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新旧规范轴载换算
沥青路面设计任务程序及原则标准轴载与轴次换算PPT学习教案

设计程序
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国家 政治、经济、国防、旅游、公路等级、交通 量和交通组成、建设投资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确定合理的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在设 计年限内换算为标准轴载的单车道的累计当 量轴次和路表设计弯沉值,容许拉应力值。
2.确定路基回弹模量值。
3.确定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值。
换算方法
(2)、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 应力验算时,凡轴重大于50KN 的各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 轴)按式进行换算:
第9页/共11页
返回
巢镣甘盖骸骇食渣噙汰牧寿捺逼东迤按寮报阌絷凳卓筛冱锷却粳吃号钔形宫芋牛总蚕穹帽肃令宛郦嵩赅现浊铘燹婺罟鸫件围徘惕牡阍酸王
累计当量轴次计算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可用 下式计算: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 ,KN; Cl --抽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一个轴载
计算,此时轴数系数为m;当轴间距小于3m时,按双轴或多 轴计算,Ci=l+l.2(m-l) 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第8页/共11页
下一页
返回
腾窳莘傧轺垦囔渖酿媪痛加倚鲐奖短哓诉鹤懊指嗨榆教偏沛性噙你宛诅邴讠共茉绚籼蚌遽缙祷归侮粉强凛嘿乌鞒笊斜芩昵菰鹁绵娶墼宙明
式当中量:轴N次e,—次—;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
N1——路面竣工后第一年的双向日平均当量 轴次,次/日;
η——车道系数,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t——设计年限,年; 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应根据调查预测分析确定。
第10页/共11页
返回
嗟聚镓钋尧诠茶镇亨买循椐登蛉檑循遣呈恪劫浅琶鹣畔杓剔犬燹槟蒂犟徐扩尚镭峄耷菁谷茯辅疫伧棉执充剂圮爷族钭免虽唯篙痹聿蛔鼢择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要求规范(JTG_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条文说明2004年9月16日1 总则1.0.1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新老规范轴载换算

新旧规范轴载换算对比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1.交通量的组成表1 交通量的组成和汽车数据参数2. 荷载等级的确定指标:根据规范1规定,以设计的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力作为指标: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是,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规范3.1.7得,属中等交通等级。
(3610⨯)⨯~1.2710根据规范规定,又以半刚性材料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的指标: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属中等交通等级。
(36⨯)10⨯~1.2710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1.2,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改建设计应采用水平一,新建路面设计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水平二是当地经验值,故采用水平三;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4,无实测数据时方向系数在0.5~0.6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0.5;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5,车道系数取0.4;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6,该题TTC分类取TTC5,2类车类型分布系数取9.9%,3类车取42.4%,5类车取0.0%;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类车辆中非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式中:mlmh EALF ——m 类车辆中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ml PER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mh PER ——m 类车辆中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1N式中:AADTT ——2轴6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DDF ——方向系数; LDF ——车道系数;m ——车辆类型编号;m VCDF ——m 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m EALF ——m 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_(JTGD50-2006)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2019年整理】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Asphalt Pavement2006- 1 - 1 发布 2006 - 1 - 1 实施目次1 总则2 术语及符号2.1术语2.2符号3 一般规定3.1 交通量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4.1 结构层设计4.2 结构组合设计5 路基与垫层5.1 路基回弹模量5.2 垫层与抗冻设计6 基层、底基层6.1 半刚性基层6.2 柔性基层6.3 刚性基层7 沥青面层7.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7.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表面处治8 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9 改建路面设计9.1 一般规定9.2 沥青路面加铺层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10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11 排水设计及其他路面工程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其他路面工程附录A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A.1 基本资料A.2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设计参数的确定A.3 路面厚度设计附录B 气候区有关资料附录C 沥青面层矿料级配与沥青贯入式面层表C.1 各种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表表C.2- C.3 沥青贯入式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表C.4 表面加铺拌和层时贯入层部分的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 表C.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材料规格和用量(方孔筛)附录D 无结合料材料的级配组成表D.1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D.2 级配砾石结构层的级配组成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参考资料表E.1 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表E.2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E.3 碎砾石土设计参数附录F 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表F.1 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表F.2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2004 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应贯彻“精心设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努力提高路面设计质量,使路面工程在设计年限内满足各级公路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条文说明2004年9月16日1 总则1.0.1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交通量激增和重载车增多,对路面设计和施工是一个挑战。
为提高路面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减少早期损害,总结工程实践的经验教训,吸纳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对原规范进行修订。
1.0.3路面设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单纯地厚度计算。
因原材料性质决定沥青混合料或各种基层混合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各种混合料的性质决定了各结构层的路用性能,所以,材料直接影响路面质量与耐久性。
各结构层的组合与当地的气候、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密切相关,合理的结构组合,使路面获得经济、耐久效果。
厚度计算与材料设计参数取值直接相关,没有实测材料参数厚度计算缺乏依据。
若缺原材料调查,无合理材料单价,可导致变更设计,突破投资。
故设计人员应重视材料调查,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经济合理材料,防止简单地套用路面结构,把设计变成是厚度计算。
设计工作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 调查与收集有关交通量及其组成资料,积极开展轴载谱分布的调查、测试工作;2 收集当地气候、水文资料,了解沿线地质、路基填挖及干湿状况,通过试验或论证确定路基回弹模量;3 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路用各种材料的调查,并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所需的材料;4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并测试、确定材料设计参数;5 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采用专用程序计算厚度;6 对路面结构方案进行概算、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期投资或长期成本寿命分析,提出推荐的设计方案。
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初期投资、营运中的维修、养护费用等全过程的技术经济预估模型,希望有条件的设计、科研单位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积累资料。
7 认真做好路面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设计,使路面排水通畅,路面结构内部无积水滞留。
1.0.4 该条文仅增加了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设计中应注意废弃料的处理,不能污染环境。
新老规范轴载换算

新老规范轴载换算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新旧规范轴载换算对比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1.交通量的组成表1 交通量的组成和汽车数据参数2. 荷载等级的确定指标:根据规范规定,以设计的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力作为指标: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是,)/(26.2792)(135.4211d P Pn C C N Ki i i 次==∑=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规范得,)/(0118.14.026.2792365089.0]1)089.01[(365]1)1[(7151车道次⨯=⨯⨯⨯-+=⨯-+=ηγγN N t e属中等交通等级。
(3610⨯~710⨯)根据规范规定,又以半刚性材料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的指标: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 24.3692)(182'1'1d P Pn C C N Ki i i 次==∑=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101.014.0 24.3692365089.0]1)089.01[(365]1)1[(7151车道次⨯=⨯⨯⨯-+=⨯-+=ηγγN N t e属中等交通等级。
(3610⨯~710⨯)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改建设计应采用水平一,新建路面设计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水平二是当地经验值,故采用水平三;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无实测数据时方向系数在~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车道系数取;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题TTC 分类取TTC5,2类车类型分布系数取%,3类车取%,5类车取%;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m ml ml mh mh =+EALF EALF PER EALF PER ⨯⨯式中: ml EALF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mh EALF ——m 类车辆中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ml PER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mh PER ——m 类车辆中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

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你有没有发现,开车在路上,路面越走越坑坑洼洼,特别是那些高速公路,尤其是夏天,太阳一晒,车轮一压,咯吱咯吱的声音就能让你头皮发麻。
哎呀,车主们可苦了,走得不是路,是“陷阱”啊。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坑坑洼洼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们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轴载换算”。
听起来有点复杂对不对?但其实不难懂,让我带你慢慢聊一聊。
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轴载”。
你想啊,车轮是路面的直接接触者,一个轮子压下去的重量就是所谓的“轴载”。
不过,车子不止一个轮子吧,它得有个轴才能支撑。
车子的“轴载”就是指车辆的一个轴在路面上施加的重量。
简单来说,就是车子压路面时,重量往下的那股力。
重的车压在路面上,路面就容易被压坏。
说白了,啥车压啥路,啥路能承受的车压就有个标准。
你要是把一辆超重的卡车开上脆弱的柏油路面,别怪路面不堪重负,早晚裂开花来。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把这些看似复杂的“轴载”转换成对路面的影响呢?这就涉及到沥青路面压应变的计算了。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
你去超市买了一包米,商家告诉你,这包米有多重,但是你并不关心米的重量,你更关心的是它放到不同的货架上会不会让货架塌下来。
沥青路面也是一样,你要知道的是,车的重量传递到路面上的“应变”有多大。
这样,咱们就能算出来这个路面能承受多少车,多少辆车压上去才会让路面产生裂缝或者不平。
可是,如何通过测量沥青路面的“压应变”来算出到底是多少车能通过呢?就像你看电影时,导演通过镜头的角度和切换来让你理解电影里的情节一样,路面也有不同的“应变”表现。
比如说,如果你把一辆轻型小轿车的轮子压在软软的泥土上,轮子下去的深度肯定比压在坚硬石头上的要大得多。
这种应变就是一种压力感应的变化。
沥青路面就像是那个“镜头”,通过记录“应变”,我们可以推算出实际的压力大小,甚至还可以估算出它能承受多少车的重量。
我们就可以用一些简化的模型来估算轴载换算的方法了。
就像你玩拼图,慢慢把每一块小块拼起来,最终拼出一个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规范,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EALFm =EALFml PERml +EALFmh PERmh
式中: EALFml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EALFmh ——m 类车辆中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PERml ——m 类车辆中非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PERmh ——m 类车辆中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
合计
轮轴组
1-1 1-2 1-1 1-2 1-1 1-2 1-1
1-2
1-1 3-2
C1C2ni
(
PPi )4.35C1'C2'ni
(
Pi P
)8
17.1118 0.5195
115.4229 28.5499
10.3694 0.1565
171.3486 44.6959
244.316 52.2588
910.7655 965.0917
m= 2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由公式得:
Ne
=
1+
t
1
365
N1
6167398.606
(次)
根据新规范 3.0.4,属于中等交通等级。(8.0106 ~4.0106 )。
)
Thank you
[(10.089)15 1] 3652369.240.4 0.089
1.01107(次/车道)
属中等交通等级。( 3 1 0 6:1 .2 1 0 7)
综合上面的2种情况,取最重的交通等级,即为路面设计的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
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0.4
522.23
17248.75 580.03
5类车 0.0%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由公式计算得,
Ne
=
1+
t
1
365
N1
式中: Ne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次);
t——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1.3
314.2
0.9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0.4
5.6
0.9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
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 变形量
0.6
6.3
0.75
5类车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 68
)
拉应力
0.6
72.9
0.75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0.7
12.4
0.75
0.15
1.1
0.15
5.75
0.15
0.945
0.1
0.77
0.1
32.59
)
N1 ——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根据规范,以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作为设计 指标:
11
N1=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522.23 (次/d)
m= 2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由公式得:
根据规范规定,又以半刚性材料的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的指标:
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由公式计算得,
N1
K i1
C'1C'2ni
(
Pi P
)8
2369.24(次/ d)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规范3.1.7得,
Ne [(1)t 1]365N1
2700
1330
4610
68
改建设计应采用水平一,新建路面设计可采用水平二或水平三, 水平二是当地经验值,故采用水平三;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4,无实测数据时方向系数在 0.5~0.6范围内选取,本题选用0.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5,车道系数取0.4;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2.6,该题TTC分类取TTC5,2类车类 型分布系数取9.9%,3类车取42.4%,5类车取0.0%。
序号 车 型
轴重(kN)
日)
1 小客车 2700
前轴 11.30 后轴 23.00
中客车
2
800
SH130
前轴 16.50 后轴 23.00
大客车
3
பைடு நூலகம்530
CA50
前轴 28.70 后轴 68.20
小货车
4
1700
BJ130
前轴 13.55 后轴 27.20
轮轴组
1-1 1-1 1-1 1-2 1-1 1-2 1-1 1-2
VCDFm ——m 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EALFm ——m 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
车型
2类车
分布系数
9.90%
AADTT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 方向系数 车道系数 拉应变、沥青混合
料层永久变形量N 1
无机结合料 稳定层层底
拉应力 N 1
路基顶面竖
向压应变 N 1
3类车 42.3% 6008
0.5
新旧轴载换算对比
C例题分析 ONTENTS
新建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路面等级:沥青砼高级路面
设计的年限:15年
年平均增长率:8.9%
设计车道特征:双向四车道 地区公路的自然区划:V 区
车道系数:0.4 设计时速:100km/h
一、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交通量的组成
交通量(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A.1.2,该题按车型可分为1类车、2类 车、3类车和5类车,1类车不需要考虑轴载换算;
车型 交通量(次/日)
1类车
2类车
3类车
5类车
小货车BJ130、
小客车
中客车SH130、 大客车CA50
中货车CA50、 中货车EQ140、 大货车JN150、
拖挂车五十铃
特大日KB222
序号 车 型
轴重(kN)
日)
中货车
5
610
CA50
前轴 28.70 后轴 68.20
中货车
6
850
EQ140
前轴 23.70 后轴 69.20
大货车
7
850
JN150
前轴 49.00 后轴 101.60
特大日
前轴 50.20
8
野
600
KB222
后轴 104.40
拖挂车
9
68
五十铃
前轴 60.00 后轴 100.00
0.1
0.92
0.25
2.025
0.25 18.675
0.25
3.625
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 N1
11
N1=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m= 2
式中: AADTT ——2 轴 6 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DDF ——方向系数; LDF ——车道系数; m——车辆类型编号;
Ne
=
1+
t
1
365
N1
5552786.029
(次)
根据新规范 3.0.4,属于中等交通等级。(8.0106 ~4.0106 )。
)
根据规范,以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
11
N1=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17248.75 (次/d)
)
车型
设计指标
交通量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
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
0.8
2.8
0.85
变形量
2类车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 1330
拉应力
0.5
35.5
0.85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0.6
2.9
0.85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
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
0.4
4.1
0.9
变形量
3类车 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 4610
拉应力
(
Pi P
)4.3
5
2792.26(次/ d)
设计的年限内的1个车道上的累计的当量轴次,由规范3.1.7得,
Ne [(1)t 1]365N1
[(10.089)15 1] 3652792.260.4 0.089
1.18107(次/车道)
属中等交通等级。( 3 1 0 6:1 .2 1 0 7 )
191.5986 44.7665
723.5998 846.7501
47.1679 204
2792.26
21.1296 340
2369.24
2. 荷载等级的确定指标
根据规范3.1.2-1规定,以设计的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的拉应力作为指标:
路面开通时第1年的双向的日平均当量轴次是,
N1
K i1
C1C2ni
m= 2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由公式得:
Ne
=
1+
t
1
365
N1
183404072.5 (次)
根据新规范 3.0.4,属于极重交通等级。(>50106 )。
)
根据规范,以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作为设计指标:
11
N1=AADTT DDF LDF (VCDFm EALFm) 580.03 (次/d)
C1C2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