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绵平我国盐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锂矿资料

锂矿资料

西藏盐湖研究及锂、硼矿的新发现郑绵平早在1958—1961年即深入藏北、藏南湖区考察,然而开展全面盐湖矿产和生物研究,并结合开发工作研究西藏盐湖却是在20世纪80.20世纪90年代。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青藏高原某些碳酸盐盐湖微细的“淤泥”沉积中,即已发现其含锂较高,但锂在其中的赋存状态多年未搞清,有些人将其归因于粘土对锂离子的吸附作用。

郑绵平在1965年初步研究发现,这种“淤泥”沉积中锂与碳酸盐的含量呈正相关,推定可能有含锂碳酸盐矿物存在。

到1980年,他主持盐湖队在班戈湖和扎布耶湖打钻取样,终于先后查明该类微细含锂沉积主要为:含锂菱镁矿(新矿物变种)、含锂白云石(新矿物变种)和扎布耶石(新矿物——天然原生碳酸锂)。

新矿物扎布耶石已得到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命名委员会的承认。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我国20余年来悬而未决的该沉积中锂的赋存状态之谜。

美国人经过长期研究,把各种新生代的湖泊含锂沉积归因于含锂蒙脱石。

美国地质调查所的锂矿专家J.D.维因(Vein)曾说:“未知有天然锂盐存在,如果有也是特别难以鉴定。

”这项研究的突破还意味着:发现和确立了一种新的、巨大的沉积型潜在锂矿床类型。

以往的教科书认为,只有在内生条件下锂才能交代异价镁,但这一发现则提供了一个在外生条件下锂可以类质同像交代镁的首例。

这些研究成果,使我国在该领域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这项研究之突破,还意味着发现和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沉积潜在锂矿床类型,其规模和品位都达到工业标准,且易于提炼,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郑绵平数十次进入青藏高原考察。

1990年他主持在高原腹地海拔4 422米的扎布耶湖心岛上,建立了一个长期的科学观测站,观测气象、水文、生物和盐湖的种种变化。

1997年又在扎布耶湖东南部建成包括6 000平方米多级盐田、实验室和浮选车间与住房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扩试基地”,还组织地质、选矿、化学、物化等专业人员进行了盐田卤水蒸发试验和混盐选矿加工实验。

郑绵平------我国盐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郑绵平------我国盐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边界大致与500mm等降水线相当,即秦岭以北、大兴安岭—一、盐湖矿产资源盐湖是特定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的产物,其根本形成条件是适宜的气候、地形与水盐补给。

我国盐湖发育区在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上千差万别,因而各地形成的盐湖在地貌环境、卤水成分、盐类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

根据这些差异可将我国盐湖分为四大盐湖分布区,即青藏高原盐湖区、西北盐湖区、东北盐湖区和东局部散盐湖区〔表1〕。

Table 1 Chinese saline lakes and playas in China classified according to盐湖区钾镁盐湖w (KCl)≥1%特种盐湖ρ (KCl)≥0.5%w(LiCl)≥300mg/Lw(B2O3)≥1000mg/L普通盐湖〔盐、碱、芒硝等〕硝酸盐-石盐湖合计个数比率(%)个数比率(%) 个数比率(%)个数比率(%)个数比率(%)(I)青藏高原盐湖区6 50 80 93 248 28.2 / 334 34.1 (Ⅱ)西北盐湖区4 33.3 2 2.3 264 30.1 8 100 278 28.3 (Ⅲ)内蒙--东北盐湖区2 16.6 4 4.7 302 34.4 / 208 21.1 (Ⅳ)东局部散盐湖区/ / / / 64 7.3 / 64① 6.5 合计12 86 878 8 984①未计地下孔隙卤水湖。

I、青藏高原盐湖区平均海拔4000m“一级台阶〞。

本区盐湖数量多,类型全,矿产丰富。

各类盐湖约334个,总面积约22000km2,占该区湖泊总面积的近1/2。

以丰富的钾、硼、锂、镁矿产而引人注目。

〔1〕.本区的柴达木盆地为大型山间盆地,海拔在2670~3800左右。

盆地中盐湖演化时间长,盐湖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为主,盐类沉积厚度大,储量丰富:其KCl储量达3.88亿吨,K2SO4约5.68亿吨(折合KCl 4.85亿吨),LiCl约1.8万吨,B2O3约1.67万吨。

铸中华盐湖之魂

铸中华盐湖之魂

Having pause1、铸中华盐湖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2、搏击在地质信息领域的长空──记野外地质信息采集技术的带头人李超岭博士3、无声的爱——记宜昌地矿所所长、党委书记李金发链接:铸中华盐湖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引子中国地质科学院西藏盐湖科学考察队的汽车轮子,转进藏北荒原,终于轧上了羌北无人区那千年不化的冰雪,其时已经入秋。

立秋过后,尚未处暑,世界屋脊的太阳灿烂依然,却是温柔了许多,不再火辣辣地炎人。

天高气爽。

形态各异的白云,越来越多,一团团一块块,或游或闲,移动在车窗外面,漂浮在雪山顶上,不断变幻,映衬得冰峰更俏,湖水更清,天宇更蓝。

初秋季节的藏北高原,时阴时晴,气候多变,像个淘气的孩子,让你无法捉摸;浮动在人们头上的云团,纯净洁白,用心琢磨,既像宠物京吧、又像北极白熊、还像高原雪莲……其实像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世间事物,看似非常可爱,给人许多联想。

高原风光,此时最好。

然而,让你绝对想不到的是:天上那些看似京吧、似白熊、似雪莲的朵朵白云,其实隐有杀机无限,实则可为杀手。

毫不夸张,高原地区的暴风雪,若是发作起来,够威够力,其实可以移山倒海,惊天动地,足以虐杀所有的生命,而那些变化不定的白云,有时就是帮凶。

臵身荒原,随车颠簸,让人无法琢磨的还有汽车轮子下面的‚路面‛。

眼下,车队已经进入到了无人区的腹地,海拔5000多米,漫天冰雪,一片苍茫,生命的迹象很难寻找,藏野驴和藏羚羊们也没了踪影,科考队的人们,其实已经走投无路。

实际上,早在进入无人区之前,车队刚刚进入藏北地区,车轮子下面的路就已经断了。

生命的禁区,其实也是所有资料的盲区,根本没有人类活动的文字记载,仪器再现代化也派不上多少用场,因此他们只能以藏野驴和藏羚羊的粪便为GPS,缓慢而又艰难地搜寻着那些‚坐地户‛们的足迹,摸索前行。

此时,天也阴了,云的颜色失去了先前的洁白。

抬头向上,只见那大片大片的乌云,团团聚集,异常迅速地完成了由白到灰、再由灰到黑的转变过程,而且越积越厚,越垂越低,转瞬间就连结成了一个穹型的黑幕,压在车队的上方,挤压得人们心头沉重,眉头皱紧。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再次当选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再次当选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再次当选国际盐湖学会副主席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地球学报》
【年(卷),期】2012(33)2
【摘要】在日前召开的国际盐湖学会在线理事会2012年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研究员再次当选新一届理事会副主席,任期
三年。

郑绵平院士是我国盐湖科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致力于盐类地质和盐湖综
合资源研究50余年,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

曾先后获多项表彰,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第二届李四光奖,
【总页数】1页(P244-244)
【关键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副主席;盐湖;学会;国际;矿产资源;综合资源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62.5
【相关文献】
1.孙鸿烈院士当选第23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执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参加第四届深圳高交会/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参加宜兴市"产学研"洽谈会/"中国
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香港浸会大学环境科学联合研究所"揭牌 [J],
2.探索盐湖与盐沉积的奥秘——郑绵平院士书评 [J], 孔维刚;徐建明
3.多学科交叉融合展现盐湖科研之大观\r——郑绵平院士著作《盐湖科学概论》[J], 林勇杰
4.盐湖学人-郑绵平院士 [J],
5.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再次当选国际盐湖研究会副主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郑绵平-2010-中国盐湖资源与生态环境

14-郑绵平-2010-中国盐湖资源与生态环境

第84卷 第11期2010年11月地 质 学 报 ACT A GEOLOGICA SINICAV ol.84 N o.11No v. 2010注: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51190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编号40531002)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0 08 26;改回日期:2010 09 26;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郑绵平,男,1934年生。

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盐湖学与盐类地质矿床研究。

Email:zh engmp2010@ 。

中国盐湖资源与生态环境郑绵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内容提要:中国盐湖区受干旱-半干旱气候控制,现代盐湖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500mm 范围内。

依据中国盐湖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及物质成分特点,将中国盐湖划分为4个盐湖区,并简述第四纪以来各区由于古气候变化和地质构造活动性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盐湖演化特点。

由于各区盐湖规模、经济价值和交通技术条件不同,开发利用程度有差异,以吉兰泰盐湖和运城盐湖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较好;以察尔汗为代表的钾盐湖开发规模最大。

目前中国盐湖区环境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尤其是地处边远的中小型盐湖,采富弃贫、回收率低和单一矿种开采使大量伴生有用组分贫化等。

同时,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也引起盐湖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北盐湖区,自1987年以来,出现向暖湿转型,湖泊有扩大上升趋势;青藏高原盐湖区则大致从1992年以来,由东往西,相继出现高湖面,显现向暖湿转型;而西北盐湖区仍处于暖干阶段,湖水位下降,盐湖沙化。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建议进一步吸取国内外在盐业综合利用、整体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加强盐湖环境变化观察和监测,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大盐湖产业。

绿色梦想 全新启航——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纪实

绿色梦想 全新启航——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纪实

绿色梦想 全新启航——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纪实金秋九月,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喜迎八方来客,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在这里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以及来自全国的地勘单位、科研院校以及相关企业的1200余名代表参会。

在为期两天的博览会上,主办方全方位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西州的辉煌成就,参会者也通过信息发布会、合作签约仪式、主旨论坛、成果展览以及参观考察,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柴达木盆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成果以及产业政策等。

“聚宝盆”再出新成果柴达木盆地因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巨大被誉为“祖国聚宝盆”,目前已发现矿产11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0种,其中钾、镁、锂、锶等7种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这里是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

2018年6月,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现自然资源厅)共同实施的柴达木绿色找矿勘查大会战在德令哈市正式启动,旨在全面践行绿色找矿新理念,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建立“柴达木绿色找矿勘查”新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地质找矿新路子。

本届博览会的开幕式上,青海省地质调查局局长李世金介绍了大会战启动一年多以来的地质勘查工作主要成果与进展:新发现普查基地5处、矿产地6处(其中大中型3处),新提交可供开发的矿产地3处(其中大型2处);新增资源储量:金13.27吨、银920.13吨、铜镍铅锌40.18万吨、钾盐0.39亿吨、晶质石墨460万吨。

此外,柴达木盆地清洁能源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勘查工作稳步推进;重要矿产勘查取得新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丰硕,社会效益凸显。

“青海的发展离不开地质勘查工作,海西州更是这样。

去年的绿色勘查大会战启动仪式上,一位参会的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称之为‘冬天里的一把火’。

我国盐湖钾盐资源现状及提钾工艺技术进展

我国盐湖钾盐资源现状及提钾工艺技术进展

本文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基金项目 ( 编号 : K1016) 、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项目 ( 编号 : C0903) 和中 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编号 : 1212010011809)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 2010-09-20; 改回日期 : 2010-09-27。责任编辑 : 闫立娟。 第一作者简介 : 乜贞 , 男 , 1972 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通信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 26 号。电话 : 010-68992231。 E-mail: nieezhen518@。
2
有盐湖 340 多个 , 其中已探明储量的主要钾盐盐湖 矿床有 35 个 , 资源量 4700 万吨 , 有名的钾盐湖如扎 布耶、朋彦错、鄂雅错盐湖等 (郑喜玉等 , 2002)。西 藏盐湖钾盐矿床的开发可作为国内钾盐短缺的有益 补充 , 这些盐湖可考虑资源综合开发 , 以降低成本 , 提高效益。西藏还有独特的碳酸盐型钾盐湖 , 其中 有代表性的有扎布耶盐湖、班戈湖盐湖等 , 这些盐 湖的钾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 郑绵平等 , 1989; 赵元艺等 , 2005)。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高原腹地, 距离拉萨市 1050 km, 湖面海拔 4422 m, 盐湖面积 247 km2, 年 降水量 196.2 mm, 年蒸发量 2269.1 mm, 年均气温
第三十一卷 第六期 二○一○年十二月: 869-874
www.地球学报 ..6 Dec. 2010: 869-874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我国盐湖钾盐资源现状及提钾工艺技术进展
乜 贞 1, 2), 卜令忠 1, 2), 刘建华 1, 2), 王云生 1, 2), 郑绵平 1, 2)

我国深层地下卤水钾、锂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我国深层地下卤水钾、锂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我国深层地下卤水钾、锂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韩佳欢;郑绵平;乜贞;郭廷峰;伍倩;王云生;崔政东;丁涛
【期刊名称】《盐湖研究》
【年(卷),期】2024(32)2
【摘要】我国已探明的钾、锂资源大多赋存于盐湖卤水矿床中,但经过多年生产地表盐湖资源消耗严重,海相地层寻找钾、锂的工作还未取得突破,深层地下卤水则可
成为解决我国锂钾资源需求的后续储备。

我国深层地下卤水主要分布在柴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资源丰富,其中富含高品位的钾、锂、硼等元素,具有很好的经济利用价值,但是目前工作程度还不够,并由于开采技术、成本等问题,还未实现工业开采。

文章对我国重点区块深层地下卤水的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总结,结合已
有的深层卤水资源量评价等数据,提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建议区块,可为后续我国
深层卤水钾、锂资源评价、综合提取工艺研究等提供科技支撑。

【总页数】11页(P90-100)
【作者】韩佳欢;郑绵平;乜贞;郭廷峰;伍倩;王云生;崔政东;丁涛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沈阳地震监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322
【相关文献】
1.论青海一里坪盐湖卤水锂及硼钾镁资源开发
2.非稳定井流解析法评价深层地下富钾卤水可采资源量
3.我国北方滨海平原区地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4.我国卤水锂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5.江汉盆地卤水锂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主题报告四我国盐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发展大盐湖产业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郑绵平齐文一、概况盐湖是一种咸化水体,通常是指湖水含盐度w(NaCl eq)>3.5%(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也包括表面卤水干涸、由含盐沉积与晶间卤水组成的干盐湖(地下卤水湖)。

盐湖中沉积的盐类矿物约达二百种。

目前,人类已经从盐湖中大量开采石盐、碱、芒硝和钾、锂、镁、硼、溴、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基本化工、农业、轻工、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重要原料。

盐湖中还赋存具有工业意义的铷、铯、钨、锶、铀以及氯化钙、菱镁矿、沸石、锂蒙脱石等资源。

盐湖中还发育有大量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与科学意义的嗜盐藻、盐卤虫、螺旋藻、轮虫等特异生物资源和耐旱、耐盐碱基因资源,它们为人类获取蛋白质、天然食物色素、能源、多种工业—科学材料和净化环境、变盐湖为“良田”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同时盐湖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医疗淤泥资源。

盐湖卤水的储热特点,已开始用于“太阳能盐水池”发电。

盐湖也是自然环境信息和天然实验室;盐湖还是“碳沉积池”(Carbon sinks)、“自然生物反应器”(nature bioreactors)盐湖沉积占世界陆表面积相当大。

有大量碳酸盐沉积,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与人类有关的温室效应。

我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据2000年最新统计,我国有盐湖1500多个,主要分布于西部—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边界大致与500mm等降水线相当,即秦岭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以西,包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宁夏、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均有盐湖分布。

二、盐湖矿产资源盐湖是特定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的产物,其基本形成条件是适宜的气候、地形与水盐补给。

我国盐湖发育区在气候、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背景上千差万别,因而各地形成的盐湖在地貌环境、卤水成分、盐类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

根据这些差别可将我国盐湖分为四大盐湖分布区,即青藏高原盐湖区、西北盐湖区、东北盐湖区和东部分散盐湖区(表1)。

表 1 中国盐湖类型及其分布Table 1 Chinese saline lakes and playas in China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ypes of mineral deposits with potential commercial significance盐湖区钾镁盐湖w (KCl)≥1%特种盐湖ρ (KCl)≥0.5%w(LiCl)≥300mg/Lw(B2O3)≥1000mg/L普通盐湖(盐、碱、芒硝等)硝酸盐-石盐湖合计①未计地下孔隙卤水湖。

I、青藏高原盐湖区平均海拔4000m以上,构成中国地貌上最高的“一级台阶”。

本区盐湖数量多,类型全,矿产丰富。

各类盐湖约334个,总面积约22000km2,占该区湖泊总面积的近1/2。

以丰富的钾、硼、锂、镁矿产而引人注目。

(1).本区的柴达木盆地为大型山间盆地,海拔在2670~3800左右。

盆地中盐湖演化时间长,盐湖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型和硫酸盐型为主,盐类沉积厚度大,储量丰富:其KCl储量达3.88亿吨,K2SO4约5.68亿吨(折合KCl 4.85亿吨),LiCl约1.8万吨,B2O3约1.67万吨。

柴达木盆地盐湖钾、锂、硼资源有如下特点:(一)、钾盐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盐湖钾资源量的60%。

钾盐是我国的急缺矿产,农业需求量很大,目前每年进口达500多万吨。

世界上钾盐主要为固体古盐矿,而我国则以第四纪盐湖固—液体钾盐矿为主,察尔汉盐湖面积达5.8千km2以上,是一个综合性的钾、硼、锂盐湖矿床,也是我国主要钾肥生产基地,青钾二期工程投产后产量为150万吨/年。

(二)、锂资源丰富,资源总量约和西藏高原盐湖相当,但卤水中镁/锂比很高。

如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一里坪盐湖均为大型锂、钾盐湖矿床,察尔汉盐湖亦有巨量锂伴生。

高镁/锂比卤水中锂的分离提取成本高,是世界性难题,目前该难题已有突破,西台吉乃尔盐湖大规模钾、锂、硼综合开发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计划生产规模为碳酸锂3.5万吨、硼酸3.5万吨、硫酸钾100万吨。

(三)、镁盐资源丰富,达数十亿吨之多。

作为耐火材料和镁合金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

(四)、石盐、芒硝储量惊人,石盐达数千亿吨之巨,芒硝亦达数十亿吨。

(五)、硼以卤水矿为主,资源总量约为西藏高原1/3。

本区盐湖资源开发历史较长,除上述盐湖外,茶卡、柯柯、大柴旦、马海、昆特依、察汉斯拉图、大浪滩和一里沟等也有小规模开发,产品主要有钾肥、石盐、芒硝、无水芒硝、硼砂、低钠盐、水氯镁石等。

本区开发的外部条件较好,有青藏铁路从察尔汉盐湖跨越通过,“西气东输”管道从柴达木盆地贯穿,电力资源丰富,交通较为便利,盆地边缘的淡水资源相当丰富。

(2).西藏高原面上的盐湖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湖盆地多为断裂控制的规模不一的断陷或断拗盆地,盐湖小者几平方公里,大者达数百平方公里。

一般成盐时间短,盐层较薄。

盐湖水化学类型多为硫酸盐型、碳酸盐型。

西藏盐湖资源表现出如下特点:(一)、固体、卤水型硼矿资源均很丰富,集中了全国2/3以上硼资源,总量达数千万吨。

固体硼矿除硼砂矿,还有库水硼镁石、多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矿物等构成的新类型“镁硼矿”硼矿床以及钠硼解石硼矿床等,品位高(富矿品位B2O330%左右)、埋藏浅(可人工露天开采),如扎仓茶卡镁硼矿、秋里南木硼砂矿、麻米错钠硼解石硼矿、聂耳错镁硼矿等。

(二)、锂资源丰富,LiCl资源量达数千万吨。

富锂碳酸盐型盐湖形成了卤水锂矿与固体锂矿共存的新类型锂矿床。

由于碳酸锂的溶解度特性,有利于利用太阳池技术直接从卤水中沉淀出碳酸锂工业产品(盐田混合盐中品位可达70%以上),大大降低了工艺复杂程度和开发成本。

此外,西藏盐湖中还蕴藏有钾、石盐、芒硝、碱、水菱镁矿、石膏等矿产。

该区盐湖数量多,勘查程度低,对盐湖资源总量还不完全清楚。

本区大部分盐湖的交通、能源条件极差,人力与生活资源供给匮乏,开发的外部条件很差,但一般淡水丰富,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受外部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本区盐湖只能以经济价值高的锂、硼为主要开发对象。

石盐开采历史悠久,主要供当地使用。

钾、碱、硝等虽然资源丰富,也只能综合利用。

II、西北盐湖区位于青藏高原以北、贺兰山以西,包括新疆塔里木盆地(海拔800~1000m)、天山盆地(海拔200~500m)、准噶尔盆地(海拔200~1500m)以及阿拉善高原沙漠带(海拔1000~2000m)。

该区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潮湿气流难以抵达,气候极端干旱。

大型内陆盆地形成了宽广的戈壁、沙漠,盆地内盐湖多已干涸,仅在盆地与山麓的边缘形成现代卤水湖。

本区盐湖以产石盐、芒硝的“普通盐湖”为主,但在阿拉善西部—罗布泊及玛纳斯湖卤水含钾镁较高,罗布泊干盐湖面积达2万km2,是我国最大的(干)盐湖,KCl资源量达3.5亿吨,仅次于察尔汉盐湖,约占全国盐湖钾资源量的1/4,属超大型钾矿床,目前大规模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在罗布泊北缘及天山盆地的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处,还发现了分布范围较广的硝酸盐盐湖和裂隙充填型硝石矿。

III、内蒙—东北盐湖区及东部分散盐湖区:贺兰山以东、秦岭以北的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包括内蒙、东北及华北广大地区。

除内陆盐湖外,亦有少量滨海盐湖。

本区地质构造较稳定,盐湖面积小,卤水浅,盐类矿产资源以芒硝、碱、石盐为主,其天然碱储量占全国盐湖探明天然碱储量的90%以上。

由于本区人口相对稠密,能源、交通等条件较好,因而因而石盐、芒硝、天然碱等普通盐类矿产均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

三、盐湖生物资源盐湖是极端环境的产物,从盐沼带到盐水域的含盐量很高,生物不易生存,一般盐度越高生物种越少,但仍有一些生物适应了高盐环境,形成对盐度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这种生物称之为盐生生物。

盐湖生态系统包括盐沼带和盐水域两个亚系统。

盐沼带生物资源主要是指多种盐生植物,如盐蒿、盐生藜科、田菁、红柳、紫穗槐、沙枣、沙柳、杞柳、沙拐柳、花棒以及沙棘、麻黄、沙冬青、甘草等。

我国许多盐湖区的盐沼带往往就是重要的牧场,盐生植物多为牛羊喜吃的饲料,含有较高的盐分、矿物质和粗脂肪。

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用盐地上2种藜科遍生性的肉质盐生植物喂养山羊、绵羊,结果羊的体重比一般干草饲养增长快,估计每公顷盐地的盐生植物可养20只羊。

其次,盐生植物具有抗旱、抗盐特性,可作为沙漠、戈壁、盐碱地等特殊环境植被恢复的苗林,特别是有些盐生植物还有大量吸取盐碱、改良土质的效果。

据测定,每0.66hm2生长1年的盐蒿,能吸取盐土中72kg盐和64kg粗碱。

澳大利亚的一种ataciplex盐生植物亦有吸取土壤盐分的特性,在印度用于改造盐碱地。

此外,生物学家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从抗盐植物中提取抗盐基因,将其转入普通的蔬菜等植物中,已经培养出抗盐西红柿等品种,不仅可改造盐碱地,还把盐碱地作为良田,直接种植出优质的食品。

盐水域生物资源则主要是一些耐盐或嗜盐的浮游节肢动物及菌藻,如盐藻、卤虫、螺旋藻、轮虫、嗜盐菌和嗜碱菌等,其中杜氏藻、卤虫和螺旋藻的开发已在国内外获得成功。

①.杜氏藻是一种真核藻类,可在20‰~390‰盐度的盐水中存活,盐度低于2‰则细胞破裂死亡,它的最佳繁殖盐度为120‰,宜于进行粗放式养殖。

杜氏藻体内β-胡萝卜素(均为干重)可高达8~10%,并富含30%左右甘油和30%~40%蛋白质以及脂肪酸、叶绿素和四烯油等,β-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国外已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中,盐藻在化工、轻工和养殖业中都有应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藻类和新的“农作物”。

②.卤虫是一种广盐性生物,通常在盐度5%~22%的卤水中均能生长,从幼体到成虫的生长周期约2周,适宜在盐湖或盐田中进行粗放式养殖。

卤虫成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成虫干重含蛋白质达57%~60%,脂肪约18%,有增加鱼虾抗病害、促进生长成熟的作用,是人工海产养殖(特别是对虾幼体)的优质饲料。

③.螺旋藻是一种广盐性生物,在淡水~海水~高盐水中均能生长,可在盐湖或工厂中养殖生产,由于其高效光合作用,产率较高,单位面积生产蛋白质的速度比大豆高20倍。

螺旋藻对人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而均衡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矿物质和胡萝卜素等,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1kg螺旋藻的营养成份相当于100kg各种蔬菜的营养的总和。

④.嗜盐菌是经过长期演化适应了高盐度的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有一定的应用,如嗜碱菌产出的碱性蛋白酶可作洗涤剂添加剂,耐碱菌可用于处理碱法纸浆黑液等。

嗜盐菌紫膜是一种比叶绿素简单得多的光合作用膜,对于光能转换与太阳能利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嗜盐菌的特殊基因对于创建抗盐新生物品种等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