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语言学派
西方翻译理论

英国二十年代的另一位著名翻译理论家是菲利莫尔(J.S.Philimore)。他发表了《略谈翻译和译者》(Some Remarks on Translators)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英语翻译论著,比同时代人的见解高出一筹。
1.4 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
1.5 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
2.伦敦学派
创始人弗斯(J.R.Firth,1890—1960)。
西奥多.萨瓦里是一位语言学者,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进而把文学翻译比作绘画,把科技翻译比作摄影。按照他的观点,翻译可分为四类:(1)完美翻译(perfect translation);(2)等值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3)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4)科技翻译(translation of learned,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practical matter)。
这是一本漫谈翻译的小册子,主要论述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译文词汇的合理选择以及文学译作的欣赏性、文学性等方面的问题。
其后英国还有一位重要的译论家斯图尔特.贝次(E.Stuart Bates),他著有《现代翻译》(Modern Translation),193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翻译的主要同波斯盖特相似,但涉及的问题更广泛更系统。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
*新时期的翻译理论
新时期的翻译理论—新时期翻译理论的发展有两大特点:(1)理论研究被纳入语言学的范畴,受到现代 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 ,因而明显地带有语言学色彩,与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形成对照。(2)打破了以往理论家闭门造车、互不交流的局面。现代西欧和美国的翻译理论主要有四派:(1)布拉格派;(2)伦敦派;(3)美国结构派;(4)交际理论派。
翻译流派的划分(自己总结)

第一次《翻译理论》课作业:Classifications of Schools of TranslationTheories参阅了美国翻译理论家根茨勒的《当代翻译理论》之后,了解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可划分为5大流派,即:TheNorth 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 The“Sc ience”of Translation,Early TranslationStudies, Polysystem Transla tion, Deconstruction.(1)北美培训学派(TheNorthAmericanTranslation Workshop):侧重实践,强调译文的品味及文学价值,但译论局限于美学经验和指令性翻译规则,缺乏系统化理论。
代表人物有: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理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
(2)翻译科学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也可称额为翻译的语言学派,其特点就是有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的意识,并想使之称为一门“学科”,但结果又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成为了别的学科的附属,具体点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才有人把这段的翻译研究称为“语言学派”或“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有:Jakobuson, Nida, J.C.Catford, Wolfram Wills, Newmark,Reiss,Vermeer(3)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 Studies):该学派兴起于70年代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主要探讨译文产生与作用。
该学派主要采取译入文学文化研究手段,侧重直观法和文学翻译,到80年代,该学派学者Jose Lambert转向了译学客观描述个案研究,英国的SusanBassnett,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为Translation Stud ies 和比利时学者Andre Lefevere, 其著名代表作之一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则转向文化研究模式(4)多元体系学派(Polysystem Translation):其翻译理论反战与早期研究学派,是翻译研究学派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
纽马克

二、语言意义
纽马克从语言意义入手把翻译定义为“把 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位或片断,即文本或 文本的一部分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的行为”。他比较关注如何用意义理论来解 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1)语言学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包括 同义词、阐释意义,翻译最能体现该意义;
(2)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
(3)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
(4)音美意义(phonaesthetic meaning),包 括原文中的节奏、声音等产生的意义,如象声词、 半韵、头韵、文字游戏、节奏等直接或间接表达的 意义。
虽然文本的意思都能翻译出来,但由于多种因
素的影响,意思的走失就更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1)原文内容涉及到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 会制度、文化习俗,译文意思就必然走失。译者可 采用音译、意译、译借或在译语中采用一个意义类 似的名称,或借译与音译相结合,以及采用释义的 方法,把意思在括号或注释里说明。但无论如何, 译文都很难和原文意义完全吻合。
在纽马克看来,每一种意义变体都是可译的,换 句话说,“一切都是可译的”,这同奈达的观点非 常一致。但译者在翻译中无须反映所有的意义层面。
纽马克进而认为,这些还不是文本的全部 意义。既然翻译是信息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 程,文本的意义还必须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纽马克用下图表现影响语义的 诸多因素:
纽马克把意义归纳为三种类型:
(1)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
翻译流派

• • • • • • • • •
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九大类型: 等值和等效理论(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翻译转换方法(The translation shift approach) 翻译的功能理论学派(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话语及语域分析方法(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ies) 文化研究的类型(Varieties of cultural studies) 异化翻译:翻译的隐身(显身)(Translation the foreign: the invisibility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哲学理论(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 J. 曼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Schools this course will cover:
• • • • • • • 翻译的语言学派 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功能学派 多元系统及规范学派 翻译的目的论学派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 女性主义翻译与后殖民翻译理论
Homework:
(1)西方古典翻译理论 (古代至中世纪结束)
• • • • • • 西塞罗(Cicero) 贺拉斯 昆体良 哲罗姆 奥古斯丁 但丁
• • • • • •
语文学派:德莱顿、泰特勒 诠释学派:施莱尔马赫、斯坦纳 语言学派:奈达、纽马克 目的学派:弗米尔、诺德 文化学派:霍姆斯、埃文-左哈尔、图里、朗贝尔 解构学派:本雅明、德里达、德曼、文努迪、欧 阳祯 ----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 翻译的文艺学派 • 语言学派 • 翻译研究学派(早期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学派、描写 学派、文化学派、中和学派以及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 殖民研究) • 翻译阐释学派 • 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 • 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 •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 ---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流派及其理论家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主要翻译流派及学者语言学派翻译理论Roman Jakobson 罗曼·雅科布逊原籍俄罗斯,后移居捷克,最后加入美国国籍Peter Newmark 彼得·纽马克J. C. Catford 约翰·卡特福特,英国Eugene Nida尤金·奈达,美国Basil Hatim巴兹尔·哈蒂姆Mary Snell-Hornby玛丽·斯奈尔—霍恩比阐释学派翻译理论George Steiner乔治·斯坦纳,英国Antoine Berman安托瓦纳·贝尔曼,法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Katharina Reiss 凯瑟琳娜·莱斯,德国Hans Vermeer 汉斯·弗米尔,德国Christiane Nord 克里斯汀娜·诺德,德国文化学派翻译理论James Holmes 詹姆斯·霍姆斯Itamar Even-Zohar伊塔玛·埃文—佐哈,以色列Gideon Toury 吉迪恩·图里AndréLefevere安德烈·勒菲弗尔Susan Bassnett苏珊·巴斯奈特,英国Theo Hermans西奥·赫曼斯,荷兰解构学派翻译理论Walter Benjamin瓦尔特·本雅明,德国J. Jacques Derrida 雅克·德里达,法国Paul de Man保罗·德曼,美国Lawrence Venuti劳伦斯·韦努蒂,美籍意大利翻译理论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Sherry Simon雪莉·西蒙,加拿大Lori Chamberlain劳丽·钱伯伦Barbara Godard 巴巴拉·格达德,加拿大Luise von Flotow 路易斯·冯·弗罗托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Douglas Robinson 道格拉斯·罗宾逊,美国Tejaswini Niranjana 特佳斯维妮·尼南贾纳,印度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盖亚特里·斯皮瓦克,印度裔美学Else Ribeiro Pires Vieira埃尔斯·丽贝罗·皮尔斯·维埃拉,巴西苏东学派翻译理论安德烈·费道罗夫吉维·加切奇拉泽吉里·列维安娜·里洛娃。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

5、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6、翻译批评:就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与方法提出见解,见《翻译入门》、《翻译教程》。
(三)交际理论派与奈达
奈达(Nida) ◆ 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极丰,其理论对西方当代翻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伦敦学派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语义 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该派观点反 映到翻译领域,即译文的选词是否与原文等同,必须看它是否用于相同的言语环境中。
• 卡特福德 (Catford):著有《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从翻译性质、类别、对等、转换、限度等 方面着重阐述了“什么是翻译”这一中心问题。
◆ 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 第一部专著。
◆ 优秀的译作必须使读者领略原作的优点,并得到“同样强烈的感受” 。
◆ 翻译三原则: ◆ 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 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 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二、 翻译的语言学派
4、首次提出对等概念,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称。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对等信息。
5、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能力。如果语言中出现词汇不足,可通过借词、造词或释义等方法对 语言进行处理。
6、语法范畴是翻译中最复杂的问题。这对于存在时态、性、数等语法形式变化的语言,尤其复杂。
(二)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从语言意义入手,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位或片段,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
翻译的语言学派

12
纽马克 (1916 ---):英国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他提出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和关联翻译。他的观点大多反映 在近二十年来发表的论文中。
4
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Prague学会 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Dwight Bollinger
Prague 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 发了音位学(phonology)。
他们对语言的基本观点是:
1. 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不是千千万万毫不相干 的孤立现象的汇合。因此,要分析语言成分 与其他成分的关系,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 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评价成分。
该学派把对语言所持的观点御用到翻译研究上。 他们对翻译的主要观点是:
6
1. 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 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
2.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和文 学体裁方面的比较;
该翻译观在Prague学派的主要成员Jacobson和 后来的穆南、维内、马尔勃兰克、列维等重要 的翻译理论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3. 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
8
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 在语际翻译中,我们所关注的不仅是符号与符号 之间的对应(即逐词对应),而且也关注符号与 符号组合的对等。
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符号的对等信息,因此 他把翻译定义为:
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解释语言符号
他认为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 等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翻译 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
3
有学者对翻译的语言学派做了起止时间的划分, 认为是从1959年Jacobson发表他的著名论文 《翻译的语言观》开始到1972年结束的。
纽马克

纽马克进而认为,这些还不是文本的全部 意义。既然翻译是信息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 程,文本的意义还必须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纽马克用下图表现影响语义的 诸多因素:
翻译的语言学派之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及其翻译理论
一、纽马克其人 二、语言意义 三、翻译的性能 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五、关联翻译法 六、翻译批评
一、纽马克其人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 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曾任 英国语言学会研究会会长,中伦敦理工学院现 代语言学教授,语言学院系主任,毕生从事英 德、英法互译教学,对翻译理论颇有研究。他 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如格语法、功能语法、符号学和交际理论运用 到翻译研究中,对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 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允许有各种 选择,各种译法,怎么挑选合适的译 法得靠译者自
身的眼光和能力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 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以便一方面避免明 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另一方面保证译文同原文一 样行文自然,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
要充分体现翻译的艺术性、技巧性,译者必须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译者在本国语方面要能 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并能运用母语写出优 美、活泼、简练的文章;(2)精通外语,能够分辨常 见说法的原著的立意创新之处;(3)能够顺利地 吧自己理解的原文意义准确的用母语表达出来。在 文学翻译中,对原作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必须有锐 利的眼光,必须懂得如何在译作中运用这些手段, 这同时也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翻译: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 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
交际翻译: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 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34
(1)两者的区别: a.语义翻译比较客观;交际翻译较主观; b.两者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 c.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两者的侧重不 同; d.两者长度不同。 e.两者效果不同。
a.文本所体现出的作者个人的风格和个人习语; b.f.题材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原语言文本和目的语言
文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
c.g.表达原语言文化和目的语言的文化特有内容的词 汇;
d.h.受原语言和目的语言的文风时尚和传统所制约的 特定的文体形式(书籍、期刊、杂志等);
e. 作者对假定的读者或听众对该学科知识或语言文 体的了解所作的预测;
卡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没必要区分语言不可译 性和文化不可译性,因为有些文化上不可译的词语 也归于语言不可译性。
24
卡的“等值”翻译理论的意义
(一)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确立“等值” 关系;
(二)等值关系确立并非静态地而是动态地把握; (三)对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
具有借鉴作用; (四)区别了翻译和转换两个概念。
32
(2)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a.译者在本国语方面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 并能运用母语写出优美、活泼、简练的文章; b.精通外语,能够分辨常见的说法的原著的立鄣创 新之处; c.能够顺利地把自己理解的原文意义准确地用母语 表达出来。
33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
• 一方面,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力; • 另一方面,如果语言形式也表达意义,如诗歌和
双关语等,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
11
二、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一)伦敦学派 伦敦学派是具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创始
人为弗斯(J.R.Firth 1890-1960) 该派的语言观点:语言的意义是由言语使用
的社会环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situation)所 决定的,语义理论不仅要规定语法范畴和语法关 系,而且要说明文化环境对语义情景的影响。
语的意义;后者是将原语的意义移植到译语文本中。 (四)翻译等值的条件 (1)音位翻译等值关系的基础是原语和译语的音位单
肯有同一语音实体; (2)字形翻译的等值关系的基础是原语与译语有相同
的字形实体; (3)语法、词汇翻译等值关系的基础同样也是“同一
语境实体”。
20
(五)翻译的转换 (1)翻译等值关系的两个限度:
22
(六)翻译的限度 可译性的绝对限度:媒介层次之间不能翻译以及
媒介层次与语法同词汇层次之间不能翻译之外。 可译性的相对限度包括: (1)语言不可译是指译 语没有与原语文本对应的语 言形式特征。 语言的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 a.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一 个语言形式;
23
b.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 例 :有双关语特征的词在翻译时就很难译出 。 (2) 文化不可译产生的原因是“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 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
17
(三)翻译的等值问题 (1)文本等值指特定的语境中的任何译语文本成部
分文本成为一定原语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等值成分。 (2)形式对应关系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单位、类别、
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的“机体”中尽可能占有 与该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占有同等地位。
18
(3)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两个最重要关系就是 形式关系和语境关系:
a.SL writer
b.SL norms c.SL culture d.SL setting and tradition
1.TEXT j.The translator
e.TL readership
f.TL norms
g.TL culture h.TL setting and tradition
28
26
纽马克的主要翻译观点
(一)语言意义 (1)翻译定义:把一种语言中某一语言单位或片 断即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 达出来的行为。(语言意义角度,纽马克) (2)意义的三种类型: a.认知意义 b.交际意义 c.联想意义
27
(3)影响语义的诸多因素:
i.The moral and factual truth
西方翻译理论
翻译的语言学派
2008年6月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 二、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 三、美国结构学派与奎因 四、交际理论派与奈达和威尔斯 五、德国功能派与诺德
2
总论
• 西方翻译的两大翻译学派——语言学派和文艺学 派贯穿了整个西方翻译史。
• 翻译的语言学派又被称作“翻译科学派”。 • 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他的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
16
(3)等级(ranks): a.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建立在 单词“级上”的等值关系 b.意译(free translation):不受限制……可以在上 下级阶变动,总是趋于向较高级的等级变动…… 甚至比句子更大; c.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介于逐字翻译和意译 之间
35
(2)两者的共同点: a.都必须服从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 特征; b.都必须采取逐词翻译的具体方法; c.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征,用语 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相似的效果; d.二者互为补充 。
• 1959年《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 of Translation)的论文,体现了雅可布逊 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被西方翻译理论界奉为翻 译研究的经典作品之一 。
7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五个方面 的内容
(一)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翻译: 即语内翻译、语际翻 译和符际翻译。
(1)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 上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
(2)语际翻译是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另一种 语言的语义的翻符来解释一种语言的语符,这就是人 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译。
8
(3)符际翻译(亦称跨类翻译),就是通过非语言 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 语言符号,比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 或音乐来表达。
30
c.译者和原语作者在语言的运用方式上有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惯用的词句和写作风格; d.译者和原作者具有不同的语义理论和价值观念。 此外,原作有时晦涩难懂,意思不清;译者翻译 水平不高,理解有限。
31
(二)翻译的性质 (1)纽马克对翻译性质的认识:
a.1981 年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也是技巧。 b.1988年 他又认为翻译部分是科学,部分是技巧, 部分是艺术,部分是个人品位的问题。
a.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 b.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形学)之间还是 语法和词汇层次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即 不能把原语音位译语语法,或把原语词汇译成译 语字形等等)
21
(2)转换(shifts)主要有两种类型:层次转换和范 畴转换。 a.层次转换(level shifts)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 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 译等值成分”,即指在语法层次和词汇层次之间转 换。 b.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 可分为: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单位转换或级转换、 系统内部转换。
(三)研究分析各种功能的语体,如:口语和书面语之 间的关系以及交际需要。
(四)从语言功能入手,去研究语言形成。
5
对翻译的主要论点
(一)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如认识功能, 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
(二)翻译必须重视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 体裁方面的比较。
6
雅可布逊 简介
• 罗曼·雅可布逊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 的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 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
• 布拉格语言学派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其突出的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
• 由于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 所以又常被称作功能主义者或功能语法学派。
4
对语言的基本观点
(一)历时语言研究和共时语言研究两者都十分重视, 强调用分析比较方法去研究当代语言。
(二)分析语言成分与其他成分的关系,考虑语言成分 在交际中的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
能的,翻译总是存在着某种可译性限度。 (二)翻译的分类 (1)程度(extent):
a.全文翻译(full translation):原语文本的每一部分 都要用译语文本的材料来替代。
15
b.部分翻译(partial translation): 原语文本的某一 部分或某些部分是来翻译的,只需把它们简单的转 移并掺和到译语文本中即可,部分翻译并非“节 译”。 (2)层次(levels): a.完全翻译(total translation):原语从语法结构到 词汇都有译文的等值形式; b.有限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反映原语的 文本材料仅仅在一个层次(如语音翻译、词形翻译、 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上被等值的译语文本材料所 替换。
观》开始到1972年结束。 • 西方译论的一大特点即与语言学同步发展 。
3
一、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
• 成立: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语方学会(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召开第一次会议,布 拉格卡罗林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教授维伦·马泰 休斯宣布了该学会的成立,也标志着布拉格语言学 派的诞生。
9
(二)对词义的理解取决于翻译。 (三)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他首次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