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市高考理综试卷

合集下载

2009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解析(含答案)

2009年高考天津化学试题解析(含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第Ⅰ卷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Br 80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 【解析】还原性的物质有抗氧化作用,A 项正确;B 项,糖类不属于高分子,错;C 项,煤气化属于化学变化,错;D 项,聚酯纤维属于有机物,错。

2.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 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 (OH -)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 33-)均增大 C 【解析】相同浓度时,Na 2CO 3的碱性强于NaHCO 3,C 项错。

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 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42-D.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足量Cl 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 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3溶液B 【解析】A 项,乙醇不可以作为萃取剂,错;B 项,石蕊变蓝,则肯定为碱性,正确。

C 项,若原溶液中含有SO 32 -,生成BaSO 3,再加入HCl ,则与溶液的NO 3-结合,相当于HNO 3,则可以氧化BaSO 3至BaSO 4,沉淀不溶解,故错;D 项,加热时,FeCl 3会水解,错。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C 6H 5ONa 溶液中:c(Na +)>c(C 6H 5O -)>c(H +)>c(OH -)B.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C.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5的NH 4Cl 溶液中,c(H +)不相等D.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S 2-)下降D 【解析】A 项,苯酚钠为碱性溶液,故错;B 项,温度不变,则K w 是不变的,错;C 项,pH=5即代表溶液中C (H +)均为10-5mol/L ,错。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1页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1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参考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部分为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20分。

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5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 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氢原子从能量为E 的能级跃迁到能量为E ′的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l 的光,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则E ′等于 A .E -h λc B .E +hλcC .E +h cλ D .E -hcλ 2.钍Th 23490具有天然放射性,一个Th 23490核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为镤Pa 23491,则A .Th 23490核的质量与Pa 23491核的质量相等B .Th 23490核与Pa 23491核里的中子数相等C .Th 23490核比Pa 23491核里多1个电子D .Th 23490核比Pa 23491核里少1个质子3.如图所示,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以另一端为轴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达到最高点时,则A .小球速度越大,球对杆的作用力越大B .小球速度越大,球对杆的作用力越小C .小球速度不为零,球对杆的作用力可能为零D .小球速度为零,球对杆的作用力一定为零4.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一个电荷量为q 的正离子,自a 点垂直于磁场方向从离子源射出,在磁场中沿以ab 为直径的半圆轨道运动到b 点,此时吸收了若干个可视为静止的电子,又沿直径为bc 的半圆轨道运动到c 点,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得ab = 2ac ,如图所示。

2009年高三化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人教实验版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09年高三化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人教实验版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09年高三化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人教实验版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两部分,共100分。

第I 卷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Br 80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 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 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 25℃时,浓度均为0.2mol /L 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 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 c (OH -)前者大于后者D. 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 (-23CO )均增大3.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A. 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 某无色溶液中加Ba (NO 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24SOD. 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足量Cl 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 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3溶液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1 mol /L C 6H 5ONa 溶液中:c (Na +)>c (C 6H 5O -)>c (H +)>c (OH -)B. 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C. 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5的NH 4Cl 溶液中,c (H +)不相等D. 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 (S 2-)下降5.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 )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

2009年全国高考天津卷理综试题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天津卷理综试题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O16S12Cr52Fe56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全国高考天津卷理综试题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天津卷理综试题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人教实验版

2009年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人教实验版

2009年高三物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物理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

第I卷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正确的)1. 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竖直向上,D中F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2.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 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C. 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 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3. 为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U—I图象应是4.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力F 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A. 棒的机械能增加量B. 棒的动能增加量C. 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D. 电阻R 上放出的热量5. 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 、N 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M 经过M 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 N 折回N 点,则A. 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由M 指向NB. 粒子在M 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 点的大C. 粒子在M 点的电势能一定比在N 点的大D. 电场中M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 点的电势二.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高中生物2009年天津市高考题理综部分试题

高中生物2009年天津市高考题理综部分试题

高中生物2009年天津市高考题理综部分试题 2019.091,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是()A.淋巴因子可提高特异性免疫B.人体内环境中的青霉素抑制肺结核杆菌C.吞噬细胞处理细菌、暴露细菌抗原决定簇D.淋巴细胞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2,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曲线所示,符合生态学的观点是()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S型曲线B.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原因是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种内斗争C.O点达到的人口数量是该岛允许的最大值D.通过利用湿地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能使人口数量的K值增大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可通过细胞分裂来恢复正常的细胞表面积/体积、细胞核/质的比例B.无丝分裂存在于蛙的红细胞中,多数原核生物也通过无丝分裂方式繁殖C.高等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都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联会和四分体现象D.无丝分裂分裂迅速,能量消耗少,分裂中细胞仍能行使其功能4,下列关于细菌和蓝藻等固氮微生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根瘤菌其基因的结构特点是编码区是连续、不间隔的B.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过程的原料一定是N2,而产物一定是NH3C.固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的属于生产者,有的属于消费者,还有的属于分解者D.根瘤菌为共生固氮菌,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菌,但它们同化类型均为需氧型5,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二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1)上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等。

(2分)(2)B图中所示变量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规律是:①;②。

(3)若A图中Ⅲ曲线为呼吸速率,则Ⅰ、Ⅱ曲线的纵坐标依次表示CO2的速率、 CO2的速率。

(本小题请用吸收、释放或固定填空) (4)图B中,在光照强度为30KLX下,高粱、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对应为c、d。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从结构看:高粱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从功能看:途径不同。

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相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小题选出答案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Li 7 C 12 O 16 Br 80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制作航天服维和用于光缆爱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c(OH-)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3)均增大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等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2)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C 6H 5ONO 溶液中:c(Na +)>c(C 6H 5O -)>c(H +)>c(OH -) B.Na 2CO 3溶液和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 C.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5的NH 4Cl 溶液中,c(H +)不相等 D.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S 2-)下降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11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 O 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 的浓度达到HbO2溶液的0.02倍,导致人智力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物理部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

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E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ABCD2.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必须依赖介质传播B.电磁波可以发生衍射现象C. 电磁波不会发生偏振现象D.电磁波无法携带信息传播3.为探究小灯泡L 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应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源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

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给出的U-I 图象应是OI AOI BOI COID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 ,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

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

力F 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A.棒的机械能增加量B.棒的动能增加量C.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D.电阻R 上放出的热量5.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水平放置,M 、N 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M 经过M 点在电场线上向下运动,且未与下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 N 折回N 点。

则A.粒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一定在M 指向NB.粒子在M 点的速度一定比在N 点的大C.粒子在M 点的电势般一定比在N 点的大D.电场中M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 点的电势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11247162N H C Hc +→+α是衰变方程B.123112H H He +→+γ是核裂变反应方程C.238234692902U Th He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D.42730121315H e Al P 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7.已知某玻璃是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8.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4tπ,则质点A.第1 s末与第3 s末的位移相同B.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相同C.3 s末至5 s末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3 s末至5 s末的速度方向都相同9.(18分)(1)如图所示,单项短形闭合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

线框绕与cd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I= 从中性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

(2)图示为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偏电流f=300μA,内阻Rg=100 Ω,要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10 kΩ,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阻l=0.5 Ω,图中与接线柱A相速的表笔颜色应是色,接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 x= kΩ.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内,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 z,其测量结果与预结果相比较(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合上,使重物应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用此装置要吧测定重力和速度。

①所需要材有打眯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②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象外,还可作图象,其级轴表示的是数轴表示的是.10.(16分)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的速度v0=2 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求(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多少。

11.(18分)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在水平的x轴下方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的磁感应是B,方向垂直xOy平面向垂,电场线平行于y轴.一质量为m、电荷数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从y轴上的A点水平向右抛出,经x轴上的M点进入电场和磁场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从x轴上的N点第一次离开电场和磁场,MN之间的距离为L,小球过M点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的方向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2)小球从A点抛出时初速度v0的大小;(3)A点到x轴的高度h.12.(20分)2008年12月,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的数据确认了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的倍数关系.研究发现.有一星体S2绕人马座A做桶圆运动,其轨道半长轴为9.50⨯102天文单位公转轨道的半径为一个天文单位).(1)若将S2星的运行轨道视为半径r=9.50⨯102天文单位的轨道.试估算人马座A的质量M A是太阳质量M s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极大,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它的引力束缚.由于引力的作用,黑洞表面处质量为m的粒子具有势能为E p=-G M mR(设粒子在亮黑洞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式中M、R分别表示黑洞的质量和半径.已知引力常量G=7.0⨯10-11N·m2/kg2,光速c=3.0⨯108m/s,太阳质量M s=2.0⨯1038kg,太阳半径R s=7.0⨯108m,不考思相对论效应,利用上间结果,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求人马座A的半径R与太阳半径之比应小于多少(结果按大保留整数).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相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小题选出答案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Li 7 C 12 O 16 Br 80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制作航天服维和用于光缆爱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 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c(OH-)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3)均增大3.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等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 2)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2-4D.在含FeCl 2杂质的FeCl 3溶液中通足量Cl 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 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 3溶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 mol/LC 6H 5ONO 溶液中:c(Na +)>c(C 6H 5O -)>c(H +)>c(OH -) B.Na 2CO 3溶液和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 和K w 均减小C.pH=5的CH 3COOH 溶液和Ph=5的NH 4Cl 溶液中,c(H +)不相等 D.在Na 2S 溶液中加入AgCl 固体,溶液中c(S 2-)下降5.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11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 O 2+HbCO,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 的浓度达到HbO2溶液的0.02倍,导致人智力受损。

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22(O )(HbCO)(CO)(HbO )c c c cB.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C.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6.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 21O (g)2ΔH=-226 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下图可表示为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s) ΔH >452 kJ/mol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第Ⅱ卷注意事项: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2.本卷共4题。

共64分。

(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⑧、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