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三章 萃取与色谱分离设备讲解
现代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

带阴离子基团的, 如DEAE—(二 乙基胺乙基)和 QAE—(四级胺 乙基)等为阴离 子交换剂。
是指用交联剂使2个或者 更多的分子分别偶联从而
使这些分子结合在一起
离子交换层析只适用于能在水中解离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4.3分配层析 ( distributi on chromatogra phy)
01
分配层析:是指在一个有两相存 在的系统中,利用不同物质的分 配系数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02
在层析分离过程中,这两种互不 混溶的溶剂之一为流动相;
03
另一种是吸收在载体中的溶剂, 这种溶剂是键合在载体中,再层 析过程不流动,为固定相。
添加标题
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 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 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 速度快。
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 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 慢。
分布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 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份,从 而达到将各组份分离的目的。
4.1.3原理、构成层析法的条件
色层法应具备的因素或条件是:
1. 具有两相 2.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差
异 3. 多次冲洗或展开
4.1.4分类 按两相所处状态分类
二.按固定相的使用形式(即实验技术)分: 柱层析、纸上层析、薄层层析 二.按分离机制分(即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 过
滤、其它层析(如亲和层析)等。 二.按展开方式分: 洗脱法、迎头法、置换法
4.2◆吸附色层法(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对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及核苷酸的分离分析有极好的分辨力。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①生物制药、②化学制药、③中药制药。
2、分离过程的本质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第二章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液固萃取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①单级浸取;②多级错流浸取;③多级逆流浸取。
6、液液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①水包油型乳状液;②油包水型乳状液。
8、物理液液萃取、化学液液萃取的传质过程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水壳模型”的传质过程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12、双水相萃取过程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特性15、超临界CO2作萃取剂优点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1)恒温变压法:(2)恒压变温法:(3)恒温恒压吸附法。
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18、超声波在萃取中的作用19、微波在萃取中的作用第三章膜分离1、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2)促进传递;(3)主动传递。
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
(2)溶解—扩散模型。
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8、膜分离过程的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0、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2)膜内部截留。
第四章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
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7、分子蒸馏机理8、分子蒸馏过程第五章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2)深层过滤。
化学分离技术萃取蒸馏与色谱法

化学分离技术萃取蒸馏与色谱法化学分离技术萃取、蒸馏与色谱法化学分离技术在现代化学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萃取、蒸馏和色谱法等多种方法。
这些技术在实验室中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用于纯化、分离和分析化合物。
本文将对化学分离技术中的萃取、蒸馏和色谱法进行探讨。
一、化学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化学分离技术是指利用不同组分在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通过特定的分离方法将其分离出来的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分为几类,其中包括萃取、蒸馏和色谱法等。
二、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将一种或多种溶剂通过与混合物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的亲和力不同进行选择性溶解,从而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醚、苯、氯仿等)与目标物质进行混合,利用两者间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三、蒸馏技术蒸馏技术是通过液体沸点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开来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沸点,通过加热使混合物中沸点较低的成分先蒸发,然后经冷凝返回液体状态,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炼油、制药和酿造等行业,用于纯化和分离液体。
四、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化合物在固相或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在色谱法中,将待测物质与载体相相互作用后,通过流动相的流动,根据不同的成分在固相或液相中的亲和性差异,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用于分析和鉴定化合物。
五、不同方法的比较与应用萃取、蒸馏和色谱法作为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萃取技术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和有机物,常用于制药和环境科学中。
蒸馏技术适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广泛应用于炼油和化工等行业。
色谱法适用于分离和分析复杂物质,是化学分析和质谱领域中常用的方法。
总结:化学分离技术包括萃取、蒸馏和色谱法等多种方法,它们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和分离原理,实现了化合物的纯化、分离和分析。
萃取的操作方法

萃取的操作方法萃取操作方法在分析中应用较广泛的萃取方法为间歇法(亦称单效萃取法)。
这种方法是取一定体积的被萃取溶液,加入适当的萃取剂,调节至应控制的酸度。
然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剂,充分振荡至达到平衡为止。
静置待两相分层后,轻轻转动分液漏斗的活塞、使水溶液层或有机溶剂层流人另一容器中,使两相彼此分离。
假如被萃取物质的分配比足够大时,则一次萃取即可达到定量分离的要求。
假如被萃取物质的分配比不够大,经第一次分离之后,再加入新鲜溶剂,重复操作,进行二次或三次萃取。
但萃取次数太多、不仅操作费时,而且轻易带人杂质或损失萃取的组分。
§11-4离子交换分离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而使离子分离的方法,称为离子交换分离法。
20世纪初期,工业上就开始用天然的无机离子交换剂泡沸石来软化硬水。
但这类无机离子交换剂的交换能力低,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差,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合成了有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基本上克服了无机离子交换剂的缺点因此离子交换分离法在生产和科研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性质(一)结构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网状结构的复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
网状结构的骨架部分一段很稳定,不溶于酸、碱和一般溶剂。
在网状结构的骨架上有许多可被交换的活性基团。
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
1.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酸性基团,如应用最广泛的强酸性磺酸型聚苯乙烯树脂,它是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经浓硫酸磺化而制得的聚合物。
这种树脂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具有耐强酸、强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各种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不同的活性基因、常见的有磺酸基(-SO3H)、羧基(-COOH)和酚基(-OH)等。
根据活性基团离解出H 能力的大小不同,阳离子交换树脂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种。
例如含-SO3的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R-SO3H表示(R表示树脂的骨架),合-COOH和-OH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别用R-COOH和R-OH表示。
第03章 萃取分离与逆流分配

④
pH值
• 不仅影响分配系数,而且影响蛋白质和酶的稳 定。因此在溶质是蛋白质和酶的双水相萃取中, pH值的选择以考虑溶质的稳定性为主。
⑤ 离子强度
增加离子强度有利于相分离。
(3)应用
① 适合于分离提取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② 直接从含菌体的发酵液和培养液中提取目标产品。
优点:使活性物质不失活,操作及设备简单,无 毒、分离规模大。 不足:理论和实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溶剂:回流——冷凝——萃取——虹吸入 烧瓶——蒸发——回流……周而复始,被萃取的 物质浓集在烧瓶内。 优点:提取效率高(省溶剂)
(a)较轻溶剂萃取较 重溶液中物质
(b)较重溶剂萃取较轻 溶液中的物质
(c)兼具(a)和(b)
(d)脂肪提取器
图3-4 连续萃取装置
⑤ 超声波提取:
• 适宜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小量提取可利用实 验室的超声波清洗器进行,一般物料比控制在 5∶1~9∶1之间,提取温度控制在30-40℃, 提取次数为2-3次。工业提取可采用专用的超 声波提取机进行,超声功率一般为16002000W,提取时间为30min。该法提取效率极 高,对于热敏性物质尤为合适。 ⑥ 超临界提取(后面讨论)
O OH
葡萄糖 (-)夫糖
O OH
葡萄糖 (-)夫糖
O
CH2OH 柴胡皂甙 a
O
CH2OH
柴胡皂甙 d
3.4 双水相萃取
(1)原理:
0.39%葡聚糖 0.65%甲基纤维素 98.96%水 1.58%葡聚糖 0.15%甲基纤维素 98.27%水
图3-10 等体积的2.2%葡聚糖与0.72% 甲基纤维素的水溶液所形成的双水相
②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下(如在10-25%的聚乙二醇中), 蛋白质在聚合物相的分配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 增大。达到一个最大值后,聚合物浓度再增大, 蛋白质在聚合物相的分配反而减小。
萃取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萃取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1. 萃取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萃取色谱法(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基于分配平衡原理的色谱技术,通常用于分离和富集溶液中的目标化合物。
其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下述几个步骤:1.1 样品与固定相接触样品溶液与固定相(通常是填充在柱子中的固体吸附剂)接触,目标化合物在此步骤中会被吸附到固定相上。
1.2 洗脱步骤通过洗脱剂或溶剂将目标化合物从固定相上洗脱下来,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1.3 色谱分离洗脱得到的溶液中含有分离出的目标化合物和其他干扰物。
在此步骤中,可使用不同的色谱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和干扰物进行分离。
2. 萃取色谱法的应用由于其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特点,萃取色谱法在许多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2.1 环境分析萃取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被广泛使用,常用于富集和分离水、土壤和空气等样品中的有机物。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分析灵敏度,并了解环境中的污染情况。
2.2 声学材料制备在声学研究中,萃取色谱法被用于分离和纯化声学材料的组分。
例如,在超声波领域,可以使用萃取色谱法来制备高纯度的硅酸盐材料,用于制备高性能超声波换能器。
2.3 生物医药研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萃取色谱法常用于分离和提纯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如血浆和细胞培养液。
通过使用特定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并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质。
2.4 食品安全检测萃取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以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5 药物分析萃取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药物样品与柱子中的固定相接触,可以高效地富集和分离目标药物,以便进一步分析其成分和浓度。
3. 总结萃取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依靠目标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溶液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样品的富集和分离。
它在环境分析、声学材料制备、生物医药研究、食品安全检测和药物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章)药物分析-色谱分析法

纸色谱
1)紫外光 :对未知化合物,展开后在用显色剂以前,应先在紫 外灯下进行察看。紫外光常用两种波长254 nm与365 nm。
2)碘:碘是一种非破坏性显色剂,价廉易得,显色迅速、灵敏。 与物质的反应往往是可逆的。
3)水:为非破坏性显色剂,用于硅胶薄层,纸色谱不常用。
纸色谱
④ 测量Rf值与鉴定:
必须注意:展开剂也须事先用缓冲液平衡后再使用。
斑点拖尾现象形成的几种原因:
① 点样量过多,超过了滤纸溶剂的溶解能力。
② 物质电离,导致Rf值差异。
③ 被分离的物质与滤纸上的Cu2+、Ca2+、Mg2+等杂质形 成络合物而形成拖尾,可改用纯滤纸展开。 ④ 某些物质在展开过程中分解,产物有不同的Rf值。
样点朝上,展开剂从上向下通过薄层或滤纸。展开 剂通过滤纸条或纱布条作为桥梁进行转移。展开剂 受吸附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展开较快。
特 殊 装 置
纸色谱的下行展开法
3. 双向展开
用于某些复杂成分或Rf值较小的成分的展开
B
d
C
c
b
a
d
c
b
a
A
混合样品
CB
A
**边缘效应: 消除边缘效应的方法: 1. 将展开槽、纸或薄层板用展开剂蒸气饱和; 2. 在层析缸内壁贴上用展开剂浸湿的滤纸条; 3. 点样位置距离边缘一定距离。
(1)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类,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 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 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 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色谱概论1-3章

气相色谱图
二、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从色谱图上可获得的信息有: 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的最少个数; 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行定性分析; 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可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的保留值或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性能的
色谱峰间距是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依据;
a.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从进样到出现 峰极大值时的时间,它与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成正比。 由于该物质不与固定相作用,因此,其流速与流动相的 流速相近。如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从注射空气样品到空气峰 顶出现时的时间。 b.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
间。它包括组份随流动相通过柱子的时间tM和组份在固定相
第三节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一、色谱法的定义
色谱法或色谱分析也称之为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分 析方法,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当 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 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分离的仪器即色谱仪。
二、色谱法的分类
色谱法可按两相的状态及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1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又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前者是以气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气体为流动相,以 液体为固定相的色谱。 2 .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又可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前者是以液体为 流动相,以固体为固定相的色谱;后者是以一种液体为流动相, 以另一种液体为固定向的色谱。
色谱分析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色谱法的原理
第三章 色谱仪
第一章 绪论
1
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色谱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章过滤、离心、膜分离得到的是一类物质
欲得到更纯的产物还需采用萃取、离 子交换、吸附、色谱等分离方法.
第一节 萃取分离方法与设备
一、溶剂萃取 二、双水相萃取 三、萃取操作过程与设备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
萃取:利用液体或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提取原料中 目标产物的操作。
分类(根据萃取剂的不同): • 溶剂萃取(有机溶剂) • 双水相萃取 • 超临界流体萃取 应用:溶剂萃取用于小分子物质的提取,双水相
(三)离子交换机理及选择性(自学)
二、离子交换设备
四个概念:
固定床:树脂在交换柱中不动(仅料液流动,应用最多) 流动床 :树脂在交换柱中流动(树脂向下,料液向上) 正吸附:溶液进入交换柱的方向至上而下流动 反吸附:溶液至下而上流过
解误:“间歇操作的固定床”指树脂间歇进入,生产 习惯指物料,故也是连续操作。 P283
符号说明:m-即k;H-料流量;L-每级萃取剂流量。
解第1问: 解第2问:
式2-3-2 式2-3-6
式2-3-10 或:直接2-3-11
答案:需要三级逆流萃取。 验算:收率为 99.3% ,高于错流94.6%。多级逆流优于错流。
(二)影响萃取操作因素
1、萃取剂选择:与溶质分子极性接近 2、PH范围:(三原则,P264) 3、温度确定:考虑产品稳定、料液粘度 4、盐析、带溶剂、去乳化的作用 盐析:产物水溶性降低,更多转入溶剂 带溶剂:与提取物复合,降低产物水溶性。 去乳化:过滤、离心分离等
参数:
K —分配系数:萃取相中溶质浓度C1与萃余相中溶质浓
度C2的比值;
2-3-1
E—萃取因数 :溶质在萃取相中的数量与在萃余相中的数
量 (重量或摩尔量)的比值;
2-3-2
m—体积浓缩倍数:料液体积与溶剂体积的比值。
φ—萃余分率 :
2-3-3
1-φ —理论收得率:
2-3-4
讨论:
K值愈大,理论收率愈高;m值愈大,1一φ愈小
1、混合罐
带搅拌的罐,连续操作 罐壁挡板—防止液面下凹 参数计算: 混合时间τ 0:式2-3-13 萃取相和萃余相浓度c1 、c2 • 完全平衡态:式2-3-14、15 • 实际状态:式2-3-16~21
(了解)
2、混合管
料液在管呈湍流状态 在管内停留时间10~20s。 萃取效果高于混合罐,
(二)吸附剂选择
两类: 有机吸附剂:活性炭、纤维素、大孔树脂等 无机吸附剂:白土、氧化铝、硅藻土等
(1~4吸附剂自学)
活性炭
大孔树脂
白土、硅藻土
(三)影响吸附因素
1.吸附剂性质 如:比表面、粒度、孔径、极性等 2.吸附物性质 如:熔点、自身缔合性 3.溶剂及操作条件 溶剂:溶质在单溶剂中易被吸附,混合溶剂则否。 应用:单溶剂吸附,混合溶剂解吸。 操作条件:PH、温度
原理:被提取的溶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
体系:(常用: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x)、磷酸钾、
磷酸铵、氯化钠)
表2-3-1
优势:克服细胞破碎液黏度大、碎片小、分离困难的难 题,实现固液分离、液-液萃取一次完成。
上 相
下 相
注意:两相密度差很小
(二)双水相萃取方法
应用:胞内酶提取
2.设备放大 (1)罐交换负荷f相同原则放大 放大设备中树脂体积:式2-3-29或 2-3-30 放大设备直径与高度:式2-3-31或 2-3-32 (2)溶液空塔流速相同放大 特点:树脂床高不变,仅直径放大 放大尺寸:式2-3-33 放大体积:式2-3-34 3.床层压力降 正吸附:式2-3-35 反吸附:式2-3-36
rH↑→ rs ↑→分界半径外移→重液层变薄, 利于轻液分离。
反之分界半径内移,重液变厚利于分离。
操作:用提圈、螺孔、向心泵改变重液出 口半径rH。
管式离心机 工作原理
萃余液
(三)离心萃取机
特点:混合、分离一次完成
1、多级离心萃取机
工艺:三级逆流萃取 每级:包含混合、分离 进料: • 料液第一级加入; • 萃取轻相第一级引出; • 新萃取剂第三级加入; • 萃余重液第三级引出。
3.混合床交换罐
阴、阳树脂混装。 H+和OH-就地 混合床制备无盐水流程 (再生状态)
4. 连续式离子交换设备
树脂与料液逆流 接触
图2-3-22 筛板式连续离 子交换设备 1-树脂计量管及加料口 2塔身 3-漏斗形树脂下降管 4-筛板 5-饱和树脂受器 6虹吸管
一、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原理及理化性能
(复习内容)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 换或吸附的作用,将溶液中不同物质的分子 进行分离的方法。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离子交换树脂:由惰性立体 网络骨架、活性基团组成;
按活性基团电离程度分类
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二、双水相萃取
(一)双水相萃取原理
问题:溶剂提取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能带来变性, 或这类物质亲水性强,难溶有机溶剂。
概念:若两种聚合物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在水溶液中 一种聚合物分子的周围将聚集同种分子,而排斥异种分
子,达到平衡时,即形成分别富含不同聚合物的两相-双 水相。 (互不相容的两种水溶液)
一、吸附分离原理
(一)吸附等温线
概念:恒温下,吸附剂吸附溶质达到平衡时,吸附量 q与溶液浓度c的函数关系。
方程 :2-3-99 (Langmuir方程,单层吸附)
讨论:
稀溶液 q=ac
(q.c线性关系)
浓溶液 q=a/b (恒数值)
中等浓度溶液 q=kc1/n (Frendlish方程)
表例:表2-3-2
P266
收率多数达到90%
分配系数多数大于3。
“PEG一盐” 系统用得广泛,因无机盐价廉且选择性高。
蛋白质分配在上相( PEG),细胞碎片分配下相(盐)
图2-3-4 两级双水相萃取酶的流程 1一细胞悬浮液 2一细胞破碎机 3一冷却器 4-PEG一盐贮罐 5一混合器
图2-3-23 漩涡式连续离子 交换设备
1-树脂加料器 2-具有螺旋带 的转子 3-树脂提升管 4-塔身 5-虹吸管
(二)离子交换设备的计算
计算说明:
•树脂交换能力因物料不同和操作条件不同差异很大。 •常控制树脂吸附量为总容量的70% •设备设计要在实验基础上放大。
1.树脂用量和罐体积 树脂装填体积:式2-3-25 树脂装填干重:式2-3-26 操作时间:式2-3-27 罐体积:式2-3-28
料、剂
固相
(液相:再多分配一层出口就是三相)
图2-3-12 三相倾析式离心机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概念:适宜温、压下,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无气、液界面。
超临界流体特性:具有与液体同样的溶解力,与气体相近的扩散力。
表2-3-7
P275
超临界萃取特征:兼有蒸馏与萃取特征。
超临界萃取应用:萃取高附加值的高沸点或热敏性产品。
混合管
3、喷射式混合器
(a)器内混合 (b )(c)器外汇合
优点:体积小、效率高 适用于低黏度料液
(似糖蜜稀释器)
(二)分离设备
1、管式离心机(略)
2、蝶式离心机(略)
3、离心分离机分界面计算
意义:分析轻、重液分界面调整原理
依据:
式2-3-22
分析:
当ρL、ρH及rL不变时
溶剂
三级 二级 一级
液料 萃取液
2. 立式离心萃取机
转鼓:
11个同心圆筒组成,
筒外壁焊有螺旋导流板
操作:
重液相:由内向外流经 各筒
轻液相:从第十圆筒下
端进入,由外向内流过
各筒。
轻液入口
3.倾析式离心机 转鼓:圆柱-圆锥形、螺旋输送器、进出料系统等。 特点:同时分离重液,轻液及固相 。
萃取用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提取。
一、溶剂萃取
四个概念:溶质、萃取剂、萃取液、萃余液。 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不相溶的
两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 为常数。 定律应用:不同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差异,是实现 萃取分离的依据。
(一)溶剂萃取方法
1、单级萃取 工艺:进行一次混合、分离 缺点:溶质提取率低
夹带剂:纯流体中添加的与被萃取物亲和力强的组分。
表2-3-8
P276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
基本流程: 图2-3-14
典型流程:
等温法:从萃取相中获取产品 等压法:从萃取相中获取产品 吸附法:萃取相中为去除的物质
图2-3-15(1) 图2-3-15(2) 图2-3-15(3)
2-3-10 2-3-11
例1: 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中的放线菌素 D , pH3.5 时分配系数 m=57 。采用三级错流萃取,令 H = 450dm3/h , 三 级萃取剂流量之和为 39dm3/h 。
1. 计算 L1 =L2 =L3 = 13dm3/h 的萃取 率 。 2. 设上述操作条件不变(L=39dm3/h),计算采 用多级逆 流萃取时,使收率达到99%所需的级数。
6一离心机 7一废渣相贮罐 8一暂存罐 9一盐贮罐 10一酶液贮罐
说明:罐10为盐析蛋白产品。
三、萃取操作过程及设备
液-液萃取设备 混合设备——料液与萃取剂混合。 分离设备——萃取相和萃余相分离。 溶剂回收设备——将萃取液中的产物与萃取剂
分离(蒸馏设备,不讲) 。
(一)混合设备
例2-3-2 :放大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