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理障碍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心理疾病知识点总结

心理疾病知识点总结

心理疾病知识点总结一、心理疾病的分类及症状1.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焦虑症是一种情感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的持续存在。

焦虑症患者会出现体验到不正常的强烈紧张感,且始终难以消退。

常见的焦虑症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2.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情绪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疾病。

常见的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Depression)、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双相情感障碍(Cyclothymic Disorder)等。

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的精神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严重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功能和认知能力上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强迫症是一种焦虑性障碍,患者常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患者往往会反复感到特定的强迫恐惧,并试图通过特定的行为或思维来缓解这种焦虑。

5.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人格障碍是指长期存在的、固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使患者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避免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和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等。

二、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诊断心理疾病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

医学心理学06 第六章 心理障碍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06 第六章 心理障碍ppt课件

熟悉和了解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在临床各科疾病诊断、 治疗、预防和康复之中,有关心理障碍的知识都会使医生 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认识。
第六章 心理障碍 ●本章小结
精选ppt
41
THANK YOU!
第六章 心理障碍 ●
精选ppt
4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37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 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可 在创伤后数天至半年内出现。
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情 景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 和回避行为。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38
(三)适应障碍
人格障碍常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 至成年期或者终生。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24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25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26
(三)诊断标准
第六章 心理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精理选p障pt 碍
27
精选ppt医学心理学第4版李合群李合群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medicalpsychology精选ppt第一节心理障碍概述第二节常见的心理障碍精选ppt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第六章心理障碍重点难点精选ppt心理障碍mentaldisorder指在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下人的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心理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遭到破坏心理活动偏离了常态并使自我感到痛苦的心理异常
行为和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 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明显 孤独,被动,疏远,情感冷淡 ,遵循社会规范困难,行为怪 异。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在大部分的医学考试中,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占到的分值较大,在考试中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如果因为内容掌握的不全面,做题出错的概率较大。

现将此章节的内容为大家进行了提炼,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应激常常引起精神心理障碍,可分为三种:1.急性应激障碍:(1)概述:急性应激障碍,指遭遇了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如自然灾害、严重攻击、战争、亲人离丧、性侵犯)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出现短暂应激反应,大多历时短暂。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特点为分离、再现、回避和过度警觉。

急性应激的发生不仅与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关,还与人格特征、认识评价(包括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及智力水平)、社会支持有关。

(2)症状特点:①核心症状:创伤性重现体验、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详细症状描述见创伤后应激障碍章节;②分离症状:是急性应激常见症状,表现为麻木,情感反应迟钝、意识清晰度下降、不真实感、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

这些症状常在应激源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并在2~3小时缓解或消失,少数患者可达1月余,对发作可有部分性或完全遗忘;③一般表现:早期常表现为茫然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注意力狭窄,可出现定向力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1)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无助、恐惧、焦虑、厌恶等心理反应,常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通常延迟在事发1月后,有些则在创伤后数月至数年延迟发作。

创伤后应激反应最初被认为是战争创伤所引起的,现在已经扩展至更多的生活事件如暴力、性侵犯虐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创伤后应激障碍特征为事件发生后长期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反复闯入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对创伤事件持久的回避及对一般事物的麻木。

(2)症状特点:①反复体验:不需刺激和相关引发物,患者即可再次发生动体验创伤情绪,表现为在意识中创伤性事件反复闯入性,伴随痛苦记忆,被称为侵入性回忆或闪回;②回避与情感麻木:是创伤后应激核心症状,个体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伤痛;③过度警觉: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此症状最为普遍,个体出现过分警觉、易激惹或易怒、惊跳反应、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总结医学心理学是研究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与临床医学、心理学密切相关。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身体疾病的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干预措施、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心理学的重点总结:1.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是指那些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发生、发展或者复发的心理因素。

其中,疾病的发生与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等密切相关;疾病的发展与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2.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在选择心理干预措施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与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疾病的心理影响身体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癌症、糖尿病等严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因此,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心理学心理障碍

医学心理学心理障碍
医学心理学心理障碍
探索心理障碍,了解其定义、类型以及其对个体的影响。了解评估、诊断、 治疗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
心理障碍的定义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感、思维和行为方面出现异常,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 显著困扰或功能障碍的状况。
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抑郁症
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常伴有自责和自 卑感。
精神分裂症
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干预方法
心理疗法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对话和技巧, 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特定心理障碍的药物来 减轻症状。
生活方式改变
改善生活习惯、锻炼和饮食,以 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减少心理问题的耻辱 感。
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障碍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脑化学物质不平衡 和神经发育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创伤、压力和生活事件。
环境因素
药物滥用、家庭环境和社会压 力。
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
1
症状评估
收集症状信息,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
心理测量
使用标准化测试来衡量心理功能。
3
诊断
根据症状和测量结果,确定心理障碍的诊断。
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动习惯。
积极应对压力
学习应对技巧,寻求社会支持和放松身心。
社交互动
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交支持。
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可能导致现实感知的丧 失。
焦虑症
过度担心、紧张和恐惧,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不适 和恐慌发作。
躁郁症
情绪波动幅度大,从欣快和多动到低落和缓慢。

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障碍与干预

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障碍与干预

学习重点心理学心理障碍与干预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而心理障碍与干预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学习心理学中心理障碍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应的干预方法。

一、心理障碍的定义与分类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功能上出现了异常或失调的情况。

它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困扰和痛苦,也对周围的人以及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强迫症等。

患者往往表现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恐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2.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障碍和躁狂障碍。

抑郁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的悲伤和绝望,而躁狂障碍患者则表现出情绪波动剧烈、兴奋异常。

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与现实失去接触,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功能。

4. 人格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偏差,使得他们的行为和社交方式与常人不同。

人格障碍的干预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辅导。

二、心理障碍的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干预方法和治疗手段,其中包括: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理障碍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对于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医生会使用特定的药物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以减轻症状。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和沟通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际关系治疗等。

3. 支持性疗法:支持性疗法强调对患者情感和行为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境。

这种干预方法适用于一些轻度心理障碍或恢复期的患者。

4. 社会支持和康复:对于一些需要融入社会或改善生活环境的患者,社会支持和康复项目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项目旨在提供患者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咨询师2024年常见心理障碍考点

心理咨询师2024年常见心理障碍考点

心理咨询师2024年常见心理障碍考点在心理咨询领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心理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心理障碍的认识。

以下是为心理咨询师们梳理的 2024 年常见心理障碍的一些重要考点。

一、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它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多种类型。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且持续的担忧,这种担忧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工作、健康、家庭等,难以控制。

他们可能会伴有身体症状,如肌肉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

惊恐障碍则以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和不适感为特征,患者可能会感觉心跳剧增、呼吸困难,甚至有濒死感。

这些发作通常是没有明显诱因的,且会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

社交焦虑障碍主要体现在对社交场合或可能被他人审视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害怕自己的行为会被他人负面评价,导致回避社交活动。

对于焦虑障碍的诊断,心理咨询师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药物治疗等。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

患者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自责自罪、睡眠和食欲改变等。

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甚至企图自杀。

持续性抑郁障碍则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诊断抑郁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

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常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患者的情绪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交替。

躁狂发作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言语增多、思维奔逸等症状。

而在抑郁发作时,则会出现与抑郁障碍相似的症状。

准确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躁狂发作可能不明显或被忽视。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心境稳定剂,同时结合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引言:医学心理学是将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研究人类身心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探究患者心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影响,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医学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1.1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特征1.2 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的影响1.3 心理压力与身体疾病的关联1.4 心理干预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二、应激与适应2.1 应激的类型与心理反应2.2 适应的概念与特征2.3 应激与适应的关系2.4 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影响三、心理发展与心理障碍3.1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特征3.2 成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3 常见心理障碍的分类与症状3.4 心理障碍的原因与治疗方法四、疼痛与心理4.1 疼痛的类型与感知机制4.2 疼痛与情绪的相互影响4.3 心理干预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五、行为医学与健康促进5.1 行为医学的概念与原理5.2 行为医学在健康促进中的应用5.3 健康促进策略的设计与实施5.4 行为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心理与身体的密切关系,医学心理学为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未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身心健康,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Smith, J. K., & Wilson, J. M. (2017).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behavioral medicine. In Handbook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 (pp. 3-19). Springer, Cham.- Taylor, S. E., Peplau, L. A., & Sears, D. O. (2018). Health psychology.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Sarafino, E. P., & Smith, T. W. (2017).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 S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四单元心理障碍
细目一心理障碍的概述
要点一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
1.内省的经验标准
内省的经验是通过患者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观察者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来判别的。

内省经验标准是指?
A.病人本人的主观体验
B.观察者对病人的观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省的经验是通过患者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观察者根据自身的活动经验来判别的。

2.社会适应的标准
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4个方面:
①自理生活的能力;
②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③工作、学习和操持家务的能力;
④遵守道德、行政、法律和习俗等社会规则的能力。

3.医学标准
该标准是将心理变态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有些异常的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正常人的身上不一定存在,若在某人身上发现这些致病因素或疾病的症状则被判断为异常。

这个标准比较客观,但是运用的范围比较窄。

4.统计学标准
该标准有两个假设,一是人群中某一心理现象或行为方式的程度是正态分布的;二是评价是正常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的,即是有障碍的。

凡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方式才可以用统计学方式来衡量。

但是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要点二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障碍的表现有: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和其他类型心理障碍。

细目二神经症性障碍
要点一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常见症状
1.临床特征:
①神经症性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烦恼、焦虑、紧张、恐怖、强迫、疑病、抑郁等
②患者有严重的痛苦体验,一般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③患者自知力良好,往往主动求医;
④患者往往有大量的躯体症状主诉,却无法查明器质性病变;
⑤同时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基本没有缺损,病程多迁延不愈
2.常见症状
(1)精神易兴奋、易疲劳。

(2)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及情绪易激惹。

(3)强迫症状:在强迫性神经症中表现最为明显。

(4)疑病观念:在疑病性神经症中疑病观念表现得最为突出。

(5)慢性疼痛。

(6)头痛。

(7)心慌。

(8)植物神经症状群。

(9)睡眠障碍。

(10)性功能障碍。

要点二临床常见神经症性障碍
(一)恐惧性神经症
恐惧症的恐惧都有某种具体的对象,如某些事物或特殊的情境,与在焦虑中体验到的泛化恐惧不同。

患者明知自己的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和不必要的,但仍然成为它们的囚徒,即这种认知并不能防止恐怖发生。

由于患者不能自我控制,因而极为回避所害怕的事物或情境
(二)焦虑性神经症
》简称焦虑症。

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症常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

》焦虑症通常可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过分的担心,伴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过分警惕)两种类型
(三)强迫性神经症
临床表现以强迫症状为特征。

特点:
①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异常焦虑和痛苦。

②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身,但违反自己的意愿,遂极力抵抗和排斥,却无法控制。

③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

本病常发生于青年期。

(四)抑郁性神经症
概念: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性障碍,
特征:是有强烈的、强迫性的、弥漫性的和持续的抑郁情绪。

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中,每天都充满不快和悲伤,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由于迁延不愈,患者感到内心痛苦,常主动求治。

(五)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伴随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细目三其他类型的心理障碍
要点一人格障碍及类型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从而使患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

人格障碍一般早年开始,不存在智能障碍,对自己的行为和问题具有自知力,但是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常常发生动机不明的行为。

人格障碍的类型及主要表现特征
类型特点
偏执型主观、固执、多疑、敏感、心胸狭隘、报复心理强
强迫型做事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刻板固执,吝啬小气,不会随机应变
分裂样情感冷淡、孤僻、从不关心别人对他的批评或鼓励表扬,回避竞争性处境反社会型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有明显违反道德法规与法纪的倾向
冲动型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
表演型过分情感化和用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
要点二行为不良
不良行为包括酒瘾、烟瘾、药物依赖、贪食与厌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