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思想政治选修四《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思维需要逻辑

高中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思维需要逻辑

并非(A并 且非A)
在同一时间、从 同一方面、对同 一对象所形成的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
具有矛盾关系的
一假。
论断,不能断定
它们都成立。
规律应用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 重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 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 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
并非(A并且 非A)
在同一时间、 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 形成的具有矛 盾关系的论断, 不能断定它们 都成立。
A或者非A
同一思维过程 中,对矛盾的 论断不能都否 定,不能对 “是”与“非” 各打五十大板、 骑墙居中。
规律应用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 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 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 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
排中律
同一思维过程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一假
小组合作探究三:同一律
第三组展示探究成果
组别 思维规律 内容
公式
要求
1
不矛盾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或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 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
方面、对同一对象所 并非(A并且非A)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
的论断,不能断定它 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这些语句或揭示事物自身的矛盾,或从不同方面、 不同条件下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体现了认识 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小组合作探究二:排中律
第二组展示探究成果
组别 1 2
思维规律 内容
公式
要求
不矛盾律 排中律

政治选修4复习提纲

政治选修4复习提纲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本专题的基本结构:第一框:思维测试→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

第二框: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一、探究思维奥秘(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

2.逻辑推理。

3.思维创新实例。

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

(二)概览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

2.思维具有概括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中的思维含义。

(三)了解思维的形态1.不同的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

2.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3.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二、学会科学思维(一)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1.科学思维的含义2.科学思维的特点: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2.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意义3.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4.正确看待思维定势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本专题从传统形式逻辑角度讲授了思维的基本规律、明确概念、准确判断、有效推理,以及合理归纳和类比等问题。

基本结构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框)──概念(第二框)──简单判断(第三框)──复合判断(第四框)──演绎推理(上)(下)(第五、第六框)──归纳推理(第七框)──类比推理(第八框)。

一、思维需要逻辑(一)“形式逻辑”概述1.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客观性2.逻辑的分类3.狭义逻辑的含义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1、不矛盾律(不可自相矛盾)(1)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不矛盾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别2、排中律(不能骑墙居中)(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排中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不矛盾律与排中律之间的关系(4)不违犯排中律要求的有关情况3、同一律(必须首尾一致)(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2)依据同一律制定的思维规范(3)同一律与认识对象的变化发展(4)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二、准确把握概念(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特点: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二)内涵(“是什么”—质)1.内涵的含义2.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3.定义的含义及逻辑结构4.下定义的方法5.定义的规则及易犯的逻辑错误(三)外延(“有哪些”—量)1.外延的含义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属种、种属、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3.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4.划分的含义、规则及易犯的逻辑错误三、恰当运用简单判断(一)判断应恰当1.判断的含义2.判断的逻辑特征: 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3.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1)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2)其次在概念、质量、关系(包括条件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4.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质”“量”应准确1.直言(性质)判断的含义2.直言判断的结构3.以“质”和“量”的标准划分直言判断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 立起正确的思维创新观,也可以揭开 “创新”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追求真 理、矢志创新的热情。
四、正确把握形式逻辑思维 与辩证思维的关系
• “逻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 的逻辑学只指形式逻辑,广义的逻辑学 还包括辩证逻辑和逻辑应用方法论。
• 与辩证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孤立地、静 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 法,而不是形式逻辑思维方法。
• 向学生讲解这个问题,可以利用韩非 子的“矛盾”故事,说明那个同时卖 矛和盾的人的断言显然是“逻辑矛 盾”,其所断言的内容“不可同世而 立”;但如果我们研究矛与盾在武器 统一体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关于 进攻与防御的“辩证矛盾”思想,这 根本不是自相矛盾。
• 马克思、恩格斯把逻辑矛盾称为“自我消 灭的矛盾”、“荒唐的矛盾”,并经常用 “木制的铁”、“方的圆”这样的形象比 喻揭露论敌的逻辑谬误。
《科学思维常识》
教材内容
专题一: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专题三: 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 专题四: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探究思维奥秘
学会科学思维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学学掌学恰准思 会会握会当确维 类归演运运把需 比纳绎用用握要 推推推复简概逻 理理理合单念辑 的的的判判 方方方断断 法法法
• 如果说《生活与哲学》所侧重讲授的是 形而上的“道”,则本课程所侧重讲授 的就是形而下的“器”。
• 《生活与哲学》强调实事求是、实践是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课程则是讲 “如何”实事求是,实践“如何”检验 认识的真理性。
• 我们是“道”与“器”的统一论者。
• 在10门思想政治课程,《科学思维 常识》的特殊性在于: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四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四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
2
3
4
5
3.二战后期,在地中海的一个海湾,有段时间德国军舰总
是每周一、三、五去布水雷,而英国扫雷舰则每周二、四、
六去扫雷。日复一日,这渐渐成了双方的行动规律。有一
天,英国军队没有去例行扫雷。第二天,德国军舰却照旧
去布雷,结果撞上了自己上次布在水下的鱼雷,军舰沉没
了。德国舰长被救上英国军舰后,居然怒斥英国人前一天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提醒 要正确理解思维定式的两重性。一方面,遇到与过 去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利用思维定式可以快速解决;另一 方面,如果死守老经验,思维僵化,就不利于解决新问题。 我们应自觉利用思维定式的优势,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 思维的效率,遇到老问题,充分利用思维定式;遇到新问 题,应自觉突破思维定式,做到趋利避害。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点? 解析 首先要明确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 性、预见性、普适性的特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达姆进行无数次试验后,从绿色植物中发现了维生素K, 体现追求认识的定量化。③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出血症有奇 效,体现结论具有可检验性。④达姆通过调研分析,作出 猜想,体现结果具有预见性。⑤维生素K可以治愈小鸡出血 症,体现结果具有普适性。
解析 解答本问,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说明 其积极意义即可。 答案 ①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 展规律。利用新技术,更新炼乳方法。②综合运用各种科 学思维方法,更新炼乳方法,提高炼乳效率和质量,降低 成本。③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式,避免陷入蒸发浓缩炼乳旧 法,适时更新了炼乳方法。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政治 科学思维常识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目录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1 探究思维奥秘 22 学会科学思维 7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121 思维需要逻辑 732 准确把握概念 783 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244 学会运用复合判断 305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366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43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498 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54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58l 思维应该辩证 592 学会分析综合 643 领会思维具体 694 推动认识发展 74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791 思维力求创新 802 运用发散思维 843 驾驭聚合思维 894 善用逆向思维 9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996 鸟瞰思维研究 105(人教K)专题一(人教K)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什么是思维?如何思维才科学?为什么大家同学多年,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勤奋努力,学习效果却不同?如果把大脑比做计算机的“硬件”,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软件”。

提升计算机的功能,不能不改进它的软件程序;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方法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人类从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之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1(人教K)1 探宄思维奥秘(人教K)测试我们的思维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有个智者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

●辨一辨:这位智者究竟说了一句真话还是假话?●想一想:你怎样解答这个问题才能完全消除其中的矛盾?爱因斯坦(1879一1955)曾出过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有位想招聘助手的土耳其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

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复习课件

核心考点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对点精练
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1
2
3
4
5
1.使用概念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的人说话或写文章不合逻
辑,常常是因为没有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
A.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B.我从小就喜欢文艺,读过大量文学作品、小说和诗歌。
C.我们要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抵御某些错误思想的侵蚀。
对点精练
考点突破·深度剖析 对点精练
有个人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他来到城门口,立
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
。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抽烟。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事,感
到十分惊诧,他卖弄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
以拿进城来了吗。”
(1)上述材料体现的判断属于( )
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 C.假言判断 D.简单判断
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1
2
3
4
5
解析
材料中的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是联
言判断,故选A。 答案:(1)A (2)请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题,试着编写一个至少包
括两个以上选言支的选言判断,并说明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
注意事项。
答案: ①节约集约用地,或者依靠科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或者从严控 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或者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②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该注意: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应该使用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 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 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限时训练·规范答题
1
2
3

高考政治科目专题19科学思维常识考点讲解

高考政治科目专题19科学思维常识考点讲解

一个标准;
第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 级。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2
科学思维常识
3.判断及其分类 (1)简单判断。 ①性质判断。
含义 又称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依据判 断的质
分类 依据判 断的量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2
科学思维常识
3
形态 ①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人们把以概念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如果思维抽象、概括的是 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在实 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各有其独特的功用,同时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 系。 ②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 依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群体思维 又称为社会思维或集体思维,它是集合众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智慧共同认识同一
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二 遵循形式逻 辑的要求
考点一 树立科学思 维的观念
考点三 运用辩证思 维的方法
考点四 结合实践 善于创新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1
科学思维常识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命题趋势
考纲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4
科学思维常识
2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科学思维常识 第1课时树立科学思维的观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科学思维常识 第1课时树立科学思维的观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核心解读
1.思维及其特征 什么是思维呢?我们学习《生活与哲学》课程所使用的“思 维”概念与“意识”同义,是广义的“思维”概念,本教材 所使用 的“思维”概念是狭义的思维,它指人的意识的理性阶段,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而概括的反映。我们知道人的意识可以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3.正确认识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能
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客观事物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也是有规律的,科学思维是符 合认识规律的思维。 逻辑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如果思维中含有逻辑 错误,就不可能是科学思维,也不可能是正确的思维。
我们进行思维都希望达到正确的认识结果,但只有科学思维才
特别提示!依据思维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将思维分为 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又称为社会思维或集体思维, 它是集合众人的认识能力、思维智慧共同认识同一事物的思 维活动。
(二)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 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2.特点:(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2)科学思维追求 认识的精确性;(3)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4)科 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
对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是感
觉、知觉和表象。经过对感性认识材料的加工整理,产生认 识的飞跃,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思维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
指思维能够凭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推测没有直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 《科学思维常识》考点明细提醒:《科学思维与常识》的特点重在理解,所以学习的时候要把教材的例子补充在相关的知识点旁边,以备理解和运用。

知识网络构建高考考点: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1. 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3.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4. 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5.判断及其分类6. 推理及其分类7. 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8.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求9. 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要求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0. 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11. 分析与综合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12. 思维创新的含义及其特征13. 发散思维的含义、特点14. 思维发散的技法15. 聚合思维的含义、特点16. 思维聚合的方法17. 逆向思维的含义、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8. 直觉及其特征19. 想象及其作用20. 灵感及其产生条件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及其特点(1)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教材P9从科学思维的角度,你是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的?科学发展观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更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在充分总结国内发展实践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得出的,即用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例题1:最近浙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改过去的认识,提出了令人关注的“腾笼换鸟”的新思路,意思是,浙江要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腾出空间培养“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本省经济的发展。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说明“腾笼换鸟”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答案(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的思维。

(2)“腾笼换鸟”这种思路是对原来认识的一种发展,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并且这一思路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特点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此要采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手段)③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根据历史和现实,找出规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具有超前性。

)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是对认识对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只要条件满足,就可显现)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①有利于我们自觉地遵守形式逻辑的要求,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教材P11,甲:你没有丢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是吗?乙:是的甲:你没有丢掉角,所以,你身上长着角。

(1)这段对话中有错误吗?谁犯了错误?(2)对类似问题,你又什么好办法解决它?答:这段对话中有错误,甲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当甲说“你没有丢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是指你拥有而且没有丢掉的东西。

但后来被偷换为“你不拥有而且没有丢掉的东西。

”②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③有利于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结合系统优化的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如:多桨船的制造,综合运用了湖船的底,战船的盖,海船的头尾。

)④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

(由于不断重复以往形成倾向性心理状态;利用自己惯用的思考方式,形成思维定势。

积极:遇到与过去同样的或类似的问题,利用思维定式可以快速解决。

负面:但如果恪守僵化,如:只相信唯一“标准”答案,“非黑即白”这样只能是简单化,片面化。

)⑤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的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

专题二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考点三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不矛盾律①含义:又称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简单说:就是不要自相矛盾)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注意问题: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A.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二重性即对立统一是客观存在的,而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客观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例:张飞和李柏今年都报考了MBA,关于他们的考试有如下四个断言:(1)他们俩人至少有一个考上;(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3)李柏确实考上了;(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最后录取结果表明:这四个断言中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面哪一个结果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A.张飞考上了,李柏没考上。

B.张飞和李柏都考上了。

C.张飞和李柏都没考上。

D.李柏考上了,张飞没考上。

解析:1、无论张飞有没有考上,断言(2)张飞并不必然考上都正确;2、如果(3)李柏确实考上了;正确,则(1)他们俩人至少有一个考上也正确,加上(2)共有三个正确断言,矛盾,故李柏没有考上。

所以断言(4)并非张飞可能没考上。

正确所以张飞必然考上答案选 A(2)排中律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不能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

③注意问题:避免犯“两不可”的错误,是保证思维明确性的基本条件。

“二不择一”也可以,如弃权。

互相否定的思想并都是矛盾关系,有的是反对关系。

如:X是正数与X不是正数(反对关系,可以同假);X是正数与X是负数(矛盾关系)。

图在教材P23违反排中律的错误叫做“两不可”。

1、在讨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这个问题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

”2、说《红楼梦》是文学精品,不对。

说《红楼梦》是不是文学精品,也不对。

(3)同一律①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

②思维规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③注意事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统一的。

P18,甲:你们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甲和乙有没有逻辑错误?谁犯了错误?例:物理老师告诉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然后问大家,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学生甲说:增加1/33。

学生乙说:同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学生丙说:你俩说得都对。

学生丁说:你俩说得都不对。

请你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来评论是非。

甲的话是正确的。

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

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

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考点四概念、概念的内涵及概念的外延(1)概念的含义及特征: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

)(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词语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所以不要引起概念混淆。

如:P19,白头翁会飞,王大爷是白头翁,所以,王大爷会飞。

)(2)概念的内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定义”:①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如:文学(被定义项)就是(定义联项)语言的艺术(定义项)。

②定义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

艺术(属概念),文学(种概念),语言(种差)③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过窄”的错误。

如:P21,商品是劳动产品。

(过宽)、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过窄)。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或“循环定义”。

如: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同语反复)奇数是偶数加1,偶数是奇数+1. (循环定义)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

如:哲学不是文学。

定义不能用比喻。

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

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例:高二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你说,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甲问。

乙说:“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形而上学嘛,当然也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甲说:“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这算什么回答呢。

”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是否合逻辑?为什么?答案不合逻辑。

(1)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下定义的概念靠下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概念又靠被下定义的概念去揭示和说明,出现“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2)乙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循环定义”,这使人们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概念中兜圈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因而是不合逻辑的。

(3)概念的外延:①外延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

②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提醒:概念的外延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区别在于:矛盾关系是“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而反对关系则是“外延之和<该属概念的外延”。

“划分”①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依据某种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②划分的规则:作出正确的划分,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其次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A、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例: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划分不全)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