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的转运PPT课件

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 箱、转运路线、途径各关口等
6、转运人员要求
★病人病情不稳定时,应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护 送,要求熟悉病人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 施及医嘱执行情况,转出前核对需要携带的 药品、器材,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负责转运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 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 能力 。
7、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临转运前再次评估病人
◆核对、调整相应物品
◆检查气道支持,各种管道的牢固与通 畅,然后转运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 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交接与记录
★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 位、固定管道、吸氧等。
转运决策
病情危重的病人原则上尽量减少搬运,就地 检查和抢救。如果必须转运,主管医生、护 士和工人一起转运,以确保转运安全。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生决定
下列情况禁止转运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
转运过程的危险因素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于所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特殊的治疗措施、转运 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 给转运过程带来困 难,直接影响病情不稳定、再 损伤或死亡等现象。
1、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 或过缓、心率失常
呼吸系统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 物阻塞、剧烈咳嗽
中枢神经 颅内压增高、烦躁、抽搐 系统
其 它 骨折、出血
2、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6、转运人员要求
★病人病情不稳定时,应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护 送,要求熟悉病人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 施及医嘱执行情况,转出前核对需要携带的 药品、器材,认真书写护理记录。
★负责转运的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 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 能力 。
7、转运的实施与监测
◆临转运前再次评估病人
◆核对、调整相应物品
◆检查气道支持,各种管道的牢固与通 畅,然后转运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正常运转 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交接与记录
★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卧 位、固定管道、吸氧等。
转运决策
病情危重的病人原则上尽量减少搬运,就地 检查和抢救。如果必须转运,主管医生、护 士和工人一起转运,以确保转运安全。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生决定
下列情况禁止转运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
转运过程的危险因素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 于所转运的病人病情复杂、特殊的治疗措施、转运 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转运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 给转运过程带来困 难,直接影响病情不稳定、再 损伤或死亡等现象。
1、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 或过缓、心率失常
呼吸系统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 物阻塞、剧烈咳嗽
中枢神经 颅内压增高、烦躁、抽搐 系统
其 它 骨折、出血
2、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器囊漏气,
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
输注设备 电池不足,药物不够
危重病人转运 PPT课件

护士站在病人头侧,严密监测神志、面色、 生命体征,保持气道畅通 病情突变时,采取急救措施,并就近到邻近 科室进一步抢救 合适体位,上下坡时头部处于高位,注意保 暖 保持各种管道在位通畅 确保原有的 重视病人主诉,做好心理护理
治疗和监护
10、到达目的科室
病人身份确认(腕带、病历、自身或家属确 认) 安全将病人搬运至病床 床旁交接(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皮肤、用 药、物品、转运中情况) 和病房护士共同填写转运交接单
6、转运前准备---设备
急救设备:小氧气瓶、便携式监护仪、简易 呼吸器、注射泵等
7、转运前准备---物品准备
病历、检查报告单、治疗药品
8、转运前准备---人员安排
Ⅰ级、Ⅱ级:医生、护士和工人共同转运 Ⅲ、Ⅳ级:护士或工人转运
转运中站立位置
医 生
床
病 人
护
头
理
员
护士
9、转运中监护
1、转运前准备---核对
核对病人住院手续和接受科室 住院证 腕带身份标识 病例
2、转运前准备---病情评估
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 心理状态 各种管路
认真全面评估病情
PaO2≥60mmHg, SPO2≥90 SBP≥90mmHg, MAP≥65mmHg 患者神志 各种管道,协助患者舒适卧位,监护导联线整 理,皮肤清洁
各种导管的处理
原则 确保畅通 标记在位 妥善固定 防止感染
1. 2. 3. 4.
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 动、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尿管 胃管
3、转运前准备---解释,护理记录单
解释转运目的和风险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PPT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转运系统在提高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建议医院积极引进和推广智能化转运系统,提高院内转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开展转运相关的临床研究
鼓励开展更多关于院内转运的临床研究,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转运方法和流程,为急诊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对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转 运工具,确保转运安全、舒适。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配合默契 度,确保转运过程顺利。
加强转运途中监护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立完善的转运制度
加强转运团队建设
制定详细的转运流程和规范,确保转运工 作有章可循。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汇报人:xxx
2024-02-06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院内转运前的评估与准备 • 院内转运的实施与管理 • 院内转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院内转运的效果评价与质量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迅速 、有效地转运至目的地,提高救 治成功率。
测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时间,合 理安排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输液、吸氧等。
确保转运过程中所需的医疗设备 和药品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转运途中的安全措施
对患者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脱落或摔伤。
确保转运途中的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
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和防范,如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设备故障等 。
开展转运相关的临床研究
鼓励开展更多关于院内转运的临床研究,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转运方法和流程,为急诊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对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转 运工具,确保转运安全、舒适。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配合默契 度,确保转运过程顺利。
加强转运途中监护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建立完善的转运制度
加强转运团队建设
制定详细的转运流程和规范,确保转运工 作有章可循。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汇报人:xxx
2024-02-06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院内转运前的评估与准备 • 院内转运的实施与管理 • 院内转运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院内转运的效果评价与质量提升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迅速 、有效地转运至目的地,提高救 治成功率。
测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时间,合 理安排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
、输液、吸氧等。
确保转运过程中所需的医疗设备 和药品齐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转运途中的安全措施
对患者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脱落或摔伤。
确保转运途中的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发生拥堵或交通事故。
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和防范,如患者突发病情变化、设备故障等 。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ppt课件

备
心电监护仪
备
外携抢救箱
物
简易呼吸器
推注泵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
③ 患者准备 出发前按照转运分级再次评估病情,并检查各种管路及引流 管固定妥当,确保通畅。 ④ 接收方准备 告知接收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
况及到达时间等,使其做好充分接收患者的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 •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的能力和设施 估计到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时间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徐晶晶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径
手术室
转 运 原因: 因病情及治疗需要 目的: 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急 诊
病 区
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 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 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 的并发症。
相关检查
分级转运原则
• 降阶梯预案 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 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 选用充分有效地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应对管理标准化
•
①
转运过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控制
患者病情加重,根据不同转运级别,按如下原则处理: 转运Ⅰ级的患者就地抢救 转运Ⅱ级的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
否则须尽快返回病室抢救 转运Ⅲ级的患者须尽快返回病室处理
应对管理标准化
②未能检查需要等待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如下: 转运Ⅰ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5min 转运Ⅱ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动态评估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 不可预见性,应将动态评估贯穿整个转运过程,将转运方案形成 闭合回路,将“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注重转运流程 每个阶段的持续、动态、全面评估。
心电监护仪
备
外携抢救箱
物
简易呼吸器
推注泵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
③ 患者准备 出发前按照转运分级再次评估病情,并检查各种管路及引流 管固定妥当,确保通畅。 ④ 接收方准备 告知接收方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
况及到达时间等,使其做好充分接收患者的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 •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的能力和设施 估计到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时间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徐晶晶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径
手术室
转 运 原因: 因病情及治疗需要 目的: 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急 诊
病 区
有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 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 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 的并发症。
相关检查
分级转运原则
• 降阶梯预案 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 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 选用充分有效地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应对管理标准化
•
①
转运过程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控制
患者病情加重,根据不同转运级别,按如下原则处理: 转运Ⅰ级的患者就地抢救 转运Ⅱ级的患者进行初步处理后如病情平稳可继续转运,
否则须尽快返回病室抢救 转运Ⅲ级的患者须尽快返回病室处理
应对管理标准化
②未能检查需要等待的患者,一般处理原则如下: 转运Ⅰ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5min 转运Ⅱ级的患者允许等待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动态评估
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 不可预见性,应将动态评估贯穿整个转运过程,将转运方案形成 闭合回路,将“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注重转运流程 每个阶段的持续、动态、全面评估。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课件

02
急诊危重症患者评 估与准备
患者病情评估
01
02
03
生命体征评估
在转等。
意识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判 断是否清醒、嗜睡、昏睡 或昏迷。
病情紧急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评估病情的紧急程度,决 定是否需要立即转运。
程中的安全性。
远程转运指导
通过视频通话等技术,实现远程 专家对转运过程的实时指导,提
高转运效率。
便携式急救设备
研发更轻便、易于携带的急救设 备,如便携式呼吸机、除颤器等 ,提高转运过程中的救治能力。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定期培训
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转运技能培训,提高其 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模拟演练
交接方式
交接方式可采用纸质交接单、电子病历系统或专门设计的 交接APP等,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交接注意事项
在交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患者的特殊病情变化、伤口 情况、导管安置等情况进行说明,并提醒接收部门医护人 员关注。
患者的后续护理与观察
护理计划
护理与观察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转运过程中的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 病情监测、伤口处理、导管护理、生 活护理等方面。
意义
通过转运,患者可以得到更为专 业、全面的医疗护理,有助于提 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改 善预后。
转运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可能 面临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生命体 征不稳定、意外拔管、导管脱落、呼 吸循环障碍等。
挑战
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包括医护 人员配备不足、设备不完善、交通拥 堵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转运的安 全和效率。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PPT课件

通过规范的院际转运流程,确保患者 在转运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从而降低死亡率。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专业化的转运团队和标准化的操 作流程,提高转运过程中的医疗服务 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协 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转运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是指将病情严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支持的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至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 程。
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危重症患 者院际转运流程,明 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 机制。
定期对转运过程进行 质量检查和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改进。
建立转运过程中的风 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对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 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全面 评估,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安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 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与接收医院的沟通
随时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报告患者病情变 化及预计到达时间。
转运后的处理与交接
患者交接
将患者安全转交给接收医院的 医护人员,详细交代患者的病
情、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与药品交接
将转运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 和药品与接收医院进行交接, 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可 用性。
医疗文书交接
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结果 等医疗文书与接收医院进行交 接,确保医疗信息的连续性。
后续跟进
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进,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
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05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 风险与防范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专业化的转运团队和标准化的操 作流程,提高转运过程中的医疗服务 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和协 作,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转运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是指将病情严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支持的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运至另一个医疗机构的过 程。
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危重症患 者院际转运流程,明 确各部门职责和协作 机制。
定期对转运过程进行 质量检查和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改进。
建立转运过程中的风 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对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 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
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全面 评估,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医疗安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 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与接收医院的沟通
随时与接收医院保持沟通,报告患者病情变 化及预计到达时间。
转运后的处理与交接
患者交接
将患者安全转交给接收医院的 医护人员,详细交代患者的病
情、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
医疗设备与药品交接
将转运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 和药品与接收医院进行交接, 确保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可 用性。
医疗文书交接
将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结果 等医疗文书与接收医院进行交 接,确保医疗信息的连续性。
后续跟进
对患者进行后续跟进,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
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05
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 风险与防范
危重患者转运PPT课件PPT52页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体位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体位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保证镇静药物有效应用,评估镇静评分,适当约束
评估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格拉斯评分
卢小兰,李衡.ICU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315
.
第32页,共52页。
呼吸系统
观察要点:自主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钟娟,梁金清,黄珍贤.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探讨[期刊论文].广西医院,2011,8(33):1017-1019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2010
.
第15页,共52页。
转运前病人准备—呼吸系统的准备
孟彦苓,余昆容.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20):2455-2456
.
第16页,共52页。
转运前病人准备—循环系统的准备
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收缩压(SBP) ≥90mmHg,平均动脉压(MAP) ≥65mmHg】后方可转运。
.
第12页,共52页。
目录
.
第13页,共52页。
路线选择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体位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人员安排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体位
管道护理
病情观察
站位
分工
患者护理
保证镇静药物有效应用,评估镇静评分,适当约束
评估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况,格拉斯评分
卢小兰,李衡.ICU危重病人安全转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28):315
.
第32页,共52页。
呼吸系统
观察要点:自主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钟娟,梁金清,黄珍贤.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探讨[期刊论文].广西医院,2011,8(33):1017-1019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2010
.
第15页,共52页。
转运前病人准备—呼吸系统的准备
孟彦苓,余昆容.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20):2455-2456
.
第16页,共52页。
转运前病人准备—循环系统的准备
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收缩压(SBP) ≥90mmHg,平均动脉压(MAP) ≥65mmHg】后方可转运。
.
第12页,共52页。
目录
.
第13页,共52页。
路线选择
ICU危重病人的转运 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19
护送人员位置
• 必须拉起床栏
护 工
• 护理人员应站患者头侧
• 护工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学习交流PPT
转运护 士
20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的能力和设施 • 估计到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时间 • 熟知运送路程中途径的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
推荐意见: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 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2
有
计
划
、
学习交流PPT
27
谢谢!!
学习交流PPT
28
ICU危重 病人的院内转运
学习交流PPT
1
内容
• 概述 • 患者转运目的 • 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 控制和降低风险的关键 • 如何转运 • 转运的质控与培训 • 小结
学习交流PPT
2
概述
• 危重病患者:指来自临床科室的呼吸、循环、代 谢等某些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或可能发生急 性功能不全、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联系电梯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通知病房(联系 检查科室)
学习交流PPT
21
交接
• 患者病史 • 重要体征 • 实验室检查 • 治疗经过 • 转运中有意义的临
床事件
学习交流PPT
22
回病房后的处理
• 确认身份 • 测量生命体征 • 检查各管道和皮肤 • 拟定现存关键问题并处理 • 详细记录
• 转运路线
• 突发情况:预测转运途中可能的并发症、不良事
件及预案
学习交流PPT
10
人员
• 至少2人 • 至少1人经过培训并掌握基本处理技能 • 病情不稳定时,医师陪同,并具备气道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氧
胸外心脏 按压
加快转运 速度
住院转科转运流程
转运前
转运前确认
医生
家属
病房/检查科室 管床护士
病人的准备
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即将转科,转往的科室,叫 其家属在ICU门口等候
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 开放一条静脉留置通路,其余用肝素封管 拔除动脉导管,按压至少止血后加压包扎 各种引流管合理放置,长短适宜,妥善固定,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优秀课件
急危重症患者?
➢心搏骤停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昏迷 ➢重症哮喘 ➢咯血
休克 ◆创伤:多发伤、 复合伤颅脑胸腹 部创伤、骨关节 损伤 ◆急腹症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
急性中毒 ●中暑 ●淹溺与触电 ●常见临床危 象:低血糖危 象、甲状腺危 象、重症肌无 力危象 等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准备呼吸机并调节好 各项参数。
开放静脉留置通路,输液是否通畅、液体是否 足够
病人的准备
评估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持 续微量泵输入者,检查微量泵蓄电池容量与剩 余药液量。
各种引流管合理放置,长短适宜,妥善固定, 确保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
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则:确保通畅、 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禁止转运的指征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未插管
院内转运的目的
诊断性检查:
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 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 很明确的情况, 又无法床 边完成检查项目时,必须 通过院内转运来完成
进行进一步的
治疗护理 :
1.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 极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 室、监护室等 2.ICU病人病情稳定后转 往普通病房
药物的准备
抢救箱: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 胺、呼吸兴奋剂常规急救药物
补液:液体是否足够 有血管活性药物持续微量泵输入者,检查剩余
药液量是否足够 烦躁的病人,是否带镇静剂
护送人员的准备
医务人员: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 ICU 护士和医生各 1 名护送如果患者 情况不稳定 ,有可能在途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 ,增加 1 名护士护送
转运人员的要求:
熟悉途中所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 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留置管道 等,对常用急救仪器也要能熟练的使用
护工:1名
家属:至少2名
转运中的护理
注意安全,固定好床栏,转运过程中尽可能避 免剧烈震动,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始终站在病人头侧,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 色、呼吸、表情,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发现 问题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
❖外出检查流程 ❖住院转科转运流程
外出检查流程
转运前
转运前确认
医生
家属
病房/检查科室 管床护士
转运前准备
畅通绿色 通道
病人的准 备
充分的评估
转运前、中、后
物品的准备
护送人员 的准备
畅通绿色通道
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 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 能够有计划的接患者,同时联系电梯(电梯电话 :18122329418,短号:809418)缩短转送时间 如果是进行检查,提前预约,确保患者到达后及 时行各种检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 ;做到尽快缩 短外出时间和检查时间,以降低意外发生率
接模肺试机,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 ,及时处理 异常状况
避免其他硬物划破管道及呼吸机过度震动造成 通气障碍
物品的准备
其他仪器、用物: 吸痰用物:注射器50ml(注食器)、吸痰管 有蓄电池的注射泵,如果考虑检查时间较长需
备有插头。 转运床: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
搬运次数 根据季节准备保暖物品 检查申请单
病人的准备
清醒病人告知即将转科或检查的原因和目的 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适当给予约束,根据
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昏迷病人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
动情况、观察有无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病人的准备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应充分吸尽呼吸道 分泌物,检查插管深度、气囊充气量,妥善固 定导管
检查中的护理
检查时,透过玻璃窗,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 ,及时与医生、技师 联系,及时准确地处理做好途中记录
检查后监护
病房护士整理床单,更换留下的电极片,做好 迎接患者的准备。
回病房后2—3名护士迅速安置患者,接氧气或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检查安置各引流袋,检查输液,连接微堵泵, 调节速度,妥善安置患者,充分吸痰
确保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 患者的尿袋换成引流袋,其他引流袋(瓶)的
更换
病人的准备
无菌敷料的更换(CVC、PICC、引流管) 气管切开病人,应充分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将
患者的气切内套用袋子装好 病人的所有私用物品全部收拾好
物品的准备
小型监护仪 氧气供应:氧气袋 吸痰用物:注射器50ml(注食器)、吸痰管 转运床 完善护理记录单,填写转运交接单、转出记录
监护仪放于指定位置,观察监护仪的各项指标 的变化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
转运中的护理
保证各种管路固定通畅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清醒病人作好心理护理 冬天注意保暖
检查中的护理
转送至CT室进行检查时,检查前后须将患者 在病床及检查床之间搬运,过程中应注意各种 管道,如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微馈泵等的 嗣定及其位置摆放问题,做到既保持各种管道 的通畅,又不影响CT检查。同时,搬运患者 时还应注意动作轻柔,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检查后监护
检查后24 h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 定时检测血气分析
检查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观察,书写 相关记录
清点收拾用物,并及时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 用
应急措施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血压下降 或测不出
通知医师 通知病房 做好抢救
准备
畅通呼吸道血管活性药 液体来自容简易呼吸器 接面罩加压
物品的准备
仪器、用物的准备: 小型监护仪:具有心率/心律,氧饱和度,血压
读数的监护仪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 备。 氧气供应:氧气袋
氧气瓶:与平车之间的距离合适 人工呼吸气囊 转运呼吸机
转运呼吸机的准备
应用前装好呼吸机所有管道部件,检查呼吸机 性能是否完好,电池能量和氧气的剩余
监测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气末正压等系数 是否准确
胸外心脏 按压
加快转运 速度
住院转科转运流程
转运前
转运前确认
医生
家属
病房/检查科室 管床护士
病人的准备
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即将转科,转往的科室,叫 其家属在ICU门口等候
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 开放一条静脉留置通路,其余用肝素封管 拔除动脉导管,按压至少止血后加压包扎 各种引流管合理放置,长短适宜,妥善固定,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优秀课件
急危重症患者?
➢心搏骤停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昏迷 ➢重症哮喘 ➢咯血
休克 ◆创伤:多发伤、 复合伤颅脑胸腹 部创伤、骨关节 损伤 ◆急腹症 ◆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
急性中毒 ●中暑 ●淹溺与触电 ●常见临床危 象:低血糖危 象、甲状腺危 象、重症肌无 力危象 等
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准备呼吸机并调节好 各项参数。
开放静脉留置通路,输液是否通畅、液体是否 足够
病人的准备
评估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持 续微量泵输入者,检查微量泵蓄电池容量与剩 余药液量。
各种引流管合理放置,长短适宜,妥善固定, 确保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
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则:确保通畅、 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禁止转运的指征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未插管
院内转运的目的
诊断性检查:
急诊危重患者病因、伤情 未知成分较多,在诊断不 很明确的情况, 又无法床 边完成检查项目时,必须 通过院内转运来完成
进行进一步的
治疗护理 :
1.危重患者经医护人员积 极抢救后,需要送往手术 室、监护室等 2.ICU病人病情稳定后转 往普通病房
药物的准备
抢救箱: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 胺、呼吸兴奋剂常规急救药物
补液:液体是否足够 有血管活性药物持续微量泵输入者,检查剩余
药液量是否足够 烦躁的病人,是否带镇静剂
护送人员的准备
医务人员: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 ICU 护士和医生各 1 名护送如果患者 情况不稳定 ,有可能在途中出现心搏、呼吸骤停 ,增加 1 名护士护送
转运人员的要求:
熟悉途中所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 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人工呼吸,静脉留置管道 等,对常用急救仪器也要能熟练的使用
护工:1名
家属:至少2名
转运中的护理
注意安全,固定好床栏,转运过程中尽可能避 免剧烈震动,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始终站在病人头侧,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 色、呼吸、表情,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发现 问题
急危重症病人转运:
❖外出检查流程 ❖住院转科转运流程
外出检查流程
转运前
转运前确认
医生
家属
病房/检查科室 管床护士
转运前准备
畅通绿色 通道
病人的准 备
充分的评估
转运前、中、后
物品的准备
护送人员 的准备
畅通绿色通道
电话通知要被转往的科室,告知患者的性别、主 要诊断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以便于对方科室 能够有计划的接患者,同时联系电梯(电梯电话 :18122329418,短号:809418)缩短转送时间 如果是进行检查,提前预约,确保患者到达后及 时行各种检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 ;做到尽快缩 短外出时间和检查时间,以降低意外发生率
接模肺试机,保证呼吸机运转正常 ,及时处理 异常状况
避免其他硬物划破管道及呼吸机过度震动造成 通气障碍
物品的准备
其他仪器、用物: 吸痰用物:注射器50ml(注食器)、吸痰管 有蓄电池的注射泵,如果考虑检查时间较长需
备有插头。 转运床:病床能去的地方尽量不用推车,减少
搬运次数 根据季节准备保暖物品 检查申请单
病人的准备
清醒病人告知即将转科或检查的原因和目的 烦躁以及不合作的病人,适当给予约束,根据
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昏迷病人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
动情况、观察有无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病人的准备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应充分吸尽呼吸道 分泌物,检查插管深度、气囊充气量,妥善固 定导管
检查中的护理
检查时,透过玻璃窗,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 ,及时与医生、技师 联系,及时准确地处理做好途中记录
检查后监护
病房护士整理床单,更换留下的电极片,做好 迎接患者的准备。
回病房后2—3名护士迅速安置患者,接氧气或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
检查安置各引流袋,检查输液,连接微堵泵, 调节速度,妥善安置患者,充分吸痰
确保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 患者的尿袋换成引流袋,其他引流袋(瓶)的
更换
病人的准备
无菌敷料的更换(CVC、PICC、引流管) 气管切开病人,应充分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将
患者的气切内套用袋子装好 病人的所有私用物品全部收拾好
物品的准备
小型监护仪 氧气供应:氧气袋 吸痰用物:注射器50ml(注食器)、吸痰管 转运床 完善护理记录单,填写转运交接单、转出记录
监护仪放于指定位置,观察监护仪的各项指标 的变化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
转运中的护理
保证各种管路固定通畅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清醒病人作好心理护理 冬天注意保暖
检查中的护理
转送至CT室进行检查时,检查前后须将患者 在病床及检查床之间搬运,过程中应注意各种 管道,如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微馈泵等的 嗣定及其位置摆放问题,做到既保持各种管道 的通畅,又不影响CT检查。同时,搬运患者 时还应注意动作轻柔,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检查后监护
检查后24 h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 定时检测血气分析
检查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与观察,书写 相关记录
清点收拾用物,并及时处理消毒,放回原处备 用
应急措施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血压下降 或测不出
通知医师 通知病房 做好抢救
准备
畅通呼吸道血管活性药 液体来自容简易呼吸器 接面罩加压
物品的准备
仪器、用物的准备: 小型监护仪:具有心率/心律,氧饱和度,血压
读数的监护仪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 备。 氧气供应:氧气袋
氧气瓶:与平车之间的距离合适 人工呼吸气囊 转运呼吸机
转运呼吸机的准备
应用前装好呼吸机所有管道部件,检查呼吸机 性能是否完好,电池能量和氧气的剩余
监测潮气量、吸入氧浓度及呼气末正压等系数 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