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典同行 同圣贤为友

合集下载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拂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我校经典文化长廊时,书香校园的上空就回荡着这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

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传统经典文化的阳光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伴随着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常在校园上空回响,而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则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吟咏李白,我们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东坡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咀嚼《弟子规》,我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孝敬之道。

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

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文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持之以恒地把经典文化书籍读下去,自幼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一定会涵养你们的性情,增长你们的智慧,提升你们的眼界,使你们受益终生。

同学们,诵读经典吧,濡染中华经典的灵气,贯注传统文化的脉气,厚积方能薄发~同学们,在传统经典文化中徜徉吧,与古人对话,与大师对话,净化我们的
心灵,提升我们的品格。

让我们用“温文尔雅谨信笃行”的品格为学校十周年庆典献礼~
谢谢大家~。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敬南镇何家坪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记实“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从敬南镇何家坪学校传出的琅琅读经声。

敬南镇何家坪学校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

现有教师17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2人,住校生240人。

学校秉承“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想,教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时时关心学生,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该校在学校工作中着眼未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以德促教”的目标。

不断反思德育的成败与得失,面对教育与现实脱节、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的偏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针对学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集体观念、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模糊的现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燃眉之急。

学校德育应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遵循“仁孝——感恩——励志——成才”的传统成才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孝”“悌”入手,树立“明德化人”、“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独特的教化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善念,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经典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每天早晨,我们班的教室里就会传出诵读经典的稚嫩童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陶的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受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经典可作为孩子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才开始诵读古诗文,受到了来自家长的疑惑,有的家长不理解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孩子就要背诵不太明白的古诗文,能行吗?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不到半月的时间,我们班把不间断熟背还需要八九分钟的《弟子规》背了下来,家长们经过这段时间,看到了孩子的惊人变化,都举手表示赞成。

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教益。

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虽然当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帮孩子定会悟出经典中的道理和魅力,影响他的一生。

通过经典诵读,许多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背诵,因为他早已把这些诗文熟记于心,这给他们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经典诵读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以其“厚积薄发”。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经典诵读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的孩子,明日必将与众不同!。

同行携经典,为友伴圣贤作文初中

同行携经典,为友伴圣贤作文初中

同行携经典,为友伴圣贤作文初中《同行携经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典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我特别喜欢读《西游记》,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

每次读到他打败妖怪,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情节,我都觉得特别精彩。

就好像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神奇的冒险。

还有《安徒生童话》,里面的丑小鸭一开始被大家嫌弃,但是它不放弃,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努力,就算现在不优秀,以后也能变得很棒。

所以呀,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在这些精彩的故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同行携经典》小朋友们,经典可是个好宝贝!比如说《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可聪明啦!他用智慧想出好多奇妙的计谋,打了好多胜仗。

就像空城计那次,他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就把敌人吓得不敢进攻。

再讲讲《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长得美美的,却被恶毒的皇后欺负。

但她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次读这个故事,我都为白雪公主感到高兴。

我们要和经典做好朋友,从里面收获快乐和智慧。

《为友伴圣贤》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有很厉害的朋友呀?其实圣贤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呢!孔子爷爷就是一位大圣贤。

他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懂礼貌,还要关心别人。

比如说,在学校里要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能打架、不能骂人。

还有孟子,他说要有爱心,要善良。

就像我们看到小猫咪受伤了,要去帮助它,这就是有爱心。

让圣贤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就能变得更棒!《为友伴圣贤》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圣贤这个好朋友。

像岳飞将军,他特别勇敢,为了保护国家,打了好多胜仗。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要爱自己的国家。

还有李白大诗人,他写的诗可美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知道在外的时候会想念家人。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_高中生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_高中生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人类历史从史前文化发展至今,如果说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依赖于物质生产的进步和发展,那么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灿烂则离不开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厚度、哲学的深度、科技的智慧、文学艺术的审美等诸种文化要素的传世经典。

文化经典是人类历史的痕迹,记载着刀耕火种的荒蛮、烽火狼烟的残酷、群雄逐鹿的惨烈、流民失所的悲哀。

历史的演进从来都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今天的文明是昨天的血与火、刀与剑铸就的。

文明的子孙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明史》……它们是我们民族薪火相传的血脉,割断了它就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人类赖以生存、因之发展的生命源泉。

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一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皎如皓月、灿若群星的圣贤先哲,用自己的情感与心灵、沉思与理性,构建了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心理基础。

古希腊诡谲斑斓的神话传说和灵怪动听的圣经故事,构成了西方文化重视人、热爱人、捍卫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隐忍现世、渴望天堂的虔诚的基督教来世主义信仰。

在中国,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等祌话传说造就了表现在楚汉、盛唐、明清等朝代占据思想主流的浪漫主义,并日益积淀为华夏儿女乐观、开朗、大方、豪爽的人格魅力。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中,“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伦理规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人生修养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执著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宽厚豁达的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执著、进取、善良、坚韧、仁爱、宽厚、谦让等优秀品格。

与此同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则从天与人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这--角度,铸造了我们民族心理情感的另一维^和谐、自然、无为、超脱、宁静、深远。

儒道互补构成了屮华民族庞大的文化体系,也构成了稳健深沉而又灵动深情的情感。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感想与体会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感想与体会

读经典文句与圣贤为友感想与体会
经典文化里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有他们总结的人生哲理。

古往今来,这些经典孕育了许许多多的华夏儿女。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一笔巨大的宝藏。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应该继承它、发扬它。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我们应该诵读经典,向经典学习。

现在的社会太过于浮躁,竞争太过于激烈,我们每一天都在快节奏的生活,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最想要,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失去了太多,所以我们要诵读经典,学习经典,体会经典中的精髓。

经典就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他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他可以让我们感到很平和安全。

会改变我们身上的浮躁之气,在经典中我们可以学会“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己,让自己不偏离轨道。

我们可以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们懂得谦虚,我们可以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道朋友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的人认为现在学经典已经没什么用了,认为经典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了,但是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才需要经典。

我们需要经典来指引,来引导我们更上一层楼。

现在,很多学校都开了国学课,让学生们系统的学习经典。

每一天,与《三字经》,《弟子规》,《老子》,《论语》,《孟子》等经典为伍,每一天与先贤打交道,与他们在历史的时空中对话。

跟着
圣贤学习礼节,跟着圣贤学学习方法,体会圣贤的道理,引发我们的思考,怎么会不进步呢?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需要你我的脚步,让我们坚持下去,让书香之气遍布校园,便布华夏!便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上屋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纪实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上屋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纪实
美” 的条幅 赫然醒 目, “ 忠报 国”等壁画形 象生动 ,孔 精
到古诗文的浸润 。厚积 而薄发 。 六 是邀请家长 、各级 领导 参加 “ 中华 古诗词诵 读”活 动汇报会 ,并借此大力宣传和 表彰优 秀学生 。 黄校 长说 ,学校开展 诵读活动 的 目的不仅仅 是让学生 记住名 篇佳作 ,更重要 的是寻根 ,寻民族 精神之根 ,寻现 代文 明之根 。在 诵读 古诗 文 中弘扬优 秀的民族传统 文化 ,
上屋 小学开展 国学教 育纪 实
子雕塑 铜像栩栩如 生 。黄 校长说 ,在上屋 小学校园 里 ,每 个角落和空 间都彰 显着浓 厚的 国学 教育文化 氛 围 ,让 学生
处处 受到 国学教 育的熏陶 。
上屋小学是宝安区最 早推行 经典诵读 的学校之一 。 早 在2 0 年 9 ,在摸 索 与 实 践 的 基 础 上 ,上 屋 小 06 月
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 学教 育 走 进 课 堂
拓 宽 国学 教 育 内容
今年 国庆 节 假期 ,上屋 小 学 开 展 了一 次专 I 向学 ]面
生家长 的大型公益 活动—— “ 幸福 人生 ・ 国学 引导家庭教
育” ,使 国学教 育走进 了走进了 学生家长 的心 中。整个 活 动为期三 天 ,精 心安排 了 《 认识 弟子规 》 《 重新 认识传统 文化 》 《 移风 易俗 莫善 于乐 》 《 假如 “ 后天 ”来 临 》 《 礼 在人际 关系中 的运 用 》等以 国学 传统文化 为 内容 的课程 。 活动很 好地体现 了 “ 孝悌 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 和平 ”优 秀 的传 统伦理道德 理念 ,给家长 学员们 以收获和 感动 ,进

步加深 了他们对祖 国优 秀传统文化 的认 同和热爱 。

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作文600字

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作文600字

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作文600字“学而不厌”、“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字字句句仿佛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链珠心田,又好似烙印镌刻在我的心间。

阅读让我与经典相伴,让我与圣贤同行。

记得那时我刚进少年宫,爸爸妈妈就开始让我背唐诗宋词。

虽然那时我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诗词语言的美感美让词汇我很陶醉,我居然囫囵吞枣地一首一首背了下来。

时不时在家背着小手念念叨叨,好似自己就是一个小诗人。

直到有一天和妹妹一起登上了妈妈学校的舞台,那是一种怎样开心又尽兴紧张的心情啊!开心是因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我背诵的功力,紧张是因为害怕忘词出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话筒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播到礼堂的每个角落,背着背着,我忘掉了害怕,开始像在家里一样摇头晃脑起来。

“嗬!这孩子这么小就辞汇能背这么长的词了,真厉害!”“这两女孩子不简单!”妈妈笑了,我背得更起劲了,一得意居然从妈妈手里把话筒“抢”了过来,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

这掌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诵读经典带来的荣耀,的心里充满了大大的温情。

上了小学,妈妈给我买来了《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带有注释的《诗经》、《论语》,我如饥似渴地翻阅下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使我明白了: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日常用品,一个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行事做人处事的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努力学习说道我如果少年时代不努力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到老了就会一事无成。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令我掌握了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在求学时要用心想,仔细看,专心地读。

《论语》让我懂得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我十岁生日那天,好朋友中国送我一套中国历史小说,这些长篇小说让我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展示出古典小说的无穷演绎出魅力。

《红楼梦》里的英雄形象让我牵肠挂肚,《西游记》里的故事令我浮想联翩,《水浒传》底下绿林好汉的悲惨遭遇叫我深思……这些经典丰富了我的知识,启迪了我的智慧,见证了我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经典同行同圣贤为友
近年来,“国学”很热,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儿童读经班”、“国学研修班”,许多著名高校也都成立了国学研究院,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自06年起就开始招收国学专业六年制的本硕连读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

新闻媒体近年来也出现了“国学热”,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就捧红了很多讲国学的学者,如于丹、易中天、鲍鹏山、钱文忠等。

可以说,“国学热”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国学热潮:历史的必然首先,“国学热”是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逐渐恢复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向来对自己的文化特别自信。

但近代以来,由于长期遭受外侮,特别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彻底丧失了自信。

所以,20世纪的中国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算传统文化的高潮,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则是“文化大革命”。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封建毒瘤,进行彻底清算和全面扫荡,不仅使古迹、文物遭到空前未有的毁坏,更使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遭到最惨痛的摧残,“国学”成了封建糟粕的代名词。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中国人终于重新鼓起了自信,能够用一种比较客观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中国人的思想和信仰也更加多元开放。

一方面,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影响着一部分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做为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向传统回归,自然是更多的人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由此引发了“国学热”。

此外,“国学热”也与当今世界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现代文明病有关。

比如,现在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引发我们对古人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新关注。

又如,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导致人们身心的极度疲惫,引起了我们对古人那种悠闲自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的醉心与向往。

再如,当今世界的科技狂热,导致人的快速异化和世界末日的恐慌,而中国古人对于科技的思想理念,不失为一剂拯救的良药。

学习国学:青年的责任中华文明不仅特别悠久,又是人类历史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一大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是围绕着几部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核心经典衍生开来的。

所以,先秦时代的经典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先秦经典中,儒、道两家又最为重要的。

第三,在儒、道两家中,儒家的思想自汉以后是历朝历代的核心统治思想,代表了官方的意识形态,影响最大。

第四,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禅宗的出现标志着佛教的完全中国化,其影响尤大。

综合这四种因素,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人必读的七部经典是《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朱熹的《近思录》、王阳明的《传习录》以及禅宗祖师慧能的《六祖坛经》,把儒、道、佛三家都包括进去了。

学习国学基本经典,可以让我们从古代圣贤那里获得无上的大智慧。

在圣人的智慧中,对我们最具启发的是他们的人生智慧。

人生充满了痛苦和烦恼,只有圣人的伟大智慧,才能化解我们内心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让我们人生真正快乐起来。

比如,孔子的一生特别坎坷,但他总是能够保持着快乐的状态。

《论语》里说他平时在家闲居的时候,总是很和乐、很舒心的样子。

不仅如此,只要不办丧事,他每天都会唱歌。

凡是碰到歌唱得好的人,他一定让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跟着唱。

他在陈国的时候,断粮七天,有好几个弟子都饿病了,孔子却气定神闲,弹琴不辍。

如果不是拥有大智慧,怎么能够达到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这种境界呢?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只有成为“仁者”,我们
才能成为像他一样快乐无忧的人。

那么,怎样成为仁者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读《论语》,获得他的智慧的启发。

这样的人生大智慧,除了圣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教给我们。

圣人不仅能教给我们形而上的人生大智慧,他也能教给我们很实用、很实在的生活智慧。

比如,识人交友的智慧。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知人可谓难矣。

但是,如果我们读了《论语》,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意思是说,一个人满嘴都是讨人喜欢的话,满脸都是讨人喜欢的样子,这样的人肯定不是什么有仁德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是对你有什么企图,或是需要你给他做什么事情,他凭什么要腆着脸讨好你呢?所以,遇到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提防他。

比如,待人接物的智慧。

如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意思是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在待人接物上有三方面应该注意:一是要严肃自己的容貌,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懈怠;二是要端正自己的脸色,这样就容易使人相信;三是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

像我们做老师的,如果为师不尊,在课堂上不严肃,举手投足很轻佻,学生就会瞧不起。

你跟别人谈正经事,你却嘻皮笑脸的,一点不严肃,那人家怎么会相信你?在公众场合说话,语气要庄重、沉稳,速度要适当慢,这样就会避免口无高遮拦,出纰漏。

比如,搞好工作的智慧。

《论语》里记载了孔子的弟子子张向他请教如何求仕禄的办法。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
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这样就会减少过失。

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做,就会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一句话,就是少说错话、少做错事,就能把工作做好。

比如,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智慧。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任何问题都有相对的两个方面,只要从这两个方面反复地叩问,问到穷尽之处,就可以获得折中的、合理的处理方法。

所以,孔子又说:“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如果只向事情相反的一头用力,那就会有害了。

这就是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

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核心在于中华文化的复兴。

而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就在那些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典里面。

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学好国学经典,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基本经典是打开中国文化大门的金钥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起来是很困难的。

这种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文言文的障碍,另一个是对中国古代的思想的隔膜。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学习中国文化就无从谈起。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前面提到的那么国学基本经典。

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是在先秦时期就确立下来的。

因此,只要掌握了产生于先秦的国学基本经典,就是掌握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金钥匙。

学习国学经典是所有文科生甚至理科生搞好专业学习的需要。

一方面国学经典本身就是有些专业学习的主要对象。

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传统专业。

另一方
面,学好国学经典,学别的东西就有势如破竹之感,可以让我们将来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大成就。

不仅人文社会科学是如此,自然科学的也是如此,如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王梓坤,物理学家杨振宁等一流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方面能够取得的杰出成就,与他们良好的国学修养也是分不开的。

学习国学基本经典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然要求。

首先,一切圣人都是最好的教师。

尤其是孔子,他的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知行合一”、“不愤不启”,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其次,圣人的智慧是点亮学生心灵、引导他们成长的最好的教材。

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

学好国学经典,将来就多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选项。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经典首先应该背诵。

可以集中每个学期的课余时间,把《论语》、《孟子》、《老子》、《大学》、《中庸》等陆续背下来。

背过之后一定要不断的复习。

把经典常臵床头,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

另外,可以把经典拷到手机或mp3里面,随时随地学习。

除了要熟读、记诵几部核心的国学经典,这应读一些注本和研究著作了,加深理解。

对“四书”,应读朱熹的《四书集注》,如果觉得困难,也可以读现代的注本,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陈鼓应的《老子》和《庄子》的注本。

在此基础上,最好再读一部经典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等,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