色彩,字里行间都有着主观表述。
巴金的作品,语言都是简洁、生动、流畅、奔放,虽然会有点缺少
锤炼,可是整体上却有着一股强大的冲击力,能够用这平白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每一部作品不仅能够展示最基本的故事情节,还能够释放者强烈情绪,这在《家》中觉慧的身上就有具体表现。
在每一部作品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能够带着浓烈的情感,这让读者在感慨人物命运的同时又能够与作者一起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作品爆发出清冽的情感力量。
不过作者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写作训练,再加上《家》是巴金早期的作品,所以叙事语言有着明显的不足,同时还受到西方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小说叙事语言带有一定的欧化色彩。
《家》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繁荣走向没落的全过程,用每个人的生活描绘出一幅社会图画。
《家》并不是现代版的《红楼梦》,虽然两部作品都有揭示出封建支付的腐朽,可是巴金的《家》更加先进,他葬送了年轻人的反抗斗争精神,他将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黑暗与小说相结合,让《家》能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巨作,不朽之作。
虽然巴金的作品在五四作家中不是最好的,作品直白,煽情成分太高,可是他却敏锐的把握住了社会的焦点,巴金在文坛的地位也就因此造就。
对于巴金的作品,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去感受这字里行间所营造的浓郁的历史氛围,以及人心世事的变化,尤其是在这么一个急需思想指导和精神慰藉的年代。
四、结束语
巴金作品叙事的精妙所造就是它能够将人物的很细微的表情动态描绘出来,并且在这些描述中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品叙事
的语言平稳自然,过程中没有突兀的转换,并且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巴金这部《家》,为之后的家族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是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巴金的家族小说是揭示封建制度的腐朽,在他那个是到起到了反封建的功能,在如今这个新时代仍然有着巨大的意义,为现代读者提供了审美价值观念的参考,《家》、《春》、《秋》所组成《激流三部曲》,是现代文学史上绚丽的花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金柱.语言艺术大师巴金[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3]刘复生.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巴金卷)[m].蓝天出版社,2003.
[4]杨红霞.巴金前后期小说叙事模式的变化——以《家》和《寒夜》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10).
[5]肖明翰著.大家族的没落——福克纳和巴金家庭小说比较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