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合集下载

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

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4,8(2):97-101http://xb ynau edu cn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sk@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3-09-04 修回日期:2013-12-04 网络出版时间:2014-3-17 16:51 作者简介:邱龙升(1977-),男,江西南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字学、文献学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40317 1651 018 htmlDOI:10 3969/j issn 1004-390X(s) 2014 02 018汉代镜铭之长寿吉语邱龙升1,2(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2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海南海口571100)摘要:汉代镜铭中的长寿吉语内容丰富,就文辞而言,既有“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等常见内容,也有“上有仙人不知老”、“寿敝金石西王母”等罕见吉语。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镜铭长寿吉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汉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既表现了人类祈福长寿与长生的朴素幸福观,同时又反映了汉代社会特殊的民间信仰和早期道教文化。

关键词:汉代;镜铭;长寿吉语;道教文化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4)02-0097-05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attheHanPeriodQIULongsheng1,2(1 DepartmentofChinese,BeijngNormalUniversity,Beijng100875,China;2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QiongtaiHigherNormalCollege,Haikou571100,China)Abstract: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attheHanperiodarerich.Asalinguisticphenomenon,longevityauspiciouswordsofthemirrorinscriptionhaverichculturalcontentandrefractcol orfulculturetypeofHanethnicgroup.Thesewordsarenotonlyexpressionsofhumansimpleviewofhappi ness,suchaslongevity,immortallife,butalsoreflectspecificfolkbeliefsandearlyTaoismculture.Keywords:theHanPeriod;themirrorinscription;auspiciouswords;Taoismculture 长寿吉语就是祈福长寿与长生的吉祥辞语,表现形式多为词或短语。

汉代七言镜铭的时代精神

汉代七言镜铭的时代精神
[ 中图分 类号 ]1 7 2 [ I0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 编号 ]6 1— 4 2 2 1 )5— 0 8— 3 17 7 2 (0 0 0 0 2 0
Th p rt o h m e n S v n — c a a t r— t — —l e P e s e S ii ft e Ti s i e e — h r c e — o— a - i o m n I s rb d i h o z i r r o h i Dy a t n c i e n t e Br n e M r o ft e Ha l n sy
[ ywod ]nc p o eboz r r fh nD nsy Svn— hrc r t —a l e om ; h it Ke r s i r t ni t rnemio eHa y at; ee c a t — o —i e s tes r si i n h r ot ae np pi
H hfn U S uag, 2
( . om l c ol H a gh Istt o eh ooy H a gh u e 4 5 0 ; 1 N r a S ho , un si ntue f c n l , u n si b i 3 0 3 i T g H
2 Lt a r C l g Hue N r l nv r t H a gh H b i 3 0 2 . i rt y o ee, b i oma U i sy, u ns i u e 4 5 0 ) e u l ei
ist e c a a tr t f Ha u ia d Ha a d i s B s d o h m ,w t mp o r a h a c n l so s:t e e h ce s c o n W d n n Xu n it h r ii me . a e n t e e at e tt e c o c u in h C ie e a ce tS v n—c a a tr o—a~l e p e a e n s a i g u n te Xi a y a t . h n s n in e e h r ce —t i o ms h d b e h p n p i —h n D n s n h y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有关铜镜拓片的诗句
1.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

2.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3.扬州青铜作明镜,暗中持照不见影。

4.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5.欲将珠匣青铜镜,换取金尊白玉卮。

6.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

7.灯前再揽青铜镜,枉插金钗十二行。

8.拂云朱槛捧昭回,静对铜浑水镜开。

9.霜髭晓几临铜镜,雪鬓寒疏落剃刀。

10.望春楼外沧波,旧年照眼青铜镜。

11.无情却是青铜镜,刚照书生两鬓丝。

12.江面一峰何所似,青铜镜裹绿云鬓。

13.一顾平湖山尽处,碧铜镜外走青蛇。

14.勤向竹庐温手脚,嫩寻铜镜正衣冠。

略论汉代镜铭的语言艺术特征

略论汉代镜铭的语言艺术特征

第 4期

瑞: 略论 汉代 镜铭 的语 言艺 术 特征
11 3
官 位” “ 、长毋 相忘 ” 。偶 有 五言句 单独 成文 , : 等 如
“ 王 日月 吉” 天 。六 言句 、 言 句独立 成 文亦 较少 , 七
途 的渴望 , 与汉 代 希 望 建 功 立业 的大 气 象是 一 这
致 的 。“ 长宜 子孙 ” “ 子保 孙 ” “ 吉宜子 ” “ 、宜 、大 、长 生子 孙 ” 等在 《 录》 集 中亦 俯 拾 即是 。古 人历 来 重
[ 键 词 ] 铜 镜 ; 代 镜 铭 集 录 ; 文பைடு நூலகம் 关 汉 铭
[ 图分 类 号 ] I6 . 中 296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编号] 10 文 0 2—52 (0 10 —0 3 2 7 2 1 )4 10—0 4
台 湾 中央 研究 院历史 语 言研究 所通过 对 出土 的汉 代古 镜 的整理 , 得镜 铭近 两千 五百篇 , 编为 汇 《 汉代 镜铭 集 录》 下 文简 称《 录》 … 。书 中将 古 ( 集 )
中 : 宜孙 子。 长
男 子所 作 , 者 和作者 的群体 迥异 , 与大 多数 的 读 这 文学作 品是不 同 的 , 也 使 得 汉代 镜 铭 有 着 独特 这
的艺术 特 色 。


整 齐 简 短 的句 式
受 镜 子空 间所 限 , 镜铭 均为 短篇 , 铭文 最少 为

在形 式上 , 铭文 与古镜 即是 如此 结合 。 镜 铭 的句式 有 整 齐 、 短 的 特 点 。最 短 的 铭 简 文仅 一 “ ” , 德 字 亦有 二言 、 三言 、 四言句独立 成 文 , 诸 如“ 金” “ 生 ” “ 五 、长 、 子丑 已” “ 三 公 ” “ 宜 、至 、君

关于铜镜的诗词

关于铜镜的诗词

关于铜镜的诗词铜镜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镜子类型,它由铜质制成,磨光而成。

在古代中国,铜镜被广泛用于个人化妆和仪容整齐,同时也被视为高贵品味和文化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关于铜镜的诗词,描述了它的用途、美感以及与古人的联想。

1. 宋代文人苏轼在《东坡忆秋》一词中写道:“轻罗小扇翠眉点,画箸酒杯金镜前。

”这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个文人的仪态,他在美酒佳肴之前,细心打扮自己,用金镜前作为工具来照看自己的仪容。

2. 清代文人袁枚在《掩弓箫录》中记载了“艳菊拥黄昏,佳人帖铜镜”的诗句。

这是描绘了古代美女对于铜镜的使用,她们靠着铜镜来华丽打扮自己,使自己的美丽更加璀璨夺目。

3. 古代文人陆机是唐代文人陆羽的一位女儿。

她在《赠画和镜》中写道:“金堂尺籍万卷开,铜镜斑斑旧污来。

世产甚贤无艳质,妆罢犹应故相迴。

”这里描述了一个已经有些年岁的铜镜,即使有些斑斑污垢,仍然能够反射出当时主人的美丽和气质。

4. 这里还可以引用唐代文人刘禹锡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几句:“铜镜沉香犹带云,小院无人深僻村。

独出广川知有客,夜来珠轮忽满垠。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述铜镜,但是通过铜镜和沉香的条件性修饰词,营造出一种古代文人思念远方客人的寓意。

5. 还可以援引一些古代诗人的铜镜联想。

例如,唐代文人卢照邻在《河南行中三绝句》中写道:“恨只鞍马空望断,岂独铜镜黯双眸。

”这里通过诗人的心情来比喻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用铜镜来引申表达了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切。

总之,古人在诗词中对铜镜的描写多样而生动,充分展现了铜镜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美丽的追求。

它不仅是纯粹的日常用品,更是一种体现个人修养和高雅品味的文化符号。

汉代铜镜铭文所见广告语特征

汉代铜镜铭文所见广告语特征

汉代铜镜铭文所见广告语特征作者:梁智杰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3期摘要:汉代铜镜有很多体现广告性质的铭文,这对研究汉代社会经济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铜镜铭文所具备的广告语特征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具有品牌意识;二是对商品质量的夸誉;三是具有商品推销的倾向。

关键词:汉代;铜镜铭文;广告语特征广告是指“商品制造者有计划地通过某种媒介向所选定的消费对象介绍和宣传商品的有关情况,如生产者、产地、质料、性能、使用效果等,以唤起消费者注意,说服消费者购买、使用,扩大商品销售。

”[1]而在汉代铜镜铭文中也有很多体现了广告这一性质,不仅铭文数量多,而且特征明显。

笔者以王纲怀先生编著的《汉镜铭文图集》[2](以下简称《铭集》)为主要参考资料,对汉代铜镜铭文所见广告语特征进行探究。

经统计,《铭集》中铭文内容明显具有广告语特征的汉代铭文镜共有177面。

下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铜镜铭文进行论述。

一、具有品牌意识《铭集》铭文列举:1.陈氏作竟(镜)与众异,左龙右虎四时宜(图363)2.青龙作竟(镜)自有常,长保二亲宜侯王(图365)3.青盖作竟(镜)世未有,位至王公车生耳(图366)4.上方作竟(镜)自有方,明如日月世有(图393)5.三羊作竟(镜)自有纪,除去不羊(祥)(图395)6.杜氏作镜世少有,凤黄(皇)驭车从九子(图419)7.雒家作镜,好洁少双。

更造众倚(奇)(图427)8.雒家作竟(镜),海内寡双,更造众倚(奇)(图431)由上述铭文可知,汉人品牌意识主要有二:一是表述铸造的铜镜是一家独有,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

如铭文“陈氏作竟(镜)与众异”、“青盖作竟(镜)世未有”、“杜氏作镜世少有”、“雒家作镜,好洁少双。

更造众倚(奇)”、“雒家作竟(镜),海内寡双,更造众倚(奇)”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二是表明自己的铜镜都是按照特定流程铸造出来的,有自己的标准、要求和规范。

汉代铜镜铭文大量可见“作竟(镜)自有纪”、“作竟(镜)自有方”、“作竟(镜)自有常”等,《逸周书·官人解》:“方與之言,以观其志。

汉代镜铭体式演变与七言镜铭的生成

汉代镜铭体式演变与七言镜铭的生成

汉代镜铭体式演变与七言镜铭的生成时嘉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摘要]铜镜铭文作为一种实用器皿上的韵文,有其独特的韵文体式,它与传统诗歌体系有所差异而又紧密联系。

前人研究的侧重点往往在七言镜铭与七言诗的生成关系上,而忽视了镜铭体系内部的形式变动。

文章从镜铭本体结构出发,剖析镜铭体式的演变与七言镜铭的生成,以新出土海昏侯《衣镜赋》及其他常见铭为例,探讨七言镜铭的“三+(兮)+三”型、“四+三”型及“六言+(兮)”型几种生成模式,并揭示镜铭常见书写模式及完整内在结构,其文辞安排亦与图像息息相关。

[关键词]汉代镜铭;体式演变;七言体;骚体诗;海昏侯衣镜赋[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9)03-0065-07[收稿日期]2018-11-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唐前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学综合研究”(17ZDA254)。

[作者简介]时嘉艺,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代铜镜铭文研究。

□出土材料与文学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第35卷第3期Vol.35No.32019年6月Jun.2019镜铭出现于战国,发展至汉代成为铜镜的主体装饰,其体式发展历经三言、四言、六言再到七言的转变,每一次变动都有其内在生成机制。

镜铭是七言体式文学诞生的早期形态之一,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将汉代七言镜铭与七言诗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颇多近似之处。

通过梳理镜铭的体式演变和生成原理,可以从结构的视角构建较为完整的镜铭发展史,亦可对汉代七言诗歌的起源予以补充。

一、汉代镜铭体式的演变从语体角度考察,诗歌的语体呈现从三言、四言、五言再到七言的发展趋势。

镜铭与诗歌的发展线索基本一致,西汉时期的镜铭中有三言体、四言体,其中以四言为主。

西汉中晚期出现了六言体、七言体,新莽时期直至东汉中晚期,七言体得到大量运用,三言体亦有存续。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汉代铜镜铭⽂中的七⾔诗(⼀)汉代铜镜铭⽂中的七⾔诗(⼀)【内容提要】汉代铜镜铭⽂中存在着不少七⾔诗。

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且,明⼈已经将其编⼊汉代⽂集中。

考察汉代铜镜铭⽂中的七⾔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诗已基本形成。

【⽂摘】:先秦⾄六朝⽂学汉代铜镜铭⽂保存着⼤量的⽂史资料,深⼊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如七⾔诗的起源形成问题。

关于七⾔诗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今尚⽆定论。

1],2],3],4]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诗句,以及张衡《思⽞赋》系词和《四愁诗》。

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诗句、张衡《思⽞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诗留存于世呢?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中。

关于汉代铜镜铭⽂中的七⾔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物记载的附庸,收⼊前⼈的相关著作中。

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有意识地收⼊古代⽂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

深⼊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七⾔诗的发展过程。

⼀、⽂物著作保存的汉代七⾔诗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中含有诗歌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诗镜铭的⼤致有:尚⽅鉴⼀(铭53字),尚⽅鉴⼆(铭35字),长⽣鉴(铭40字),仙⼈不⽼鉴(铭37字),青盖鉴(铭34字),服羌鉴(铭28字)等。

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具体铭⽂。

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于铭其背,则⼜有作国史语⽽为四字,有效柏梁体⽽为七⾔”者。

通过王⽒图录析出铭⽂,则是后⼈的⼯作。

较早记录汉代铜镜铭⽂中七⾔诗具体诗句的是宋代姚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一)
【内容提要】
汉代铜镜铭文中存在着不少七言诗。

这些诗歌,不仅宋代以后的考古学著作时加收录,而且,明人已经将其编入汉代文集中。

考察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可以发现,不少诗歌句句押韵,其结构形式已相对固定,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东汉以前七言诗已基本形成。

【文摘】:先秦至六朝文学
汉代铜镜铭文保存着大量的文史资料,深入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认识、澄清一些历来颇有争议的问题,比如七言诗的起源形成问题。

关于七言诗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学界说法很多,至今尚无定论。

1],2],3],4]从争论的情况来看,涉及汉代的资料并不丰富,学者们多提及的是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以及张衡《思玄赋》系词和《四愁诗》。

那么,除了汉乐府《郊祀歌》中的七言诗句、张衡《思玄赋》系词及《四愁诗》外,汉代还有没有七言诗留存于世呢?
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汉代有许多句句押韵的七言诗作品流传下来,它们多保存在汉代的铜镜铭文中。

关于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在明代以前,只是作为古董文物记载的附庸,收入前人的相关著作中。

直到明代以后,它们才被文人有意识地收入古代文集中的汉代作品序列中。

深入研究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七言诗的发展过程。

一、文物著作保存的汉代七言诗
最早注意到汉代铜镜铭文中含有诗歌存在的是北宋时期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四库全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在卷二十八,它专列有“诗辞门”,收录汉代铜镜12面,根据后世资料记载,其中具有七言诗镜铭的大致有:尚方鉴一(铭53字),尚方鉴二(铭35字),长生鉴(铭40字),仙人不老鉴(铭37字),青盖鉴(铭34字),服羌鉴(铭28字)等。

不过,《宣和博古图》只有图录和简介,并未录出具体铭文。

在“鉴总说”中,王黼只是提到:“至于铭其背,则又有作国史语而为四字,有效柏梁体而为七言”者。

通过王氏图录析出铭文,则是后人的工作。

较早记录汉代铜镜铭文中七言诗具体诗句的是宋代姚宽。

他的《西溪丛语》收载了不少古代文物,其卷上有云:“李晦之一镜,背有八柱十二兽,面微凸,蒂有铭云:尚方佳贡大毋伤,左龙右虎辟牛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


明代杨慎在《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摘录》(总称《丹铅总录》)中,搜罗了为数不少的汉代铜镜所载的诗体铭文,其中多首属于七言体。

《钦定西清古鉴》卷三十九,收录“汉尚方鉴”两面,除了介绍铜镜的文饰、形制外,还记录了其铭文:七言诗各一首。

并且,将它们与《博古图》、《西溪丛语》、《丹铅总录》中所收内容基本相同的汉镜铭文诗进行比较,指出异同。

钱唐倪涛《六艺之一录续编》卷一“金器题跋·汉尚方鉴铭跋”也载有一首七言诗镜铭。

还有从书法文字角度收录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诗者。

如:长洲顾蔼吉撰《隶辨》卷八载“驺氏二镜铭”和“李氏镜铭”。

当代文物著作亦有收录汉代铜镜七言诗铭文者。

如朱剑心先生的《金石学》,采录了五首汉代七言诗,其中有两首不见于其他记载:
许氏作竟自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

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

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

吉。

5](P161)
角王巨虚曰有熹,照此明镜成快意。

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

子孙相息家富就,玄天毋极受大福。

5](P162)
朱先生按语云:角王巨虚,言匈奴部落之大也。

《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其大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

”汉印有“四角羌王”、“四角胡王”。

这两首诗,前一首反映汉代选官推举制,诗风没有其他作品古朴,好像是顺口而歌。

后一首
反映汉朝与匈奴关系和睦。

这应该是汉代七言诗相对晚出的作品。

而孔祥星、刘一曼两位先生的《中国古代铜镜》一书,收录汉代铜镜铭文十分详备,诗歌方面包括三言、四言、骚体和七言体等。

十分重要的是,这些汉代的七言诗作品,并非仅仅见于文物著作,而是有大量的文物实物——汉代铜镜保存至今,这似乎可以证明七言诗体在汉代已经比较成熟。

汉代铜镜,全国各大博物馆几乎都有收藏。

而今天我们确切可知的具有七言诗铭文的汉代铜镜,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有不少藏品,仅仅根据杨桂荣先生《馆藏铜镜选辑》(二)、(三)介绍,就有七面以上,仅举三例。

其一,“王氏博局四神镜”(新莽),铭文篆书49字:
王氏昭镜四夷服,交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母(毋)极。

6](P215)
其二,“尚方博局四神纹镜”(新莽),铭文篆书30字:
上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由(游)天下敖四海佳兮。

6](P215) 其三,“新有善铜博局四神纹镜”(新莽),铭文篆书64字:
新有善铜出丹阳,炼冶银锡清而明。

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

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雀玄武顺阴阳。

子孙具备属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比金石如侯王兮。

6](P216)
这三面铜镜都是王莽时期的物品。

杨桂荣先生还介绍了东汉几件铸有七言诗铭文的同类文物。

总而言之,尽管这些著作收录了不少汉代七言诗,但并没有给予这些诗歌独立的文学地位,只是把它们看作是古董的附属品。

二、明人收入文集中的汉代七言诗
最早把汉代铜镜铭文中的诗歌收入古人文集中的,是明代嘉靖戊戌进士冯惟讷,他编撰的《古诗纪》共有一百五十六卷,尽管是在该书的最后一卷《别集第十二志遗》中收录了汉代古镜铭文中五首七言诗,但其进步之处,在于他首次承认了这些七言诗独立的文学地位。

这些诗,其实与杨慎《丹铅摘录》所收者基本相同。

《古诗纪》所收汉代古镜铭五首七言诗如下:
其一云: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铅锡清如明,左龙右虎尚三光,朱雀玄武顺阴阳。

其二云:上方作鉴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金石佳且好。

又六花水浮鉴:上方作鉴宜侯王,左龙右虎掌四旁,朱雀玄武和阴阳,子孙具备属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

又十二辰鉴铭曰:名言之始自有纪,炼冶铜锡去其滓,辟除不祥宜吉水,长保二亲利孙子。

辟如(缺一字)众乐典祀,寿此金方西王母。

又一镜铭曰:上方作镜四夷服,多保国家人民息,寇乱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吉后世乐无极。

后来,出生于嘉靖二十八年的梅鼎祚所编《东汉文纪》卷三十二,也收录了七首汉代七言诗:尚方鉴铭一尚方作镜母(毋)大伤,左龙右虎掌四旁,朱凤玄武和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兮,宜侯王兮。

尚方鉴铭二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比金石之国保。

尚方鉴铭三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如介石(下阙)。

尚方鉴铭四尚方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吉后世乐母(毋)极兮。

汉青盖鉴铭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安,胡虏殄灭天下阳,风雨时节五谷熟。

长孙孙朔阳天。

汉长生鉴铭调刻冶镜日月清,明(刊阙)五得商羽声,天地和合子孙成,常保夫妇乐长生。

汉清明鉴铭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尚三光,朱雀玄武顺阴阳。

另外,明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四十七,亦收汉代尚方鉴铭七言诗二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