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1能源资源的开发练好题·考点自测[2019四川遂宁三诊]读2018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发电量及其构成表(单位:亿千瓦时),完成1—3题。
省级行政区山东江苏内蒙古A四川总发电量5608。
24933。
54828。
34369。
63498。
6全国排名12345构成火电5367.74477.34138.43260.1447.8水电4。
332。
634。
7146.52982。
2其他236.2423。
6655.296368。
61。
A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
山西B。
广东C。
河北 D.贵州2。
江苏总发电量大,但水力发电量却远小于四川,主要影响因素是()A.径流量B。
地形 C.市场D.政策3.有关内蒙古电力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力发电量将会大幅增加B。
火力发电站很多建在煤矿附近C。
电力大量供应京津唐地区D.其他发电量的主体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018海南地理卷,2—3,6分]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
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
据此完成4—5题.4.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
循环用水 B.开发地下水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5。
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
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
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6。
[2019安徽省安庆市二模,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蓬塔谢拉风电场在智利北部奥瓦耶市远郊,距离其首都圣地亚哥320千米。
中国某电力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总额近1。
5亿美元,建立了蓬塔谢拉风电场,装机容量80兆瓦,年均发电量可达282吉瓦时,可满足13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还能减少15.7万吨碳排放。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 教案

4.流域的综合开发
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成立了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的机构田纳西河流域××局(TVA)。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1933年以后,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学生学习本讲时可能会在以下个方面感到困难:
1.对案例区域的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其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例如,对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缺乏了解,影响对其开发方向的分析。
2.对区域图的分析和判断缺乏思路或不够熟练。例如,不能结合山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来分析山西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思考六:根据上图分析,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影响?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思考七:结合山西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能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1)问题
①生态破坏问题
②环境污染问题
③水资源短缺问题。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②调整产业结构
4.能源基地的建设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极其优越,因此,建国伊始,山西省就被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进行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特点
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和价值可变性的特点,开发利用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 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区域自然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每个地区都拥有独特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至关重要。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 利用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可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 开发利用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定义
定义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综合利用地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 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分类
综合开发的意义和目标
1 意义
综合开发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 目标
综合开发的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 质量。
综合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 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 • 综合治理
方法
• 合理规划 • 科学管理 • 技术创新
成功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一些成功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经 验和教训。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
在综合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公平分配和协同发展的原则。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五)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单元质检卷(十五)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下图为雅砻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通过对雅砻江干流某河段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B.精密仪器C.高档家具D.有色冶金2.雅砻江水电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大,针对“丰枯不均”的现象,开发时应注意()A.统一管理,科学调度B.修高大坝,增加库容C.招商引资,扩大开放D.疏浚河道,发展交通(2021贵州贵阳二模)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图示时间段我国石油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提高,油田数量增加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4.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使用量增加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率大幅度降低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增加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A.巴西B.印度尼西亚C.冰岛D.尼日利亚6.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7.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以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能源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C.有利于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2021甘肃兰州模拟)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做成坝袋并固定在河底,再将其用空气或水充胀形成袋式的挡水坝。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地理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整体结构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7.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8.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9.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0长江域的开发与整合。
11.长江三峡工程。
1.区域农业发展概况。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5.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区域。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3.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为例。5.区域差异。
6.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6.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7.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8.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
3.南水北调。
4.西电东送工程。
5.晋煤南运。
6.产业转移。
7.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信息技术。
2.遥感。
3.全球定位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
5.3R技术之间的关系。
6.数字地球。
7.我国数字地球的组成。
7.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8.我国三个经济地带。
9.西部大开发。
1.荒漠化的概念。
2.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

从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 整体性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筹兼顾,综合 利用
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 地域性
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 社会性
价值的物质财富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
概念 生__产__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__量__ 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类型 生__物__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__产__资源等 必备条 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件 开__发__利__用__能力 属 自然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性 社会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__会__发__展__水__平__不同
(2)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__节__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 不能完全得到净化。❸
(3)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 稳__定__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影响供给和调 节服务功能。
2.综合权衡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三、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❹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
A.植被覆盖率提高
B.土层厚度增加
C.地质灾害增加
D.水循环趋于活跃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拆除大坝,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 ②图像信息:大坝拆除,水体减少,滩地增多。 【尝试解答】(1)A (2)A 解析:第(1)题,大坝拆除后,下游流 速变慢,泥沙淤积,河道变浅,水域面积变小,调节气温能力变差, 水温年较差扩大。第(2)题,大坝拆除后,原有部分水体变为滩地, 适合植物生长;大坝会拦蓄泥沙,拆坝后原有库区泥沙堆积减少;拆 除大坝后,原有生态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减少地质灾害。
2021版《大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创新模拟题 分类试题:第16单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十六单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拟精选题(依据高考命题大数据软件分析,重点关注第5、6题)一、选择题(2022·河北衡水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藏中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成的首座水电站。
下图为藏木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是()A.海拔高B.水量大C.落差大D.河谷宽2.藏木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的主要意义是()①促进旅游业进展②减轻地质灾难③扩大耕地面积④供应电力能源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与印度相比,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属于上游河段,落差大,故选C。
第2题,藏木水电站建设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供应电力能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进展,故选D。
答案 1.C 2.D(2022·河南洛阳模拟)“电荒”“煤荒”“油荒”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费将进一步增加。
读“我国核电站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核电站分布特点最能说明该区()A.交通便利,有利于核原料运输B.常规能缺乏,能源需求量大C.铀矿丰富,核电站近原料产地D.地形平坦,有利于核电站选址4.下列维护我国能源平安措施中不行取的是()A.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B.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C.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D.鼓舞节能、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第3题,从图中来看,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该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但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核电站发电所需原料很少。
第4题,要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应当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考虑。
开源主要应当加大对我国资源的勘探开发,乐观参与能源平安国际合作,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节流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着手。
而假如通过立足国外能源的勘探、开发建设,来维护我国的能源平安,就会使我国的能源供应依靠于外国,无法保证我国的能源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考点1 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2)按开发利用状态分类
(3)按属性分类
2.我国与世界能源结构差异
结构: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性条件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地形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増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3)山西的产业结构
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4.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问题一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一一水污染、大气污染。
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5.环境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调整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考点2 流域的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2)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2.田纳西河开发时出现的问题
(1)土地退化:这里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由于扩大耕地、炼铜消耗大量木炭、矿山开采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炼铜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
发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旅游业收入成为流域重要收入来源,且带动了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土地利
用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设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
退耕还林还草;稳固河、湖岸线,防止水土流失:对矿区土地生态进行
恢复和治理。
效果
防洪: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
均收入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统一。
延伸知识:
1.分析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总体结构
条件常用答题用语
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落差河流落差大
地形、地质良好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建设
条件常用答题用语
自然条件
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冰期无结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通航里程河流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
条件
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人口、城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常用答题术语
治理方向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疏通河道、开挖新河道
治理措施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建设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通河道防洪和航运
6.水利工程的评价思路(水电站等)(1)可行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