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合集下载

虾蟹类生物学复习资料

虾蟹类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虾蟹的生殖蜕皮:在交配期,某些雌性个体在交尾前要先行蜕皮,此次蜕皮又称生殖蜕皮。

2.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

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自切。

3.虾蟹类的生殖、生长洄游:生长洄游是指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变更栖息地的洄游;生殖洄游是指成熟个体向产卵场移动的洄游。

4. 虾蟹类的再生:虾蟹类自切后的附肢经过一段时间,大多可以重新生出,称为再生。

5.虾蟹的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

6.额角:头胸甲中央向前突出,形成发达的额角,以保护两眼和头胸部其它附肢,额角形状在种间变化很大,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7.齿式:额角上缘和下缘具有小齿,齿的数目和有无是分类依据之一。

齿数一般用齿式表示。

如中国对虾齿式为7~9/3~5.8.纳精囊:雌性对虾头胸部腹面4~5步足之间的腹甲上有一交接器——纳精囊,用以储存交配后的精荚。

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9.颚舟片:虾类第二小颚的外肢发达,叶片状,称为颚舟片。

虾类生活时,借此片鼓动,使鳃腔中的水川流不息,以辅助呼吸。

10. 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11. 关节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于胸部附肢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的鳃称为侧鳃。

12.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3.侧板线:蟹类眼眶下线下方,斜向头胸甲前侧缘的颗粒隆起线。

14.内骨骼:甲壳的某些部分突入体内形成,主要作用为肌肉的附着点。

15.绿腺:位于第二触角基部,为虾蟹类的排泄器官,主要作用是调节渗透压及离子平衡。

16.X-器官: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

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17.Y-器官:来源于外胚层,形状各异,位置也不同。

水产养殖学科竞赛题目

水产养殖学科竞赛题目

水产养殖学科竞赛题目水产养殖是一门涉及鱼类、贝类、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繁育、养殖和管理的学科。

它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食品供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产养殖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培养专业人才,我们举办了一场水产养殖学科竞赛,现将竞赛题目公布如下。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以下哪种因素对水产养殖的生长与发育有重要影响?A. 光照条件B. 空气湿度C. 土壤肥力D. pH值2. 下列哪项是观赏鱼养殖的主要特点?A. 高产量B. 商品化C. 外观美观D. 食用价值高3. 下列哪种饲料适合虾蟹类的养殖?A. 鱼粉C. 肉骨粉D. 青苔4. 以下哪种池塘养殖方式适合鱼类养殖?A. 流动池塘B. 静态池塘C. 循环水养殖D. 缸养5. 营养成分是水产养殖饲料中的重要指标,以下哪种营养成分对虾类养殖尤为重要?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矿物质6. 以下哪种鱼类属于淡水养殖常见的经济鱼类?A. 鲷鱼B. 鳕鱼C. 鲫鱼7. 下列哪项是珍珠贝养殖的主要特点?A. 外观美观B. 高产量C. 生长周期短D. 耐污染8.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防止养殖水体富营养化?A. 断水换池B. 增加饲养密度C. 使用化学药品D. 定期投喂饲料9. 青口贝是一种常见的贝类,以下哪项是青口贝养殖的关键环节?A. 饲料配方B. 水温管理C. 养殖密度D. 日光照射10. 以下哪项是对水产养殖管理的要求?A. 定期清理饲料残渣B. 减少水交换频次C. 提高养殖密度D. 增加投饵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答题时间45分钟):1. 简述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种苗培育方法,并分别说明其特点。

2. 解释营养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水产养殖的意义,并列举几种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3. 阐述如何利用渔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原理,进行水产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4. 探讨水产养殖环境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列举几种常用的水质调控方法。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虾蟹增养殖技术练习题库判断题(√)1、增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2、耗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3、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两侧各有1胃石,用于蜕皮时提供钙质。

(×)4、日本对虾潜底时由于沙粒影响会暂时停止呼吸。

(√)5、雄蟹腹部窄,呈长三角状,腹部退化,第一、二对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6、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双肢型,刚毛多,用以抱挂卵群。

(×)7、新建育苗池酸性强,需浸泡1月以上(加工业碱液)。

(√)8、藻类培养过程要注意防雨和防强光照。

(×)9、SPF苗是指能抵抗病毒的苗种。

(×)10、SPR苗是指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11、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12、南美白对虾的促熟方式可采用移植精荚来进行。

(×)13、沼虾类的产卵方式都是产卵于水中。

(×)1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最大特征是体呈红色,鳌足巨大。

(×)15、龙虾多数生活在寒带地区的浅海,生殖时往深海洄游。

(√)16、中国龙虾的产卵盛期在6-8月,多采用抱卵孵化。

(×)17、龙虾因体型巨大且蜕壳间期较长所以不具备附肢再生能力。

(√)18、虾蛄雌雄异体,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

(×)19、虾蛄属于十足目中养殖规模较小的种类,主要通过捕捞获得。

(×)20、梭子蟹属于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后雌蟹都需要蜕皮后重新交配。

(√)21、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22、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出后,其形态与母体在形态上相似,不经历变态期。

(×)23、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24、对虾的生长速度快说明选用的饲料好。

(×)25、对虾的饲料如果闻着很腥说明饲料品质就好。

虾蟹学试卷

虾蟹学试卷

3、对虾的幼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生态特点?(20分) 对虾的幼体阶段有无节幼体阶段、蚤状幼体阶段和糖虾幼体阶段及仔虾,其中无节幼体分6期,蚤状幼体分3期,糖虾幼体分3期,仔虾以日龄分期。

无节幼体身体不分节,以卵黄为营养,不摄食,有明显的趋光性。

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小型浮游植物,捕食能力差,有明显的趋光性,常在体后拖一条长长的粪便。

糖虾幼体的活动能力增强,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在水中的中上层活动,水中呈倒立态。

仔虾初期浮游生活,后期转入底栖,摄食小型浮游或底栖动物。

仔虾后期可水平运动。

1、简述雌虾与雄虾外生殖器官的区别。

雌虾的外生殖器管是纳精囊,在第四、第五步足之间的腹甲上,略呈圆盘状,中间有纵形裂口,为雌虾贮存精子之用。

雄虾的外生殖器官为交接器,古钟状,不同种类的对虾其形状略有不同,为第一腹肢特化而成。

1、 对虾溞状幼体三期的比较特征?答:Z 1:头胸甲出现,无额角,头胸甲只盖住胸部的2—3节,复眼无柄、腹部分化不完善。

Z II :腹部6节,尾节未分化;有额角,复眼、眼柄。

Max 3、mp 1—mp 5出现雏形。

Z III :头胸甲增大,后缘盖住第四、五节中部,腹部分化完善,各节分界清楚。

尾肢出现,Max 3、mp 1—mp 5 共6对附肢增大,无腹肢。

2、 卵巢发育成熟期的标志特征:答:一、卵巢达到最大丰满度,前叶伸到胃区,后叶覆盖整个腹部;二、质地结实,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三、头胸部与腹部交接地方,呈龟裂状,卵粒清楚;四、腹部第一节卵巢向两侧突起大;五、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滤泡膜消失,周边体长,卵黄颗粒很粗大。

3、 如何鉴定日本对虾:答:日本对虾主要特征:额角侧沟(脊)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有中央沟,且深而长,额角沟和额角脊,额角沟后端显著呈双叉形,有肝脊,身体有横斑,额角侧沟窄而深,窄于额角后脊,封闭型纳精囊,纳精囊方袋形,前缘横开口,雄性交接器中叶顶端之突起大,弯向腹面。

4.虾类的X-器官、窦腺,位于虾蟹类动物的眼柄内,合称x-器官—窦腺复合体,神经细(腺体是一种神经一血器官),后接索器存在于游泳虾类(十足目,口足目二类甲壳动物),位于围咽神经节处,由该神经分支扩张而成,亦为神经一血器管。

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甲壳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甲壳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1.中国明对虾无节幼体的身体不分节,半透明,具有( )对附肢。

2.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幼体发育速度加快。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 )。

3.中华绒螯蟹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体外被( )甲壳。

4.对虾身体由( )个体节组成,即头部( )节、胸部( )节、腹部( )节。

5.中国明对虾具有( )对附肢,除尾节外,每一体节均具1对附肢,末对附肢与尾节组成( )。

6.中国明对虾雌虾的纳精囊位于( )之间的腹甲上,为雌虾交配并贮存精子的器官。

7.中国明对虾的蜕皮受到眼柄中X器官与窦腺所分泌的( )激素和Y器官所分泌的( )激素所控制。

8.中华绒螯蟹初孵幼体称溞状幼体,经( )次蜕皮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 )次蜕皮变成幼蟹。

9.在分类上,中华绒螯蟹隶属于( )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10.中国明对虾人工越冬亲虾的水温一般控制在( )。

11.凡纳滨对虾系热带性虾类,人工养殖期间最适水温为( )。

12.中华绒螯蟹第三期溞状幼体的第1、2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 )对、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 )。

13.性成熟的雌雄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适宜温度为(),最适盐度为( )。

14.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时的适宜水温为( ),盐度为( )。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明对虾的生活史。

2.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喂技术要求。

3.简述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选购标准。

4.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标准。

5.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的技术要点。

6.简述中国明对虾亲虾越冬期间的培育方法。

7.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的管理技术。

8.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9.简述虾蟹类生物蜕皮的生态意义。

10.简述虾苗的选择标准。

11.简述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

12.简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的日常管理技术。

13.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暂养育肥技术要点。

14.简述虾苗的计数方法。

15.简述凡纳滨对虾的生态习性。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技术试题库判断题部分汇总虾蟹增养殖技术练习题库判断题(√)1、增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2、耗氧层是指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3、爬行虾类在胃壁的前侧方两侧各有1胃石,用于蜕皮时提供钙质。

(×)4、日本对虾潜底时由于沙粒影响会暂时停止呼吸。

(√)5、雄蟹腹部窄,呈长三角状,腹部退化,第一、二对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6、雌蟹成熟后腹部宽大,多为半圆形,卵圆形,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双肢型,刚毛多,用以抱挂卵群。

(×)7、新建育苗池酸性强,需浸泡1月以上(加工业碱液)。

(√)8、藻类培养过程要注意防雨和防强光照。

(×)9、SPF苗是指能抵抗病毒的苗种。

(×)10、SPR苗是指不携带特定病毒的苗种。

(×)11、目前市场上已生产出抗白斑病毒的对虾苗种。

(×)12、南美白对虾的促熟方式可采用移植精荚来进行。

(×)13、沼虾类的产卵方式都是产卵于水中。

(×)1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最大特征是体呈红色,鳌足巨大。

(×)15、龙虾多数生活在寒带地区的浅海,生殖时往深海洄游。

(√)16、中国龙虾的产卵盛期在6-8月,多采用抱卵孵化。

(×)17、龙虾因体型巨大且蜕壳间期较长所以不具备附肢再生能力。

(√)18、虾蛄雌雄异体,繁殖期雌性胸部第6-8胸节腹面出现白色“王”字形胶质腺。

(×)19、虾蛄属于十足目中养殖规模较小的种类,主要通过捕捞获得。

(×)20、梭子蟹属于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后雌蟹都需要蜕皮后重新交配。

(√)21、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22、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出后,其形态与母体在形态上相似,不经历变态期。

(×)23、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24、对虾的生长速度快说明选用的饲料好。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1)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1)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一)一、填空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4%)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10或高于27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

盐度应控制在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

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1/3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中的选择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10%)1、中国对虾在越冬场时( A)A、活动能力弱B、摄食强度大C、索饵育肥 C、雌雄交尾2、中国对虾的产卵盛期是(B )A、3月B、5月C、8月D、10月3、对虾的无节幼体( A)A、有明显的趋光性B、摄食单胞藻C、第Ⅳ期身体分布D、不蜕皮4、对虾人工育苗中培育幼体时投饵一般(B )A、从无节幼体期开始B、从蚤状幼体开始C、从糖虾期开始D、从受精卵开始5、仔虾出池的最低规格是(A )A、1厘米B、0.7厘米C、0.8厘米D、1.2厘米三、判断是非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的打“×”。

(10%)1、对虾育苗池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

()2、对虾可以适应盐度较大的变化。

()3、PH值对对虾的生命活动无影响。

(×)4、对虾性腺发育阶段是雌雄同步的。

(×)5、对虾的幼体发育阶段不脱皮的。

(×)6、亲虾产卵越早越好。

(×)7、亲虾培育时可以增加光照强度,以便性腺早日成熟。

川农15年春《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川农15年春《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幼体棘毛萎缩病()
A. 由细菌感染所致
B. 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C. 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D. 由充气量过大所致
正确答案:C
2. 雌虾的性腺。

A. 只能成熟一次
B. 可以多次成熟
C. 不能成熟
D. 与产卵次数无关
正确答案:B
3. 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

A. 聚氯乙烯塑料管
B. 镀锌管
C. 普通钢管
D. 聚乙烯塑料管
正确答案:D
4. 纳精囊是()的性腺
A. 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 卵子受精的地方
C. 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 雌虾
正确答案:C
5. 虾蟹类大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A. 辅助呼吸
B. 咀嚼、磨碎食物
C. 辅助咀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

P39
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

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

P37
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24、圆脐:雌蟹腹部宽大,呈圆形,分七节。

25、假螯(亚螯):掌节宽扁,基部有一大刺,指节形镰刀,组成一个类似钳状结构,但无螯功能,这个称为假螯也叫亚螯。

26、肢芽期:胚胎依次出现第二触角原基、大颚原基及第一触角原基,此时胚胎可见三对原基隆起。

27、膜内无节幼体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二触角、大颚分出内、外肢,肢端着生刚毛;胚体前端腹面中央出现红色眼点,胚体在卵膜内逐渐转动。

如何鉴定日本对虾:
答:日本对虾主要特征:额角侧沟(脊)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有中央沟,且深而长,额角沟和额角脊,额角沟后端显著呈双叉形,有肝脊,身体有横斑,额角侧沟窄而深,窄于额角后脊,封闭型纳精囊,纳精囊方袋形,前缘横开口,雄性交接器中叶顶端之突起大,弯向腹面。

4.虾类的X-器官、窦腺,位于虾蟹类动物的眼柄内,合称x-器官—窦腺复合体,神经细(腺体是一种神经一血器官),后接索器存在于游泳虾类(十足目,口足目二类甲壳动物),位于围咽神经节处,由该神经分支扩张而成,亦为神经一血器管。

,围心器:多见于爬行虾蟹类,位于围心腔内侧壁,横跨围心腔上方,处于腮静脉的周围。

包含神经内分泌细胞、周边神经内分泌细胞、连接神经纤维以及来自胸部和腹部各神经分泌细胞的终端。

,Y-器官:非神经内分泌器官,来源于外胚层,不同种类形状各异,位置不同。

,X-器官年主要分泌物是MZH和GHH,前者抑制y-器官蜕皮激素的分泌,后者抑制性腺发育。

,后接索器和围心腔神经内分泌产物主要为各种胺类和多肽类。

用于控制色活动,促进心脏功能及呼吸活动,此外还参与渗透压和离子调控过程。

,Y-器官的主要分泌物为脱皮激素,主要成分为20—羟蜕皮酮及共同产物。

5.虾蟹的异同:虾蟹类均为甲壳动物,蟹类是十足中短尾类的种类,虾类为多种甲壳支物类群的总称,对人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甲壳类大多属于十足。

十足从形体上分:(1)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有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多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蟹和虾不同,蟹的身体是背腹扁平的,腹部明显退化,折与头胸部的下方。

与虾一样,蟹有20(21)体节,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愈合,其背面有头胸甲,其表面起伏不平,形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和内脏器官的位置相适应。

6.蜕壳活动的调节:X—器官窦腺作用:(1)有一种激素能抑制壳素,阻碍营养物质和钙质的贮存,因此这种激素的多寡之间关系到蜕壳间期的长短。

(2)有一种激素,抑制Y —器官的作用,当蜕壳周期已进入蜕壳前期时,能加速蜕壳前期各生理活动的进行。

(3)有一种激素能控制对虾蜕壳后进入虾体内的水分量,使虾的体积不会盲目增大。

Y—器官作用:分泌促进蜕壳的激素。

7.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特征:蚤状幼体: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分节明显,出现复眼,颚足双枝型为运动器官,后期尾肢生出,形成尾扇。

蚤状幼体亦为浮游生活,开始摄食,多为滤食性,后期始具捕食能力。

糠虾幼体:腹部发达,出现腹肢,胸肢双肢型,营浮游生活。

捕食能力强。

龙虾类,螯虾类的初孵幼体即糠虾幼体,龙虾类的糠虾幼体又称叶状幼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