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

合集下载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

办公楼电梯规划规范建议在高层和超高层办公楼日益增多的今天,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物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因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这种关注中,候梯时间和乘梯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两个问题。

据统计,现代高层办公楼高峰期普遍的候梯时间都在10-15分钟,有些旧式办公楼甚至达到20分钟,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而且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除此之外,乘梯时的拥挤和失重感也往往被人所诟病。

怎样做到建筑物内电梯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置,尤其是缩短乘客的候梯时间,以让电梯更快捷高效地为我们服务,不仅是建筑设计师、电梯商、开发商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法律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用法制来规范和引导社会发展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有法必依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电梯的数量跟电梯服务的优质高效密切相关,但高昂的电梯成本以及电梯对楼内建筑空间的占用往往让开发商对安装多数量的电梯望而却步。

因此如何确定一个合适的电梯数目以让办公楼能够正常运作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综合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办公楼电梯设置的规范有以下条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3.1:电梯1、电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设置电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

2、电梯井不易被楼梯环绕。

3、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4、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临布置,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得超过8台。

5、电梯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乘客电梯≥最大轿厢深(B)住宅电梯单台≥1.5B;单侧4台≥2.40m;双侧多台≥相对B之和,井≥4.50m。

病床电梯单台、单侧多台≥1.5B;多台双侧≥相对B之和。

6、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主要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7、机房应为专用的房间,其转户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潮和防尘;不应在机房顶板上直接设置水箱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建筑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建筑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建筑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标题:东海国际大厦建筑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案例概述:东海国际大厦是一座位于中国某城市的高层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总工期计划为3年。

然而,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多个质量问题,给业主和使用者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事件一: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2008年)项目建设中,工程团队发现混凝土结构墙面存在裂缝和弯曲变形现象,严重超出了规划设计要求。

经过测量和分析,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质量监控不到位。

该问题导致部分外墙的承重能力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事件二:电梯安全问题(2009年)在建设过程中,有多个电梯出现频繁故障和运行不稳定的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电梯制造商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电梯质量低下。

一些电梯甚至出现了意外停止和坠落的情况,造成一些工人和工程师受伤。

事件三:外墙隔热问题(2010年)东海国际大厦外墙应用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进行隔热处理,然而,不久后业主和使用者开始投诉,在炎热的夏季,大厦内部温度明显偏高,严重影响了工作环境。

经过技术检测,发现该复合材料对热量隔离效果远低于预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律师点评:东海国际大厦的建筑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业主和使用者的权益,给他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根据《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督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及行业规范,承建商应负有合理审查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义务。

对于存在的质量问题,业主和使用者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议业主和使用者保留相关证据,包括工程合同、施工图纸、技术验收报告等,以证明承建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

可以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承建商承担违约责任,返还已支付的工程款,并赔偿因质量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此外,如果涉及电梯安全问题,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制造商,并要求撤回其相关资质。

对于承建商,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行业标准履行建设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并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消除质量问题。

办公楼电梯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办公楼电梯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办公楼电梯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1. 背景描述随着办公楼的不断发展和扩展,电梯已经成为办公楼的重要交通方式。

然而,电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员工、访客和物品的安全,我们有必要识别和整改办公楼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分析分析电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维护保养不到位有些办公楼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定期保养和检查频率不足,或者不及时处理小故障。

2.2 电梯设备老化一些电梯设备可能已经过时,存在老化情况。

设备老化可能导致电梯性能下降,存在故障和安全隐患。

2.3 运行异常和故障频发部分办公楼电梯的运行异常和故障频发,包括电梯突然停止、开关门故障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梯的安全性。

2.4 缺乏紧急应急措施在一些情况下,电梯存在缺乏紧急应急措施的情况。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缺乏有效的紧急求助和救援机制。

3. 整改措施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3.1 加强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电梯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维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故障排除能力。

3.2 更新和升级设备对于老化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设备,考虑进行更新和升级。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梯的性能和安全性。

3.3 加强运行监控和维修响应建立完善的电梯运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电梯运行异常和故障情况。

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故障维修和处理工作。

3.4 增设应急措施和紧急求助设备安装紧急求助装置,为使用者提供紧急报警和救援机制。

确保电梯内部和周边设有紧急求助按钮和相关设备。

4. 持续监督和培训整改措施的落实需要定期监督和评估。

并且,对电梯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以上是针对办公楼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整改措施建议,希望能够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办公楼电梯事故处置方案

办公楼电梯事故处置方案

办公楼电梯事故处置方案一、前言办公楼电梯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件,不仅会威胁员工和访客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公司的声誉和运营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份有效的电梯事故处置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和事故调查等方面,为办公楼电梯事故的处置提供详细建议。

二、预防措施1.定期电梯维护和检查:每月对电梯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维护。

特别是对电梯的安全门、传感器和紧急停止按钮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

2.建立电梯使用规定:制定电梯使用规定,明确谁可以使用电梯以及如何正确操作和使用电梯。

要求员工接受电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

3.安装监控摄像头:在电梯前后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测电梯的使用情况。

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及时通过监控录像找到事故原因。

4.维修合同管理:与电梯检修公司签订合同,并建立管理机制。

定期检查合同履行情况,确保合同中规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得到满足。

三、应急响应1.事故报告:一旦发生电梯事故,任何发现事故的人员都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相关部门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要求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紧急救援:电梯维修人员和安全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评估事故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

如果有人被困在电梯里,应及时提供援助,并保持与困人的良好沟通,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3.事故现场封控和疏导:将事故现场封控,防止更多的人员进入事故区域。

同时,疏导其他员工和访客,引导他们使用其他电梯或楼梯。

4.事故通知和联络:如果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财产损失,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管理层以及相关机构或监管部门。

对于人员伤亡事故,应及时报告社会公安机关。

四、事故调查1.事故调查小组:组织一支专业的事故调查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

该小组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对电梯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

2.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证据,对电梯事故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

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修不到位等各种可能的原因。

电梯问题整改报告模板

电梯问题整改报告模板

电梯问题整改报告模板一、问题的描述在某市场办公楼的电梯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具体情况如下:1.电梯上下行存在抖动现象,且声音较大;2.电梯进出门不能及时关闭,需要手动推合门;3.电梯内部显示面板上的数字和文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以上问题均会给市场办公楼的用户和员工使用电梯带来不便,同时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运行安全和使用体验,我们需要对电梯进行整改。

二、整改计划1.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修,消除电梯上下行的抖动现象,并减小电梯的噪音;2.更换电梯进出门闭合机构,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自动开关门;3.更换显示面板,确保数字、文字清晰可辨认。

以上整改计划的时间安排如下:•检查和维修电梯:计划时间为2天(日期为X月X日至X月X日);•更换电梯进出门闭合机构:计划时间为1天(日期为X月X日);•更换显示面板:计划时间为1天(日期为X月X日)。

在整改期间,需要进行以下安全和管理措施:•关闭电梯,在整改时间段内停止使用;•为市场和员工提供替代临时电梯,保证上下楼层需求;•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整改工作,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整改结束后,需要进行以下验收措施:1.对电梯进行试运行和检测;2.对整改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作为后续电梯维护的重要依据;3.进行客户和员工满意度调查,获取整改效果评价。

三、预算和资金使用以上整改计划所需预算共计XXX元,具体费用明细如下:1.检查和维修电梯:XXX元;2.更换电梯进出门闭合机构:XXX元;3.更换显示面板:XXX元。

资金使用将按整改计划时间节点,分期使用和报销。

四、负责人和联系方式本次电梯整改工作由市场管理部负责,具体负责人为XXX,联系方式为XXX。

五、总结和展望本次电梯整改工作,是为了消除使用者的不安全和不便利之处,以及更好地保障市场和员工的利益和权益。

我们将全力以赴,按照整改计划进行整改工作。

同时,也需要从整改过程中,总结和收获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提升电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起电梯事故的案例分析

一起电梯事故的案例分析
H4033高强螺栓断裂原因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09,25(11):62-64.
[2]王晓青,夏水华.螺栓断裂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J].起重运输机械,2010,(11):45-49.
[3]贺能,喻颖,蒋滨羽.一起电梯曳引钢丝绳严重落槽案例的分析[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31(10):73-76.
图6螺栓受剪示意图
四、总结及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出,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曳引轮与主轴之间平键与键槽的装配质量严重不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九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保证特种设备生产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对电梯曳引机的安全性能负责,这就要求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对曳引机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曳引机设计制造单位也要借此案例分析,设计采用更加保险可靠的联接结构。曳引轮驱动部件是属于曳引机的一个重要的机械构件,每台电梯的曳引机都有其独立的质量合格证明和型式试验报告,很多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对曳引机都是整体外购的,并且在相关的安全规范中,对曳引轮与主轴的连接配合方面也没有相应的要求,检验员在不拆卸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判断,如果曳引机设计制造单位在质量控制环节存在问题,造成曳引机存在类似的安全性缺陷,这种事故隐患将很难通过后面的法定检验排除预防,建议在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或电梯曳引机GB/T 24478—2009中增加对类似曳引轮联接配合质量的明确要求,同时建议电梯维保、使用、检验等单位在条件允许下对此类曳引机的曳引轮联接配合情况注意检查,避免此类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曳引轮连接配合结构介绍
电梯是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的摩擦力传递动力,如果是蜗轮蜗杆驱动,曳引轮安装在减速器中的蜗轮轴上,如果是无齿轮曳引机,则装在制动器的旁侧,与电动机轴、制动器轴在同一轴线上。事故电梯是采用蜗轮蜗杆驱动,一般情况下曳引轮与主轴的连接配合面是圆柱形,而事故梯曳引轮与主轴的连接配合面是圆锥形的,也即锥形配合,采用一个平键联接,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

高楼住户电梯安全为重

高楼住户电梯安全为重

高楼住户电梯安全为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高楼住宅成为了现代城市中常见的居住形式。

而在高楼住宅中,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承担着将居民从一楼运送到其他楼层的重要任务。

然而,电梯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电梯的安全隐患、电梯维护和管理以及居民的安全意识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楼住户电梯安全问题。

一、电梯的安全隐患1. 设备老化:随着电梯的使用时间增长,设备会出现老化现象,如电梯轿厢、钢丝绳、导轨等部件的磨损,这些都可能导致电梯的故障和事故。

2. 维护不及时:电梯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物业公司或业主对电梯的维护不够重视,导致维护不及时,进而增加了电梯发生故障的风险。

3. 人为因素:一些不文明行为也会对电梯的安全造成威胁,如超载、乱按按钮、恶意破坏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电梯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二、电梯的维护和管理1. 定期检查:物业公司应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梯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电梯轿厢、门系统、控制系统等各个方面,以及对电梯的安全装置进行测试。

2. 及时维修:一旦发现电梯存在故障或隐患,应立即进行维修。

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维修机制,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得到修复,避免因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3. 安全培训:物业公司应定期组织电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也可以向居民提供一些电梯安全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三、居民的安全意识1. 遵守规定:居民应遵守电梯的使用规定,如不超载、不乱按按钮、不恶意破坏等。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定,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2. 注意维护:居民应及时向物业公司报告电梯存在的故障或隐患,以便及时得到维修。

同时,居民也可以定期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是否正常,如灯光、报警器等。

3. 应急处理:在电梯发生故障或停留时,居民应保持冷静,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并等待救援。

不要私自强行打开电梯门或尝试自行脱困,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总结起来,高楼住户电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物业公司、业主和居民共同努力。

高层楼电梯问题

高层楼电梯问题

论文题目: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学号专业班级姓名(签名)1 1 安管3班王俊铭高层办公楼电梯问题摘要繁华的都市和人口密度的高度集中使得电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

在办公场所,每天的上下班时间都会在拥挤的人潮中听到对电梯运行速度和调控安排的不满和抱怨,然而在电梯运行速度既定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电梯停靠楼层的方案变成了提高电梯运行效率的唯一出路。

对于问题一,要设计一个较优的电梯调运方案,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模型,对电梯调运可使用的随机运行方案、奇偶层运行方案、分层运行方案、随机与分层相结合这四种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得出分层运行方案为运行效率最高的调运方案。

针对问题中有6部电梯的情况,采用上述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即分层运行方案。

在负责低层、高层运送任务的电梯数均为3部,且低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不少于高层三部电梯负责的各楼层总人数的原则上,对分两层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三部电梯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另外三部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考虑到最优方案的运行总时间过长,我们对其进行优化,即考虑乘客可步行1-2层楼梯,对该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6部电梯不可能满足运送要求的结论,为问题二的解决做铺垫。

对于问题二,通过问题一最优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6部电梯无法满足运送要求,在重新安装改造电梯时考虑增加电梯的数量以满足要求。

运用问题一中建立的最优分层模型来确定需要电梯的型号及数量,不仅考虑要在40min内将所有乘客运送至目的地,还要考虑到电梯的安装成本。

对低层可安装低速或中速电梯、高层可安装中速或高速电梯的五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电梯安装的最优方案,即负责低层(2-15层)运送任务需12部低速电梯,负责高层(16-30层)运送任务需12部中速电梯。

关键词:分层运行运行总时间调运方案候梯时间一、问题重述商用写字楼在早上8点20分到9点00分这段时间里,上班的人陆续到达,底楼等电梯的地方就人山人海,常常碰到再5分钟就迟到但电梯等了好长时间还没来的情况,候梯的人焦急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办公室电梯问题摘要本模型为解决高层办公楼在上行高峰期电梯系统的运行效率问题,分别从改变系统中单个电梯的运行高度区间和控制系统中单个电梯的停靠次数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两种电梯系统的调运方案:分层高度递减安排和分流隔层停靠安排。

并代入某办公楼的实际数据得到两种方案在上行高峰期的运载率,通过比较运载率,确定适用于某办公楼的电梯系统调运方案。

并结合选用的方案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

为了设计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模型将该办公楼以十层为一个单位,分成低层,中层,高层三个部分。

六台电梯都从底楼出发且每一楼层都停靠,部分电梯到达十楼就返回,部分电梯到达二十楼再返回,剩余电梯到达顶楼再返回。

基于运送到各楼层的人数与安排到各楼层的电梯数相匹配的基本思想。

三个部分所分配的电梯数比等于到达各段人数的比,即2:3:1。

利用牛顿第二定理,计算各部分电梯来回一趟所用的时间,得到40分钟内电梯的上下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064人,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34.7%。

为了设计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模型将29个停靠层平均分为6组,分别对应成A,B,C,D,E,F六个电梯的停靠层组。

利用相邻停靠层之间的高度和牛顿第二定理计算A,B,C,D,E,F六个电梯各自上下一次的时间。

得到40分钟内来回的次数以及电梯系统在上行高峰期间所能运载的总人数为2476,进而得到此方案的运载率为41.63%。

比较两个方案的运载率看到对于该办公楼,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优于分层高度递减安排方案。

为了对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提出建议针,模型先将低速,中速和高速电梯对于分流隔层停靠安排方案的运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算出在低、中、高速三种电梯下A,B,C,D,E,F类电梯在上行高峰的40分钟内把全部办公人员运送到指定楼层所需的电梯数。

为了节省成本,考虑到增加电梯数量的成本比对原电梯提速的成本更高,制定如下改造原则:首先选择需要台数少的某种电梯;在台数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较低速的电梯。

最后给出了关于该办公楼电梯系统改造的建议:A电梯需要中速2台,B电梯需要低速3台,C电梯需要高速2台;D电梯需要高速2台;E电梯需要高速2台;F电梯需要高速2台。

一、问题重述对于一栋高层商用写字楼,如何利用楼内已有的电梯资源,将人们快速及时的运送到目的层,尤其是在8:20到9:00这段上行高峰期时将赶去上班的人群运送到相应的办公层,是写字楼管理者特别关心的问题。

现有一座高层写字楼的相关数据资料:各层楼的办公人数(不包括第一层楼)见表1(1) 数据(3)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是304.8m/min,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为1.22m/s2;(4)电梯的容量为19人.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和0.5s,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其它损失时间(如果考虑的话)为上面3部分时间总和的10%;(5)底楼最大允许等侯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请根据这些数据资料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问:假如现有6部电梯,请你设计一下电梯调运方案,使得在这段时间内电梯能尽可能地把各层楼的人流快速送到,减少候梯时间。

第二问:如果大厦管理者想重新安装改造电梯,除满足以上运行要求外,还考虑电梯安装的安装成本,比如用较少的电梯比更多的电梯花费少,一个速度慢的电梯比一个速度快的电梯花费少,能选用电梯分别有快速,中速,慢速三种,请给管理者写一个方案,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来实现(如需用数据分析说明,可设选用电梯的最大速度分别是243.8 m /min,304.8 m/min,365.8m/min)。

二、问题分析2.1 对问题中数据与资料的分析为了解决问题,本文先初步计算了三个量:在整栋大楼办公的总人数x为5948人;从8:20到9:00间,电梯的运行时间t0是40分钟;6台电梯全部运行的一次最大运载人数x0是114人。

据此得出若要在上行高峰期间将整栋大楼的全部办公人员运送到相应办公层,平均每分钟需运送b人b=x/t0=148.7因为b>x0,所以考虑电梯在理想状态(电梯内19人全部在同一层下,即电梯只停靠一次)下的运行时间t(该运行时间是在底楼乘客进入电梯开始到电梯再次回到底楼结束),运行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电梯在大楼内部垂直上下的时间t1和乘客上下电梯,开关电梯门等的损失时间t 损。

即t=t1+t 损根据资料该大楼第一层的高度为7.62m ,从第二层起相邻楼层之间的高度均为3.9l m ,由此得出从一楼到各楼层的对应高度h ;结合资料里给出的电梯的最大运行速度m v =304.8m /min (即5.08m/s ),电梯由速度0线性增加到全速,其加速度a=1.22m /s 2,利用公式m m21.15t1=2v h-21.15+21.15v a h m h m ìïï ïïïíïï >ïïïî 得到电梯在底楼到对应各层垂直运行的时间。

有已知的每个乘客上、下电梯的平均时间分别为0.8s 和0.5s ,开关电梯门的平均时间为3s ,其它损失时间这3部分时间总和的10%得到电梯在理想状态下乘客上下电梯,开关电梯门等的损失时间t 损=(19*(0.8+0.5)+2*3)*110%=33.77s30112T =i i i t y --=å得到T 值为14586.14s>6*2400,所以在40分钟内不能将30层的办公人员从底楼送达到30层,同时各层也有不够19人一组的办公人员没能乘坐电梯。

计算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不能乘坐电梯的人数Z3012Z =419400i i z -=+?å从而得出在理想状态下,在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载率αx-Z 0.9328xa = 所以在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载率只能尽量提高,不可能达到100%。

同时考虑在低楼层的办公人员可能选择走楼梯,而且每天来上班的人不可能是满员(总会存在病假和出差的情况),电梯在上行高峰期间的运载率也不用达到100%。

2.2 对问题一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模型对于问题一的考虑就是怎样使上行高峰的40分钟内电梯的运载率尽量提高。

为了使电梯在40分钟内运载的人数尽量多,就要使电梯在40分钟内运行的次数尽量多,这样就要尽量缩短电梯运行一次的时间。

由表2可看出,主要影响电梯运行时间的两个因素是电梯的运行高度和电梯的停靠次数(因为电梯开关一次门所需要的时间为3s )。

联系排队论的知识,认为现在该大楼的电梯群是服务站之间无差别的多队列多服务站模型。

而电梯在理想状态下运行到30楼需要一分钟,可见在正常状态下,电梯运行到30楼往往会超过一分钟。

这样如果6台电梯的运行无差别,那么每台电梯随时都有可能运行到30楼,这势必会减少电梯在上行高峰期间的运行次数,从而减少运载人数。

同时,如果6台电梯都无差别的运行到30楼,就有可能出现同一台电梯内的19人分别在不同楼层工作的情况,电梯运行时必须停靠19次,这也会大大增加电梯运行一次的时间,减少上行高峰期间电梯的运行次数。

所以设计新的电梯运行方案时,要让不同服务站服务不同楼层。

2.3 对问题二的分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分析,可知6台电梯并不能完全满足问题中提出的五个运行要求,所以对于该楼的电梯改造肯定要对现有的电梯提速或者增加电梯。

本模型考虑在解决问题一的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6台电梯提速或者增加电梯的做法,使原方案能够完全满足问题中提出的五个对电梯系统运行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成本问题,因为对电梯提速的改造成本显然低于增加电梯的改造成本,所以模型优先考虑对电梯提速的改造,若提速不能满足要求,再考虑增加电梯的改造方式。

三、模型假设1、电梯每次都是满载后再运行;2、假定每分钟去各楼层的人均匀到达底楼电梯处;3、每次运行时,电梯停靠的楼层均有人下;4、每次运行时,电梯里到不同目的层的人员按照目的层办公人数占该楼办公总人数的比例分布:比如:由 平均每分钟在电梯里到2至10楼层办公的人数为:17204043=(人/分钟);平均每分钟在电梯里到11至20楼层办公的人数为:24504061.25=(人/分钟);平均每分钟在电梯里到21至30楼层办公的人数为:17784044.45=(人/分钟)。

得到 电梯在2至10层运行时,电梯内到不同目的层的人数比为43:61.25:44.45;电梯在11至20层运行时,电梯内到不同目的层的人数比为61.25:44.45; 5、在8:20到9:00这段时间内,电梯下行时不在任何一层停留;四、符号设定方案一中的符号:1、1n 、2n 、3n :各阶段电梯数;2、1_2h :一层到二层的高度;3、23h -:二层以上相邻两层的高度;4、m v :电梯运行的最大速度;5、a :电梯运行的加速度;6、1up t 、2up t 、3up t :各阶段楼梯的上行时间;7、t 损:上下电梯、开关门及其他损耗;8、s 加速:电梯加速过程的路程;9、1down t 、2down t 、3down t 1p :各阶段电梯下行的时间; 10、1t 、2t 、3t :各阶段来回一趟的运行时间; 11、1r 、2r 、3r :各阶段运载人数; 12、1p :方案一的运载率; 方案二的符号:h 总1、2h 总:A ,B 电梯运行的高度; Aup Bup t t 、:A ,B 电梯上行的时间; v v v 中低高、、t ’损:每种电梯上下梯、开关门及其它损耗的时间; Adown Bdown t t 、:A ,B 电梯下行的时间; A BCDEF t t t t t t 、、、、、:A 、B 、C 、D 、E 、F 六种电梯来回一趟的时间; A B n n 、:A ,B 电梯40分钟内来回的次数;A B C D E F r r r r r r 、、、、、:A 、B 、C 、D 、E 、F 六种电梯40分钟内运载的总人数; 12p p 、:两方案下各自的运载率; 问题二中的符号:v v v 中低高、、: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五、模型建立与求解5.1模型对问题一的建立与求解由问题分析知,6台电梯在上行高峰期内是不可能把5948人运到相应办公楼层的,为了用40分钟运送更多的人,模型分别从改变电梯的运行高度和减少电梯的停靠次数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两种电梯运行方案。

再比较两种方案的运载率,选择较优的一个作为最终方案。

方案一:分层高度递减方案从电梯的运行高度来看,如果电梯只在低楼层运行,必然可以增加在40分钟内的运行次数。

同时,去高楼层的人必经过低楼层,去低楼层的人必不经过高楼层。

所以方案将电梯数从低层到高层递减,建立分层高度递减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