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条形统计图,以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2.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能够分析并解读条形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

二、教学重点1.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3.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并能准确解读图形。

2.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图形的规范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例、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数学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概念•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大小的统计图,其中长方形的高度或宽度通常代表数量或频率的大小。

•基本构成元素:包括长方形、数据标签、坐标轴等。

3. 制作条形统计图1.介绍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确定数据类型、绘制坐标轴、绘制长方形、添加数据标签。

2.通过示例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练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4. 分析和解读1.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好的条形统计图,解读数据含义。

2.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问题,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5. 拓展练习在课堂结束前,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课堂结束时,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解答。

•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指出可改进之处。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相关题目。

2.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制作一份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写下你的分析。

八、教学延伸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例如语文、科学等,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教案,希本能夠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条形统计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绘制。

通过学习,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他们在数据处理和图形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其作用。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画图工具等。

3.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些与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小任务,供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引发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如直观地了解数量的多少、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分享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交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统计图表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对统计图表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彩笔、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分组收集的数据、统计图模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

引导学生关注这组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条形统计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四年级上册的数学人教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6页至第28页。

我们将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原理,并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彩笔、尺子等教具,同时也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张图。

2. 讲解教材内容:我会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步骤。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份例题,并详细讲解如何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设计一份条形统计图,并标注出各个部分的名字和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略2. 男生更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自己收集一些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展示一张条形统计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张图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我会在这个环节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意识到通过观察和描述,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涂制一格代表一个或几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用具课件作业单调查表情境串说明本节课以“校运会准备工作”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运动会小集体项目现场调查10月份秋高气爽,最适合举行全校趣味运动会了。

我设计了四年级想要增加一个运动会的小集体项目的情景,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数据,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一格代表一个的单位的知识。

情境二:“购买水果”现场调查运动会举行的时候,同学们的体力会消耗比较大,为了在休息时补充同学们的体力,家委会想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喜欢吃的水果,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购买水果”的情景。

通过学生现场调查,获取数据,加以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

(预设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

)情境三:选择个人项目运动员运动会除了有小集体项目,还有个人项目,我们要选拔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员,于是我设计了“选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情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2、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3、学会分析条形统计图,提取信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重点在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信息的提取,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意义和如何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理解其数据意义,并能够从统计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统计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帮助他们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意义和如何分析。

四、重难点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数据意义和如何分析。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关于动物的一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

(播放关于不同动物生活习性的短片)你们看完了这段动画,能不能试着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呢?(请同学回答)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数据来了解它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短片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统计表,它展示的是四种动物的数量。

(展示一个简单的统计表)你们能从这个表中获取哪些信息?学生:我们可以看出每种动物有多少。

教师:对,这就是统计表的基本信息。

那我们如何将这个统计表转化为条形统计图呢?(板书:画图)学生: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来画图。

教师:非常好。

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纵轴和横轴。

纵轴表示数量,横轴表示不同的种类。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在纵轴上画出相应的条形。

最后,我们要标明图例,以方便我们读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讨论画图方法,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评价标准教师:在完成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评价标准:(1)纵轴和横轴是否清晰;(2)数据是否准确;(3)条形是否分明;(4)图例是否清晰。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条形统计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描述《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这一教案,以期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画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 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和解读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则是理解“以一当一”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各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和实际案例;2. 白色board笔和彩色board笔,用于板书和强调重点;3. A3纸和剪刀,用于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4.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随堂练习和反馈。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以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成绩统计为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通过展示实际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将详细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包括每个条形代表的数据含义,如何表示数量等。

3. 制作方法:然后,我将示范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画图等步骤。

同时,我会特别强调“以一当一”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每个条形只能表示一个数据。

4. 实践操作:在讲解完制作方法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用A3纸和剪刀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5.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条形统计图》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形成对数据的敏感性;
2.逻辑推理能力:在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
3.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具体数据到条形统计图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绘制条形统计图,旨在让他们亲身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小组能够完成任务,但也有个别小组在数据收集和条形绘制方面存在问题。这说明我们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完善,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达数据。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让我也收获颇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难点二:在分析条形统计图时,如何识别和解读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的复杂数据转化为条形统计图,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难点四: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如何正确处理数据分组和分类,以及如何使用图例来清晰表达不同类别的数据。
举例一:针对比例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学校图书馆不同类别书籍的借阅量,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根据数据范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以便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差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4页例1)二、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二、学习新课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天数9 6 9 5 2(方法二)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师:首先画一条横轴,表示天气,在横轴上间隔同样的距离,分出宽度相同的5份表示这5种天气情况;然后在左侧画一条纵轴,表示天数,在纵轴上我们要等分好小格,每1小格是1个单元格,表示一天;最后把这些横、竖线画成小格。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开始画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了,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在相应的直条上涂色1格,这样哪个直条比较长就说明那种天气比较多,能直观地看出谁多谁少了。

3.与统计表和画图法比较。

(1)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小组讨论,点名小组回答)使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清楚。

因为条形统计图上的单元格大小一致,又标着数据,这样就很清楚明了。

(2)师: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点名学生回答)①统计表中显示的是数据,我们需要比较数据的大小才能知道谁多谁少。

②条形统计图更直观,一看直条的长短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你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认识条形统计图统计表:直接看出数据。

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直接看出多少。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的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首先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再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为学生今后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做准备。

教学时,让学生知道怎么制作条形统计图,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资料参考【例题】育红小学四(3)班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情况如下:音乐小组:7人数学小组:6人美术小组:5人航模小组:4人(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活动小组数学小组美术小组航模小组音乐小组人数(2)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吗?分析:根据四个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人数填写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解答:(1)6547(2)如图所示:古代的统计方法早在中国古代,统计方法就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并在世界统计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公元前550年以前,孔子所修订的《书经》一书中记载了公元前3000年初夏代的国家显著事项。

《书经》中的《禹贡》篇,主要采用文字记述的方法计数广义的政体和国家显著的事项。

例如:九州(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品目、水陆交通、各州种族等,并不考虑其是否提出数量方面的考查。

第2课时绘制条形统计图(一)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绘制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6页例2)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2.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难点:能从用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

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学生自由回答)师:大家喜欢的早餐还真是不一样,喜欢吃什么早餐的人数最多?我们能不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绘制条形统计图(一)]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96页例2。

(1)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6页,观察四(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请你选择一个条形统计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在书上画图,教师巡视)(2)师: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点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图的每格代表1人,第二幅图的每格代表2人。

师:不管你选用的是哪个图,说出最喜欢什么早餐的人数最多?(学生集体回答)(3)师:为什么选择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呢?(点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虽然每格表示的人数不同,但是表示的结果都是最喜欢粥的人数是24人,所以结果是一致的。

(4)师: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那么怎样在右图中表示出来呢?(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右图中每格表示2人,2格表示4人,剩下的1人就是1格的一半,也就是说1格表示2人,半格就表示1人,5人就是2个整格和1个半格。

(5)师: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点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①应该用右图表示比较合适,因为数据比较多、比较大,我们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话,直条就要画很长,比较麻烦。

②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就应该选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因为这样不用占很大的地方就能把图画出来。

……2.与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作比较。

师: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与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比较,有什么优点?(点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小结)总结:当数据比较大时,用1格表示1个单位,画出的直条就会很长,不方便画出来;用1格表示2个单位,画出的直条比较短,方便画出来。

要根据统计表内数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刻度,使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既简洁又明了。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填表、画图略。

(1)9月天气变好,晴天增多。

(2)9月天气以晴天为主,少雨。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将自己的成果向小组内的成员展示)条形图略。

(1)12(2)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1格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呢?绘制条形统计图(一)例2:(1)左图每格代表1人,右图每格代表2人。

(2)粥(3)右图比较合适。

(4)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要根据统计表内数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刻度,使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既简洁又明了。

1.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图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观察两幅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用1格表示2个单位,以及用半格表示1个单位。

通过对比两幅条形统计图,体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幅条形统计图,找出各自的特点,从而掌握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课资料参考【例题】如图是甲、乙、丙、丁四个工程队单独完成某项工程所需的时间的统计图,如果这四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那么需要多少天?分析:设这项工程的总工作量为“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8,丙的工作效率是13,丁的工作效率是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