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在圣贤

合集下载

关于描写圣贤的100个诗句

关于描写圣贤的100个诗句

关于描写圣贤的100个诗句1.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朱熹《朱子家训》2.自古圣贤多薄命,奸雄恶少皆封侯。

——杜甫《锦树行》3.人生亦有命,圣贤莫能逃。

——袁凯《古意(二十首)·中夜治舟楫》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5.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韩愈《进学解》6.圣贤共沦没,临岐胡咄嗟。

——李白《古风其二十九·三季分战国》7.古来圣贤人,一一谁成功。

——李白《古风其二十八·容颜若飞电》8.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9.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曹操《善哉行其一》10.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曹操《精列》11.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2.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

——杜甫《陈拾遗故宅》13.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14.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

——楼钥《攻媿斋》15.圣贤一道续,天地四书留。

——方回《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16.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17.劝君圣贤术内好潜心,劝君邪佞党中休入手。

——文同《遣兴效乐天》18.坐并船脚欹,行多马蹄跙.圣贤清浊醉,水陆鲜肥饫。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19.名非贵,道极尊,圣圣贤贤显子孙。

——吕洞宾《敲爻歌》20.欲从而彷佛,洸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

——阮籍《大人先生传》21.缅怀金石交,仰止圣贤躅。

——倪岳《答李宾之见寄》22.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

——寒山《诗三百三首》23.始知融结日,便作圣贤乡。

——罗适《石梁》24.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25.文字生而羲农作耶,仁义别而圣贤出耶。

——元稹《有酒十章》26.圣贤三教不异门,昧者劳心休恁么。

——吕洞宾《窑头坯歌》27.圣贤与我对,经训星日垂。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名句欣赏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名句欣赏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名句欣

名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解释: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全文》
原文(节选):
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学习名人名言

学习名人名言

学习名人名言学习名人名言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泽东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3、傲不行长,欲不行纵,乐不行极,志不行满。

魏徵4、你应该当心悉数假常识,它比无知更风险。

萧伯纳5、智力决不会在现已知道的真理上中止不前,而始终会不断前进,走向没有被知道的真理。

布鲁诺6、读书也像开矿相同去粗取精赵树理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9、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祥,它用纯真和温顺的欢喜来抚育孩子,假如向它要求额定的酬劳,或许便是罪行。

巴尔扎克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11、常识有如人体血液相同的名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虚弱,人缺少了常识,脑筋就要干涸。

高士其12、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3、一分钟一秒钟骄傲,在这一分一秒间就中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分泌的生命。

只需接受批评才干分泌精力的悉数残余。

只需吸收别人的定见。

我才干添加精力上新的滋养品。

徐特立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6、积习沉舟,积习沉舟。

罗大经《鹤林玉露》17、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1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19、我学习了终身,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需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20、常识是引导人生到光亮与实在境地的灯烛,愚暗是到达光亮与实在境地的妨碍,也便是人生开展的妨碍。

李大钊21、自觉心是前进之母,自贱心是蜕化之源,故自觉心不行无,自贱心不行有。

邹韬奋22、命为志存。

朱熹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2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25、牛之一毛莫自诩,骄傲骄傲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26、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篇一: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篇二: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篇三: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篇四: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古代圣贤刻苦读书故事篇五: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朱子家训全文翻译

朱子家训全文翻译

朱子家训全文翻译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白话):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

已经到了黄昏的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必须自己去查看一下。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白话):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白话):自己享受,必须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可没有限度!(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白话):饮食用具,质朴结实,又洗得干净,虽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

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美,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白话):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白话):三姑和六婆,都是奸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白话):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白话):祖宗虽然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的举行;子孙虽是笨拙的,五经、四书,却要诵读,并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心里,做为世的方针。

(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白话):自己做人,要节俭朴实;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原文):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白话):不要贪不义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白话):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人们,要温慰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激励读书的励志名言句子

激励读书的励志名言句子

激励读书的励志名言句子1.激励读书的励志名言句子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唐诗三百首序》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4.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颢5.无穷的伟大,也是从“一开始的。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王安石7.劝人读书的诗句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1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12.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列宁13.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14.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16.在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吴晗17.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18.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19.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2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2.激励读书的励志名言句子1.百倍其功,终必有成。

——康有为2.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王安石3.思则睿,睿则圣。

——周敦颐4.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佚名5.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佚名6.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7.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8.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郑耕老10.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尼泊尔谚语11.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12.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14.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2023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5篇

2023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5篇

2023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5篇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1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1、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明)唐寅2、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元)许名奎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4、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

(清)张月楼5、天子重英豪,__教儿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神童诗·劝学》6、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朱熹7、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8、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对联集锦》9、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注释]圣贤,圣人和贤人。

谓读书的目的是成为品德高尚和有才能的人,做官则要时时为君王和国家着想。

[导读]读书为了黄金屋与颜如玉,或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乃世俗通病,虽无可厚非,却离圣人贤士甚远。

能志存高远,视功名利禄为身外物者,庶几可通圣人贤士之门。

如状元文天祥,为国为民,明知不可为面为之,虽不为圣人,于贤者则无愧矣。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领国家俸禄,打私人算盘,如“大宋忠臣”蹇望材之流,乃狗彘不食其余之徒。

[案例]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末年,蒙古兵进逼一日紧于一日,朝臣中有的主张投降称臣,有的在暗地里干着投降的勾当,有的主张迁都逃跑,但也有的誓死抗战到底,文天祥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从小就敬慕历史上的忠臣烈士,立志要向他们学习。

二十岁那年,他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力陈抗敌救国的主张,主考官王应麟评价他的试卷是:“古谊若龟龟鉴,忠肝如铁石。

”就是说,他阐述古人成败得失的道理,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可以借鉴,而他对国家的忠诚,则有如铁石那样坚贞不渝。

文天祥的答卷受到了主考官和宋理宗的赏识,被选为进士第一名,即状元。

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大举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宰相贾似道没有真心进行抵抗,而是在暗地里干着投降的勾当,而宦官董宋臣主张放弃临安(今杭州)逃跑,朝野上下,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当时身为宁海节度判官的文天祥则上书主张坚决抗战,要求杀掉董宋臣,心稳定军心民心。

但这主张未被采纳,文天祥因此去职。

后复出,历任刑部郎官、江西提刑等官。

因此得罪贾似道,又于三十七岁那年被免职。

咸淳九年(公元1273)复官,为湖南提刑,次年改知赣州。

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在伯颜的率领下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贾似首要求议和,遭到拒绝。

在这危急之际,朝廷只好下诏,号令天下义士起兵勤王,但响应者寥寥无几。

文天祥接到诏书,立即在赣州组织了三万人马,准备赶赴临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院启建于唐,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为新式学堂,延绵1000余年,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古代书院是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具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嵩山)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南湖畔)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读书志在圣贤
2015年12月5日
刘光启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读书志在圣贤:学习为什么?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做官为什么?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如何处世?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古代书院: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
司马光、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朱熹、王阳明、陆九渊、程颐、程颢、朱柏庐、曾国藩;等等皆出自于书院;
仅仅岳麓书院就有:杨树达、程潜、王夫之、陶澍、杨守仁、左宗棠、曾国藩、曾国荃、李元度、皮锡瑞、杨昌济、魏源、陈天华、蔡锷、范旭东,等诸多历史名人;
书院是儒家文化的载体
书院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唐代建立历史上第一所书院:丽正修书院,是中央政府设立的藏书、校书之所;
三、修身之要: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四、处事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五、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读书志在圣贤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之道:贵专一、贵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中国人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科学奖?
拥有世界1/5人口的中国本土,却从来没人能得诺贝尔科学奖。
1901年以来,共有700多人或组织获得诺贝尔奖,而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已经有13位本土的科学家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反差之大引人深思。
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看法是人很聪明,也非常勤奋,考试能出好成绩,但是创造力不足。这是和我们整个教育体制有关。我们的体制培养出的就是这样的学生。
历史上的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等;
误人子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已被选入高中教材,但在辅导资料上却错误地解释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学习,既要为己也要为人;既要独善其身,也要服务社会”。令人啼笑皆非。
正本清源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传承法脉
书院与官学的根本区别是将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求道问学,非书院不可。
书院的教育特色
首重师德;
教学相长;
知行合一;
开放会讲;
根本育人;
自然敦化;
书院多在名山幽静之地
天门书院(安徽芜湖市天门山)
瑞林书院
崇德凝瑞积善成林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荀子《劝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1、学习的出发点不同
为己:修身为本;
故能做到:
(1)“人不知而不愠”;【忍辱】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气节】
(3)“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慎独】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仲由)与求(冉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为己与为人的区别
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朱熹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萧答:“何不可,即如尔业屠,戥称如制即是圣贤事……今教尔每事只要问此心安否,心不安处便不做,便是圣贤学问。”
《白鹿洞书院教条》
一、五教之目: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
二、为学之序:
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2、学习的着力点不同
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融会贯通,定能生慧;
为己为人是教育的分水岭
为己的教育:
目标---立德树人
前提---师道师德
方法---素质教育
家道家风关乎家业昌盛
企业文化关乎企业昌盛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端正学习目的
“一以贯之”:立德树人
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是国家的孝道;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家机器:公正教育;不可恶;
学习的根本目的:
希贤希圣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古之学者指谁?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教育体现在皇氏;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3)。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浮躁),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啰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之贵:成为德行完美的人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人多势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动摇信念)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随机应对)。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豁然开朗),君子贵其全也(成为德行完美的人)。
书院的功能
化民成俗,明人伦,兴教化,是书院的基本功能;
“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立德树人是书院的根本目的;
问津书院:“子路问津”、“指点迷津”。
问津书院明代山长萧继忠与某屠户的对话
萧氏在一屠户家避雨,屠户问道:“萧先生乎?近来所讲何学?”
萧答:“不过平常日用事。”
屠户又问:“所讲某等亦可为否?”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学而不厌:法门无量誓愿学;
诲人不倦:众生无边誓愿度;
克己修身:烦恼无尽誓愿断;
志在圣贤:佛道无上誓愿成;
民间礼俗:敬畏教育;不敢恶;
社会文化:羞耻教育;羞于恶;
培养造就什么样的人
关乎民族复兴,国家兴亡!
罗素说:一个由本性优秀的人组成的民族,要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修身”,教育目的一切“为己”,以修身之道倡导人们形成良好的本性,从而成为优秀的民族。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2、传播知识,大众讲堂来自“有教无类”;“圣愚无间”“虞山会讲,来者不拒。人皆可以为尧舜,何论其类哉!凡我百姓,年齿高者,与年少而知义理者,无分乡约、公正、粮里、市井、农夫,无分僧、道、游人……果胸中有见者,许自己上堂讲说。”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之要:在希贤,在为己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