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分析指南精华:子结构
ANSYS高级分析-子结构

1 引言在ANSYS平台上,所谓子结构技术就是将一组单元用矩阵凝聚为一个单元过程的技术,切吧这个单一的矩阵单元称为超单元。
在ANSYS分析中,超单元可以象其他单元类型一样使用。
唯一的区别就是必须先进行结构生成分析以生成能够利用的超单元。
但子结构并非在所有ANSYS模块中都能利用,目前ANSYS子结构技术可以在ANSYS/Mutiphysics,ANSYS/Mechanical和ANSYS/Structural中使用。
在ANSYS平台上,使用子结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机时,并且允许在比较有限的计算机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求解超大规模的问题。
比如进行非线性分析和带有大量重复几何结构的分析。
在非线性分析中,可以将模型线性部分作成子结构,这部分的单元矩阵就不用在非线性迭代过程中重复计算。
而在有重复几何结构的模型中(如有四条腿的桌子),可以对于重复的部分生成超单元,然后将它拷贝到不同的位置,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和计算机资源。
子结构还用于模型有大转动的情况下。
对于这些模型,ANSYS假定每个结构都是围绕其质心转动的。
在三维情况下,子结构有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平动自由度。
在大转动模型中,用户在使用部分之前无须对子结构施加约束,因为每个子结构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是允许刚体位移的。
对于大型三维问题的分析而言,需用磁盘空间相对于一个普通计算机系统来说太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子结构将问题分块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每一块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都是可以计算和承受的。
2 ANSYS子结构使用步骤ANSYS子结构使用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ANSYS子结构生成部分生成部分就是将普通的有限元单元凝聚为一个超单元。
凝聚是通过定义一组主自由度来实现的。
主自由度用于定义超单元与模型中其他单元的边界,提取模型的动力学特性。
图1是一个板状构件用接触单元分析的示意。
由于接触单元需要迭代计算,将板状构件形成子结构将显著地节省机时。
第18章_子模型(ansys教程)

18.4 曲杆:子模型(续)
8.选择外表面上的节点 ①将当前坐标系设置为“working plane” ②通过location X=9来选择节点 ③将所选节点存入文件fine.node 9.保存数据库文件(fine.db) 10.恢复数据库文件coarse.db1 11.在General postprocessor > submodeling, 选择 interpolate DOF,单击OK以接受所有的缺省值
18.3.1 建立并分析粗模型
原始模型不必包括局部细节例如倒角。然而,有 限元网格的密度必须足够到能得到精确的自由度 结果,子模型的结果几乎完全是以切面上的自由 度插值结果为基础的 在进行子模型分析时需要粗模型的结果文件和数 据库文件,因此在建立子模型之前需要进行存盘
18.3.2 建立子模型
18.3.3 进行切面插值(续)
④将作业名变为粗模型时的作业名,然后恢复原始数 据库文件 Utility Menu: File > Resume from…(Use name of coarse modal database file.) ⑤进入通用后处理,从原始结果文件中读入所期望的 结果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Read Results- > (Choose option.) ⑥进行切面边界的插值 Main Menu: General Postproc> Submodeling > Interpolate DOF(Cut boundary DOF values are written to the file, jobname.CBDO) ⑦退出后处理,将作业名改为子模型的作业名,恢复 子模型的数据库文件
比较全、有深度的Ansys网站总结

由于ANSYS资源太少,并且网上也缺乏系统的归纳,我在此简单归纳以下,当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望大家理解!资料网站:http 资料:国内:中国仿真互动/ 有ANSYS资料下载,DOC文本,ppt文件(1):中国有限元联盟/ 有ANSYS资料下载,DOC文本,ppt文件(2):ANSYS基地/ 有ANSYS资料下载,DOC文本,ppt文件(4):CAESKY/CAE/有一些ANSYS文章可以下载(5):工程师之家/有二次开发,资源宝典,命令流,以及ANSYS帮助等下载(6):化工设备CAD网/sbcad/有一些相关链接(7):中国ANSYS网站有二次开发资料习题下载(8):星星点灯http: 2.115.64.130/~liusj/也有一些资料(9):http: 2.109.129.8/softasp/softasp/chaxun4.asp下载ANSYS和ANSYS DesignSpace 的最新版本(6.1)也许你对ANSYS DesignSpace 并不了解,看看简介吧:通过DesignSpace,设计工程师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对3D CAD中生成的模型(包括零件和装配件)进行应力变形分析、热及热应力耦合分析、振动分析和形状优化,同时可对不同的工况进行对比分析。
ANSYS/DesignSpace拥有智能化的非线性求解专家系统,可自动设定求解控制,得到收敛解;用户不需具备非线性有限元知识即可完成过去只有专家才能完成的接触分析。
至于它的作用一定令你满意.(注册文件是rar格式的其中包括注册方法,和license.dat文件)国外:(1);(特别推荐)面有很多实例,命令流,资料等很多有用的东东!并且链接速度很快!是迄今我发现的全世界最好的ansys资料网站之一(2):/~lawrence/ansys/ansys_examples.htm提供一些ANSYS实例(3):University of Alberta - ANSYS Tutorialshttp://www.mece.ualberta.ca/tutorials/ansys/index.html(4):国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看看 上的有用连接目录,估计就足够了ftp类:(以下ftp类摘自长河落日的大作,谢谢他的辛苦工作)***********一、Ansys入门手册中文入门手册,ppt格式,同原版“入门手册”,各站用名不同,也有叫ansys培训教程的,有叫ansys中文教程等,但是一个茜茜,可从下列地方下载:1 Ansystrain.zip (19.9M) ftp: 2.112.108.5/2 Ansys Traing.zip(20.2M) ftp: 2.118.237.78/pub/e-book/ansys/nsys55培训教材/3 Ansys-manual.rar(17M) ftp: 2.112.71.76/incoming二、AnsysGuide.zip(15M)英文指导手册,htm格式,ansys5.5版1 ftp: 2.118.237.78/pub/e-book/ansys/nsys55培训教材/2 ftp: 2.112.108.5/三、Ansys_Theory英文,ansys5.7版1 Ansys_theory.rar(12.4M) ftp:// 202.112.108.5/2 pdf 文件(82.2M) ftp: 1.69.207.150/upload/doc_ansysftp:9.226.47.3/pub/book/mathematics/ansys理论手册四、Ansysbook中文的一些word 文档,同基地的茜茜。
ansys子结构分析实例解析

ANSYS中的超单元从8.0版开始,ANSYS中增加了超单元功能,本文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探讨了ANSYS 中超单元的具体使用。
1 使用超单元进行静力分析根据ANSYS帮助文件,使用超单元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称为Pass):(1) 生成超单元模型(Generation Pass)(2) 使用超单元数据(Use Pass)(3) 扩展模型(Expansion Pass)以下摘自htbbzzg邹老师博客,请勿乱传!下面以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一块板,尺寸为20×40×2,材料为钢,一端固支,另一端承受法向载荷。
首先生成原始模型se_all.db,即按照整个结构进行分析,以便后面与超单元结果进行比较:首先生成两个矩形,尺寸各为20×2。
然后定义单元类型shell63;定义实常数1为: 2 (板厚度)。
材料性能:弹性模量E=201000;波松比μ=0.3;密度ρ=7.8e-9;单位为mm-s-N-MPa。
采用边长1划分单元;一端设置位移约束all,另一端所有(21个)节点各承受Z向力5。
计算模型如下图:静力分析的计算结果如下:为了后面比较的方便,分别给出两个area上的结果:超单元部分,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如下:(1) 生成超单元选择后半段作为超单元,前半段作为非超单元(主单元)。
按照ANSYS使用超单元的要求,超单元与非超单元部分的界面节点必须一致(重合),且最好分别的节点编号也相同,否则需要分别对各节点对建立耦合方程,操作比较麻烦。
实际上,利用ANSYS中提供的mesh200单元,对超单元和非超单元的界面实体,按照同一顺序,先于所有其它实体划分单元,很容易满足界面节点编号相同的要求。
对于多级超单元的情况,则还要结合其它操作(如偏移节点号等)以满足这一要求。
对于本例,采用另一办法,即先建立整个模型,然后再划分超单元和非超单元。
即:将上述模型分别存为se_1.db (超单元部分)和se_main.db (非超单元部分)两个文件,然后分别处理。
ANSYS结构分析教程篇

ANSYS结构分析基础篇一、总体介绍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1.分析前的思考1)采用哪种分析(静态,模态,动态...)2)模型是零件还是装配件(零件可以form a part形成装配件,有时为了划分六面体网格采用零件,但零件间需定义bond接触)3)单元类型选择(线单元,面单元还是实体单元)4)是否可以简化模型(如镜像对称,轴对称)2.预处理1)建立模型2)定义材料3)划分网格4)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3.求解4.后处理1)查看结果(位移,应力,应变,支反力)2)根据标准规评估结构的可靠性3)优化结构设计高阶篇:一、结构的离散化将结构或弹性体人为地划分成由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的离散系统。
这一步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一个适当的参考系,既要考虑到工程设计习惯,又要照顾到建立模型的方便。
2、根据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单元。
对复合结构可能同时用到多种类型的单元,此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单元的连接处理等问题。
3、根据计算分析的精度、周期及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合理确定单元的尺寸和阶次。
4、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分析类型和计算工况。
要考虑参数区间及确定最危险工况等问题。
5、根据结构的实际支撑情况及受载状态,确定各工况的边界约束和有效计算载荷。
二、选择位移插值函数1、位移插值函数的要求在有限元法常选择多项式函数作为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并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将位移插值函数整理成以下形函数矩阵与单元节点位移向量的乘积形式。
位移插值函数需要满足相容(协调)条件,采用多项式形式的位移插值函数,这一条件始终可以满足。
但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位移插值函数,如:三角函数、样条函数及双曲函数等,此时需要检查是否满足相容条件。
2、位移插值函数的收敛性(完备性)要求:1)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常应变状态。
2)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刚体位移。
3、复杂单元形函数的构造对于高阶复杂单元,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求解形函数,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ANSYS结构分析教程篇

ANSYS结构分析基础篇一、总体介绍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1.分析前的思考1)采用哪种分析(静态,模态,动态...)2)模型是零件还是装配件(零件可以form a part形成装配件,有时为了划分六面体网格采用零件,但零件间需定义bond接触)3)单元类型选择(线单元,面单元还是实体单元)4)是否可以简化模型(如镜像对称,轴对称)2.预处理1)建立模型2)定义材料3)划分网格4)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3.求解4.后处理1)查看结果(位移,应力,应变,支反力)2)根据标准规范评估结构的可靠性3)优化结构设计高阶篇:一、结构的离散化将结构或弹性体人为地划分成由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的离散系统。
这一步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一个适当的参考系,既要考虑到工程设计习惯,又要照顾到建立模型的方便。
2、根据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单元。
对复合结构可能同时用到多种类型的单元,此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单元的连接处理等问题。
3、根据计算分析的精度、周期及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合理确定单元的尺寸和阶次。
4、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分析类型和计算工况。
要考虑参数区间及确定最危险工况等问题。
5、根据结构的实际支撑情况及受载状态,确定各工况的边界约束和有效计算载荷。
二、选择位移插值函数1、位移插值函数的要求在有限元法中通常选择多项式函数作为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并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将位移插值函数整理成以下形函数矩阵与单元节点位移向量的乘积形式。
位移插值函数需要满足相容(协调)条件,采用多项式形式的位移插值函数,这一条件始终可以满足。
但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位移插值函数,如:三角函数、样条函数及双曲函数等,此时需要检查是否满足相容条件。
2、位移插值函数的收敛性(完备性)要求:1)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常应变状态。
2)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刚体位移。
3、复杂单元形函数的构造对于高阶复杂单元,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求解形函数,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ANSYS结构分析教程篇

ANSYS结构分析基础篇一、总体介绍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1.分析前的思考1)采用哪种分析(静态,模态,动态...)2)模型是零件还是装配件(零件可以form a part形成装配件,有时为了划分六面体网格采用零件,但零件间需定义bond接触)3)单元类型选择(线单元,面单元还是实体单元)4)是否可以简化模型(如镜像对称,轴对称)2.预处理1)建立模型2)定义材料3)划分网格4)施加载荷及边界条件3.求解4.后处理1)查看结果(位移,应力,应变,支反力)2)根据标准规范评估结构的可靠性3)优化结构设计高阶篇:一、结构的离散化将结构或弹性体人为地划分成由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的离散系统。
这一步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一个适当的参考系,既要考虑到工程设计习惯,又要照顾到建立模型的方便。
2、根据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单元。
对复合结构可能同时用到多种类型的单元,此时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单元的连接处理等问题。
3、根据计算分析的精度、周期及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合理确定单元的尺寸和阶次。
4、根据工程需要,确定分析类型和计算工况。
要考虑参数区间及确定最危险工况等问题。
5、根据结构的实际支撑情况及受载状态,确定各工况的边界约束和有效计算载荷。
二、选择位移插值函数1、位移插值函数的要求在有限元法中通常选择多项式函数作为单元位移插值函数,并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将位移插值函数整理成以下形函数矩阵与单元节点位移向量的乘积形式。
位移插值函数需要满足相容(协调)条件,采用多项式形式的位移插值函数,这一条件始终可以满足。
但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位移插值函数,如:三角函数、样条函数及双曲函数等,此时需要检查是否满足相容条件。
2、位移插值函数的收敛性(完备性)要求:1)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常应变状态。
2)位移插值函数必须包含刚体位移。
3、复杂单元形函数的构造对于高阶复杂单元,利用节点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求解形函数,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ANSYS结构非线性分析指南(一至三章)

ANSYS结构非线性分析指南(一到三章)屈服准则概念:1.理想弹性材料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完全成线性关系,并可假定它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是突然的。
2.理想塑性材料(又称全塑性材料)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这种材料在进入塑性状态之后,应力不再增加,也即在中性载荷时即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3.弹塑性材料在研究材料塑性变形时,需要考虑塑性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的材料这里可分两种情况:Ⅰ.理想弹塑性材料在塑性变形时,需要考虑塑性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硬化的材料,也即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不再增加可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Ⅱ.弹塑性硬化材料在塑性变形时,既要考虑塑性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又要考虑加工硬化的材料,这种材料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如应力保持不变,则不能进一步变形。
只有在应力不断增加,也即在加载条件下才能连续产生塑性变形。
4.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不考虑塑性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
这又可分两种情况:Ⅰ.理想刚塑性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既不考虑弹性变形,又不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的材料。
Ⅱ.刚塑性硬化材料在研究塑性变形时,不考虑塑性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但需要考虑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材料。
屈服准则的条件:1.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单向应力大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则该质点开始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即处于屈服。
2.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所有的应力分量。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这种关系称为屈服准则,也称塑性条件。
它是描述受力物体中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质点进入塑性状态并使塑性变形继续进行所必须遵守的力学条件,这种力学条件一般可表示为)=Cf(σij又称为屈服函数,式中C是与材料性质有关而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常数,可通过试验求得。
屈服准则是求解塑性成形问题必要的补充方程。
1.1 什么是结构非线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结构非线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子结构
什么是子结构?
子结构就是将一组单元用矩阵凝聚为一个单元的过程。
这个单一的矩阵单元称为超单元。
在ANSYS分析中,超单元可以象其他单元类型一样使用。
唯一的区别就是必须先进行结构生成分析以生成超单元。
子结构可以在ANSYS/Mutiphysics,ANSYS/Mechanical和ANSYS/Structural中使用。
使用子结构主要是为了节省机时,并且允许在比较有限的计算机设备资源的基础上求解超大规模的问题。
原因之一如a)非线性分析和带有大量重复几何结构的分析。
在非线性分析中,可以将模型线性部分作成子结构,这样这部分的单元矩阵就不用在非线性迭代过程中重复计算。
在有重复几何结构的模型中(如有四条腿的桌子),可以对于重复的部分生成超单元,然后将它拷贝到不同的位置,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的机时。
子结构还用于模型有大转动的情况下。
对于这些模型,ANSYS假定每个结构都是围绕其质心转动的。
在三维情况下,子结构有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平动自由度。
在大转动模型中,用户在使用部分之前无须对子结构施加约束,因为每个子结构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处理,是允许刚体位移的。
另外一个原因b)一个问题就波前大小和需用磁盘空间来说相对于一个计算
1
机系统太庞大了。
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子结构将问题分块进行分析,每一块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都是可以计算的。
如何使用子结构
子结构分析有以下三个步骤:
●生成部分
●使用部分
●扩展部分
生成部分就是将普通的有限元单元凝聚为一个超单元。
凝聚是通过定义一组主自由度来实现的。
主自由度用于定义超单元与模型中其他单元的边界,提取模型的动力学特性。
图4-1是一个板状构件用接触单元分析的示意。
由于接触单元需要迭代计算,将板状构件形成子结构将显著地节省机时。
本例中,主自由度是板与接触单元相连的自由度。
图4-1 子结构使用示例
2
使用部分就是将超单元与模型整体相连进行分析的部分。
整个模型可以是一个超单元,也可以象上例一样是超单元与非超单元相连的。
使用部分的计算只是超单元的凝聚(自由度计算仅限于主自由度)和非超单元的全部计算。
扩展部分就是从凝聚计算结果开始计算整个超单元中所有的自由度。
如果在使用部分有多个超单元,那么每个超单元都需要有单独的扩展过程。
图4-2示出了整个子结构分析的数据流向和所用的文件。
三个步骤的详细解释见以后的叙述。
图4-2 典型子结构分析中的数据流向
3
生成部分:生成超单元
本部分主要有两步:
1.建立模型。
2.施加边界条件,生成超单元矩阵。
第一步:建立模型
在这一步中,指定文件名和分析名称,用PREP7定义单元类型,单元实参,材料特性和模型几何结构。
这些任务在ANSYS绝大多数分析中都是通用的,在ANSYS Basic Analysis Procedures Guide有所叙述。
在生成部分,需要记住以下几点:
文件名——在子结构分析中很有用处。
有效地使用文件名,在三部分分析
4
中可以省略很多文件处理操作。
用以下方法指定文件名:
Command: /FILENAME
GUI: Utility Menu>File>Change Jobname
如:/FILENAME,GEN
将生成过程中所有文件名都定义为GEN。
缺省的文件名是FILE(或file)或在进入ANSYS 后定义的任意文件名。
单元类型——ANSYS提供的绝大多数单元都可以用来生成超单元。
唯一的限制是单元必须是线性的。
如果生成超单元时有双线性单元的话,ANSYS将自动作为线性单元处理。
注意:在直接耦合中带载荷向量的耦合单元是不能做子结构分析的。
可以用同种形状的单元来替代。
细节参看ANSYS Coupled-Field Analysis Guide。
材料特性——定义所有必须的材料特性。
例如,如果生成质量矩阵,就必须定义密度或其他形式的质量;如果要生成热传导矩阵,就要定义比热。
同样,超单元是线性的,非线性材料将被忽略。
模型生成——在生成部分,主要生成模型的超单元部分。
非超单元部分是在以后的使用部分生成的。
但是,在建模的开始就需要对模型的两个部分有所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