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优质课教案获奖 (4)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将“航天放飞中国梦”科普展活动与传承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相结合,激发太空探索兴趣、弘扬科学精神,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1.了解邓稼先的突出贡献及精神品质。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3.弘扬邓稼先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
[教学难点]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和优秀品质的选材特点。
2.了解课文背景,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两弹一星”,功勋卓著1.多媒体播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载人航天”等视频。
50多年前,在新疆罗布泊大漠深处,一朵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紧接着,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了飞天之路。
一个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从此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今天,随着“载人航天”、“ 北斗导航”和“月球探测”等航天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在航天强国的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航天大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历经艰辛,是几代航天人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就随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默默奉献者中的杰出代表——“两弹元勋”邓稼先,去感受平凡中的崇高与伟大,体会默默奉献中的卓越。
2.检查预习,交流资料:“我所了解的邓稼先”(学生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拓展练习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5.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文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作用。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入理解其内涵。
理解邓稼先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图片,简要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提问学生对邓稼先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说过邓稼先吗对他有哪些了解3.创设意境: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历程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引出课题。
(播放视频或音频)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我国核武器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其中离不开无数科学家的默默奉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杨振宁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说明杨振宁与邓稼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写作本文的背景。
杨振宁和邓稼先从小就是同窗好友,有着深厚的友谊。
杨振宁写作本文是为了纪念好友邓稼先,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三、字词学习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包括生字、生词和多音字。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开场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今天我们将以邓稼先的教学设计一
等奖优秀教案为主题,为大家全面讲解。
一、教学背景
从古至今,科学革新对社会发展在重要意义上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而邓稼先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邓稼先是中国物理学的奠基者,他的科学发现曾经在历史上留下
巨大的痕迹。
所以,让我们共同了解邓稼先的历史和科学成就,充分
把握以科学思想立足成就未来,对我们多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2、了解他突出的科学成就,增强自己学科爱好,获得一定的知识收获。
3、加深对科技及发展的认识,学会拥抱科技变革,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1、首先,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相关简介,介绍他的历史和科学成就;
2、然后,分析他的成就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他的创造力,尊重他的智慧和努力;
3、接着,深入剖析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他的成就;
4、再者,利用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的实践效果;
5、最后,分享一些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他的尊重和敬佩。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邓稼先的历史和科学成就由浅入深、几
何惊人的收获,学会尊重和敬佩他的努力,他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教案也使他们深受启发,激发了独立思考,拥抱创新,勇于创造能力,不断追求完美,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优秀5篇)《邓稼先》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
2.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改变中国屈辱史,使-、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课堂实录一、知识卡片1.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
“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1.字音邓稼jià先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g殷红yān鲜xiǎn为人知2.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三、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课上小结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5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邓稼先简介及历史地位
邓稼先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人生选择和价 值观,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相关历史背景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 邓稼先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
讲授新课: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
讲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
详细介绍邓稼先在原子能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包括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邓稼先的爱国情怀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课程目标与意义
02
01
03
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成就,理解他对中国 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贡献。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多样化评价方式
综合运用测试、作业、课 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 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定期评价与反馈
建立定期评价制度,及时 向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指 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设立反馈渠道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 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
议。
分析反馈数据
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 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封面)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邓稼先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实录
一、图片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两位科学家,(看屏幕),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个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杨振宁曾说:他们二人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屏显),因此在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学习任务
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巨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对话杨振宁,体会字里行间的至真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挚友的评价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但小标题的使用却使文章内容清晰条理,请大家快速浏览小标题,结合预习说说哪个小标题是对邓稼先一生高度而又集中的评价?
(文章篇幅较长,以这句话为切入口,通过真正了解邓稼先的贡献,读懂邓稼先无私的品质,来感受人物形象的伟大,从而真正体会杨振宁在文章中饱含的浓厚感情)。
活动二:解读贡献精神
(一)了解巨大贡献
过渡:作者说“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我想知道他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师:作者对这两个日期写的尤为具体,为什么?(这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师: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的文字,大家齐读前五个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邓稼先贡献巨大,却先要写这段黑色的历史呢?
(一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力量决定了它在世界的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向世界宣告了我们的强大和不可侵犯,因此在任人宰割的历史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才更加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一二部分的解读,让学生体会邓稼先所做贡献的历史意义,从而真正产生对人物的敬佩感。
)
(二)解读无私精神
师: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很少被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呢?
请大家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回忆邓稼先的事件,说说你感受
到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注意要求和阅读方法。
要求:认真阅读,圈点勾画,写出批注
(生先自主阅读,2分钟后四人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回答)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逝世事件
师:邓稼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临死前还嘱咐战友:不要被人家
落下太远。
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准确的写照。
第三部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这部分主要解读邓稼先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出来的美好品质:忠厚朴实,真诚坦白,没有私心。
这个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放在一起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衬托邓稼先的没有私心,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第四部分:质疑事件
师:这一段其实隐含着作者与邓稼先的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所以我把这段文字改成直接对话了,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下,其他同学跟原文作对比思考改后的文字符合人物特点吗?:杨振宁问:“你还是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吗?”
•邓稼先高声答道:“是的,我在西北做一项重要工作。
”
•杨振宁又问:“美国谣言说寒春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这样吗?”
•邓稼先马上大声说:“没有,绝对没有。
”
师:改后的文字是否符合人物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邓稼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甘愿隐姓埋名,把功绩名誉置之身外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对前一个小标题的补充。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师:当信号测不到的时候,说明核试验研究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但是他却说:我不能走,就表现出邓稼先面
对危险时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精神。
我刚一看到这个小标题时,有这样两个疑问?谁能帮我解答
我不能走!”他是留恋他的工作环境吗?
“我不能走!”他是贪图工作轻松吗?
这部分是对邓稼先精神的继续深化,为了国家核事业,他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
师:(小结)这就是邓稼先,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身先士卒,无私无畏,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他对工作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活动三:品读,至真友情
过渡:回忆起这样的老友,杨振宁可谓是饱含深情,我们来看这句话:
也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一起背诵的迪奥古战场文?
以此句为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文章当中像这样对邓稼先高度评价包含作者感情的句子比比皆是,正如他的妹妹杨振玉所说:“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其
实文中对邓稼先高度评价,饱含作者感情的句子比比皆是,请
大家在文中找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才理解句子的方
法说说你们的理解。
方法指导:理解句子时注意紧扣文章主题,联系前后文,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等角度入手去理解。
活动四:拓读谱写赞歌
师:(过渡)这样的邓稼先,打动了杨振宁,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
让人感到幸运的是2015年曾与邓稼先并肩作战的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面请把你对邓稼先所有
的敬意融注笔端,试着为邓稼先写一份颁奖词。
结束语:邓稼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他唱赞歌,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孕育出的中国好男儿,能将只手撑天空;他是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中的奇丈夫,至今热血犹殷红,(播放中国男儿歌曲),让我们齐读这样几段话,再次感受邓稼先伟大的人格!
(屏显)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pín)年传。
蔑(miè)视核讹诈(é zhà),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xūn)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