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共27页
Music of the Sui and Tang Period隋唐时期音乐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 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在我 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 世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隋唐音乐繁荣原因
• 政治长期稳定 • 社会经济空前发展 • 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 文化成果ຫໍສະໝຸດ 琵琶(横抱)、三弦足鼓
部分隋唐乐器
唐代宫廷音乐管理机构
唐代宫廷音乐管理机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 上都堪称历代之冠。初唐时在礼部的太常寺中 设置有太乐署、鼓吹署这样两个管理部门。盛 唐时期在宫廷中改组扩展了教坊、梨园、掖挺 局、详校所等机构,职责各有所不同。各机构职 能既有不同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深刻地影 响了中古时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制度文化的建 设和发展。
音乐品种的形成、声乐器乐的发展
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锁在高门 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 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 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 那时候,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 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唱。
乐器种类
• 胡琴、琵琶、笛、角、芦管、胡笳(jiā) • 打击乐器:铜钹、拍板、节鼓、杖鼓、羽 藵鼓、棡(gāng)鼓、桴(fú)鼓、齐鼓、 担鼓、羯鼓、都(dōu)昙鼓、毛员鼓、答 腊鼓、鸡娄鼓……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 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发展。隋唐时期的 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 关系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 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量来自少数 民族和外国的成分。
隋唐音乐文化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 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风 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 奇葩。见于《教坊录》的唐大曲公有46个, 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唐玄宗所作,又 兼有清雅的风格,为世所称道。
隋唐五代的音乐与戏曲艺术

隋唐五代的音乐与戏曲艺术隋唐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音乐和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音乐和戏曲艺术名家,还出现了许多代表作,对中国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音乐和戏曲艺术两个方面,介绍一下隋唐五代的音乐和戏曲艺术的发展。
一. 隋唐五代的音乐隋唐五代时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汉代到唐代的整个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主的两大流派,同时也有一些新颖的音乐形式得到了发展。
1. 宫廷音乐隋唐五代的宫廷音乐主要是由官方组织和管理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体系和音乐理论。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乐曲《广陵散》,这曲子的旋律优美,简练明快,蕴涵着深厚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文化。
此外,还有著名的《渔樵问答》等。
2. 民间音乐隋唐五代的民间音乐则不同于宫廷音乐的正式性,更加注重自由和表达。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郑州乐”,这是一种热烈欢快的节日音乐,音乐曲调和节奏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 新颖音乐形式在隋唐五代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音乐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不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还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作品有《焦尾琴》等。
二. 隋唐五代的戏曲艺术隋唐五代时期,戏曲艺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唐朝时期,戏曲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成为了一种娱乐和教育的方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著名的“曲艺”表演形式。
1. 斗鸡、踩高跷斗鸡、踩高跷是隋唐五代时期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还具有高度的协作性和艺术性。
这种表演形式在当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2. 大型历史剧在隋唐五代时期,大型历史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戏曲艺术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长恨歌》和《梅花烙》,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是当今中国大型历史剧的代表作品。
3. 雷打不动隋唐五代时期的“雷打不动”是一种特殊的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它由场上人物的动作、音乐、唱腔和场面构成,具有高度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第四章第一讲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宫廷音乐· 坐部伎、立部伎
• 立部伎人数较多(64-120),规模较大,坐部 伎(3-12)人数少,对表演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 • 坐部伎和立部伎分别以西凉乐和龟兹乐为 主,其中也有“唯《龙池》备用雅乐”, 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三
音乐机构
太常寺由政府 管辖。 大乐署与鼓吹 署隶属于太常寺。 大乐署监管雅 乐、部分宴乐、 对艺人的训练和 考核。 鼓吹署主管鼓 吹乐和部分宫廷 礼仪活动。
(589—960年)
教学设计
• 一、对学生作业及预习情况做了解 (20分钟) • 二、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讲授(突出重 点(50分钟) • 三、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讨论 (30分钟) • 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 (50分钟)
教学要点
• 教学重点: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内容
• 教学难点:唐代音乐机构的理解
• 1、书写作业:整理唐代宫廷音乐的内容 • 2、知识拓展: • (1)查阅音乐作品《亲王破阵乐》的创作背 景和音乐故事 • (2)了解李隆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与贡献 • 3、预习作业:唐代歌舞戏的发展
文康伎(即礼毕) 高丽伎
宫廷音乐·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 国伎:即西凉伎,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 音乐。南北朝时,这一地区曾先后建立后 凉、西凉、北凉政权,它位于中西交通的 枢纽地带,是汉族乐舞与龟兹乐舞相结合 的产物。 • 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 乐。公元589年,隋平陈,获南朝宋、齐旧 乐,隋炀帝时改称清乐。
教学内容一
概
述
• 唐袭隋制 • 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 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 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 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 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 ,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 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第二编 第三章 隋唐五代音乐

第二编第三章隋唐五代音乐10级音乐学1班王程20103114530一、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唐代的音乐机构建立了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的两个不同体系。
唐代,细致的劳动分工,成千上万的数千名音乐家。
规模宏大,技艺高超。
唐初,在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都设有太常寺和大乐署等中央音乐机构。
开放两年来,大量的音乐,总务处规模改组,建立了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
1、太常寺唐代掌管礼乐的最好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太乐署”和“鼓吹署”是隶属于其中的两个音乐方面的机构。
“太乐署”主管“雅乐”和“燕乐”及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2、“教坊”和“梨园”直接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教坊”是宫廷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
为唐高祖李渊设置。
全盛时期集中了唐代歌舞乐坊方面的人才精华两千余人。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
因地点设在禁苑宫中的梨园而得名。
内廷的梨园,由宫廷派中官主管,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
长安有“梨园别教园”,洛阳有“梨园新院”。
梨园的人员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常由唐玄宗亲自指挥排练。
梨园艺人被皇帝称为“梨园弟子”后世的吸取艺人亦统称为“梨园弟子”。
唐梨园由开元二年(714年)创立,至大历十四年(799年)解散,存65年。
二、隋唐时期的器乐发展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三、隋唐时期宫廷音乐1、宫廷燕乐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又称宴乐。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第一节;概述: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自此以后,国家的统一成为我国中、后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音乐文化的发展随之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者创立“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开放性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
唐袭隋制。
大唐帝国统治的近300年中,尤其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1)的100多年问,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宣宗《吊自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等等,乃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与普及的盛况在诗歌中的生动反映。
唐朝国都长安是世界文化名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中亚及国内各民族的歌舞荟集于此(图4-1)。
唐代宫廷音乐的规模与水平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
唐代交通四通八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亚、欧两洲。
因此,在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风格的唐朝音乐,即使与欧洲拜占廷帝国、阿拉伯诸国相比也当之无愧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亚洲东部国家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教学内容一
概
述
• 唐袭隋制 • 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 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 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 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 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 ,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 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宫廷音乐·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 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位于今朝鲜境内 。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获高丽伎, 即传入中原地区。 • 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4世纪中叶,东 晋十六国前凉政权时传入。 • 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 克布哈拉一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 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教学内容二
宫廷音乐
• 隋唐宫廷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 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中国原有的音乐和 汉魏以来陆续传入的西域各族音乐和外国 音乐为基础的。 • 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 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强盛的隋唐帝国,需要有与之相称的宫廷 音乐规模,因此,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 、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
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以下名称均引自原文献。“乐”即“伎”。红色字体为新增加的乐部,蓝色 字体为去除的乐部。)
隋“七部乐”
隋“九部乐”ຫໍສະໝຸດ 唐“九部乐”宴乐唐“十部乐”
宴乐 清商乐 西凉乐 高昌乐 龟兹乐 疏勒乐 康国乐 安国乐 天竺乐 高丽乐
清乐(即清商伎) 清乐 国伎(即西凉伎) 西凉伎 清商伎 高丽伎 天竺伎 安国伎 龟兹伎 龟兹伎 天竺伎 康国伎 疏勒伎 安国伎 礼毕 西凉 龟兹 天竺 康国 疏勒 安国 高丽 去除“礼毕”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第二节 宫廷燕乐——二部伎
❖ 坐、立部伎的表演特色。
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最少64人,多达180人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 坐部伎最多12人,少至3人,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
历史背景
4、文学与艺术大发展。诗歌、散文、小说(传奇)、音乐、舞蹈、雕塑、绘
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均出现伟大的创造。 《全唐诗》收录了诗人2200多位,诗作48900余首,其中七言律诗为唐代首创。;
初唐四杰、王维(田园派)、岑参(边塞派)、李白、杜甫、白居易; 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师说》、《马说》、《永州八记》;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长恨歌》、《莺莺传》、《柳毅传》; 雕塑多以宗教为题材,并赋予现实生活气息。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
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旧唐书·音乐志》
❖ 文康伎,又名礼毕。这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西晋太尉庾亮的谥(shi)号文康。其死后,家伎戴上他的假面跳舞追思, 故称文康伎。
昭陵六骏; 展子虔(qian)的《游春图》(今存最早的山水画)、李思训、王维的山水画、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吴道子的人物画; 书法纳入吏部的选拔官员的考试中,出现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欧体)、褚遂
良,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孙过庭的《书谱》
第一节 概述[1]
❖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 的分裂割据局面。自此,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 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辉煌阶段。开放性的文化政策,在客观上使中国封 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其历史意义 不容低估.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公元581——960年)——各个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时期一.社会概况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使魏晋时期以来国家战乱、动荡不安以及大面积分裂的局面得以结束。
至此,人民开始逐步恢复安定的生活状态,从事生产劳动,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可当时在大一统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许多割据势力战争的暗流,又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政,使得人民对他产生反抗情绪,所以最终使隋炀帝的隋王朝葬送于隋末农民起义中,至此,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政权,举国欢庆,人民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空前阶段,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
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
再者,与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大大加深,从而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子、变文和燕乐等这个时期所特有的艺术结晶。
正因为拥有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实践经验,所以在乐律和乐谱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新的进展,公尺谱和琴曲减字谱等。
在乐器和器乐方面,对其演奏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也成为当时的一个亮点。
根据等级制度,创建了一系列的音乐机构,分担着不同的任务。
安史之乱过后,统治阶级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一些有着现实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和理论随之诞生。
二.曲子、变文和燕乐l 曲子与魏晋时期的相和歌和清商乐一样,曲子也是经过民间的发展,然后被专业人员加工而形成的。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王灼《碧鸡漫志》可见,曲子是始于隋朝,包括一些山歌、巷里歌谣和小曲,在唐朝时期,曲子得到更大发展。
曲子词(曲子的歌词)在这一时期也备受关注,在今后得到延续变为抒情诗。
曲子也可以作为在城市里面流行的歌曲,称之为“小曲”。
内容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歌曲,这种形式是在山歌流入城镇后,经一些人们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
曲子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原因是曲调新颖、节奏欢快、琅琅上口、歌词通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