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 PPT

合集下载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共37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共37张PPT)

• (2)文字狱的表现: • 1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 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2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 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 70—200多 案 用南明的年号。 人
戴名世《南山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集》案 吕留良案 反对清朝统治 数十人,其 子碎尸枭首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 株连族人祸 侮辱清朝。 及师友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 斩首 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 抄家死于狱 查嗣庭案 为“诽谤大逆” 中
(1)唐、明、清分别采取怎样的 对外政策? ❶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 策;❷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 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❸清朝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不同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你有什么 启示 ? ❶后果:
,使唐文化远播于世界, 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 同时使中华文明吸收了 外来优秀文化 , 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 ,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文 化的交流 ,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而 ,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 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 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6) 乾隆 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与皇权的变化?
清初保留 议政大臣会议 。 限制 康熙帝设 南书房 。 雍正帝设 军机处 。
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扩大
顶峰
材料一:历代君臣仪式的变化
秦朝 坐而论道
宋朝 站立议政
清朝 跪受笔录
上图反映了皇帝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 • • • •

七年级历史第20课课件

七年级历史第20课课件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平城
洛阳
返回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原 统治中原 因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1、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 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通婚 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②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②221年刘备, 成都称帝,建蜀(西南).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④意 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⑤三国时间段:(222年 ――魏灭蜀). 4. 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西晋:(226年—316年) 短暂的统一 1. 建立:①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②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 分裂重新统一全国。 2. 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 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 三.五胡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年以来;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③意 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 四.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 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 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31张PPT)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
(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 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2)表现
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 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 民众。
(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 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相关史事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 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 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 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 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 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 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
么影响? 答:吏治腐败会导致财政危机,会造成国力虚 弱;腐败之风蔓延到军队之中,会造成军风军 纪败坏,军备废弛;由于吏治腐败,各级官吏 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会激起民众的 反抗。
图为养鸟的 旗人和欺诈 百姓的官员
3.财政危机
(1)原因
清朝官僚机构 臃肿,但在康乾时期 ,社会经济发展,财 政收入不断增加,国 库充盈,尚能承受庞 大的运转费用。到了 乾隆后期,由于皇帝 好大喜功,花费无度 ,财政虚耗非常严重 。尤其是各级官吏的 贪污,截留税款,大 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 入。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案名
庄廷龙《明 史》案
戴名世《南 山集》案
吕留良案
胡中藻案
事由
株连人数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 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31张PPT)
“迁海令”
康熙时期: 开放宁波、漳 州等地,作为 对外通商口岸。
顺 治
康 熙
乾隆时期: 一口通商
“广州十三行”
乾 隆
江 浙
粤广州 闽
四口 通商
一口 通商
广州十三行(洋货行)
四、闭关锁国政策
4 影响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 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问问他们
弊: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 有好打东! 西 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 要不要? 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敲 不了 开半 门天 , 不 咋给 办开 ?
四、闭关锁国政策
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
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200公 斤左右,美国接近1000公斤; 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1/10,不 及英国1/40。
以史为鉴
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 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4 文化专制政策的表现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 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 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 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 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 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 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 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练习巩固
C 1.你认为在清朝初期,皇帝的权力受到下列哪个机构的制约(
)
A.中书省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
B 南书房翰林院视草。”采取此种统治措施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优秀课件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泰山 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 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 睛,远望飞鸟归林;
落第。于是在齐赵一带漫游,此诗为
漫游时所作。
诗歌创作追求: “为人性僻耽佳 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襟 不怕困难敢攀登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现了诗人青 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7.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放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 63.质变的积累,才有量变的爆发。你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1.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13.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18.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37.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7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66.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34.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87.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微笑,是最美的阳光。 81.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83.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48.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 8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就不要轻言放弃,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 54.挫折是弱者的绊脚石,是强者的垫脚石。 43.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98.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91.坚持最难,但成果也最大! 57.你悟与不悟,道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修与不修,烦恼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明与无明,难题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观与不观,无常就在那里,不舍不弃。走进觉悟的道里,让觉悟住 进心里,默然相契,一生自在欢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共31张PPT)

3
五胡内迁
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游牧民族 (胡人) 鲜卑
匈奴


中原
氐 农耕民族
(汉人)
文化先进,不善征战
9/14/2019
4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9/14/2019
5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9/14/2019
1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 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 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 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9/14/2019
2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9/14/2019
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
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
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
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
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
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
为什么?
•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源自朝 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 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字。
9/14/2019
15
活动与探究 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 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
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已亥杂诗》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已亥杂诗》课件(共14张PPT)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积累写“落花”的诗句。 3.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愁绪万千

远离朝廷
不不

畏甘 落红——自己的身世 虽然辞官, 挫 沉
诗 比喻明志
但仍关心 折 沦
花——朝廷(社会、 国家的前
国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课件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 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 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 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 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 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2.朗读诗歌,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著有《龚自珍全集》。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了更多花儿。
己亥/杂诗(其五)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了更多花儿。
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 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盒,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背景介绍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 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 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共47张PPT)

四.闭关锁国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 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 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 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 ,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 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 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四.闭关锁国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二、(旁白:雍正皇帝正在上朝)
• 大臣A:启奏陛下,近日臣听闻徐骏写了一首诗,“明 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大臣B:陛下,微臣以为徐骏分明是蓄意诽谤朝廷。这“ 明月”是怀恋明朝,“清风”是影射大清。
• 皇帝:岂有此理!来人,徐骏居心不良,依大不敬律斩 立决。
(旁白:大臣A带着一众衙役去徐骏家抓人)
相关史事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的重 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 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 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 籍贯等;船只 预先规定往返 日期,每人每 日只许带米两 升。
广州十三行
四.闭关锁国政策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 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 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 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清廷 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 闭塞[sè]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 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 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 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列表比较秦朝、西汉、明朝、清朝 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闭关锁国"政 策
含义: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 策。
原因: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 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 交流。
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 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徐光启《农政全书》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思考:明朝的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1、当时中国科技较发达 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皇都积胜图》(局部)
《南都繁会图》(局部)
需要记取的教训
(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该 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2)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 自己;
(3)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力保 障;
(4)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课堂小结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 促进 义 阻碍 闭
两图都说明了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跃。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 早期的资本家 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机房: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户与机工间的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种雇佣与被雇佣 的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北宋都城东京。 一家大饭店内。 大家准备吃早饭。我们点了两个菜:一个是葵 花油炒土豆丝,一个是油炸花生米。主食也点 了两样:一个是烀玉米,一个是烤地瓜。大家 吃完饭,付了饭钱之后,就没钱了于是,我们 就去此前联系好的一家棉纺织手工工场上班, 干了一天活,工场“老板”给我们都支付了工 资。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具体表现有哪些?
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只开放四个港口,后减至广州一个 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 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 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既看不 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 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高产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 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 经济作物的引进,促进了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 业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幻灯片 3
民谣:“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 塘镇)纱”。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 当吾松(松江)十分之一矣”。


















原因 表现 影响
教训
农业
新作物的引进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商业城市 商人
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点: 苏州、松江等地 行业: 纺织业
表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 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结合以下材料讨论: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有什么意义?
“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徐光启 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