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分离技术

合集下载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有机物分离技术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有机物分离技术

柱色谱是较经典的有机物分离技术,原理和薄层色谱相同,但装置有所不同,主要由一个均匀玻璃柱和填充填料组成,填料是决定柱效的主要因素,填料必须满足具有不溶于所使用流动相、不使欲分离的样品破坏或分解、惰性大、可逆性强和吸附容量大。

同时,填料颗粒直径要均匀。

最常见的柱色谱是硅胶色谱、氧化铝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

分配柱色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的方法,分为正相和反相分配色谱两种类型:正相分配色谱:以水或亲水性溶剂为固定(液)相,以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作移动相的分配色谱称为正相分配色谱。

一般而言,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常用正相分配色谱。

反相分配色谱: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作固定(液)相,以水或亲水性溶剂作移动相的分配色谱称为反相分配色谱。

当分离脂溶性或极性较小的成分,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物质时,常用反相分配色谱。

实践中有70%以上的分配色谱都采用反相色谱。

分配柱色谱往往适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组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酚类及氨基酸的衍生物;对某些非极性化合物,如油脂、甾体等物质,可采用反相分配柱色谱法。

应用实例:狄戈辛(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分离支持剂:国产层析硅胶80 100目,加2/3量的水(以乙酸乙酯饱和),调匀,再以乙酸乙酯(水饱和)浸泡,调成稀糊状,湿法装柱,柱直径与长度比1:2 以上。

实验方法:取样品与1 2倍量硅胶磨匀,加入柱顶,用水饱和的乙酸乙酯(含0.5%甲醇)洗脱,分部收集,各流分均作纸色谱及薄层色谱检查,比移值相同的流分合并,减压蒸干,以甲醇结晶,得到洋地黄毒苷、羟基洋地黄毒苷、异羟基洋地黄毒苷三种单体。

吸附柱色谱是将待分离混合物样品均匀地加在装有吸附剂的柱子中,再加适当的溶剂(洗脱剂)冲洗,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在柱中向下移动的速度不同,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通过分段定量收集洗脱液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引言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通过在柱子中填充或涂覆固定相,利用样品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和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柱子的填充物选择:柱子中的填充物通常为固定相,它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或亲油性以及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活性炭、聚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填充物的选择应根据待分离的样品性质和分离条件来确定。

2.样品的处理:在进行柱色谱实验前,需要对待分离的样品进行处理。

通常包括溶解、过滤和预处理等步骤。

样品的处理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辨率。

3.色谱柱的装配和操作:将填充物填充或涂覆在柱子中,然后进行柱子的装配,包括柱子的连接和适当的封堵。

在进行柱色谱实验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柱子中,并进行流动相的输送。

4.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是柱色谱中的移动相,它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流动相通常是一种液体溶剂,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成分和流速等参数来控制分离效果。

常用的流动相有水、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等。

5.色谱条件的优化:柱色谱实验中,需要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

包括柱温、流速、吸附时间等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辨率。

实验步骤1.准备柱子:选择合适的柱子和填充物,填充或涂覆固定相,并进行柱子的装配。

2.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溶解并过滤,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调整pH值、加入离子交换剂等。

3.色谱条件优化:根据样品性质和分离需求,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和色谱条件。

4.样品注射:使用注射器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柱子中。

5.开始分离:通过控制流动相的输送,开始进行分离。

可以采集出流液以及色谱峰出现的时间和高度。

6.分析结果:根据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析,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量。

结论柱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应用1. 柱色谱的定义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经历不同速度分离的分析方法。

在柱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填充在柱体中的多孔材料,流动相则是溶剂或液相混合物。

2. 柱色谱的分离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使得各组分在柱体中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实现了分离。

主要的分离机制有以下几种:1.吸附色谱:基于样品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作用力的不同,较强的吸附力会减缓样品在柱体中的移动速度,产生分离。

2.分配色谱: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平衡分配,不同组分会倾向于在两相之间分配不同的平衡浓度,从而导致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基于样品中带电离子与固定相表面带电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不同离子会以不同速度移动,实现分离。

3. 柱色谱的应用柱色谱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分离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柱色谱在几个领域中的典型应用:3.1 生物药物制造柱色谱在生物药物制造中被广泛用于纯化和分离目标物质。

例如,离子交换柱色谱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可以实现目标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

3.2 环境监测柱色谱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气相色谱柱常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液相色谱柱常用于分析水样中的污染物。

通过柱色谱的分离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

3.3 食品安全检测柱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柱常用于分析食品中的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通过柱色谱的分离技术,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4 药物分析柱色谱在药物分析中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柱常用于药物的纯度分析、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等。

4. 总结柱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实现分离。

它在生物药物制造、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吸附柱色谱分离技术

吸附柱色谱分离技术

减压柱色谱
利用柱后减压使洗脱 剂迅速通过固定相从 而很好的分离样品的 色谱技术。具有快速, 简易,高效,价廉等 优点。
1. 装柱 将吸附剂装入漏斗或短柱中,轻轻拍紧或减压拍打 或从顶端挤压,直至吸附剂紧密,最后变得坚硬。 吸附剂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cm。对于微量分离,样 品<100mg,可采用直径为0.5~1cm 色谱柱或漏斗, 吸附剂高度为5cm,一般固定相用量为10~15:1 倍。 加大吸附剂与样品比例,可提高分离度。
(2)样品不能被流动相溶解 •可选择极性大的溶剂溶解。如氯仿,丙酮,乙醇, 甲醇,四氢呋喃,吡啶,免用DMSO,DMF沸点较 高溶剂。 •再加入适量的硅胶于溶剂中(一份样品+ 约5份柱 填料),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去溶剂至干,让样 品均匀地涂布在固定相表面上,然后通过漏斗装 于柱子上端。旋转蒸发时,一定要加防爆球,以 防样品硅胶爆沸。
4检查与分离 •按色带或紫外下的色带用小 刀将柱子切开,将各段吸附 剂分别放在索氏提取器中, 溶剂提取。
快速柱色谱
快速柱色谱可克服普通柱分 离的缺陷,它具有快速省时、 分离效率高、简单易行的优 点。对于0.01-10g的样品,Rf 值>0.15的情况下,在10-15分 钟可快速得到分离。
1.装柱、上样
2.上样 (1)样品能被流动相溶解 •将其中极性溶剂尽可能的用旋转蒸发仪去除后, 加入少许流动相稀释。 •待将吸附剂上面的多余洗脱剂放出,直到柱内液体 表面降至石英砂表面时,停止放出洗脱剂。 •将样品用滴管或漏斗沿柱子内壁直接加入柱中。 •样品稀释要尽可能用少的洗脱剂,然后用最少量洗 脱剂洗涤器皿与层析柱内壁,洗涤完毕,开放活塞, 使液体渐渐放出,液面降至石英砂下端时,再加入 流动相洗脱。
3.洗脱与收集 一般先用极性较小溶剂,然后逐渐加大极性。极性 溶剂的增加开始要缓慢,然后增加的幅度可逐渐增 大。在常压下,加入溶剂后,将柱抽干,收集为一 个流分。抽干后再更换溶剂和容器,重复以上操作, 并用TLC 跟踪每一个流分的分离情况。通常收集 20~25个流分可将所有成分洗脱。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学等领域。

它基于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与吸附作用的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2. 柱色谱的原理柱色谱的基本原理是在柱状填料中通过流动相的作用,使样品组分分别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分离。

柱色谱可以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分为几种类型: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

•吸附色谱:样品成分在固定相表面发生吸附,不同成分的吸附程度不同,实现分离。

•分配色谱:样品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同时发生分配作用,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样品中的离子通过与固定相上的离子相互吸附排斥来实现分离。

•排阻色谱:根据物质在柱状填料的孔隙内的体积大小不同,实现分离。

3. 柱色谱的应用柱色谱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柱色谱常见的应用领域和示例:3.1 化学分析柱色谱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样品中的各种化合物。

常见的应用包括: - 药物分析:用于药物纯度和含量的测定,例如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代谢产物的分离等。

- 食品安全检测: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 环境监测:用于分析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离子等。

3.2 生物领域柱色谱在生物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蛋白质分离纯化:通过柱色谱分离纯化蛋白质,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

- 核酸分离纯化:通过柱色谱可将DNA或RNA从其他杂质中分离提纯,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 糖类分析:柱色谱可以用于糖类的分析和定量,例如食品中的糖分析、血液中的血糖测定等。

3.3 药学研究柱色谱在药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包括: - 药物开发:柱色谱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代谢研究:柱色谱可用于分析药物代谢产物,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结构。

柱色谱分离原理

柱色谱分离原理

柱色谱分离原理
柱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

柱色谱分离主要包括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两种。

液相色谱使用液体流动相,以固定相填充在柱子中为介质进行分离。

固定相可以是无机材料、有机聚合物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样品溶液通过柱子时,与固定相表面上的官能团发生相互作用,不同成分因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在柱子中停留时间不同。

根据分离效果的要求,可以调整流动相的成分和流速等参数。

气相色谱则使用气体流动相,以涂在柱子内壁的液态或固态固定相为介质进行分离。

样品在一系列不同温度下通过柱子,不同成分根据其在固定相上的亲和力或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在柱子中停留时间不同。

气相色谱通常需要依靠气体载气流动相的流速进行分离。

在柱色谱分离过程中,样品的分子通过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流动相中进行逐步分离。

对于液相色谱而言,流动相的趋动力主要是液相的流动压差;对于气相色谱而言,流动相的趋动力主要是气体载气的流动速度。

通过调节柱子材料、固定相、流动相和分离条件等参数的不同,可以实现对不同化合物进行快速、高效、高分离度的分离。

柱色谱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中的物质分析和纯度检测。

《柱色谱法分离》课件

《柱色谱法分离》课件

REPORTING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是柱色谱 法分离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分离效 果。
详细描述
固定相应与目标物质具有较高的吸附 或结合能力,同时也要有良好的稳定 性和耐用性。流动相应选择对目标物 质溶解度适中、粘度较低的溶剂,以 提高分离效率和效果。
控制洗脱速度和洗脱方式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
中药有效成分的种类
中药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皂苷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 病毒等作用。
分离原理
利用中药有效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吸附和解吸性质不同, 实现各成分的分离。
分离流程
中药提取物经过滤、浓缩后,上柱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洗 脱速度,分段收集洗脱液,得到纯度较高的各有效成分。
总结词
洗脱速度和方式对柱色谱分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分离要求,合理控制洗脱速度,以实现最佳的分离效 果。同时,选择合适的洗脱方式,如梯度洗脱或分段洗脱,可以提高分离精度 和分离效率。
优化装柱和上样方法
总结词
装柱和上样方法的优化可以提高柱色谱分离的效率和效果。
详细描述
在装柱过程中,应保证固定相填充均匀、紧密,避免出现空隙或颗粒物,以提高分离效果。在上样过程中,应控 制样品的浓度和上样量,避免过载或欠载,以保证分离效果和分离精度。同时,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如梯度洗脱、 多次洗脱等来提高分离效果。
通过收集不同时间流出的组分,可以得到纯度 较高的各个组分。
柱色谱法的应用
在化学合成中,柱色谱法 常用于分离纯化有机化合 物。
在天然产物提取中,柱色 谱法用于分离植物、动物 或矿物中的有用成分。
在生物领域,柱色谱法用 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 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

柱色谱的原理及应用实验1. 柱色谱的概述柱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下,使得不同组分在柱上发生吸附和解吸附过程,从而实现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柱色谱是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其原理及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 柱色谱的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原理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和解吸附的差异。

当样品溶液通过填充在柱子内的固定相时,样品组分会以不同的速率被固定相吸附并解吸附,从而分离出不同的组分。

具体来说,柱色谱可分为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两种类型:2.1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LC)是利用液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液相色谱中的固定相一般是具有大量微孔的固体颗粒,称为填充剂。

样品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通过填充剂与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组分分离。

常见的液相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毛细管电泳色谱(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等。

2.2 气相色谱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柱色谱。

气相色谱通过样品在气相状态下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组分的分离。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一般是高沸点、官能团化或载体型的吸附剂物质,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样品通过进样器进入气相色谱柱,在高温下通过柱子进行分离。

3. 柱色谱的应用实验柱色谱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等方面。

3.1 药物分析柱色谱在药物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柱色谱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含量和成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例如,药物研发过程中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新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估,为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3.2 食品安全检测柱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操作规程
柱色谱分离技术操作规程
1.装柱
装柱的好坏直接影响分离效率。

装柱之前,先将空柱洗净干燥,然后将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如果色谱柱下端没有砂芯横隔,就取一小团脱脂棉,用玻璃棒将其推至柱底,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厚0.5~1cm的石英砂,然后进行装柱。

装柱的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①湿法装柱:将吸附剂用洗脱剂中极性最低的洗脱剂调成糊状,在柱内先加入约3/4柱高的洗脱剂,再将调好的吸附剂边敲打柱身边倒入柱中,同时打开柱子的下端活塞,在色谱柱下面放一个干净并干燥的锥形瓶,接收洗脱剂。

当装入的吸附剂有一定的高度时,洗脱剂流下速度变慢,待所用吸附剂全部装完后,用流下来的洗脱剂转移残留的吸附剂,并将柱内壁残留的吸附剂淋洗下来。

在此过程中,应不断敲打色谱柱,以使色谱柱填充均匀并没有气泡。

柱子填充完后,在吸附剂上端覆盖一层约0.5cm厚的石英砂或覆盖
一片比柱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

②干法装柱: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使其成为细流连
续地装入柱中,并轻轻敲打色谱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再加入洗脱剂湿润。

2.加样
液体样品可以直接加入到色谱柱中,如浓度低可浓缩后再进行分离。

固体样品应先用少量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柱中。

在加入样品时,应先将柱内洗脱剂排至稍低于石英砂表面后停止排液,用滴管沿柱内壁把样品一次加完。

在加入样品时,应注意滴管尽量向下靠近石英砂表面。

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液体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少量的洗脱剂将壁上的样品洗脱下来,待这部分液体的液面和吸附剂表面相齐时,即可打开安置在柱上装有洗脱剂的滴液漏斗的活塞,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洗脱
在洗脱过程中,样品在柱内的下移速度不能太快,如果溶剂流速较慢,则样品在柱中保留的时间长,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能得到充分的吸附或分配作用,从而使混合物,尤其是结构、性质相似的组分得以分离。

但样品在柱内的下移速度也不能太慢(甚至过夜),
因为吸附剂表面活性较大,时间太长有时可能造成某些成分被破坏,使色谱带扩散,影响分离效果。

因此,层析时洗脱速度要适中。

通常洗脱剂流出速度为每分钟5~10滴,若洗脱剂下移速度太慢可适当加压或用水泵减压,以加快洗脱速度,直至所有色带被分开。

4.收集
如果样品中各组分都有颜色时,可根据不同的色带用锥形瓶分别进行收集,然后分别将洗脱剂蒸除得到纯组分。

如果没有颜色的,只能分段收集洗脱液,再用薄层色谱或其他方法鉴定各段洗脱液的成分,成分相同者可以合并。

1.吸附剂的选择及处理
吸附剂分为无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氧化镁、碳酸钙、磷酸钙,有机吸附剂如纤维素、淀粉、蔗糖、聚酰胺等。

一般来说,所选择吸附剂应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对欲分离的不同物质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即有足够的分辨力;与洗脱剂、溶剂及样品组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吸附剂颗粒均匀。

 吸附剂一般先经过筛获得均匀的颗粒(100-200目),对含有杂质的吸附剂可用有机
溶剂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浸泡处理或提取除去,有些吸附剂可用沸水洗去酸碱使呈中性,有些需经加热处理活化。

2.溶剂与洗脱剂
两者常为同一组分,但用途不同。

习惯上把用于溶解样品的溶液称为溶剂,把用于洗脱洗脱柱的溶液称洗脱剂。

原则上所选的溶剂和洗脱剂要求纯度高,与样品和吸附剂不起化学反应,对样品的溶解度大,粘度小,易流动,易与洗脱的组分分开。

常用的溶剂和洗脱剂有饱和碳氢化合物、醇、酚、醚、卤化烷、有机酸等。

3.柱的装填和样品的加入
色谱柱一般为玻璃或有机玻璃管制成,柱下端装上一块2-4号烧结玻璃或垫一层玻璃丝以支持吸附剂,管内装吸附剂。

有条件可附加压或减压装置,使流速保持恒定,色谱柱外也可配恒温管套。

装柱的方法通常是将一种在适当溶剂中的吸附剂调成糊状,慢慢地倒入关闭了出水口的柱中,同时不断搅拌上层糊状物,赶去气泡,并使装填物均匀的自然下降,装置所需要的高度后,打开出水口,让溶剂流出。

注意柱的任何部分不能流干,即是说、再柱的表面始终保持着一层溶剂。

小心地用移液管把样品液绕柱内壁小心地加入,不要冲击着吸附剂的表面。

加样的另一个办法是用一个注射器和蠕动泵把样品直接送到柱表面上。

4.洗脱
在整个洗脱过程中,要使洗脱液通过柱时保持恒定的流速,可以用调节
<EM>"</EM>操作压<EM>"</EM>来调控(操作压相当于在柱上面的贮液瓶中溶剂的水平和柱出口位置的水平之差)。

另一个方法是时用蠕动泵。

洗脱过程中柱内不断发生溶解(解吸),吸附,在溶解,在吸附。

被吸附的物质被溶剂解吸,随着溶剂向下移动,又遇到新的吸附剂又把该物质自溶剂中吸附出来,后来流下的新溶剂又在使该物质溶解而向下移动。

如此反复解析,吸附,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物质向下移动至一定距离,此距离的长短与吸附剂对该物质的吸附力及溶剂对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关,分子结构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和吸附能力不同,移动距离也不同,吸附较弱的就易溶解,移动距离较大。

经过适当时间后,各物质就形成了各种区带,,每一区带可能是一种纯物质,如果被分离物质是有色的,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色层。

随着洗脱剂向下移动,最后各组份按吸附力的不同顺序流出色谱柱,以流出体积对浓度作图,可得由一系列峰组成的曲线,每一峰可能相当于一个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