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简单站桩六步法,站桩更轻松

简单站桩六步法,站桩更轻松很多人感觉站桩特别难,不好把握,其实站桩很简单,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功到自然成,坚持很重要。
站桩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无基则无以成高楼。
站桩是武术中最独特的修炼方法。
它是以静站的方法养练气息,增强力量,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达到强身、健身、养身、防身的目的。
站桩的桩字取义于“桩”,少林,武当,峨嵋各派拳法的修炼对站桩也极其重视,必须首先要练好蹲马、站桩。
拳家有云:“未习打,先站桩”,“无腰无马不成功夫”。
中国近代拳学改革家,拳学理论家,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曾对站桩有过高度的评价:“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
这些都说明了站桩在武功修炼过程中极其重要。
一、站桩的姿势,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小腹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相距20厘米,两手离胸约20厘米,环抱成半圆形;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鄂微内收。
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
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臀部似坐非坐。
最基本的站桩补气法,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按照下面这简单6步,你会逐步充实肾精,大补元气,体壮长寿,坚而持久!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站桩是补充元气最好的方法之一。
元气充满以后,人就会身强力壮,具有抵抗一切疾病的能力。
许多身体健康的人长期站桩,他们都享有高寿。
而一些体弱多病之人,通过站桩,一样从中获益。
1、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2、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
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
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
站桩的口诀和方法

站桩的口诀和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站桩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训练方法,也被称为站桩功。
它是一种静态的训练,通过保持固定的站姿来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稳定性。
站桩功是武术中的基础训练之一,可以帮助练习者强化身体的内外功力,提高武术技法的实战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关于站桩的口诀和方法。
站桩的口诀是:“心静、气凝、劲收、力坚、身稳、气根、劲流、气沉。
”这句口诀总结了站桩的关键要点,也是站桩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释这些要点。
心静:站桩时要保持心境平静,专注于站桩练习,排除杂念,保持心神专一。
气凝:站桩时要调整呼吸,让气息凝聚在丹田处,增加气血的循环和运动。
劲收:站桩时要保持身体内劲收敛,收敛内力,增加内功的积聚。
力坚: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力量坚定,力量要均匀分布在四肢和躯干上,保持稳定的站桩姿势。
身稳: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站桩姿势要端正,不要左右摇摆,保持稳固的站桩状态。
气根:站桩时要保持身体的气根,使气息沉入地底,根深蒂固,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劲流:站桩时要让体内的劲力流通畅顺,劲力要沿着经脉和经络流动,增加身体内劲的运行和传导。
站桩的方法包括起势、调整呼吸、调整站桩姿势、保持稳定站桩、放松身体、继续站桩、结束站桩等步骤。
下面我们一一介绍这些步骤。
1. 起势:站桩前先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如敲打身体各部位、做拉伸运动等,然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站立,双手自然下垂。
2. 调整呼吸:站桩时要调整呼吸,以慢而深的腹式呼吸为主,让气息顺畅流通。
3. 调整站桩姿势:站桩时要调整站立姿势,使脊椎拉直,头顶抬起,眼睛平视前方,双肩放松下沉。
4. 保持稳定站桩:站桩时要保持姿势稳定,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尽量放慢呼吸,保持站立时间。
5. 放松身体:站桩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放松状态,不要用力过猛,要感受和放松自己的身体。
6. 继续站桩:站桩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的来定,一般建议每次15-30分钟,可以逐渐增加时间。
六字诀与松静站立桩

六字诀与松静站立桩六字诀与松静站立息息相关。
练六字诀不能没有松静站立,六字诀的整套功法都贯穿着松静站立。
六字诀的预备式就是以松静站立为基础,为前奏。
达到高度安神、安静,心定神静,神不外驰的境界。
进入气功态后才练六字诀。
“松静站立”是练好《六字诀》的基本功之一,首先我们未练《六字诀》之前必须先练好“松静站立”桩,它是我们练好《六字诀》的一个重要方面。
百日筑基首当其充练好“松静站立”,你的功夫高低如何?也要先看你的“松静站立”的深浅程度。
必须花苦功夫练习“松静站立”。
它是贯穿在一套六字诀功法始终的重中之重位置。
千万不能马虎了事!可以这样说,你的六字诀练得如何?关键看你的“松静站立”功夫如何!如何练好“松静站立”?在整套功法中称为预备式。
我们就先来说预备式,预备式站桩时先两脚并步站立,接着左脚提踵,脚尖触地,重心向右移,左脚提起向左移出一步半(右脚不动踏实,用左脚跟靠在右脚跟上,成直角算一步,再将左脚直向前,就是步半,脚掌直向前,成等字号,开始可能不习惯,慢慢来就行了)。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
两膝微弯,松腰松胯,自然收腹,两手自然垂于体侧,虚腋(似乎腋下能夹一个鸡蛋似的,或者向前后甩一甩手)。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下颌微收(下颌能放下一个小皮球,),唇微合,齿微扣,舌微顶(就是舌面稍贴近硬腭,舌尖抵在上前门牙小豆豆处叫“银交穴”,称为搭鹊桥。
这样任督二脉就连通了,有唾液时分三次徐徐而下,每次吞服口水的三分之一,从喉咙一一胃一一丹田这任脉气路上,意念下,下,下丹田,要能听到汩汩汩的声音。
这唾液叫自家水,经常吞服不仅防癌,提高免疫力,而且日久气路自然畅通),鼻微吸,眼微闭下视(就是垂帘,睁三闭七,特地不要闭紧,先眼晴是睁着的,然后将一片光亮慢慢收敛成乒乓球大小,叫制眼归心)。
返观内照(做到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百会朝天,颈直而不疆,项竖收腭。
(才开始可以在百会处放置一本书平着,对着镜子练功,观察调整桩架)。
站桩窍门

站桩窍门:守五窍三关道教丹道家又视五窍为元气之贼,因此强调对眼、耳、鼻、口、意的修炼。
主张:目不外视而视内,则魂在肝而不从眼漏;耳不外闻而听息,则志在肾而不从耳漏,(此段为八段锦自拟,丘处机原文中缺此耳贼。
)鼻不闻香而呼吸在内,则魄在肺而不从鼻漏;口不开而默内守,则意在脾而不从口漏;心不妄想,则神在心而不从想漏。
如此,则五藏神攒簇在腹部坤位,为不漏境界,也是老子“君子为腹不为目”的真义。
丹道家还认为“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三个要点是:人容易受到耳、目、口的伤害,耳听声则肾精动摇;目视色则心神驰越;口多言则肺气散乱。
因此,要固守耳、目、口三关。
站桩要诀:松密处展慧中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沉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密处,是气机运行的主要通道和枢纽重地,但很不容易松开。
被喻为“铁门”.密处,亦称海底、地户。
男子,是位于阴囊与肛门之间:女子,为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间。
松下来之后,两大腿里侧(相当于祖国经络学说中的阴跷脉)有温热感,外阴部有轻微的电麻感和些微的性感,这是适度。
展慧中与松密处,上下配合而同步,阴阳交泰之后,即可“体酥、心融,乐陶”,这是效果和目的。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外撇)。
把体重的十分之七平均,分别落在两个脚跟上,其余在脚掌,两膝既不弯曲又不僵直,膝关节保持滑利状态,髋关节要松。
松的窍点在腰,把腰椎生理性前弯消灭掉,即牧臀,或者把胯部微微向前挺一些就可以了。
松肩,腹胁要空虚,两臂下垂,手指自然分开,用口诀来概括,就是“指、趾散,腋胁空,头颈虚顶,密处松,体重落于踵”太极拳真义歌诀授密歌:无形无象(忘其有已),全身透空(内外合一),忘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泉清水静(心死神活),翻江闹海(元气流动),尽性立命(神定气足)。
“无形无象”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气”。
看不见,摸不着。
站桩的正确方法

站桩的正确方法站桩,是一种古老的中华传统健身方法,也是太极拳、气功等功法的基础。
站桩的练习方法简单易行,但却有着深远的健身效果。
正确的站桩方法,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还可以调整身体的内脏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站桩的正确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练习。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站立于地面上。
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外展,膝盖微微弯曲。
双手自然下垂,微微向外张开,手指微微分开,掌心向下。
头部微微抬起,眼睛平视前方,保持颈部自然伸展。
整个身体自然放松,保持呼吸平稳。
接下来,开始调整呼吸。
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胸部不要用力。
呼气时,腹部自然收缩,胸部也不要用力。
呼吸要平稳,不要过于用力或过于轻松。
通过调整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放松,也有助于调整内脏功能。
然后,开始调整身体的重心。
双脚承受身体的重量,要保持脚掌与地面完全接触,脚尖、脚跟、脚掌三个点形成一个平衡的三角形。
重心要放在足底的中央,不要偏向任何一侧。
整个身体要像一根垂直的支柱,保持稳定。
在站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松软。
不要用力挺胸抬头,也不要用力收腹缩背。
整个身体要像一根柳条一样柔韧,不要有任何的僵硬感。
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有任何的晃动或者摇摆。
最后,要保持专注。
站桩是一种静坐冥想的练习方法,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不要让外界的杂念干扰到自己的练习,要全神贯注地感受身体的变化,感受气的流动。
通过专注,可以更好地调整身体的内部机能,也有助于提高练习的效果。
站桩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健身方法,但是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通过本文介绍的站桩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练习,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练习,享受站桩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站桩口诀太全了!

站桩口诀太全了!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
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
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
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
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武式太极拳桩功,是练习知己的功夫,是心静求动,以动求整,以圆培势,自我改变,自我优化的功夫。
桩功有调呼吸,蓄吐纳、固精气、壮神色,益气血之功能。
通过锻炼,丹田内气充实,充盈于四肢百骸,使躯干、骨架增强绷力、弹力,而且固精壮骨,也能增进元气,如此则精气足、筋骨壮、元气充,能神采飞扬,精神倍增,能增拳艺,装气势,所披床靡。
无极桩法的基本要求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
”“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
“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
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
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
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
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
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
站桩时如何尽快进入松静柔和的练功状态

站桩时如何尽快进入松静柔和的练功状态习练站桩,讲求的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练功者要想达到“真气从之”,首先必须做到心情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而身体放松又能促进心意宁静。
练功中身心一旦进入松静和柔的状态,呼吸自会匀细柔长,此时体内和气四达,升发于腠理之间,邪气无所滞留,有利于气机宣畅,强身健体,增益寿命。
古语说:“心唯静则和,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天地之和应矣。
”练功时心若动荡不安,就会导致呼吸不顺畅,身体发僵,气血郁阻,因而起不到健身气功祛病延年的作用。
如何快速进入松静状态呢?这个经验告诉你。
如果你按照这一方法长期坚持练习,一方面,能尽快进入松静和柔的练功状态;另一方面,在练习松静的过程中,机能活动由能量消耗逐渐转向能量储备,从而对机体起到“自我修复”和“自我调整”的作用。
一、练习方法站桩的放松包括形体放松和精神放松,入静,“是人在觉醒中的一种特殊的宁静状态和生理功能活动的最佳状态”,是“静中有动”,“神静气动”,人体在这种状态下,阳气平和,畅达四肢,使得真气充沛,阴阳协调,人就会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松与静相辅相成,息息相通,互相促进,不可分离,要同时练习。
练习时身体姿势和呼吸的要求是:双手抱球圆,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微屈,缩阴提肛,当然若双手抱球坚持不了的话,以自己舒适的站姿站定即可。
放松的意念要求是:在摆好身体姿势和调匀呼吸的基础上,意想头松,深吸气,慢呼过程中,松开面部肌肉使之轻松和柔,肩膀和手臂松驰;自然呼吸片刻后,意想肩松,深吸气,慢呼中,由两肩向下松沉带动颈及胸背、小腹同时放松;自然呼吸片刻后,意想臂松,深吸气,慢呼中,要求慢呼中意想沿身体各部位缓缓进行,意念到哪个部位,该处就主动配合放松,并带动相邻部位顺势传递式松驰。
在放松状态下,采用意守穴位法以达入静:意守穴位法是指练习时将自己的意念活动集中在身体的某些穴位上,以“一念代万念”,从而抑制杂念的生发,人便处于松驰舒缓、心意宁和的入静状态。
站桩打坐内视入静法(道家的秘法)

站桩打坐内视入静法(道家的秘法)
站桩打坐内视入静法(道家的秘法)
这个是道家的功夫,以眼神和注意力修炼的方法,练习后精神会迅速得到提升,并且没有其他功法那么单调乏味,很容易入静。
很适合练习其他方法不得要领或者容易烦躁的同学。
站桩打坐的时候都可以。
闭目内视。
就是闭着眼睛,心神通过眼睛看身体的内部,修炼好了有可能能看清楚身体的内部,那你身体有什么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注意了,是看身体的内部,下面不重复提醒你了。
眼睛从内视头顶开始沿着头部一点点往下看往下走。
头部,颈部,左肩膀,往下大臂,手肘,小臂,手腕,手掌,五指。
再从左手五指原路返回到左肩膀,然后从胸部到右肩膀,往下和左面一样的到五指,再从五指回到右肩膀。
然后从胸部一点点下降到上腹部,下腹部,直到和两大腿连接处。
然后左胯,左大腿,膝盖,小腿,脚掌,脚趾,再原路返回到左胯。
然后再从左胯内视到右胯,然后和左面一样到脚趾再原路返回到右胯。
然后再从下腹部到上腹部到胸部再到左肩膀后一点点到五指再原路返回然后再右面重复一遍。
然后再回到胸部往上到颈部,头部,到头顶结束。
桩子说全部是用眼神内视身体的内部,一点点的不间断的反复扫描内视自己的身体。
有任何感觉舒服的不要留恋,难受的不要排斥,之前出现过的美妙感觉不要期待,平常心对待这一切出现的感觉。
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复重复重复,从头顶到脚趾,再从脚趾到头顶,就这样轮回。
病灶的地方可以稍微多停留一会,至于多久自己做主,一般两三分钟之内吧。
练习这个有些敏感的同学会眼睛看到光色,还是一样的原则保持平常心,视而不见就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站桩很容易就可以入静
练习桩功入静可以帮助功夫的提升,但不是最终目的,今天谈下站桩如何入静。
入静分两个层次:
一个是短暂的入静,退在站的时候可以入静,不站了就恢复原来的样子;方法是采用一些有为法,像观呼吸,观感受,观想等都可达到。
下面介绍下几种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入静方法:
1、观呼吸
观呼吸这种方法广泛流传于打坐过程中,也有站桩爱好者用来使自己入静,方法非常地简单:
即在站桩时除了关注自己的呼吸进出外,什么都不去想(不主动想,也不被动想)。
自然吸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进入一直到不能再吸,呼气时感受气息从鼻孔里很自然呼出来,就像一个观察者一样,观察者这个呼吸的现象正在发生而不去干预它,只是静静地看着。
a、练习观呼吸时刚开始时会变成控制呼吸。
如果是这样就变成导引了,而不是”
观“,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变成控制呼吸的时候需要自己时时去觉察到然后再转变成观察呼吸,需要一次次地反复练习,慢慢地就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了。
b、胸闷。
有些人在练习观呼吸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胸闷,这也是正常的,主要练
习者的气息比较短,没有吸入到小腹,而是停留在胸口处,练习多了,自然就会胸闷。
在感觉到胸闷时只要做几下深呼吸让气息往下沉到小腹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行,就多做几次深呼吸,否则胸闷自己也站不住。
2、观感受
观感受是指在练习站桩时感觉自己身体上的触受,也是在打坐中常见的练习方法。
人在心里活动及身体活动相对安静地状态下时,对自己身体的触受是可以很敏锐地观察得到的,就像一个很小声的念佛机白天几乎听不到,可以夜晚很安静地却变得很大声。
观察感受的程度取决于练习者的入静状态,同样反过来也会影响观察的程度,两者相辅相成。
练习站桩时,刚开始感受下自己的双手是怎么放置的,双脚是怎么站立的,头又是怎么样的姿势,正的还是歪的,臀部姿势、腰、胸、背、膝盖等等,观察完一处后就移动到另一处,不可停留在一个位置太长,否则气就堵在那里了。
等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姿势时,就可以进一步观察身上的感觉:冷、热、痒、痛、酸、胀、麻、电、轻、重等感受。
3、意守
意守是道家常见的一种练习方法,通常有意守身体部位或意守全身甚至意守身体外部事物现象等。
•
意守身体部位
•
通常是意守身体三个丹田:上丹田(前额处)、下丹田(胸口处)、中丹田(小腹处)。
•
意守全身
•
意守全身一开始练习时相对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意守双手双脚来达到意守全身的目的。
•
意守身体外部事物或现象
•
意守外部时,需要选择的是比较正能量、相对详和的物体或现象。
比如说刚初升太阳、远处非常美丽的花草草原等、或者佛祖形象之类的。
综上,不管意守什么,都要围绕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用意微微的核心要点来进行,否则容易入迷了或者产生疼痛等感觉。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吕祖百字碑曰:”养心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另一种是常态化的入静,即无论何时何地,有没站桩或者打坐都可以入静。
这种入静的表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长期保持
一颗无私的心,一颗利他的心,平时不胡思乱想,遇到事情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最好。
简单说就是不自私,不打妄想,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