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伴
与经典同行 同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同圣贤为友近年来,“国学”很热,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儿童读经班”、“国学研修班”,许多著名高校也都成立了国学研究院,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自06年起就开始招收国学专业六年制的本硕连读生,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机构。
新闻媒体近年来也出现了“国学热”,央视的《百家讲坛》节目就捧红了很多讲国学的学者,如于丹、易中天、鲍鹏山、钱文忠等。
可以说,“国学热”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国学热潮:历史的必然首先,“国学热”是我们的民族自信心逐渐恢复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向来对自己的文化特别自信。
但近代以来,由于长期遭受外侮,特别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彻底丧失了自信。
所以,20世纪的中国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算传统文化的高潮,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次则是“文化大革命”。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传统文化看成是封建毒瘤,进行彻底清算和全面扫荡,不仅使古迹、文物遭到空前未有的毁坏,更使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价值理念遭到最惨痛的摧残,“国学”成了封建糟粕的代名词。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中国人终于重新鼓起了自信,能够用一种比较客观的眼光来对待自己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中国人的思想和信仰也更加多元开放。
一方面,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影响着一部分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做为一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向传统回归,自然是更多的人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由此引发了“国学热”。
此外,“国学热”也与当今世界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现代文明病有关。
比如,现在环境的严重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紧张,引发我们对古人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新关注。
又如,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导致人们身心的极度疲惫,引起了我们对古人那种悠闲自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的醉心与向往。
再如,当今世界的科技狂热,导致人的快速异化和世界末日的恐慌,而中国古人对于科技的思想理念,不失为一剂拯救的良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旗下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拂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我校经典文化长廊时,书香校园的上空就回荡着这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
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传统经典文化的阳光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伴随着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常在校园上空回响,而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则在我们的心头荡漾。
吟咏李白,我们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情怀。
泛舟赤壁,我们不仅领略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美景观,更感受到苏东坡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咀嚼《弟子规》,我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孝敬之道。
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传统文化犹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
而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一册册光辉的篇章,一首首气吞山河、如泣如诉的诗词文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在这样的星空下,承前启后,生生不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持之以恒地把经典文化书籍读下去,自幼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一定会涵养你们的性情,增长你们的智慧,提升你们的眼界,使你们受益终生。
同学们,诵读经典吧,濡染中华经典的灵气,贯注传统文化的脉气,厚积方能薄发~同学们,在传统经典文化中徜徉吧,与古人对话,与大师对话,净化我们的
心灵,提升我们的品格。
让我们用“温文尔雅谨信笃行”的品格为学校十周年庆典献礼~
谢谢大家~。
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敬南镇何家坪小学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活动记实“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从敬南镇何家坪学校传出的琅琅读经声。
敬南镇何家坪学校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学校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平方。
现有教师17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2人,住校生240人。
学校秉承“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想,教师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时时关心学生,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该校在学校工作中着眼未来,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学思想,就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实现“以德促教”的目标。
不断反思德育的成败与得失,面对教育与现实脱节、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社会对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的偏差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针对学生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集体观念、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模糊的现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燃眉之急。
学校德育应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遵循“仁孝——感恩——励志——成才”的传统成才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孝”“悌”入手,树立“明德化人”、“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独特的教化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善念,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经典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每天早晨,我们班的教室里就会传出诵读经典的稚嫩童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陶的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受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经典可作为孩子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
才开始诵读古诗文,受到了来自家长的疑惑,有的家长不理解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孩子就要背诵不太明白的古诗文,能行吗?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不到半月的时间,我们班把不间断熟背还需要八九分钟的《弟子规》背了下来,家长们经过这段时间,看到了孩子的惊人变化,都举手表示赞成。
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教益。
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虽然当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帮孩子定会悟出经典中的道理和魅力,影响他的一生。
通过经典诵读,许多学生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背诵,因为他早已把这些诗文熟记于心,这给他们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经典诵读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以其“厚积薄发”。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经典诵读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的孩子,明日必将与众不同!。
同行携经典,为友伴圣贤作文初中

同行携经典,为友伴圣贤作文初中《同行携经典》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典就像是我们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我特别喜欢读《西游记》,孙悟空的本领可大啦!他会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
每次读到他打败妖怪,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情节,我都觉得特别精彩。
就好像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神奇的冒险。
还有《安徒生童话》,里面的丑小鸭一开始被大家嫌弃,但是它不放弃,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努力,就算现在不优秀,以后也能变得很棒。
所以呀,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在这些精彩的故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同行携经典》小朋友们,经典可是个好宝贝!比如说《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可聪明啦!他用智慧想出好多奇妙的计谋,打了好多胜仗。
就像空城计那次,他一个人在城楼上弹琴,就把敌人吓得不敢进攻。
再讲讲《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长得美美的,却被恶毒的皇后欺负。
但她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次读这个故事,我都为白雪公主感到高兴。
我们要和经典做好朋友,从里面收获快乐和智慧。
《为友伴圣贤》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有很厉害的朋友呀?其实圣贤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呢!孔子爷爷就是一位大圣贤。
他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懂礼貌,还要关心别人。
比如说,在学校里要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能打架、不能骂人。
还有孟子,他说要有爱心,要善良。
就像我们看到小猫咪受伤了,要去帮助它,这就是有爱心。
让圣贤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就能变得更棒!《为友伴圣贤》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圣贤这个好朋友。
像岳飞将军,他特别勇敢,为了保护国家,打了好多胜仗。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要爱自己的国家。
还有李白大诗人,他写的诗可美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知道在外的时候会想念家人。
2024年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

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经典国学教学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读、诵、议、评”,使学生增长知识,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研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建学习型的文化校园;通过研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凝聚师生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意识,树立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远大志向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5)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6)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预备铃前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分钟。
纪念孔子的朋友圈文案

纪念孔子的朋友圈文案
1、仁人正道,至圣先师。
2、天佑中华有先师,厚德传承继圣贤。
3、纪念先贤,弘扬国学,传承经典。
4、祭奠至圣先师,传承千年文脉。
5、弘扬传统文化,追思先贤孔子。
6、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努力学习与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7、儒学精神照华夏五洲,先师功德垂青史。
8、走进孔子,亲近仁义,弘扬正气,表达仁爱。
9、以虔诚之心、崇敬之情,恭祭先师孔子。
10、纪念孔子诞辰弘扬国学,推崇传统文化思想。
11、圣贤思想,光耀千年。
12、共祭先师,传新时代文明。
13、尊圣贤,敬师尊,兴中华之仁学,传华夏之薪火。
14、共祭至圣先师,浩瀚寰宇,赫赫大光,欣我华夏,圣道弘扬。
15、纪念孔子诞辰,弘扬中华文化。
16、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圣贤精神。
17、继承孔子之志,弘扬中华文化。
18、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儒学思想。
19、追思先贤,尊崇圣人,倡导仁礼,汲取千年不熄的孔子智慧之光。
20、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
以经典为伴,以圣贤为友

以经典为伴,以圣贤为友——成立班级国学研究小组倡议书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是其中最具光辉的一部分,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给中华人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言简义丰的《论语》中,我们知道“一日三省吾身”的为人原则,知道“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道“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抱负;在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中,我们知道要孝顺父母,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知道诚实守信,做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知道好好学习,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些至理名言于我们自身而言,塑造了我们刚健高尚的人格,使我们成为内外兼修的未来精英;于中华民族而言,提高了民族道德素质,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我们,承担着祖国的希望,学习国学经典,提升道德修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任一大己任。
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上下而求索,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请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诵读,诵读弟子规、孝经、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
二、要求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
三、每周写一篇国学经典学习感悟,与同学们、家人朋友、老师们进行讨论交流。
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诵读经典、学习经典。
以经典为伴,感悟经典,开拓广阔视野;以圣贤为友,见贤思齐,塑造人格魅力!附:国学经典诵读推荐书目《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劝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孝经》、《正气歌》、《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 点 :
, 才 能 完 成 其 社 会 责 任 和 义 务 。 具 体 有
人 ” , 即 “ 仁 ” 。 一 个 人 必 须 要 有 仁 爱
应 该 做 的 事 情 。 而 这 些 义 务 的 本 质 便 是
在 社 会 里 行 事 为 人 , 有 他 应 该 遵 行 的 义
义 : “ 义 ” 是 一 种 观 念 形 式 的 规 范 , 一
还 原 息
惨 予 心
凤 不 翔
覆 巢 毁
蛟 龙 不
干 泽 而
盘 操
陬悲留卵游渔
。,。,。,
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
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 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
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
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
中心思想是孝、弟、忠、
信、礼、义、廉、耻,其
核心是“仁”。儒家学说
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
谢 谢 观 赏 !
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
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
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
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代表人物
孟子
朱熹
孔子、孟子、董仲舒、
二程、朱熹、陆九渊、王
明阳
伦在 平 射兄 如之“务个
理人 天 到弟 下心爱和人含
, 心 理 的 模 式 。
与 人 的 世 间 关 系 中 , 建 立 了 一 种 现 实 的
“
仁
”
“
仁
” 的 含 意
论语
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4 11 < >
) , 字 仲 尼 。 排 行 老 二 ,
月
日
农 历 二 月 十 一
农 历 八 月 廿 七
~ 前
年
孔 丘 ( 前
年 月
日
去鲁歌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
奈手龟予龟 龟无山欲山 山斧蔽望操 何柯之鲁 !,。兮
,
维以卒岁。 孔子诗选
蟪蛄歌
违山十里, 蟪蛄之声, 犹尚在耳。
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为伴
制作:岳媛
秋 》
。
第 一 部 编 年 体 史 书 《 春
化 名 人 之 一 。 编 撰 了 我 国
创 始 人 , 世 界 最 著 名 的 文
想 家 和 教 育 家 , 儒 家 学 派
孔 子 是 我 国 古 代 伟 大 的 思
汉 族 人 , 春 秋 时 期 鲁 国 人 。
551 9 28 < > 479
论语曰:[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叁]子曰:“学而诲女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伍]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陆]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 [柒]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
2 3
、 一 种 心 理 原 则 : 将 人 的 感 情 心 理 消 融
下 。 一 步 一 步 向 外 辐 射 。
、 一 种 政 治 理 想 : 修 身 、 齐 家 、 治 国 、
他 人 身 上 。
有 亲 情 , 在 亲 情 的 基 础 上 发 扬 光 大 , 辐
Hale Waihona Puke 、 一 种 推 广 程 序 : 一 个 人 一 定 要 与 父 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