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排程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规定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规定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规定一、引言生产计划与排程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的基本规定,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生产计划1. 生产计划目标-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 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2. 生产计划流程- 需求分析: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及时了解产品需求量。

- 产能评估:评估生产部的实际产能,确定是否满足需求量。

- 生产方式确定:根据需求量和产能评估,确定批量生产、单独定制或混合生产等具体生产方式。

- 计划编制: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时间安排、物料需求等。

- 计划审核:生产计划经过内部审核,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

- 计划发布:将经过审核的生产计划发布给相关部门。

三、生产排程1. 生产排程目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优化生产流程,缩短制造周期;- 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订单交付准确率。

2. 生产排程流程- 订单接收:接收来自销售部门的订单,并统一录入生产排程系统。

- 排程计划制定:根据订单优先级和生产能力,制定详细的排程计划。

- 资源分配:根据排程计划,合理分配人力、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源。

- 排程执行:按照排程计划,安排生产工序和时间节点,执行生产任务。

- 生产监控: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 交付确认:完成生产任务后,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和交付确认。

四、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1.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与排程数据库,包括订单信息、生产任务、生产资源等。

2. 信息共享: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生产计划与排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绩效评估:定期评估生产计划与排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4. 技术支持:引入相关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软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五、结论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并降低生产成本。

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一、引言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计划排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生产任务的合理安排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帮助工厂管理者更好地组织和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二、MRP(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基于物料需求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它通过对已有物料存量、计划生产、以及客户订单等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合理安排物料的采购和生产任务。

MRP方法能够确保物料的充足供应,避免了库存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提高了生产计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CRP(能力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基于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它通过对工厂的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工时等能力因素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确定生产任务能否按时完成以及生产能力的利用率。

CRP方法能够避免生产任务过多导致生产能力不足,也能够减少生产任务过少导致生产能力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四、PERT(程序评审和评估技术)PERT是一种基于网络图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它通过将生产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并确定每个子任务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以及关联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有向无环图。

通过对该图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确定整个生产任务的最优执行路径,提高生产任务的执行效率。

五、TOC(约束理论)约束理论是一种基于限制条件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

它通过对生产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瓶颈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

约束理论认为,生产系统的效率和产能取决于最慢的环节,因此只有通过优化瓶颈环节,才能真正提高生产效率。

六、总结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P方法可以确保物料的充足供应,CRP方法可以提高生产能力的利用率,PERT方法可以优化生产任务的执行路径,TOC方法可以优化生产系统的瓶颈环节。

工厂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计划排程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工厂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排产计划管理规定(3篇)

生产排产计划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生产排产计划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产排产计划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需求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 综合平衡:统筹考虑生产资源、市场需求、生产周期等因素,实现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

3. 优先级原则:优先满足关键产品、重点客户和紧急订单的生产需求。

4. 预防为主:加强生产计划的前瞻性,预防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第二章生产计划编制第四条生产计划编制依据:1. 市场销售预测;2. 客户订单;3. 库存状况;4. 生产能力;5. 人力资源;6. 物料供应;7. 质量要求;8. 法定节假日。

第五条生产计划编制流程:1. 收集信息:各部门收集相关生产计划编制所需的信息。

2. 分析预测:对市场销售、客户订单、库存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需求。

3. 制定初步计划:根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初步的生产计划。

4. 汇总平衡:各部门汇总初步计划,进行资源平衡和调整。

5. 审核批准:生产计划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6. 下达执行:批准后的生产计划下达给生产部门和相关单位执行。

第三章生产计划执行第六条生产计划执行要求:1. 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执行生产任务。

2. 生产部门应加强生产调度,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3. 生产部门应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4. 生产部门应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5. 生产部门应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第七条生产计划执行监控:1. 生产部门应定期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生产部门应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3. 生产部门应建立生产计划执行跟踪制度,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第四章生产计划调整第八条生产计划调整条件:1.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2. 客户订单发生变化;3. 生产能力发生变化;4. 人力资源发生变化;5. 物料供应发生变化;6. 质量问题导致生产计划需要调整。

生产计划排程管理办法

生产计划排程管理办法

计划排程管理办法一、目的确保出货日期,正确掌握原材进厂时间及作为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准备、仓库备料发料的依据二、适用范围新接订单、代工等之计划排程三、职责厂长:负责产销协调及计划的排订采购:依双周计划修正各项主、副料到厂日期并进行追踪仓库:依日程计划备料、发料生产车间:依日程计划进行领料、生产设备:依计划制作工装模具四、作业办法1.主生产计划1。

1负荷分析1。

1。

1厂长考虑业务部门的交货日期进行主生产计划作业1.1.2主生产排程以日为单位,将各货号所需之交货量,依工艺流程将各工序所需之每件「生产工时」投入各相关部门的负荷内,以进行产能负荷分析1。

1.3前述之每件「生产工时」,应考虑实际生产时的各项等待时间,如品质不良的处理、停工待料、调机、机器故障、换模时间占总生产时间之比例…等,以核算其生产效率,再将原标准工时除以生产效率,即为投入产能负荷分析用的实际生产工时1。

1。

4本项负荷分析,以各产品、各工序的每件「生产工时」乘以生产量,并依机加工、电解、抛光、清洗、装配等分别计算其所需的产能(附件一)1。

1。

5在所需生产的数量中,除新订单外,另现有订单在各工序尚未完成的数量亦需涵盖进去1.1.6进行负荷分析时,宜考虑各相关分析单位的设备、现有人数、每日上班工时及本月上班天数等,以计算所能提供的产能1。

1.7各工序在投入产能负荷时,如发现负荷已满,表示该工序无法应付所需生产的量,需考虑是否外包或加班,如无法解决,应减少计划生产数1。

2主生产计划的决定1。

2.1负荷分析完成且各工序都能满足负荷需求后(负荷不足的部份如已取得外协或加班的解决方案,可视为满足负荷),即可依据在后段所投入的各项产品及数量进行主排程计划1。

2.2主排程只排定后段工序,其余工序不排1。

2。

3主排程排定时,应先计算各产品在后段的每日产量,本产量可由「每日上班工时」÷「生产工时」而取得1。

2。

4前条之「生产工时」考虑要项与 1.1。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合理的生产计划与排程可以确保企业高效运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一、制度目标与原则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和质量可控。

具体目标包括:1. 合理安排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利用率;2. 降低库存水平,避免过多的存货冻结资金;3. 缩短交货期,提高客户满意度;4. 让生产过程高度可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5. 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建议。

在制度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筹兼顾: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应考虑企业整体利益,兼顾产能、销售、财务等因素;2. 实时动态:制度应具备实时更新的能力,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生产情况的变化;3. 数据支撑:制度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4. 协同合作:各部门之间应密切合作,形成协同效应,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5. 持续优化: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变化。

二、生产计划管理流程生产计划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销售预测:生产计划的基础是销售预测,通过市场调研、历史销售数据等信息,为生产计划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2. 资源评估:根据销售预测,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3.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销售预测和资源评估,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4. 资源调配: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5. 生产控制:监控生产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控制,保证生产计划的准时完成;6. 数据分析与优化: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优化生产计划制定和执行的流程。

三、排程管理流程排程管理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排程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确认具体的生产任务和排程需求;2. 资源调配:将生产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工序和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生产资源;3. 排程计算:根据资源的可用性和任务的紧急程度,确定具体的排程顺序和时间节点;4. 调度执行:将排程结果及时传达给相关生产人员,并协调各部门的配合,保证任务按时完成;5. 实时监控:通过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手段,实时监控生产任务的执行情况;6. 问题处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计划和排程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定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定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定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对于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有效的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定,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地组织生产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三、生产计划管理1.生产计划编制(1)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生产计划。

(2)合理分配生产资源,考虑设备能力、人员技能等因素。

(3)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生产周期等因素,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生产计划调整(1)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生产计划调整。

(2)与供应链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及时获得最新的供应链信息,以便调整生产计划。

1.排程编制(1)根据生产计划和资源情况,制定详细的排程计划。

(2)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的先后顺序,充分考虑设备利用率和人员效率。

2.排程调整(1)及时根据生产情况和产品优先级进行排程调整。

(2)与生产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生产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排程,避免生产线闲置或过载。

五、生产信息管理1.生产数据采集(1)建立完善的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确保准确、及时地采集生产数据。

(2)对生产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为生产计划和排程管理提供依据。

2.生产报告(1)根据需要,定期生成生产报告,总结生产情况和业绩。

(2)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生产计划和排程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1.质量控制(1)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作业规范,加强质量检查和把关。

(2)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追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并加以改进。

2.问题处理(1)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定位和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

(2)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七、培训与绩效评估1.培训计划(1)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计划和调度,确保生产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企业利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分析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运作原理以及它对企业的影响。

一、生产计划的重要性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工序的顺利进行,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以达到最佳生产效果。

此外,生产计划还能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拥堵和浪费,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

二、排程管理的原理及作用排程管理是在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安排。

它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工序配置,确定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所需资源,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排程管理不仅能够合理安排工人和设备的使用,还能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排队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对企业的影响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准确的排程安排,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率降至最低。

生产资源得到最佳利用,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 确保产品质量: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排程管理能够保证每个工序的质量,防止生产过程中的疏漏和失误。

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

3. 控制成本: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能够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减少生产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占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有效的排程管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4. 提供决策依据: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还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对生产计划的分析和排程管理的监控,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和瓶颈,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计划,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制度不仅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也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程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程

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程一、前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营成本。

为了确保生产部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生产,特制定本《生产部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程》。

二、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生产部的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工作,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提高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运营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部门。

四、主要内容1. 生产计划制定1.1 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是销售部门提供的产销计划和市场需求预测。

1.2 生产计划制定的原则是合理安排,确保生产能力的最优利用。

1.3 生产计划的编制应考虑资源投入、成本控制、订单交付时间等因素。

1.4 生产计划应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排程管理2.1 排程管理包括生产任务的排序、优化和调度。

2.2 生产任务的排序应基于生产计划和设备资源情况,优先考虑紧急订单和高利润产品。

2.3 生产任务的优化应综合考虑生产效率、成本和质量等因素。

2.4 排程调度应及时反馈生产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生产进度控制3.1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3.2 生产进度控制应与质量控制相结合,避免因快速生产而影响产品质量。

3.3 对于生产任务延期或异常的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加班或调整生产流程。

3.4 生产进度的控制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4. 进度跟踪与分析4.1 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与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并发现问题。

4.2 进度跟踪与分析的方法可以是生产进度报告、生产数据统计等。

4.3 进度跟踪与分析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五、责任与义务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规程。

2. 生产部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排程。

3. 生产部门负责监督生产进度和质量,并及时报告。

4. 其他部门应配合生产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六、附则1. 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排程管理办法一、目的确保出货日期,正确掌握原材进厂时间及作为生产车间进行生产准备、仓库备料发料的依据二、适用范围新接订单、代工等之计划排程三、职责厂长:负责产销协调及计划的排订采购:依双周计划修正各项主、副料到厂日期并进行追踪仓库:依日程计划备料、发料生产车间:依日程计划进行领料、生产设备:依计划制作工装模具四、作业办法1.主生产计划1.1负荷分析1.1.1厂长考虑业务部门的交货日期进行主生产计划作业1.1.2主生产排程以日为单位,将各货号所需之交货量,依工艺流程将各工序所需之每件「生产工时」投入各相关部门的负荷内,以进行产能负荷分析1.1.3前述之每件「生产工时」,应考虑实际生产时的各项等待时间,如品质不良的处理、停工待料、调机、机器故障、换模时间占总生产时间之比例…等,以核算其生产效率,再将原标准工时除以生产效率,即为投入产能负荷分析用的实际生产工时1.1.4本项负荷分析,以各产品、各工序的每件「生产工时」乘以生产量,并依机加工、电解、抛光、清洗、装配等分别计算其所需的产能(附件一)1.1.5在所需生产的数量中,除新订单外,另现有订单在各工序尚未完成的数量亦需涵盖进去1.1.6进行负荷分析时,宜考虑各相关分析单位的设备、现有人数、每日上班工时及本月上班天数等,以计算所能提供的产能1.1.7各工序在投入产能负荷时,如发现负荷已满,表示该工序无法应付所需生产的量,需考虑是否外包或加班,如无法解决,应减少计划生产数1.2主生产计划的决定1.2.1负荷分析完成且各工序都能满足负荷需求后(负荷不足的部份如已取得外协或加班的解决方案,可视为满足负荷),即可依据在后段所投入的各项产品及数量进行主排程计划1.2.2主排程只排定后段工序,其余工序不排1.2.3主排程排定时,应先计算各产品在后段的每日产量,本产量可由「每日上班工时」÷「生产工时」而取得1.2.4前条之「生产工时」考虑要项与 1.1.3同1.2.5将每日计划量投入后段的「负荷计划」内,当「所需负荷」超过当日所能提供的产能时,即需顺延至第二天继续排定(附件二)1.2.6「所需负荷」之计算方式为当日所投入各产品的计划生产量除以各产品在后段的「日标准量」1.2.7依所拟定的「负荷计划」转换为主生产计划(附件三)1.2.8主生产计划除自行留存外,另应分发仓库、设备与生产部门1.3交期的确认与产销协调1.3.1各工序之产能负荷分析完成后,如现有产能得以满足订单需求,即表示可如期出货;如无法满足需求,生管需核算不足的产能所需要的时间,以便和业务部门协商交货期1.4主生产计划修正1.4.1依据新接订单或每月未完成的订单计算各工序之负荷,并重新进行负荷分析、负荷计划及主生产排程1.5物料需求计划1.5.1厂长依据主生产计划,藉由材料清单(BOM)的展开,并设定参数,以计算所需的材料规格、数量及交货期等,做为采购部门进行采购作业、催料的依据2.周生产计划2.1周负荷计划2.1.1厂长依据主生产计划及目前各产品在各工序之生产状况,将尚未完成的订单,就各工序进行周产能负荷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同),每次进行一周2.1.2周产能负荷应以日为计算单位2.1.3将每日计划量分别投入各工序的「负荷计划」内,当「所需负荷」超过当日所能提供的产能时,即需顺延至第二天继续排定(附件四)2.1.4机加工、电解、抛光、清洗、包装等皆需进行负荷计划2.2周生产计划2.2.1依所拟定的「负荷计划」转换为周生产计划(附件五)2.2.2周生产计划每次应进行二周,采滚动式,但第二周只做装配的负荷计划与生产计划2.2.3周生产计划应于每周六中午前完成,除自行留存外,另于下班前分发仓库、品管、采购、设备与生产部门2.3周生产计划修正3.3.1厂长每周藉由双周滚式计划的排订,修订上周所排订的次周后段生产计划2.4采购应配合事项2.4.1滚式周计划完成后,采购应以次周之周计划为依据,修订各项主副料之交货期,并做为催料的依据3.日程计划3.1各线长依据周计划,于每日下午16:30前,排订次日之日程计划,做为车间领料及生产的依据3.2日程计划应就各产品所需生产的各项产品、工序及数量详细填写3.3本日程计划除自行留底外,应分发生产、品管及仓库等部门五、附件1.主生产计划产能负荷分析(附件一)2.主生产计划负荷计划(附件二)3.主生产计划(附件三)4.周负荷计划(附件四)5.周生产计划(附件五)附件一主生产计划产能负荷分析装配每件生产工时(分)产能需求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XXX A150057,500XXX B3000824,000XXX C100077,000XXX D1*******,000XXX E2000612,000XXX F2400512,000XXX G100044,00078,500注:本月包装共6人,每日上班480分钟,每人上班28日,合计共80,640分清洗组每件生产工时(分)产能需求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XXX A150069,000XXX B3000412,000XXX C100066,000XXX D120044,800XXX E2000510,000XXX F2400614,400XXX G100066,000XXX H32541,300XXX I1505750XXX J25041,000XXX K20051,00066,250注:本月清洗组共5人,每日上班480分钟,每人上班28天,共67,200分钟抛光每件生产工时(分)产能需求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XXX A150057,500XXX E2000612,000XXX F2400512,000XXX G100055,000XXX H50063,000XXX I45041,800XXX J65053,250XXX K90054,500XXX L130045,20076,850注:本月抛光共6人,每日上班480分钟,每人上班28天,共80,640分钟电解每件生产工时(分)产能需求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XXX A150046,000XXX B3000515,000XXX C100044,000XXX D120033,600XXX E200048,000XXX F2400614,400XXX G100044,000XXX H80054,000XXX I76032,280XXX J80054,000XXX K120044,800XXX L1800610,800XXX M2500512,50093,380注:本月电解共7人,每日上班480分钟,每人上班28天,共94,080分钟机加工每件生产工时(分)产能需求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XXX H100191,900XXX I150203,000XXX J220153,30088,200注:本月机加工共7人,每日上班480分钟,每台上班28天,共94,080分钟附件二主生产排程负荷计划装配日标准量1234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XXX A1500962883288319221922 XXX B300060120212021202601 XXX C100068681681681681 XXX D120048481481 XXX E200080801 XXX F2400132XXX G1000666666注:本月装配共6人页脚内容12主生产计划装配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12345678910 (31)XXX A1500288288192192XXX B300012012012060XXX C100068686868XXX D1*******XXX E200080XXX F2400XXX G1000页脚内容12周负荷计划1234567客户产品未完成数量每件生产工时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计划产能XXX A120052881440288144019296019296019296048240XXX B420812096012096012096060480XXX C476768476684766847668476684766847668476 XXX D240104848048480484804848048480 XXX E2406804808048080480XXX F19259648096480XXX G480448019202876287628762876287628762876注:本月装配共6人,每日上班480分钟,合计共2880分除装配外,其它如清洗、抛光、电解、机加工等亦需进行负荷计划附件五周生产计划页脚内容12后段客户产品计划生产数量1234567 XXX A120028828819219219248XXX B42012012012060XXX C47668686868686868 XXX D2404848484848 XXX E240808080XXX F1929696XXX G480480除装配外,其它如清洗、抛光、电解、机加工等亦需进行负荷计划页脚内容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