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第八章 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批评与传媒伦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批评与传媒伦理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端设备的发展使得传媒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新兴媒体的崛起则带来了更为广泛和多元化的信息流。
但是,这种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问题和挑战,媒介批评和传媒伦理问题就是其中的两个核心方面。
一、媒介批评的意义和挑战正义的媒体是一个公正、真实、客观、负责任的媒体。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传媒平台都是由私人或者企业拥有的,他们往往更关注商业利益而非新闻价值。
因此,这就使得媒介批评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和关键。
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和推广,增加了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严谨的新闻规范和标准变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迫使传统媒体不断创新和变革。
传统媒体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需要迈出重要的一步。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伦理伦理的实现是一种重要的信任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传媒伦理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实现,因为传媒伦理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很多方面。
首先,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如果传播的新闻不符合现代装修行业规范,也将涉及到法律和道德.第二,遵守信息真实性的标准。
新闻产生的任何偏差或歪曲都会对世界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新闻必须遵守真实性的标准。
但是,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往往是难以把握的,这个难度很大。
第三,保护私人权利和隐私。
新闻传媒企业必须保留一定的私人成分,不能进行不必要和过度的曝光,而是要尊重个人权利和隐私。
在这方面,新媒体会面临特别的挑战,因为网络的传播极大了私人信息的泄露风险,因此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媒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挑战。
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来遵守标准,保护真实性和隐私,都是重要的伦理问题,也是保障传媒的权威和公信力的关键。
未来,新闻传媒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更加准确、公正、负责任的方式向社会和公众传递新闻信息。
媒介批评第八讲

第八讲 新闻媒体的解读
讨论题
1· 尝试对你所处环境的“媒介素养”作初 步调查与分析。 2.如何从文本特别是标题的角度鉴别“硬 新闻”和“软新闻”?
前言
社会对新闻与媒介功能的认识的演变。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1· 扩充思想的机构。 观念、观念形态与观念史。 “观念恒定”。 意识形态与政治态度。
四· 媒介的自由理性
1· 媒介自由的真谛。 2· 两种媒介自由观。“人性论与“社会 论”。对立或统一。 3· 科学的媒介自由观。
思考题
1· 媒介怎样形成大众的文化人格? 2· 基于人性论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有什 么区别?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2· 媒介思想的舆论化。 “议程设置”。 “平台”与“阵地”:报道活动的倾向。
一· 社会意识的操控者
3· 媒体的软性权力。 “第四种权力”。 软性权力与间接权力。 《权力与真理》。
二· 媒介的权威
1· 权威及其实现。 梯形结构:知名度;主持人群威望;作 品影响力与频率;覆盖率。 公信力。 案例:“南方”PK“羊晚”; “央视”VS“凤凰”VS“芒果”。
二· 媒介的权威
2· 树立权威的媒介行为。 公正的立场。 评论文体的价值。 “长平”的价值: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 无意义。
二· 媒介的权威
3· 权威的末路。 小报——反权威化的标志。 “低俗”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广电总局”的“杯具”。
三· 媒介文化与媒介现代化
1· 媒介文化的人格化。 雅文化、俗文化、媒介所属的亚文化。 2· 媒介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 全套课件

密苏里大学布里格诺鲁(Donald Brignolo)教授在评价地方新闻评议会时, 将其贡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报纸负责人更明白他们所担负的社 会责任;
➢(2)发挥了高度有效的公共关系的功能;
➢(3)可以增进评议委员和人民对新闻媒介 的尊敬与了解。
媒介批评与新闻督察员
督察员最初起源于瑞典、挪威等北欧 国家,它们的行政督察员是护民官,专门 负责“民告官”案件。新闻界引入督察员 制度,反映了新闻界直面公众批评的需要 和勇气,但是,它与新闻评议会制度不同, 不是外在的、独立的机构,也没有复杂的 组成和程序。
媒介批评的空间
话语需要空间,批评需要媒介——针对 媒介的批评以何种媒介公开? 这是媒介批 评实践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二节 媒介批评:制度化的 尝试与困境
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 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利, 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然而,当媒介自身 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 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
第一节 媒介批评与叙事
叙事就是讲故事,但不仅仅是讲故事, 它是传统知识话语的典型之一。人们不仅 通过叙事来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也通过 叙事来讲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叙事的属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
➢(1)叙事是对被破坏的规范和社会秩序的修补。 ➢(2)叙事具有工具性。 ➢(3)叙事具有社会性。 ➢(4)叙事具有累积效果。
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一般来说,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的关系有三种模式:消费者控制、第三方 控制和同行控制,政府控制属于第三方控 制,而专业主义则是同行控制。因此,专 业化的核心是该专业从业人员对其工作的 控制程度——而非消费者控制或政府、企 业管理者控制。
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

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自由言论与新闻伦理一直是美国媒体界的核心议题。
作为一个拥有言论自由传统的国家,美国在法律上保护了公民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然而,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而棘手。
本文将探讨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关系。
媒体法是规范记者行为的法律框架。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的权利,禁止国会通过规定言论的法律。
这一修正案在美国社会和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护公民言论自由不受政府干预。
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能够对政府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揭露和批评。
然而,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发布谣言、诽谤和违法信息。
媒体在行使其言论自由权利时,也要遵守新闻伦理的规范。
新闻伦理是指记者在采访、报道和编辑新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包括保护受众隐私、避免不实报道、尊重他人权益等。
虽然新闻伦理不是法律规定,但它对媒体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之间的平衡并不总是容易实现的。
一方面,有些媒体机构为了提高点击率和收视率,可能会趋于制造轰动的新闻,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观众的关注。
这就导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进而破坏了公众对新闻的信任。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能滥用权力对媒体进行干预,试图控制媒体的言论自由。
这种干预行为包括打压异议声音、审查新闻内容和打压独立媒体等。
这种干预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限制了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媒体界进行了一系列的自律举措。
例如,新闻媒体自建了一套行业伦理和操作规范,通过自我监督来保障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一些独立的新闻媒体还不断推动相关立法,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和约束,以避免媒体自由的滥用。
综上所述,美国媒体法言论自由与新闻伦理密不可分。
媒体法为媒体提供了言论自由的基本保障,但也有必要遵循新闻伦理的道德准则。
在追求新闻言论自由的同时,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保持客观、真实和负责任的报道,以树立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媒介批评八

六·媒介组织
1·媒介组织的目标。 体制背景至关重要。 2·媒介的选择标准。 一是为传播信息的个人权利成为现实提供保证。 二是产生为技术——商业市场服务的媒介机构。 新技术与媒体的商业目标不谋而合。
七·媒介制度
托马斯·杰斐逊的名言。 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官报——政党报纸——商业报纸。 中国的处境。
八·媒介批评环境
媒介环境理论后现代色彩:颠覆性、去专业化。 1·媒介环境。 狭义:特定时空内媒介竞争融合的整体氛围。 广义:媒介传播活动对于日常生活、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的影响。 推荐:(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 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八·媒介批评环境
2·媒介批评环境。 (1)媒介与阅听人批评的互动。 (2)体制与知识的制约。
三·媒介产品
3·作为媒介文化实践的批评。 布尔迪厄:“获得文化的方式取决于使用文化的 方式”。 媒介既是文化的传播通道,也是文化的建构过程 。 以《南方周末》与《非诚勿扰》为例。
四·媒介表现
1·媒介的职业角色与社会期待角色。 (1)职业角色。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伦理、新闻理想的关系。 (2)社会期待角色。 水均益与闾丘露薇的比较。
五·媒介效果
媒介效果即媒介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和信息给 传播对象带来的变化,是传播活动的目的所在( 会有一定程度变形),也是评价传播者、评价 媒体业绩的重要依据。 更多注意效果何以产生,传播信息与效果如何达 成默契。 1·媒介微观传播效果。以“维基解密”为例。 2·媒介宏观传播效果。以“报道伊斯兰”为例。
三·媒介产品
1·针对媒介产品注意力的批评。 产品的双重含义: 1·媒介的介入工作;2·审美与经济属性。 媒介对自身产品的两级评价模式。 大陆电视排行榜。
《媒介批评》PPT课件

• 第四讲 媒介批评的方法
• 第五讲 解读媒介——专业视野与社会视野 • 各章中穿插媒介批评的理论资源
• 各章讲述中穿插媒介批评分类练习——按媒
介要素和种类分
精选PPT
8
参考书目
• 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1
• 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 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四 具体任务:
1 认识媒介工作的质量 2 认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社会效果 3 促进新闻立法的进度
精选PPT
18
第一讲 概 述
五 主体: 媒介管理者 媒介从业人员自身 专家 受众
精选PPT
19
第一讲 概 述
六 媒介批评的类型 (一)基于学理层面的批评 (二)基于感想层面的批评 (三)基于观察层面的批评
参考书目
•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美)波兹曼著,章 艳译。 以上两书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
•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 2000
• 克利富德·G·克里斯蒂安著:《媒介公正——道德伦理 问题真的不证自明吗?》,蔡文美等译,华夏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三次印刷
精选PPT
9
参考书目
• 肖小穗:《传媒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 [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黄 煜、裘志康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评第八章对错之间媒介的伦理道德批评-PPT文档资料

美国的新闻媒介批 评第八章对错之间 媒介的伦理道德批 评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对立的道德观念
在美国的新闻实践中,伦理道德观念 的矛盾和冲突沿着不同的焦点形成一系列 的二元对立,比如个人与社会,动机与效 果等。
多元的伦理准则
具体而言,指导美国新闻实践的伦理学准则 十分复杂多样,约翰·梅里尔(Merrill, 1996) 曾经罗列出10余种伦理学规范,包括德性主义伦 理学、文化相对主义伦理学、主观主义伦理学、 宗教伦理学、自我主义伦理学、马基雅维利式伦 理学、功利主义伦理学、绝对主义伦理学、唯信 仰主义伦理学、情境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 学、社会契约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等等。
媒介批评(2012年).ppt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下:福州的西湖真是旅游圣地
。哈哈,一不小心闹了笑话。“圣地”和“胜地”读 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
首先看 “圣地”。它指神圣的地方。它包含了两种
含义:一是指宗教徒所称的与宗教有重大关系的地方 ,比如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和伊斯兰教的“麦加” 都可以写成“圣地”;二是指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 ,如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那里就可以称为奥利匹克 运动的“圣地”。很明显,句子中的福州西湖不属于 这样的“圣地”。
一位作者在一篇有关中超足球的文章中称,11 月14日北京国安对阵山东鲁能的比赛为2007年 的“收关之战”。这里错用了一个词:“收关 ”应为“收官”。
“收官”一词源于“官子”。“官子”属于围 棋术语,始于我国明代。明代著名国手过伯龄 编纂而成的著名古籍《官子谱》就是专门讲述 围棋官子的专著。收官的本意是:围棋赛进入 中盘以后,双方占领地域大体确定,尚有部分 空位成为“收官”。
7、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
8、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 百斤金条
9、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 死于事内污染
10、中国作协作家团 入住总统套房
本讲总结与讨论
第3讲 新闻丛的历史镜鉴
1、评价一篇新闻不要因事论事,而应以历 史的眼光来把握它的真伪与事非。
2、媒介批评者在分析每一则新闻时,不要 轻率地断言某条新闻是错的,因为它可 能千真万确。
第一讲
三、媒介批评的范围 (一)新闻作品和影视作品 (二)记者的精神道德 (三)媒体本身的倾向、立场和经营方针等
第一讲
四、媒介批评的任务 (一)认识新闻的质量 (二)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 (三)认识媒介与社会
浙江是“拜金女”接受度最高的地区, 江苏是认为经济原因最易导致伴侣出轨 的地区,重庆和广东是最看重经济收入 的地区,黑龙江是最看重家庭背景的地 区,河北是最看重长相、身高的地区, 北京和上海是见面约会最喜欢看演出的 地区,广东是见面约会最喜欢户外运动 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择手段的采访
尽一切努力获得消息,是新闻记者的 一项专业素质,但是为获取消息而不择手 段,又常常成为公众批评媒介的一个重要 内容。
冷酷无情
当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除了需要考 虑法律界限,还经常需要平衡情感态度, 甚至不得不考虑放弃采访,以表示最起码 的同情与人道。否则,记者就会被指责为 冷酷无情。
第八章 对错之间——媒介的 伦理道德批评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伦理规范 第二节 新闻采集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新闻呈现的伦理问题
在美国的媒介批评中,有关媒介的社 会角色和新闻生产的分析与批判,大多来 自学界。如果说媒介社会角色的批评体现 了学者们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那么, 新闻生产的批评则更多地显示了扎实的学 术训练。
第一节 多元的价值主张与冲突的 伦理规范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面对人生 的各种选择,无数哲人先贤提出各自的解 决方案。伦理学也是一门模棱两可的学科, 拿起任何一本伦理学著作美国的新闻媒介 批评我们都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与 冲突。
第二节 新闻采集的伦理问题
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新闻记者的采访 过程涉及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往互动。在 新闻生产批评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从政治 学、社会学层面探讨了新闻记者与新闻来 源的关系,即新闻来源的控制或相互依赖。
记者的承诺与特权
在美国的新闻伦理规范中,明确交代 新闻来源是一项基本要求,比如,美国职 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伦理规范》第一部 分“追寻与报道真相”第三条:“尽可能 交代新闻来源,公众有权全面了解新闻来 源的Hale Waihona Puke 信度。”与采访对象的利益瓜葛
在美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中,维护 新闻工作的独立自主是一项重要责任。但 是,这并非易事。
第三节 新闻呈现的伦理问题
作为大众媒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的特点使其可能造成的伤害也被放大,一 个拼写错误、一次漫不经心的披露,都可 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报道对象, 而且波及其亲友、社区,甚至所有受众。
造假与差错
对于报道失实、差错甚至是故意造假 的批评源远流长,并且经常是媒介批评的 一个主要内容。
人文关怀的缺失
还有一些情趣问题涉及同情和人文关 怀,这里主要是指媒介如何呈现灾难或者 普通人的缺陷。
隐私问题
新闻报道与个人隐私永远是一对矛盾, 因为新闻报道的功能与价值在于公开,而 个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希望隐藏一些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