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庭训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康熙教子庭训原文及译文

康熙教子庭训原文及译文

康熙教子庭训原文及译文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

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

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

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

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

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康熙身后的儿孙们,多数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后的两个杰出帝王:雍正皇帝,功业显赫,见识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傥,自号“十全皇帝”。

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础,奠定了满清王朝二百多年的业绩。

所有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这本珍藏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在此,特整理一些以飨各位读者:庭训格言(一) 心欲小而胆欲大【原文】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语译】庭训道:凡是在无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以便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

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一样泰然自若,静定自己的思虑,那么,事情就会在迎刃而解中自然消失。

古人说:“心要小而胆要大”。

遇事都应该如此啊。

【研析】“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谈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有事之时,却如无事”,谈的是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如此为人处事,实则是谙熟相生相克之理。

事情的发展轨迹是循环往复的,无事之极必将有事,所以不能懈怠;有事之极必将无事,所以未可焦躁。

所以,你无事,我就像有事一样,形成一种平衡,你有事,我就像没事一样,也是形成一种平衡,这实际上是阴阳平衡在为人处事上的运用。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嘉纳良言闻过则改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嘉纳良言闻过则改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嘉纳良言闻过则改康熙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

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

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

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①,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②,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③。

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

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④?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⑤。

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

何必以此为忧也。

”朕甚是之。

不日,永兴捷音果至。

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

凡人各有识见。

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⑥。

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⑦,且极其诚实人也。

:皆。

②都统【注解】①佥:皆。

②都统:官名。

清代始设八旗都统,分掌满、汉军二十四旗政令。

毕立克图:蒙古正蓝旗人,始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时累擢正蓝旗蒙古都统,列议政大臣。

康熙间王辅臣叛于平凉,讨降之,封二等男。

③天颜:帝王的容颜。

④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⑤眉颦:皱眉。

⑥嘉纳:赞许,采纳。

⑦汉仗:指体貌魁梧。

:皆。

②都统:官名。

清【译文】现在,天下安定太平,但我却仍每时每刻不知疲倦地勤奋处理着国家大事。

以前,吴三桂等“三藩”发动叛乱时,因为我主意见解坚定,因而才能成功地平定叛乱。

只是在大军永兴被围那一次,事情危急到连消息也不通了,我内心忧虑,不免流露于言语和表情。

一天,众大臣进宫商议军事问题,他们进奏完后都退下了,只有都统毕立克图单独留下,对我说:“为臣观察陛下近日的脸色,稍带有忧虑之情。

皇上您想一想,我大清八旗官兵如果五百人集合编队,冲锋陷阵,谁又能抵敌住他们呢?过几天,永兴方面的我军必定会送来胜利的喜讯。

难道陛下不了解当年太祖、太宗他们用兵的情况吗?为臣从未见过他们皱一次眉头。

皇上您如果这样怯懦心虚,就赶不上祖宗了!您何必为这样的情况而忧虑呢。

”我很以为他的话是对的。

过了不几天,捷报果然来到。

最权威家训:《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知书明理贵在贯通

最权威家训:《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知书明理贵在贯通

最权威家训:《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知书明理贵在贯通
[原文]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

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

《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

”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

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译文]读书以明白事理最为要紧。

事理明白了,那么心中就有了主心骨,一切是非邪正就自然而然能够分辨出来。

遇到有疑难的事,只要按照道理大胆去做,那么不论事情是成功或是失败,都能无愧于人。

《尚书》上说:“学习古人的教诲,就有收获。

”大凡古圣贤的经典著作,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在其中,读书时便应当留心去体会,这些地方可以为我所效法,这些地方我应该注意,引以为戒。

时间长了,就能够完全领会书中的意旨,那么碰到事情,脑子里就立即能够有所反应,想出办法来,而不用你特意去思索了。

[鉴赏]这一段话主要是讲读书与明理的关系。

古代典籍积累了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确实可以借鉴。

不过,更重要的还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相辅相成。

关于这点,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身治性谨于平日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身治性谨于平日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身治性谨于平日康熙
训曰:凡人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

朕于六月大暑之时,不用扇,不除冠,此皆平日不自放纵而能者也。

【译文】
大凡修身养性,都应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有所体现,从日常小事做起。

我在盛夏六月,大热天都不扇扇子,不摘帽子,这是因为我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不放纵自己,才能做到这样。

【评语】
修养深、品德高的人也是凡人,他们不同于凡人的地方首先在于他们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物所扰而坚持品性的追求。

所谓贫富是身外的境遇,君子处患难而不忧,是因为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其次,他们处在享乐安逸的环境仍能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强,故能防微杜渐。

再次,由于他们有高远的追求并领悟人生,故不屑权势更不惧权势。

能让他们动心的是面对贫苦无助之人,予以同情,加以救助。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至诚无息日积月累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至诚无息日积月累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至诚无息日积月累康熙训曰:人之为圣贤者,非生而然也,盖有积累之功焉。

由有恒而至于善人①,由善人而至于君子,由君子而至于圣人,阶次之分②,视乎学力之浅深。

孟子曰:“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③积德累功者亦当求其熟也。

是故有志为善者,始则充长之,继则保全之,终身不敢退,然后有日增月益之效。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④,久则征⑤,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⑥,博厚则高明。

其功用岂可量哉!一渐事之【注解】①善人:有道德的人。

《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②阶次:等级。

③“孟子曰”句:见《孟子·告子》。

原文为:“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苟不为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意为功毁几成,人在慎终。

熟:代指成效、成果。

④无息:即不息。

意为不停止,不灭。

⑤征:证验。

⑥博厚:博大,广博。

圣贤者,【译文】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并不是因为他生下来就如此,而是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由有恒心的人逐渐发展成为有道德的人,由有道德的人逐渐发展成为君子,再由君子发展成为圣人,这中间高下等级区分,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造诣的深浅程度。

孟子说:“达到仁的境界也需要积累之功啊!”注意积累功德的人也要等到水到渠成。

因此,有志于为善的人,开始的时候,要充实、发展,继而要巩固、发展,终生不敢后退,然后才能收到日积月累、不断扩充的效果。

所以,拥有至真至诚之心会使人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会变得长久,长久自然会得到证验,有了证验心胸自然会变得开阔,心胸开阔则见识广博,见识广博自然会变得高尚明智。

总之,日积月累的作用怎能计算清楚呢?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评语】一恒一渐事之成也。

恒是恒心,渐乃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历来做学问和做圣贤都讲究个勤字,勤中苦,苦中求,本来就没捷径可寻,所谓“读书之乐无窍门,不在聪明只在勤”,有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

课堂上所学只是师傅领进了门,修行在个人。

要想有高深造诣全靠日积月累。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德之功在于主敬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德之功在于主敬康熙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修德之功在于主敬康熙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①,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②,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③,如在其左右。

”盖明在礼乐④,幽有鬼神⑤。

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

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

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⑥;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⑦。

念念敬斯念念⑧,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

《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⑨,聿怀多福紒纷矠。

”其斯之谓与?说:“鬼神造成的恩【注解】①德:恩惠,福利。

②齐明:斋戒严整。

齐,同“斋”。

盛服:衣冠华美。

③洋洋:欣喜貌。

④明:人间,阳世。

⑤幽:鬼界,阴间。

⑥非僻:错误,偏邪。

⑦惰慢:轻薄下流。

《礼·乐记》:“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

”⑧念念:指极短的时间,起灭连续不断。

又作刹那解。

此处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记解。

⑨昭:彰明,显示,公开。

紒纷矠聿: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恩惠,福利。

②【译文】孔子说:“鬼神造成的恩惠惩罚确实不小啊。

”“他们使天下的人斋戒肃穆,衣冠整齐,小心翼翼地从事祭祀这种活动。

祭祀之时,人们心怀虔诚、恭敬的心情,就好像鬼神高高在上,鬼神就在他们的身边。

”所以,阳世间有礼乐,而阴曹地府则有鬼神。

我认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因为鬼神会带来灾祸或幸运,而在于他们能使人健全正气。

正是这个原因,君子修养德行没有比以“敬”为主更重要的了。

一个人内心以“敬”为主,那么,错误、邪僻的思想就难以自外而入;自身之外的事能以“敬”为主,那么,轻薄下流的习气也就无从产生。

每时每刻每事,都怀有“敬畏”之心,这正是君子无处不有敬心的缘故,也是他无处不正派的原因。

《诗经》上说:“无论在下边的,还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的、显赫盛大的。

”“正是这个周文王,他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侍奉上天,所以他才享有治国平天下的诸多福分。

”不就是指此而言吗?在这篇庭训中,认为鬼神【评语】康熙在这篇庭训中,认为鬼神不可不信,但又颇有见解地认为主要不在于通过敬神去乞福或避祸,而是由此培养出一种随时随地随事都必须具有的敬畏之心。

庭训格言全文译文

庭训格言全文译文

《庭训格言》是康熙皇帝教导其子胤禛如何为人处世的记录。

以下是其中一些内容的译文:“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

朕则不然。

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

’惟其如此,使令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译文: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大多数人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然而我却不这样。

我在闲聊中偶尔因为疏忽而错怪了别人,我一定会主动承认我的错误,并且说:“这是我犯的错误。

”正因为这样,有时候竟然让听到我说话的人感动得觉得不安。

大多数能够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是有德行的人。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

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译文:人生在世,应该常常寻找快乐和欢喜,因为快乐和欢喜会带来吉祥的景象。

快乐会激发善良的想法,愤怒则会引发邪恶的想法。

因此,古人说:“人生中一个善良的想法,即使还没有付诸行动,吉祥之神就已经伴随其左右;人生中一个邪恶的想法,即使还没有付诸行动,凶神就已经开始伴随其左右。

”。

康熙庭训格言原文及译文

康熙庭训格言原文及译文

《康熙庭训格言》的部分原文及解释1.心小胆大防患未然1.原文: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 遇事当如此处也。

2.解释:当人们在没有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时刻注意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意外之事发生。

如果人们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时那样泰然自若,使种种忧虑平静下来,那么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自然消失。

古人说心中越谨慎小心越好,在行事风格上则要泼辣大胆,雷厉风行,遇到事情都应该这样对待。

2.居安思危处变不惊1.原文:曩者三孽作乱,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每日出游景山骑射。

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

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 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

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

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

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

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

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

古人云:“居安思危。

” 正此之谓也。

2.解释: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 叛乱,康熙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但他保持内心坚定,表面上悠闲逸乐,每天到景山骑马、射箭。

当时满洲八旗兵都奔赴前线,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有不法分子在景山路旁扔下书帖,说在叛乱、征讨的危急之时,康熙还有心思游玩。

康熙对这种造谣生事置之不理。

不久“三藩” 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被剿灭。

康熙认为,如果当时他稍有惊疑、害怕的意思,人心就会动摇,可能会发生意外。

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让他能坚定信心成就功业,使国家转危为安。

从古至今像康熙这样从小经历艰难的皇帝很少。

现在天下太平,回想过去几年的经历,反而有些后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
我们常怀疑善有善报,实际上是没弄明白这句话的具体涵义,还以为烧烧香,做做善事就 可以得到福报呢?那都是形式,是不是善良,要直指人心,心底常存善念,方可得到上天 的福报,但是人心隔肚皮,我们看不见,所以有些人表现得很善良,但还是灾祸连绵,就 是因为这些人心里并不善良。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八):一念之微必使俯仰无愧 【原文】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 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一念之微, 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 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
训日: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 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 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语译】
作为一个人我们谁能没有过失呢?只是人们有了过失,往往不愿意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 我就不是这样的。平常和人闲谈偶有因为遗忘而错怪他人,察觉之后,我一定会主动承认 错误,并且说道:“这是我的过错啊!”正因为这样,有时候竟至于使人大为感动并且觉得 不安起来。 大凡能够主动正视过失承担责任的人,大多是德行高尚的人。
【原文】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1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1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保况复护进杂层行设防自备腐动与跨处装接理置地,高线尤中弯其资曲要料半避试径免卷标错调高误试等高方,中案要资,求料编技试5写术卷、重交保电要底护气设。装设备管置备4高线动调、中敷作试电资设,高气料技并中课3试术且资件、卷中拒料中管试包绝试调路验含动卷试敷方线作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管避系架免统等不启多必动项要方高案式中;,资对为料整解试套决卷启高突动中然过语停程文机中电。高气因中课此资件,料中电试管力卷壁高电薄中气、资设接料备口试进不卷行严保调等护试问装工题置作,调并合试且理技进利术行用,过管要关线求运敷电行设力高技保中术护资。装料线置试缆做卷敷到技设准术原确指则灵导:活。在。对分对于线于调盒差试处动过,保程当护中不装高同置中电高资压中料回资试路料卷交试技叉卷术时调问,试题应技,采术作用是为金指调属发试隔电人板机员进一,行变需隔压要开器在处组事理在前;发掌同生握一内图线部纸槽故资内障料,时、强,设电需备回要制路进造须行厂同外家时部出切电具断源高习高中题中资电资料源料试,试卷线卷试缆切验敷除报设从告完而与毕采相,用关要高技进中术行资资检料料查试,和卷并检主且测要了处保解理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七):恶念不除持珠何益 【原文】 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①。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 不除,即持念珠②,何益?
【注解】
①绥:安抚。②念珠:佛教徒念佛时记诵经次数的串珠,又称佛珠或数珠。一般由一百零 八颗珠子组成一串,故又名百八丸。
【语译】
康熙庭训说道:大凡一个人心存善念,上天一定会用福分பைடு நூலகம்禄位来善报于他,现在,人们 每天手持念珠礼拜佛祖,是发心行善的缘故。但如果恶念不除,即使是手持念珠,又有什 么益处呢?
庭训格言(一) 心欲小而胆欲大
【原文】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 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也。
【语译】
庭训道:凡是在无事的时候,应保持一种有事在身的状态以便防范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样, 就不会有任何意外之事发生。如果在有事的时候,能够像没事一样泰然自若,静定自己的 思虑,那么,事情就会在迎刃而解中自然消失。古人说:“心要小而胆要大”。 遇事都应 该如此啊。
康熙教子庭训原文及译文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 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 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 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研析】
凡人孰能无过? 这个道理恐怕小学生都知道吧!但是“主动正视过失并承担责任”为什么 就那么难呢?这不是不明白“主动正视过失并承担责任”的好处,而是个面子的问题。人 嘛,多少都有点虚荣心,要面子,唯独大陆的中国人特别的要面子,和我们同一时代的台 湾人、韩国人、日本人就比较敢于认错,这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分析起来会有这个原因 那个原因,说到根子上呢,实际上就是台湾人、韩国人、日本人还保留一些中华传统文化 的基因,比较的知道在天地之间人的渺小,比较的相信大千世界自有神明主宰,人就是人, 不是神,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修正错误啊,所以“主动正视过失并承担责任”就不会感到那 么丢人。大陆中国人浸泡在中共的无神论的污水里许多年,什么人定胜天呀,什么与天斗 其乐无穷呀,整个不知天高地厚,地位低的不敬神明,地位高的装扮神明,结果造就一个 个妄自尊大的大陆人,这样的人要他“主动正视过失并承担责任”,自然比较困难一些,因 为不信神也就不信活着的目的就是不断的改过,对于改过当然反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对 中共抱有任何幻想,指望他自己检讨自己,都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心得】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语译】
康熙庭训说道:人就在于一颗心,心一动便成为意念与思虑,意念与思虑是否纯正,只看 产生的一刹那。如果一个念头不纯正,但很快能察觉,并且随即加以纠正,自然不至于离 正道很远。《尚书》上说:“即便是圣明之人,若放纵欲念,也可能成为狂野之人;即便是 狂野之人,如果能克制欲念,也可能变成一个圣明之人。”一念很微妙,静静的涵存于心中, 兴起时就可以察觉了,起心动念随时随地都能无愧于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所以, 古人修炼心性,防范于意念刚刚产生之时,用心于情绪尚未产生之际,所以圣人修心用力 很是轻微而功效却很为卓著。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1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1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保况复护进杂层行设防自备腐动与跨处装接理置地,高线尤中弯其资曲要料半避试径免卷标错调高误试等高方,中案要资,求料编技试5写术卷、重交保电要底护气设。装设备管置备4高线动调、中敷作试电资设,高气料技并中课3试术且资件、卷中拒料中管试包绝试调路验含动卷试敷方线作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管避系架免统等不启多必动项要方高案式中;,资对为料整解试套决卷启高突动中然过语停程文机中电。高气因中课此资件,料中电试管力卷壁高电薄中气、资设接料备口试进不卷行严保调等护试问装工题置作,调并合试且理技进利术行用,过管要关线求运敷电行设力高技保中术护资。装料线置试缆做卷敷到技设准术原确指则灵导:活。在。对分对于线于调盒差试处动过,保程当护中不装高同置中电高资压中料回资试路料卷交试技叉卷术时调问,试题应技,采术作用是为金指调属发试隔电人板机员进一,行变需隔压要开器在处组事理在前;发掌同生握一内图线部纸槽故资内障料,时、强,设电需备回要制路进造须行厂同外家时部出切电具断源高习高中题中资电资料源料试,试卷线卷试缆切验敷除报设从告完而与毕采相,用关要高技进中术行资资检料料查试,和卷并检主且测要了处保解理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