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生物新高考免疫系统知识点

生物新高考免疫系统知识点一、背景介绍在生物学的学科中,免疫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部分。
它作为人体的防御系统,具有识别和抵御外来入侵的能力。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免疫系统成为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高考。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指人体内一组有机体和细胞,担负着保护人体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功能。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抵御病原体、识别自身与非自身、产生免疫应答、记忆外来抗原等。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指在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
主要包括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
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之一,产生和储存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细胞。
胸腺则是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地,也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脾脏和淋巴结主要发挥过滤和贮存淋巴细胞、生产抗体和参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功能。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清道夫”,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垃圾细胞等。
自然杀伤细胞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细胞。
T细胞和B细胞则是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能够与特定抗原结合并引发相应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能够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应答。
四、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异性应答。
一般分为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两个阶段。
先天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对抗原的非特异性应答,它通过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非抗体介导来实现。
获得性免疫应答则需要T细胞和B细胞等细胞的直接参与,通过抗体、T细胞介导等方式来产生免疫应答。
五、免疫记忆和免疫疫苗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前次抗原侵入后产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课件》详解

件》详解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以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等内
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1
保护作用 ️
2
调节作用 ️⚕️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防线”,
免疫系统对于人体内部的细
能保护人体免受病毒、细菌
胞和分子等也有一定的调节
等外部侵害。
作用,能协调人体的内部环
能等方面,协调人体的内部
环境。
3
学习和记忆作用
能够识别和记忆不同的抗原和病原体,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
免疫系统的异常病变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人体正常细胞,如风湿性关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功能不全,如艾滋病和免疫缺陷性疾
节炎、红斑狼疮等。
病等。
免疫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方法
冥想
户外活动
饮食调节
免疫反应的类型
1
细胞免疫反应
主要由T细胞控制,能够通过直接杀
体液免疫反应
主要由B细胞控制,能够通过产生抗
体等物质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2
死或破坏有害细胞的方式起到免疫作
用。
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保护作用 ️
2
代谢和调节作用 ️⚕️
能够防御各类病毒和细菌等
通过调节代谢物质和细胞功
病原体,为人体提供保护。
能够提高身体内部的能量水
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增强身
平,促进免疫系统的调节和改
力,缓解身体疲劳和压力。
体免疫力,如补充维生素和矿
善人体免疫状况。
物质等。
高考生物免疫系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制

高考生物免疫系统: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制在我们的身体中,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保卫着我们的健康,抵御着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而在免疫系统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两种重要的防御机制,它们协同工作,共同为我们的身体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体液免疫。
当病原体,比如细菌、病毒等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体液免疫的第一步是抗原提呈。
抗原可以理解为病原体身上的“标志物”,能够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就像是侦察兵,它们会先捕捉这些病原体,然后将抗原分解成小片段,并展示在细胞表面。
接下来,辅助性 T 细胞登场了。
它们就像是指挥官,能够识别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展示的抗原片段。
被激活的辅助性 T 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就像是战斗的号角,能够激活 B 细胞。
B 细胞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增殖分化。
一部分 B 细胞会分化成记忆 B 细胞。
记忆 B 细胞就像是“档案管理员”,能够记住这次病原体的特征。
如果相同的病原体再次入侵,记忆 B 细胞就能快速做出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
另一部分 B 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们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
一旦抗体与抗原结合,就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被清除。
比如,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或者激活补体系统,在病原体的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直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导致病原体死亡。
体液免疫主要针对存在于体液中的病原体,对于那些还没有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细胞免疫。
当一些病原体,比如病毒,成功进入细胞内部后,体液免疫可能就无法有效地将其清除,这时候就需要细胞免疫来发挥作用。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会将病原体的抗原片段展示在细胞表面,就像是打出了“求救信号”。
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识别这些信号。
同样,细胞毒性 T 细胞也需要被激活。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生物》课件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命题角度2 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及失调分析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 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 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 丢失 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 发热
[答案] C [解析] 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 巴管阻塞,淋巴不能顺利经淋巴循环返 回血浆,从而使组织液积累,引起水肿;血 浆中钙盐过多,钙盐稳态失调,会引起肌 无力;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 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禽流 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说明 体温失调。
组织液
考点互动探究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成分 ①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 。 ②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警示]①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②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B [解析] NaHCO3、Na2HPO4可以与乳酸反应,A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人体细 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B错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补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 胞摄取、利用葡萄糖,达到降血糖的目的,C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失 衡,D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答案] D [解析] 选项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胞内温度、pH的大小 不属于内环境的条件;选项B,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选项C, 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而非绝对稳定;选项D,二氧化碳作为内环境的 气体成分之一,其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4、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
(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者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 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 (3)超敏反应 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 (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
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1、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血清蛋白经电泳分离后,依次可以出现白蛋白、α、β、 γ球蛋白组分。抗体存在于γ球蛋白组分内,但也有少量 抗体存在于β球蛋白组分中。 免疫球蛋白:1968年WHO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 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Ig。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四肽链结构: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肽链的对称结 构。两条重链(H链)和两条轻链(L链)。每条H链和L 链分为氨基端和羧基端。H链和L链之间,H与H链之间以 二硫键相连。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L链:约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近N端的约1/2氨基酸 (100-110个)组成与顺序变异较大,称为可变区 (variable region,V区,VL),近C端1/2的氨基酸组成与顺 序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为恒定区 (constant region,C区,CL)。V区是抗原结合的部位 H链:约有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近N端的100-110 个氨基酸组成差异较大,称为VH,其余为CH。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一、免疫学基本概念
1、免疫(immune):免除疾病、源于拉丁(immunis), 原意是“免税”。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 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性(immunity):是指机体对感染疾病具有高度 的抗性。机体的免疫性既有先天(innate)具有的抗性, 也有后天获得(acquired)的抗性。实际上机体免疫性 是对所有能被机体免疫识别的物质所表现的抗性,包 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自身的(self)和非己的(nonself)物质。所以免疫性也指机体具有保护自己免受其 他物质伤害的特性。 3、免疫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研究机体识别“自身”, “排除异己”的学科。免疫学的研究核心是机体怎样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②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免疫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 , 这 种 特 异 性 免 疫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①分组:将健康、生长状况相似的实验猪分为两 组,每组多头且数量相等。 ②处理: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无毒性 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 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互动探究 (1)同一个体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 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内含的基因相同吗? (2)T细胞缺陷的小鼠还存在特异性免疫吗? 【提示】 (1)相同。 (2)只有部分体液免疫。
视角3 突破易错终点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易于混淆 初次免疫 体内记忆细胞 免疫前无 二次免疫 免疫前有 B(T)记忆细胞 的增殖分化
【解析】 (1)由图示分析知:B为T淋巴细胞,C 为 B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 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 T 淋巴细胞。 (2) 图中 E 和 F 均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效 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 (3)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 别嵌有抗原 —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 素。 (4)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 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分泌 的蛋白质的刺激。
3.抗原与抗体 (1)抗原 特异性免疫应答 的物 ①含义:引起机体产生 _________________ 质。 ②结构物质:蛋白质 ______、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2)抗体 效应B细胞 病原体 蛋白质 毒素
4.细胞免疫
5.体液免疫
高中生物课件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抗原的特性: ①异物性(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组织或细胞-非己MHC) ②大分子性(分子量通常大于10000的物质) ③特异性-最重要特性(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
异性结合,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有关。)
抗原与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指位于抗原表面决定其特异性的某些 特定化学结构,抗原以此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
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在免疫反应上有什 么不同? 类型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项目 抗体吸附在某 抗体攻击自身的 抗体去向 些细胞表面 某些组织 通常不损伤组 不能识别自我成 效应 织细胞 分而伤害自身
This is the story of a boy named David, who was born with X-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the most severe type of primary immune deficiency diseases. He became affectionately known as "David, the Bubble Boy" and lived his entire life in a germfree protected environment until his death at age twelve in 1984 after an experimental bone-marrow transplant. 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this as a tribute to himself and his family. I don't understand why this happened
细 分化 记忆T细胞 胞 增殖 二次免疫 毒 T 分化 效应细胞 细 毒T细胞 胞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 (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 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 相比,产生抗体又 快又 多 ,从 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 细胞,当 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 浆 细胞,从 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排雷 (1)免疫细胞中,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 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2)在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中包含中细胞 毒性心法则的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条途径,但在效应 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中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 (3)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B淋巴 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效应B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效应B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 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巨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 识别功能。
4、细胞免疫
(1)作用对象 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器官移 植的异体细胞
(2)作用过程
巨噬细胞(含 抗 原 -MHC 复
刺激
细 胞 毒 T 增殖分化
合体)
细胞
活化
促进(分泌多
处理、呈递
种蛋白质)
抗原
辅助性T细胞
被感染的
效应 细胞
毒
识别
T细胞 消灭
体细胞或 癌细胞
记忆 细胞细胞 毒T细胞
成的巨噬细胞、血浆蛋白等
特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例 图1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根据此图
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中细胞A是效应淋巴细胞 B.该过程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C.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48~P49,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第一道防线 人体 体表 的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①物理屏障:皮肤、黏膜 致密的结构,使微生物通常不能穿过。皮肤表面的死 细胞( 角质细胞 ),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②化学防御:人体体表存在的菌群或分泌的化学物质。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 油脂 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胃黏膜产生的 胃酸 能杀死许多微生物;肠道 中的正常菌群能 抑制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角度 结合非特异性防卫考查社会责任
1.人体的尿液以其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这种免
疫方式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人工免疫
C.二次免疫
D.疫苗免疫
解析 人体的尿液属于人体的分泌物,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人体的尿
液以其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属于非特异性免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大量增殖,在分 泌物中无法增殖,A错误;人体内存在某种成熟B淋巴细胞,其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 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因而能识别该病毒,B正确;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 结合相应抗原分子,但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相应的T细胞表面 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除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 的刺激,还需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刺激,然后才会开始增殖分化,D 错误。 答案 B
@《创新设计》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解析 一个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其膜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 种,A正确;T细胞不是被MHC分子激活的,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它的受体相适应的 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才会受到刺激,同时还必 须有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的刺激,B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淋 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可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些蛋白质包括白 细胞介素-2,C正确;抗体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D正 确。 答案 B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解析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A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蛋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皮肤受损时,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创新设计》
1.(2018·浙江4月选考)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 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 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 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 升高 ,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 肿胀 ,同时局部体温升高。这样 可以增强 白细胞 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3.非特异性防卫特点 先天性 、 无特异性 ,即能对任何外来入侵者起作用。
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疫。
答案 A
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2.(2018·3月浙江十校模拟)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 解析 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或第三道防线,A错 误;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既有死细胞,也有活细胞,B错误;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化学防御,D错误。 答案 C
(2)过程
辅助性T
活化的辅助 性T淋巴细胞
蛋白质
细胞毒性T
活化的细胞毒 性T淋巴细胞
抗原—MHC
复合体
(3)结果: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 靶细胞 (如被 病原体 感染的细胞、
__癌__细__胞__以及移植器官的__异__体__细__胞__)密切接触,使其__裂__解__死亡。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2.(2017·浙江4月选考)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抗体
(3)结果: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 与 胞外 病原体和毒素(抗原)结合,使病毒一类的抗
原失去 进入寄主细胞 的能力,使毒素中和 失效 ,还可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 巨噬 细
胞吞噬。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T细胞 、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 T细胞。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 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血浆蛋白种类较多,有些蛋白质的功能尚未阐明,某些血浆蛋 白参与第二道防线,也有些血浆蛋白(抗体)参与第三道防线。
2.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 身体 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 来病原体的侵袭。若机体发生感染后,使用青霉素进行消炎抑菌 不属于 (属于、不 属于)免疫。
1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3.(2017·七彩阳光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2.第二道防线 (1)参与第二道防线的物质与细胞:体液中的某些 血浆蛋白 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 生物,某些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 巨噬细胞 对 病 原 微
生物的吞噬作用。
(2)炎症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四字特点“痛”“红”“肿”“热”。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 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 多肽 类的物质,引发 神经冲动 , 使 人 产 生 痛
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A错误;人体初次感染抗原后会获得免疫能力,再次接触相同
抗原时,该抗原会刺激体内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B正确;人体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
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
消灭该细胞,但不能消灭病原体,D错误。 答案 B
解析 人体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这种
屏障作用又分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是
属于皮肤的化学防御,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 A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3.(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解析 巨噬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吞噬侵入机体的抗原,但不能特异性
@《创新设计》
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知识内容展示
核心素养对接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不同免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生命观念 适应,免疫系统受损造成机体
(3)特异性免疫
免疫功能异常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5)免疫接种的应用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50~P54,免疫应答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辅助性T细胞
@《创新设计》
抗体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创新设计》
2.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 免疫应答 的物质,化学成分为 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或黏多糖 等。 (2)抗体:所有抗体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 Y 形的,两臂上有 同样 的结合位点。 ①分泌型抗体: 效应B 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此类抗体产生于 抗原入侵机体之后。 ②受体型抗体:存在于 成熟的B淋巴 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能与特定抗原结合 的受体分子。此类抗体在抗原入侵机体前已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且每个B淋巴细 胞只含有一种该类型抗体。
A.中性粒细胞 C.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