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课件
七年级历史第20课课件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平城
洛阳
返回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原 统治中原 因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1、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 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通婚 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②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②221年刘备, 成都称帝,建蜀(西南).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④意 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⑤三国时间段:(222年 ――魏灭蜀). 4. 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西晋:(226年—316年) 短暂的统一 1. 建立:①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②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 分裂重新统一全国。 2. 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 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 三.五胡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年以来;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③意 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 四.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 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 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优秀课件

清朝强化君权,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 并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 他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扼杀了思想的进步, 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表明封建制度已经 日已腐朽和渐趋衰落了。
第二章 乾隆寿宴尽展盛世危机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1711.9.25—1799.2.7)
结合材料归纳文字狱的含义
思想方面:大兴文字狱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2页,找出下列问题。 1、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哪三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据统计,顺治时文字狱7次,康熙时12次, 雍正康时熙1、7雍次正,、乾乾隆隆时130多次。
3、文字狱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进步。
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
结合材料谈谈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有哪些?
1、闭关锁国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 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 己的统治。
文化方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找出下列问题。
1、清朝统治着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目的?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2、文化专制的内容是什么? 一方面… …另一方面… …
3、文化专制的影响? 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超级大辩论
小红说:专制统治钳制人民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小明说: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统一。
英国使团觐见乾隆
幄中一切陈设之物,既极尽华丽,而且颜色之相配、光 线浓淡之采择,无一不斟酌适当。置身其间。目之所及, 但觉金碧辉煌,无色相错,不禁念及亚洲人生活程度之 多高及帝王自奉之奢侈,远非吾欧洲人之所能及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31张PPT)

康熙时期: 开放宁波、漳 州等地,作为 对外通商口岸。
顺 治
康 熙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乾 隆
江 浙
粤广州 闽
四口 通商
一口 通商
广州十三行(洋货行)
四、闭关锁国政策
4 影响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 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问问他们
弊: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 有好打东! 西 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要不要? 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敲 不了 开半 门天 , 不 咋给 办开 ?
四、闭关锁国政策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
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200公 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 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1/10,不 及英国1/40。
以史为鉴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 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4 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
纪
晓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岚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 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 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 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 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 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练习巩固
C 1.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
)
A.中书省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
B 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易备课】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探究性教学课件(部编版)

学习目标
掌握清朝统治者设置军机处与采取文化专制等措施,了解 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初步学会表达对历史的认识。
通过了解清朝中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表现,初步学会 在唯物史观下看待历史。
通过学习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中国开始落后 于世界发展潮流,能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
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运转费用庞大; 财政虚耗严重;官吏大肆贪污,截留 税款
影响:财政危机,经济衰退,国力越 来越虚弱
土地兼并
原因: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大官 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 地
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广大民众 的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3、影响:
(1)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
(2)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4、影响
(1)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 自卫作用。
(2)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 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练习
1、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
C 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 )
三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官场腐败
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 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上课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
这反映了清朝的( B )
A.对外开放
B.故步自封
C.文化专制
D.军事腐败
射箭箭虚发; 驰马人坠地。
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财政危机
1652-1888年国家财政税收变化图(%)
田赋
嘉庆元年时,国库存银5658 万两,到嘉庆19年时,仅为 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 银最多时的1/6。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
清朝官僚机构臃肿,运 转费用庞大。皇帝花费 无度,财政虚耗严重。
材料1:
简
材料2: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时召见。 当天必须处理完毕每天由下面送达的奏章,以保证
速
军机处处理政务的极高效率。
材料3:军机处设在皇帝身边,与朝臣百官相隔绝; 对印信管理极严。印信是机构的符号和象征,是出
密
门办事的护身符和通行证。
阅读材料,说说军机处的设置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1: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政治腐败导致Biblioteka 济 衰退,造成国力越 来越虚弱。社会危机
万
人地矛盾突出
周 秦 汉 南北朝 唐
宋明 清
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农民失去土地,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但每年要把收获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 交给地主。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送节钱”“断气钱”等。沦为 乞丐的农民数量极大。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 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
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
——乾隆致英国国王信函 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课件(一)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课件(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相关课件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内容教学准备•课件PPT•教材和参考书籍•黑板和粉笔•讲义或课堂活动材料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的主要内容•掌握该课的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设计说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表•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2.课堂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知识点–使用图表、表格或案例等辅助工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合实例或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3.课堂互动和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观点、事件或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4.深化延伸:–提供更多的案例或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5.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分析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以上是一份相关的课件,旨在帮助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准备。
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抱歉,由于机器人的程序限制,我无法提供更具体的课件内容。
但你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准备。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你参考:•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的主题展开,例如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或思想等。
•在课件中可以使用图示、图片或图表等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游戏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共30张PPT)

A.内阁
C.军机处
B.六部
D.议政王大臣会议
5.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唯一对外通商的
城市是
A.杭州 确的是 B.香港 C.广州 D.泉州
6.下列有关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不正 A.保护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市场
B.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C.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D.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一 一 维 维 止止
、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文字狱的严重后果: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 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清朝统治者文化专制,尊孔读经、禁书毁书,
维护集权统治。
0
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
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 严格限制。
0 0
0
闭关锁国政策
(3)1757年,只开放 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
4.影响:
(1)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多一定的 。
(2)消极影响:是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反映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 盲目自大。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1.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 “重本抑பைடு நூலகம்”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
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20课 石窟艺术宝库课件2 川教版

366年,前秦高僧乐尊凿了第一个石窟,此后历经十六国、南北朝、隋、 唐、五代、宋、西夏、元。现存492窟中,唐窟占213个。
莫高窟坐佛殿
唐朝时期大量开凿
莫高窟唐代群塑像
武则天与佛教
四川广元皇泽寺
彩塑
彩塑一铺第45窟(盛唐)
天
菩阿
王
萨难
阿难[nuó]、菩萨、天王
菩萨(“东方维纳斯”)
彩塑一铺第45窟(盛唐)
)。
A.河南境内
B.甘肃境内
C.四川境内
D.重庆境内
A 2.下列有关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石窟艺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龙门石窟充分体现出我国高超的雕刻技术
③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石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石窟艺术是产生于我国的传统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在唐朝大量开业的石窟是(
)。
①莫高窟石窟
②云冈石窟
③龙门石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B 4.大足石刻集“三教”于一体,但造像以(
)为主。
A.道教
B.佛教
C.儒教
D.基督教
A 5.石窟艺术源起于(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D 6.不属于“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的是(
)。
A.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大足石刻
云冈石窟创建于450年, 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令沙 门统昙曜(yào)开凿5个大石 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 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开凿于460~465 年,是云冈石窟第一期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堂
练
习
1、16世纪,我国的广东、福建等 南美洲 地引进了原产于 的高产农 作物玉米 甘薯 。
2、 明朝中后期,在我国 江南一些地区 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生产领 域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即这是 资本主义性 的生产关系。
质
• 1、明代的丝织中心是 A • A、苏州B、南京C、松江D、广州
制瓷业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空前活跃
商品经济的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徽商的房舍
知识点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活跃
“南都”指南京 教材第119页
“东西两洋”指东洋河西洋
B、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 为对外通商口岸。
C、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 载重量。
3、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 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 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 界上逐渐落伍了。
• • • • 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练一练
• • • • • •
3、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A、景德镇B、越州C、杭州D、邢州 4、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 A、长安和洛阳B、成都和洛阳 D C、广州和扬州D、北京和南京 5、明朝中后期,在手工工场里被雇 佣的劳动者是 C •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青 花 瓷 水 行 龙 纹 扁 瓶
明 朝 松 江 出 产 的 棉 布
116/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小男孩说的更准确,因为纺 纱织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 更重要的是要求一定的湿度。 半地窖式的房屋既有利于保持 一定湿度,也有利于维持常温, 所以可以织出好棉布。
主要: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向日葵
用什么方法能记住以上农作物的名称?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马铃薯
甘薯
玉米
向日葵
花生
苜蓿
想一想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 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 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 部门? (1)棉织业:松江
总结: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条 件 二、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区域、表现 阻 碍 三、“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表现、影
响
120/2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 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 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 打的局面。 “想法” :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jí 取教训;②坚定 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
2 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机工: 早期的手工工场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 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4、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政策是社会主 义事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 6、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当 时唯一对外通商的城市是C • A、杭州B、香港C、广州D、泉州
结合 清朝闭关锁国政 策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请 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 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坚定 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 2、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 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3、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 (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自己。
119/对比: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 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 “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想法: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 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②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 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③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 何地?何行业?典型表现?
明朝中后期; 江南一些地区(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三、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策
1、原因(见课本118第一段) 2、具体表现 3、影响
1,闭关锁国的原因?118
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
A、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水平高、规模大、基地多 手工业的发展总体特征:
棉织业 丝织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清代时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 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 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 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 “五彩青瓷”之称。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 国”
复习旧知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早在半坡和河姆渡时期,我们的先民们就已经培育出了 世界上最早的( 水稻 )(粟 ) 商朝时有了五谷(稻、黍、粟、麦、豆) (葡萄、石榴、核桃、苜蓿、胡萝卜等 ) 汉朝时传入了 北宋时我们又引进了高产的水稻(占城稻)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 外来高产农作物?
(2)丝织业:苏州、南京
(3)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 体表现有哪些?
(1)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 推动商业的发展。
(3)商品种类增多:投入市场的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多达200多种
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明 朝 人 的 服 饰
青 花 海 水 行 龙 纹 扁 瓶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应搞清楚几个词的含义:南都指南 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 口。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是 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二、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