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节日阅读答案
《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生命的礼物》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
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
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
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
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
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
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
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生命生命》六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生命生命》六年级阅读题和答案《生命生命》六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1原文: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歇时,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
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
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
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自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
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试题:文中具体叙写了三件感悟生命的事情。
请以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
(1.5分)本文以“飞蛾”、“小香瓜子”、“我的生命”为例,阐发了对人生真谛的感悟,请以“我要像小草那样……”为开头,展开丰富的想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50字内)答案:①放飞一只原想弄死的飞蛾;②掉进砖缝中的一粒香瓜子竟然冒出了一株小瓜苗;③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略)《生命生命》六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2原文:(1)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弄点吃的。
浓烈的亲情 11

临清一中高三语文 李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鉴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语句的含义, 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赏析重点语句的方法, 、掌握赏析重点语句的方法, 学习鉴赏形象的方法。(重点) 。(重点 学习鉴赏形象的方法。(重点) 3、体会底层人物与命运抗争的 、 生命价值。(难点) 。(难点 生命价值凝滞而沉重, 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 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 汁液中, 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 来。(2`)
(参考)“父亲”期望 参考) 父亲” 考上大学, “我”考上大学,作者 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 父亲” “父亲”这种期望的殷 切,同时也表现了这期 望给予“ 的压力。 望给予“我”的压力。
方法技巧
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抓关键词) (抓关键词) 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 联系上下文) 手(联系上下文) 从句子的表达入手(修辞、 从句子的表达入手(修辞、 句式特点等) 句式特点等)
运用方法 赏析句子
家乡人没有闲钱, 家乡人没有闲钱, 家乡人的钱比家乡 人还忙。 人还忙。(2`)
(参考)作者用拟人的 参考) 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当时 家乡人处在贫困的生活 境地 .
找出文章中描写 父亲的语句, 父亲的语句,分 析形象。 析形象。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应 重点把握: 重点把握:
思想性。 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 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 象塑造的方法。 象塑造的方法。
深入探究
快速浏览文章
把握内容
文章描写了哪些人物? 文章描写了哪些人物? 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命的节日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生命的节日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生命的节日》围绕着一对农村父子,记叙了他们试图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煎熬和奋斗历程。
作者揭示他们身上的坚忍不屈精神的同时,也把农民这个社会群体所承受的巨大物质和精神的苦难呈现在读者面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的节日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生命的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追寻文中“我”和父亲在四次高考中的心灵历程,体会本文浓烈的亲情和抗争命运的主题;2、掌握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
说明:《生命的节日》记叙了一对农村父子试图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痛苦煎熬和奋斗历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高考的直接参与者“我”,一次次在奋斗中失败,一次次在失败中崛起,不断地挣扎,不断地奋斗,谱写了一首高昂的奋进之歌。
而父亲呢,一次次在希望中失望,甚至绝望,又在绝望中萌生出新的希望,满腔的渴望汇成一条亲情的长河。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父亲的形象(尽管父亲的形象的确着墨很多),而忽视文中的“我”,那将很难触动生活在上海、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学子的心灵。
因此,我将鉴赏的重心锁定在“我”和父亲共同决战高考的情感历程和心灵互动,感受父子二人共同抗争命运表现出的浓烈亲情和抗争命运、永不服输的主题。
当然,作者在揭示他们抗争命运、坚忍不屈精神的同时,也把农民这个社会群体所承受的巨大物质和精神的苦难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在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的同时,还更多地会激起对苦难、对命运的一些思考,对整个中国社会农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城乡二元化体制的拷问反思,从而引领学生由正确解读文本向深入解读文本发展,引领学生认识人生、关注社会,带着悲悯情怀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
归纳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也是本节课的任务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以具体词句为载体,在整体把握基础上,追寻“我”和父亲四次决战高考的情感历程和心灵互动,从而体会本文浓烈的亲情和抗争命运的主题;2、归纳叙事散文分析人物情感心理的一般方法。
2019-《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word版本 (1页)

2019-《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生命的礼物》答案:
1.大惊失色支离破碎提心吊胆
2.移风易俗,大公无私的人
3.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
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现光明。
4.怕母亲为他提心吊胆,表现了儿子能体谅母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5.说明捐献器官对死者无害而给生者造福。
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事件正是文章主题的具体体现。
6.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看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里一垂危的生命.。
记叙文之结尾段的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黄金考点20讲(原卷版)

第07讲记叙文之结尾段的作用【学习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结尾段的常见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知识精讲】●结尾的作用:标题:李老师相亲记(1)开头:一大早,李老师兴冲冲地跑出门相亲。
(2)他和翠花相亲。
失败了(3)他和桂花相亲。
失败了。
(4)他和如花相亲。
非常惨烈地失败了。
(5)结尾:夜里,李老师结束了失败的三段相亲,苦哈哈地回了家。
结尾2:李老师真的太可怜啦!(情感)结尾3:单身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给你level提高的赶脚)结尾4:李老师回到家,抱着自己的膝盖,流下了浑浊的老泪……/李老师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默默地问道:我的未来在哪里?记忆技巧:、……(1)结尾和标题有关系——照应标题(结尾1)(2)结尾和开头有关系——首尾呼应(结尾1)(3)结尾把文章主要内容都概括了一下——总结上文(结尾1)(4)爱心:点明中心:体现了李老师的可怜(结尾2)(5)向上箭头:升华主题(结尾3)(6)省略号:意犹未尽,引人深思(结尾4)●特殊情况:(1)结合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比等写作手法(2)结合结尾段中对关键词的理解答题(3)出现指代词、标点、特殊句式、关联词等(4)以梦境结尾(5)独立成段有强调作用常规结尾段作用题答题方法:结构方面+内容方面+情感+主旨(涉及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比等写作手法需结合其答题规范答题)特殊结尾段作用:例:结尾出现指代词和特殊句式知识点1:指代词遵循就近原则,结合上下文总结归纳得出指代义并带入段落分析知识点2:句式的类型1、陈述句陈述句的作用是报道一件事实.陈述句表示陈述语气,句调是一个降调。
在书面上陈述句末尾都用句号。
例如:他们在上课。
2、疑问句疑问句的作用是提出问题。
在书面上,疑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例如:他们在上课?3、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对听话人表示某种请求、商量、命令、劝阻或警告等意思的句子。
祈使句通常用(感叹号)结尾的,当语气表述不强烈时候用句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专题训练-------病句修改(含答案)

语用专题训练-------病句修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现实中的战争远比电影《长津湖》更为残酷,那是一页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篇章。
志愿军战士们扛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战争一线。
恶劣的天气、装备的悬殊、匮乏的物资以致于巨大的牺牲,没有什么不能打消他们“必赢”的信心。
多少英雄烈士血洒沙场,多少忠诚魂魄长眠他乡,可无论饥寒、伤残,还是阵亡,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硬生生地用血肉之躯、铮铮铁骨铸起了一道捍卫家国的钢铁长城,诠释了什么叫军人荣耀、英雄气概、爱国赤诚。
他们普通如小草,他们伟岸如苍松翠柏;他们渺小如石子,他们伟大如高山峻峰。
有人说:“《长津湖》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万家灯火,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便是最好的彩蛋。
”是的,这繁华盛世,是无数革命先辈所憧憬的未来。
时光不语,英烈永生。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自强,沿着先辈们开辟出来的道路砥砺前行,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共有四处表达不当,请修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跑者一旦出发,双手摆动、两腿飞奔,表面如五官,内部如五脏;小者如毛孔,大者如肌群,都处于紧张状态。
剧烈的四肢运动,需要更多的能量消耗。
长跑者因消耗超量,心脏收缩力特别强,泵血效率也特别高,每次搏动泵送的血液量比常人多得多。
而平时,即使这颗大心脏跳得比较慢,却因每搏输出量大,也已能满足全身需要。
这样的心脏,平时有利于养精蓄锐,节约效能,赛时则有利于超量发挥,助力“起飞”。
长跑赋予跑者,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不只是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还有一颗大心脏。
长跑是一项极好的“炼肺运动”,有长年累月的奔跑,才能强化跑者的双肺,让跑者借助亿万次吐故纳新,拥有较大的肺活量。
民间有一句熟语——“行得春风有夏雨”。
春风就意味着进行适量的锻炼,持续健康就是指夏雨;而缺乏锻炼或锻炼不适量,健康就难以保证。
生命的节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生命的节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生命的节日承载了太多,在那个七月,作者与父亲经历了生命最难忘的节日。
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生命的节日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生命的节日阅读材料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七月为我设置了一个赌场,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
那种痛苦的折磨,使我就像一个被长期关押的囚犯渴望着大赦。
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更让我感到痛苦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深的痛苦的折磨。
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父亲一大早就将我叫起来。
他没有言语,只是用一种目光笼罩着我。
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
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递给我的时候,手有些发抖。
我在接那带着父亲体温和汗味的十元钱时,手抖得更加厉害。
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些,结果越是这样手反而越发地颤抖。
我遁逃似地离开了那双眼睛,但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
我再也输不起了。
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说:“如果中了,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
”可因为差了区区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带着全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
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越沉重。
新学期开学时,父亲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整都会弄够的。
我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三五百个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清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好加倍地努力。
第二年七月“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
当我再次把钱递到父亲面前时,他火了。
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打理种田以外的事啊。
开学了,父亲说:再读!他亲自送我到四十多里以外的学校上学。
父亲走在我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
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乏,背已经驼了。
他是年过花甲的人,应该歇息享福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节日阅读答案
生命的节日
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七月为我设置了一个赌场,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
那种痛苦的折磨,使我就像一个被长期关押的囚犯渴望着大赦。
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更让我感到痛苦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深的痛苦的折磨。
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父亲一大早就将我叫起来。
他没有言语,只是用一种目光笼罩着我。
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
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递给我的时候,手有些发抖。
我在接那带着父亲体温和汗味的十元钱时,手抖得更加厉害。
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些,结果越是这样手反而越发地颤抖。
我遁逃似地离开了那双眼睛,但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
我再也输不起了。
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说:“如果中了,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
”可因为差了区区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带着全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
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越沉重。
新学期开学时,父亲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整都会弄够的。
我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三五百个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清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好加倍地努力。
第二年七月“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
当我再次把钱递到父亲面前时,他火了。
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打理种田以外的事啊。
开学了,父亲说:再读!他亲自送我到四十多里以外的学校上学。
父亲走在我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
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乏,背已经驼了。
他是年过花甲的人,应该歇息享福了。
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
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我的同学不大多输了个精光回去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
”父亲回过头来瞪着我,仿佛一只被激怒的豹子,甩手抽了我一鞭子,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赶他的路。
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
父亲一转身走向了山顶。
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
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以为父亲会转过身来挖我一烟锅。
然而父亲没有。
到了山顶,父亲掏出烟袋,吸了一锅又一锅。
我说:“爹,再给我一年时间!”
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吸着烟,凝视着远处。
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送我上学。
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像听到了更多的无法表达的话语。
父亲仍走在我前面,他的背驼得越发厉害了,让我想起贫瘠而又干旱的后山上那棵歪脖子老榆树来。
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
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舀酒的勺子有一斤的,有半斤的,因此买那种酒叫“打”。
可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啊。
除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难喝到酒的。
用家乡人的话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
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父亲醉了,弄得我也醉意朦胧的。
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让他跟着受了四年的折磨。
父亲要在村里为我举办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
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们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它!”
参加工作后,我买了两瓶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那酒至今仍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放着。
父亲觉得,这么贵的酒,无论自己喝还是待客,都太奢侈。
1.文章两次写到“父亲”的“驼背”,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2.简要分析“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为什么说“那个七月”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
生命的节日参考答案
1.表现了“父亲”劳动生活的艰辛;“父亲”在背已经驼了的情况下仍不放弃追求,足见其意志坚强;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怜悯与感激。
2.“父亲”“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打理种田以外的事”,可他一次次失败。
但他并没有被失败击倒,而是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送儿子去复读。
经过苦苦奋斗,他最终实现了梦想。
这是一个在失败面前不服输、不低头,敢于同艰难拼搏、敢于同命运抗争的老人。
3.“那个七月”之前“父亲”和“我”经受了一次次失败的煎熬,经历了反复的抗争、顽强的拼搏;而“那个七月”是“父亲”和“我”实现梦想、考上大学的七月。
“那个七月”意味着我们一家人命运的改变,在“父亲”和“我”的人生经历中最为开心,最难忘怀,所以说它是“我生命的节日”,是“咱们最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