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教程文件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正文第一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21,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
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
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李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这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不断追求“更好”。
“但是,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 感受着这份“最好”,我开始每天审视自己,看今天的课上的比昨天进步了没有,今天处理学生的问题比昨天冷静了没有,今天为学生做得每一件事尽力了没有。
同时我也引用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来教育我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心尽力,凡是做一件事就必须尽善尽美,凡是做一件事今天就要比昨天尽如人意。
教师读后感: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书中有一案例引发我的思考:实验中学的升旗仪式,在成都非常有名,很多学校去学习参观,有人问到李校长,升旗仪式令人震撼的原因,李校长回答: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们很认真,全校同学不过是向老师看齐而已。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时,看到的校训“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回想这15年的教育生活,我是否在理念上、行为上做到了,母校和恩师对我的要求。
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
理念上的缺失,甚至比行动上的缺失更可怕。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师不读书,一害己二害人。
缺少专业阅读,就缺少理念的引领,那么我们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容易出现方法单一、站位不高、看不清事情的本质、出现职业倦怠等等。
假期阅读了朱永新《让孩子创造自己》、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和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三位教育大家的著作,感触颇深,有较多的共鸣之处,现做以梳理,以提高认识、调整心态、规范行为、不忘初心.一、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教育,最好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
即使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也尽可能不要用强制的灌输的方法,不要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我打你挨,要用朋友式的口吻在讨论、交流、游戏和活动中— 3 —进行。
二、孩子有尊严,成长更健康在人的内心世界中,自尊心的确是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这里一旦受到创伤,即便伤口愈合仍会有伤疤。
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孩子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反之孩子就会变得叛逆、粗野、暴躁。
三、评选我最爱戴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让老师们清楚“你在学生心目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的地位就有多重”,这是学校很重要的文化根基,但是如何平衡处理好不同层次的老师的心态,避免他们之间过度竞争也是应该留意的。
比如嵌入到每个学期的诊断中,将其作为一个指标。
不公布,不表彰,调查结果只是通知到老师本人,让老师们内心感动或自责转化为新的动力,而不至于让有些老师为难。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命题的理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我是班主任,我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只要我倾注更多的爱心和关怀,采用适当的方法,教育之树一定会结出满意的硕果的。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平时在处理学生的所谓错误时要冷静,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
我们要学会在错误处发现美丽——挖掘学生的“善根”;在弱点处给予引导——寻找学生的动力;在爱心处营造美丽——关心学生的生活。
在我看来,教育单单有爱是不够的。
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只有将爱心赋予民主的内涵,我们才真正抓住了教育爱心的本质。
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教育的确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俗语说:“育人先育心。
”育人育心,张扬学生美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教育,从赢得心灵开始——读李镇西《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恋 的 感 情 。要 想 让 学 生 依 恋 老 师 ,老 师必 须 ,尊 重 学 生 。 老 师要 尊 重 学 以同事 的身份走 进家 长的心 灵
生 的 人 格 ,尊 重 学 生 的情 感 ,尊 重 学 生 的思 想 ,尊
李 镇 西 老 师 在 “如 何 教 m 好 孩 子 ”这 部 分 巾
李 老 师心 里 流 淌 的 飘 着 墨 香 的 文 字 ,给 我 振 聋 个 不 懂 事 的 学 生 ,正 是 这 种 对学 生 的 尊 重 才 认李
发聩 的感 受 ,字 字 真 情 ,句 句 实 景 ,篇 篇 动 听 。 李 镇 西 老 师走 进 了学 生 的 心 灵 深 处 。
老 师 用 真 情 赢 得 学 生 的 心 ,用 真 诚 走 近 家 长 ,用
信 任 。赢 得 学 生 的 信 任 本 身 就 是 做 老 师 的 最 高 进 行 具 体 的 教 育 ,而 是 家 长HJ自 己 的 青 行 去 影 响
境 界 。
孩 子 ,潜 移 默 化 地 渗 透 。 家 庭 教 育 不 是智 力 的 开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一 个 好 老 师 首 先 意 味 着 发 ,而 是 无 声 的 人 格 教 育 。 家 长 要 用 童 心 理 解 童
上 与 老 师 是 平 等 的 。我 相 信 ,听 到 这 两 个 字 ,再 家 庭 关 系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调 皮 的学 生 也 会 向老 师 和 盘托 出 自己 的 心 里话 。
李 老 师 每 学 期 开 学 前 都 要 给 家 长 写 一 封 ,
正 是 因 为 对 学 生 的尊 重 ,李 老 师 的学 生 才 会 以 一 个 同 事 的 身 份 向 家 长 阐 明 自 己 的 教 育 理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传说,天使下界的时候,会唱动听的歌,清新的阳光伴随着悠扬的歌声,让人迷醉……也许,是梦里听过那优美的旋律吧,我一直在寻找那歌声。
这个愿望,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读书后,最爱念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少年时,最崇拜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爱写的散文是《教师颂》。
那时,在我的心里,教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职业,教师又是一种多么智慧的化身,也许,教师便是那会吟唱动听歌儿的天使吧。
我渴望着,渴望着有一天,能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事这与爱和光明相联的职业。
梦想成真的那天来了,我走进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少儿学校的大门,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耕耘在自己的三尺讲台,才知道教师这两个字的份量好沉好沉,才知道少年时写下的那些文字太轻太轻。
多少个梦回童年的午夜,我一次次地问自己,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人,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
我爱我的学生们,爱他们乌溜溜的黑眼珠,爱他们红通通的小脸蛋,爱他们的聪明活泼,爱他们的勤奋努力。
是的,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曾经说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带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应该说,我是个非常努力的老师。
下课铃响了,我依然用我已沙哑的嗓子继续讲课,我多想让孩子们多学一点,再多学一点知识呀;孩子的作业错了,我用红笔细心地改正,为了让他牢记知识点,我会让他抄写十遍。
而每一遍,我都会认真检查,我多想让孩子们的基础更扎实一些呀。
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我的付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甚至,有学生在周记里反映我专制,剥夺了他们玩耍、休息的权利。
捧着这样的周记,我迷茫了。
我不是爱学生的老师吗?我有些气馁了,我是多么渴望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我想起依稀梦中听过的天使的歌声,我愿沐浴着这歌声,在静夜的灯光下,翻开一页页心扉,听朵朵花蕾细细地诉说。
喔,那天使的歌声,多么纯净,多么甜美。
我还在寻找,宛如寻找一条道路,那条道路,通往爱,通往光明,通往温暖,哪怕穷尽我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我都要找到这条道路。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最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书中的内容犹如阵阵清风吹进我的心里,让人感动,荡涤心灵。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书中没有对缺陷的掩饰,没有对成功的浮夸,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与众不同。
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中透露着诗意,包含着深情。
读着书,我时常会被李老师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不禁为之赞叹,折服。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
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
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
【推荐下载】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用心灵赢得心灵读后感(一)最近我读了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书中李镇西老师的讲演内容有七个方面,即: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今天我们怎么做校长;爱,你准备好了吗?;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师德新思考。
在这七个方面的内容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使我收到了新的教育,给了我新的启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又多了一个指路灯和领路人。
一、民主教育。
李镇西老师认为爱学生很多老师都能做到,他们的爱也都是真诚的爱。
但爱是不同的,有专制的爱,有民主的爱。
只有民主的爱才是对学生有利的爱。
因为“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作力。
当然与此同时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特别重要,因为尊重是双向的,我们尤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使之养成尊重他人这一好的生活方式。
”他把民主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他认为民主教育有八个特征。
一是,它富有爱心。
二是,尊重个性。
三是,追求自由。
这儿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种精神自由,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空间、环境、氛围。
四是,体现在平等。
五是,民主的教育是提倡法治的教育。
六是,民主教育是提倡宽容的教育。
七是,民主教育是将妥协的教育。
八是,激发创造。
这八个特征,把民主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涵盖了,让我们明确了怎样实施民主教育,让我们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不会走弯路,走错路。
让我明确了新课改下怎样实施民主教育——即爱的教育。
二、情感思想智慧在这本书的七个内容里面,李镇西老师多次提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和方法。
这些内容总结起来离不开——情感思想智慧。
【心得体会】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在阅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场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旅行。
他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几点心得体会。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他的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他用真挚的情感描绘出教育的美好愿景,让我为之动容。
李镇西老师提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提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认同。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提升。
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中,我看到了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他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教育差距。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提出的“教育即成长”的理念,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指引,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总之,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将铭记他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读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有感
只记得在中学时期出现过这种现象:不论是课上课下,饭前饭后,就连上厕所都要手捧金庸、琼瑶的小说如痴如醉,因为当时的我总有一种“仗剑走天涯”以及“少女情窦初开”的美好憧憬。
而此时,我手捧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获至宝,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又回到了如痴如醉的岁月,它就像一片沃土,让我这棵幼小的嫩芽无尽的吸吮着养分,让我饥渴的身心得到渴望以久的滋润。
是什么吸引了我?我又从中吸收了怎样的养料?且听我慢慢讲来。
一、致“青年教师”的我
今年我已经40岁了,说“青年教师”确实有些牵强。
不过,我确实“年轻”,这里的“年轻”指我的“教龄”,仅仅两年多而已。
当他的书中所提到的他第一次走校园的心情时,使我一下感同身受。
我一直向往当一名教师,但却因差阳错的干了其它职业。
我一直告诫自己,对自己向往并喜爱的事情就一定不要放弃。
所以,在2014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踏进了校园。
当听到像百灵鸟叫声一样动听,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正如李镇西老师所形容的那样: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说“老师好”的那份激动,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是呀,梦想照进了现实,又怎能不激动?第一次忐忑但又故作从容地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情景现在想想仍历历在目。
但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天真无邪的笑脸,无不成为我的动力,从没有底气,
到镇定自若,说起来轻松,但辛苦只有自己明白。
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那就延用李镇西老师书中提到的话:因为由衷的热爱这份事业,所以,要为自己提一个高远的目标,并终身奋力攀登。
二、致年轻的班主任~~我
当了一年的班主任,才深刻体会到它的不易。
尤其是刚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你不仅要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还要管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等。
刚开始真有些“焦头烂额”,慢慢适应了,才感觉“一言堂”、“我是女皇”的快感。
但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谈班主任的苦乐观”时,我才知晓自己的年轻与幼稚。
他把班主任的工作叫做“甜蜜的苦差事”,从一点看来,他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呀。
他书中提到的一些观念与做事风格虽然只限于初高中的学生,但他的一些做法,鉴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也是可以实行的。
像他所提到的人权问题,所谓人权,即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力。
那么对于6、7岁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在上课时总怕他们没有记住,所以就反复地讲,结果无可厚非的就是说话啰嗦,甚至拖堂。
在我看来,拖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与内容,可往往事与愿违,既耽误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学生呢,还不领情,坐在座位上,可心早就飞出去了,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于是乎,免不了一顿大发雷霆,用“一统天下”的威严震慑住他们。
现在看来,真真是徒劳的无用功。
原因就在于,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没有尊重他们的人权。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有哪个学生不想赶快下课,飞奔出教室,去享受这课间十分
钟呢。
所以下课铃一响,“思想幻散、我心飞扬”便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所感慨道:还有什么比真正生活在学生中间甚至不知不觉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更幸福的呢?是呀,这也是我通过读了这本书所感悟到的。
憧憬未来的自己能像李老师说的那样,做一个“深入学生心灵”的老师。
三、“爱国”就在身边
从李镇西老师的字里行间都能看得出他是一个爱国者,但他跟其他所谓的“爱国者”又有很大的区别。
他不但自己爱国,还把如何爱国传递给他的学生。
当然,他的爱国行为没有惊天地,也没有大手笔,而是告诉他的学生,“爱国”不是假、大、空,也不是喊口号,更不是所谓的“英勇就义”和多么高尚的情操,而是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
例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捡拾地上的垃圾,少开一天车等等,这都是爱国的体现。
仔细想想,我们以前提到的所谓“爱国”一定是“为祖国冲锋陷阵”、“舍己救人”等轰动一时的感人事迹,却往往忽略掉了其实“爱国就在身边”。
四、保持童心的我从一本书开始
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两个字“童心”。
他在书中提到:“用童心报答童心,这就是我献身教育的原动力”。
他还提倡:“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为之动容,他书写欢乐时,我跟着他欢乐;他书写到激动时,我会为之落泪;他的成功,我为其鼓掌;他的反思,让我暗自努力。
他说
过:“一个教师,只有做了班主任,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完整的老师”。
他说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他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因此,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首先不是“灌输”,而是“发现”;同样也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克服缺点”。
他还说过很多很多,他说他崇拜陶行知,崇拜苏霍姆林斯基,而我此时想说:我崇拜你,李镇西老师。
感谢焦校长向我推荐了这本好书,在我看来,校长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红娘”。
是她,为我与李镇西老师“牵线”,认识他,并准备慢慢深入地了解他。
因为我对他“一见钟情”,爱上他崇高的奉献精神,爱上他对事业的那份执著精神,爱上他深远的教育理念,爱上他不忘初心的童真。
最后,延用他的一句话来结束吧:因为单纯,所以快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愿自己可以延着他指明的道路继续努力前行。
马然
2016.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