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发展

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发展
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发展

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的描述了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史,简单的介绍了探测器的分类和区别,最后重点阐述了GaN探测器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辐射探测器;GaN探测器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diation Detector

Chen heng(SF1606018)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of radiation detector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ce ofdetector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aN detectors is discussed.

Key words:Radiation detector;GaN detectors

1.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核物理实验与核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由以上科学的发展,导致了核辐射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管是就核科学技术研究来说,还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虑,我们都必须对核辐射探测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标准。作为实现核辐射探测的关键,核辐射探测器的研制就显得尤为重要[1]。

相信我们仍然对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记忆犹新,在那个事件中,日本福岛的第一核电站其中的1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这场爆炸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人们对此都表现除了强烈的担忧,因为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另一个与之相类似的事件。那就是在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比利的核电站出现的泄漏事故,那场事故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没有消散。因而,对核能的安全利用问题的讨论,使得辐射探测技术这一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众所周知,核能是由原子核的质量转变而成的能量,由爱因斯坦经典的质能方程E=mc2,方程中的E是代表的是能量,c代表的是光速,m代表的是质量。在原子核的质量转变为能量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射线被释放出来,这些射线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巨大的伤害。射线主要有三种,分别为α,β和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是He核,一

张纸片就能轻易挡住,但是当其进入人体内部之时,却可以产生相当大的危害,β射线是电子流,皮肤如果被β射线照射到,就会产生明显的损伤。

以上两种射线的影响范围都比较小,穿透力也比较小,只要放射源不进入人体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伤害。X射线和γ射线都是电磁波,由于它们都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因此它们的频率很高,穿透能力也很强,可以穿透人体和建筑物,产生危害的范围也比较广。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具有放射性物质十分多,但是通常危害都不大。只有类似核爆炸或是核电站泄漏等事故,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才会造成广泛的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由于人体对核辐射是无法感知的,因此要想探测核辐射的种类,能量和强度等就必须借助于核辐射探测器。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辐射进行监测,才可以及时有效的降低或避免辐射造成的危害。为了控制及避免辐射所引起的危害,设计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核辐射的器件就显得十分必要。核辐射探测器,能够有效地对放射性物质进行监测,核辐射探测技术也是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辐射探测领域,最早出现的探测器是气体探测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闪烁体探测器,逐渐取代了气体探测器,到了七十年代左右,才出现了各种半导体探测器。以上这些探测器都对核技术的应用以及核试验的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相比于其他材料,半导体材料有其独有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使其十分适用于电离辐射的探测领域[2]。同时,半导体材料特别是硅基材料被广泛用于制备其他具有放大功能的微电子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被用以制造这些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工艺同样可以用来制备探测器,这样可以使得外围电路与探测器的集成成为了可能[3]。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半导体加工工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也开发出了许多新型的使用半导体材料的探测器。像硅漂移室SDC,P-N结CCD,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Cd、Zn、Te等这些半导体探测器,它们被广泛应用在辐射探测,核仪器,核医学以及环保等诸多领域[4]。

最早的半导体探测器是Si为主导的半导体探测器,虽然也有少量报道有关其他种类的半导体材料用于核辐射探测,例如碲锌镉(CZT)等,但是因为在早期报道中,它们作为辐射探测器的各方面特性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性能。还有以第

三代半导体代表之一的SiC材料制备辐射探测器的报道,但是制备出来的SiC基辐射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和能量分辨率还有待提高。同样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代表之一的GaN和它的多元合金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特性,逐渐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GaN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是在1938年由Juza和Hahn首次合成得到[5],大概在1969年,才有报道说通过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GaN 材料的技术。目前,光电子(如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和微电子(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尤为活跃,是当今半导体界的国际焦点。在探测器领域,GaN基材料逐渐成为紫外探测器、特别是太阳光盲紫外探测器的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国外开始关注和开展GaN材料在核辐射探测领域的研究。GaN具有宽带隙、强共价键结合、高熔点、高击穿电场、抗腐蚀、抗辐射等优良性能,它是良好的室温核辐射探测器半导体材料,尤其是在强辐射场的探测方面颇具优势。

2.核辐射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简称为核探测器,也称为核探测设备。是一种辐射射线检测装置。核辐射是原子核从某种能量状态或某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或状态发生转变时,在转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这是一个涉及原子或原子核的过程,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辐射。γ辐射、中子辐射、α和β辐射等这些辐射都称为核辐射[6]。X,γ射线都是属于电磁辐射范畴,X-ray是由核外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是在核跃迁或粒子湮灭过程的中发出来的电磁辐射[7]。核辐射探测器可以说是粒子物理研究以及核物理研究中最为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和工具,核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当辐射射线(或粒子)辐照到探测器的电荷灵敏区,而电荷灵敏区内的物质在辐射的激发下会产生出大量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正负电极移动而产生电学信号,对电学信号的分析整理,从而实现对辐射射线或粒子的探测。自从云室的出现以来,核探测器材料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经历了气体、闪烁体、到半导体的发展。

3.核辐射探测器的分类

目前而言,市场上已经具有多种不同的已经商业化应用的核辐射探测器种类,而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也并非完全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辐射探测的探测原理不同

而将核辐射探测器大致分为发光原理探测器和电离原理探测器。常见的发光类探测器包括闪烁体探测器,热释光探测器等。而电离类探测器有半导体探测器,电离室等。同时,利用物理和化学变化原理的粒子径迹探测器也可以纳入电离原理探测器这一类。由探测器所探测获得的信息,可以直接或间接的确定核辐射射线的种类,核辐射强度,核辐射能量以及核寿命等参数。

3.1闪烁体核辐射探测器

闪烁体核辐射探测器是出现较早的一种核辐射探测器。闪烁体核辐射探测器也是应用较为广泛且较为成熟的辐射探测器之一,闪烁体探测器利用的原理是射线或粒子照射在某些物质上时,会使其中产生出光,而通过对光的探测来探测电离辐射,这些能产生光的物质就称为闪烁体。通过使用某种被稀释的有机溶剂来探测核辐射。这种有机溶剂在经过放射性粒子辐射之后,其中的分子会吸收放射性粒子的能量,而将其转变为溶剂分子的激发能,然后这些激发能会被有机溶剂分子吸收传递给其中的溶质分子,从而激发溶质分子,而有机闪烁体分子在退激过程中就会产生荧光,可以通过产生的荧光来测定放射性的含量。

探测部分主要由闪烁体,光导以及光电倍增管等几个部分组成。闪烁体探测器具有以下特点:探测响应时间快,探测效率高,大面积灵敏度高,能量分辨率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辐射探测器之一。

3.2气体核辐射探测器

气体核辐射探测器主要探测的是带电粒子,其原理主要为通过收集射线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测量核辐射。在最初核物理发展的过程中,气体探测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它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制备成许多类型的大型电离室,因此许多方面仍得到广泛应用。

气体核辐射探测器最关键的核心在于收集,探测的原理就是探测核辐射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为了更加有效的收集电荷,需在气体电离区两端加上电场,即在探测器两端设置两个电极,然后在通过电场的作用使正离子和电子分别向两极漂移。被加速后的电子,其所具有的能量已经达到了气体的激发能,但其能量还不足以将分子或原子激发。

3.3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

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就发展时间来说,还是一类比较新的核辐射探测器,简

单的说,可以将它看作为一个工作于反向偏置的P-N结二极管。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是以固体材料做为工作介质。半导体材料不同于绝缘体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地方在于,绝缘体材料中,由电离辐射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在到达电极之前就已经被复合了,因此不能作为探测器制备材料。

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的探测通常会给器件加上一个反向偏压,分离电子-空穴来产生电脉冲信号。而最后的电信号就是我们用来判定测量辐射的重要依据。一般的入射类型有三种:中子,光子和带电粒子。与其他两种不同,中子的常用探测法为核反应法,它是利用中子和原子核的反应,释放出带电粒子,在通过带电粒子来反推中子的能量和剂量。在上下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为半导体材料,当给半导体核辐射探测器加上一个反向偏压时,半导体探测器内部的耗尽层区域将增大。

4.GaN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与第二代半导体探测器CZT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探测器GaN具有更宽的带隙、更强的机械性能、更佳的化学稳定性、更成熟的材料生长和器件制备技术等优势。

在强辐射场探测领域,正在进行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资助的RD50计划的目标是研制在重粒子对撞系统中强辐射半导体射线探测器。这一计划主要有材料工程和器件工程两大项目方向,由20个成员国中的53个研究所的264名科学家参与,所研究的材料主要有Si(O)、SiC和GaN。由于Si的抗辐射性能不如SiC和GaN,因此,SiC和GaN最终将成为更有优势的强辐射场探测器[8]。正在进行中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将把亮度在目前水平上提高约100倍,其对探测器的抗辐射能力也将大幅提高。这为GaN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机遇。J.GRANT等使用12μm的GaN制备肖特基结构探测器,在照射注量为1016 cm- 2的中子和质子后,电荷收集效率均从53%降到20%和26%,漏电流却有几个数量级的减少。J.VAITKUS等[9]指出,GaN薄膜探测器在经5×1014 cm- 2中子照射后,电荷收集效率从92%下降到77%。P.J.SELLIN等的实验显示,经质子或α粒子辐照后半绝缘的GaN薄膜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效率接近100%。J.Y.DUBOZ等[10]研究了GaN探测X射线的可能性,研制了MSM结构探测器,分别经6~40 keV的X射线辐照,发现同时存在光伏和光导效应,认为器件响应与

器件结构、偏压和内部动力学过程有关。J.GRANT等的研究表明,当GaN薄膜探测器在接受1014 cm- 2中子辐照后,探测α粒子的电荷收集效率明显降低,探测器厚度增加,电荷收集效率的降低幅度减少。P.J.SELLIN等运用2μm的GaN探测器作为成像单元,在2MeVα粒子辐照下首次实现成像。目前,尚未见国内有关GaN用于核探测的报道,因此,使用GaN材料研制半导体核探测器是一新兴研究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研究内容,大力研发GaN新型半导体探测器,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空间、强辐射场等方面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5.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GaN以优异的光电子学性能已在白光照明、光学存储和太阳光盲紫外探测器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基于GaN材料和器件广泛的科研及工业化基础,该材料在强辐射场、安检、工业探伤、医学诊断和天体X射线望远镜等核辐射探测方面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核探测对GaN材料有更高的品质要求,面对核探测器的应用需求,还需在GaN材料的生长及器件设计和制备等方面进行研究。近几年,在GaN材料的生长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器件制备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当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难点得到充分解决后,在不久的将来,GaN材料在核探测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洪林.半导体探测器及其应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9.

[2]李万万,桑文斌,王昆黍,等.CdZnTe核辐射探测器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J].上海有色金属2004,25(2):87-94.

[3]陆敏,杨志坚,潘尧波,等.量子阱结构对GaN基紫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J].稀有金属,2007,31 (增刊):33-35.

[4]吕军,侯新生.新型电致冷半导体探测器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6,30(4):374-376.

[5]刘恩科,朱秉升,罗晋生,等.半导体物理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165-167.

[6]付凯,于国浩,陆敏. GaN基PIN结构X射线探测器的研制,发光学报,2011, Vol. 32: 720

[7]袁愿林,姚昌胜,王果等.SiO2钝化层对GaN基PIN结构核探测器漏电流的影响.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2,Vol.32:

[8]张昊翔,叶志镇.硅基GaN薄膜的外延生长[J].半导体学报1999,20(2):143-146.

[9]陆敏,于国浩,张国光.GaN核辐射探测器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 Vol.44: 750.

[10]张明兰,张晓倩,杨瑞霞等.氮化镓材料中质子输运过程的模拟,2012,原子能科学技术,Vol.46: 648

核辐射探测A答案.

X X X X X X 2007 –2008 学年度第2学期 核辐射探测 课程试卷(A 卷、05级反应堆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考试日期:2008年6月13日 考试类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 总分 得分 一、简答题:(共 35 分) 1.带电粒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5分) 与原子核弹性碰撞;(核阻止)(1分) 与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轫致辐射)(1分) 与核外电子弹性碰撞; (1分) 与核外电子的非弹性碰撞;(电离和激发)(1分) 正电子湮灭;(1分) 2.气体探测器两端收集到的离子对数和两端外加电压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5分) 填空: Ⅰ 复合区(1分)Ⅱ饱和区(电离室区)(1分)Ⅲ 正比(计数)区(1分) Ⅳ 有限正比区 (1分)Ⅴ G-M 区 (1分) 注:1)有限区的0.5分 3.通用闪烁体探头的组成部件有那些?为什么要进行避光处理?(5分) 答案要点1)闪烁体(1分)、光学收集系统(1分)(硅油和反射层)、光电倍增管(1分)、 2)光电倍增管的光阴极(1分)具有可见光光敏性(1分),保护光电倍增管。 4.PN 结型半导体探测器为什么要接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5分) 答:由于输出电压脉冲幅度h 与结电容Cd 有关(1分),而结电容 随偏压(2分)而变化,因此当所加偏压不稳定时,将会使h 发生附加的涨落,不利于能谱的测量;为解决该矛盾,PN 结半导体探测器通常不用电压型或电流型前置放大器,而是采用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电荷灵敏放大器的输入电容极大,可以保证 C 入 >> Cd ,(2分)而 C 入是十分稳定的,从而大大减小了Cd 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输出脉冲幅度不受偏压变化的 得分 阅卷人 学院 专业 考号 姓名 ………………………………………线………………………………………订………………………………………装……………………………………… 0/1V C d

同步辐射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同步辐射技术 Sichuan University 1/ 63

Sichuan University第四章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在材料学中的应用2

---------------------------------------------------------------最新资料推荐------------------------------------------------------ Sichuan University?同步辐射光源和同步辐射装置 ?同步辐射技术及其在材料学中的应用 ?上海同步辐射中心简单介绍3 3/ 63

Sichuan University同步辐射光源和同步辐射装置4

---------------------------------------------------------------最新资料推荐------------------------------------------------------ Sichuan University同步辐射 ? 是一种先进和不可替代的光源 ? 是一类与中子散射互补的大科学装置 ? 是一个产生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平台 ? 是一个不同学科互相交融的理想场所 ? 是一个凝聚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基地?5 5/ 63

辐射探测器

工作原理: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粒子通过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就吸收其全部或部分能量而产生电离或激发作用。 如果粒子是带电的,其电磁场与物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相互作用。(库仑力) 如果是γ射线或X射线,则先经过一些中间过程,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或产生电子对,把部分或全部能量传给物质的轨道电子(二次电子),再产生电离或激发。 对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例如中子,则是通过核反应产生带电粒子,然后造成电离或激发。 辐射探测器就是用适当的探测介质作为与粒子作用的物质,将粒子在探测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或激发,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可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探测器接收到入射粒子后,立即给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就可以进行记录和分析。 工作过程: 入射粒子射入探测器,与探测器中的介质作用致使其激发或电离,在这个过程中入射粒子的能量发生损耗,这部分能量称为沉积能量,探测器通过某种机制将沉积能量转化为输出信号,从而反映辐射信息。 如果入射粒子不带电(如γ射线、X射线、中子),则利用其与探测介质作用产生二级电子或重带电粒子,从而实现能量的沉积。

入射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发生库仑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轨道电子获得能量。 ? 电离:电离的结果形成一对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若内壳层电子被电离后,该壳层留 下空穴,外层电子跃迁来填补,同时放出特征x 射线或俄歇电子。 ? 激发:当电子获得能量较少,不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将跃迁到较 高的能级。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作短暂停留后,将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退激时,释放的能量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利用电离或激发效应来记录入射粒子是绝大多数探测器的物理基础。它们的差别在于记录方式不同,大致分为: (1) 收集电离电荷的探测器主要收集电离效应产生的大量正负离子,记录它们 的电荷所形成的电压或电流脉冲。这类探测器必须加上适当的工作电压,形成电场以有效收集电荷。如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 (2) 收集荧光的探测器被带电粒子激发的原子退激时发出荧光。由于荧光很弱, 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放大,即把光脉冲转换成较大的电脉冲——光电倍增管。如闪烁计数器等。 γ射线探测基本原理: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三个过程: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在三种效应中,每个γ光子都是在一次作用中就损失其全部能量或相当大部分能量,并发射出电子。正是这些电子使得探测γ射线成为可能。 中子探测基本原理: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是中子与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即核反应。探测中子就是探测中子与原子核核反应产生的次级粒子。 ? 核反冲法是记录中子与原子核弹性散射后的反冲核。反冲核具有电荷,可以作为带 电粒子记录。记录了反冲核,就探测到中子。该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快中子。 反冲核越小获得的能量越,实际中测量沿入射中子束方向张角为±10度的反冲质子,此时探测器接收到的质子数较多,反冲质子的能量粗略地等于入射中子能量。 核反冲法探测中子时应选择轻核物质做靶材料。 ? 核反应法主要用于测量慢中子通量。 a(入射粒子)+A(靶核)→b(出射粒子)+B(剩余核) 都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能量变成次级粒子的动能。σ0是热中子的反应截面,都 很大。实际应用最广的是反应。因为硼材料比较容易得到,气态可选用BF 3气体,固态有氧化硼、碳化硼等。天然硼中10B 含量较高,易浓缩。 ? 核裂变法就是通过记录中子与重核作用产生的裂变碎片来探测中子的方法。裂变放 出能量200MeV ,两个裂变碎片带走170MeV 的能量。入射中子能量远小于它,故该法不能测量中子能量,主要测中子通量。 224cos ()n n n m M E E m M ?=+反冲2224cos cos (1)n n A E E E A ?α?∴==+反冲333300.764532710(,)n He p T MeV He n p T σ+→++±,=靶, 636304.7809414,)n Li T MeV Li n T ασα+→++=±,靶, (10710702.79238379,)n B Li MeV B n Li ασα+→++±,=靶, (107(,)B n Li α

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发展

辐射探测器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的描述了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史,简单的介绍了探测器的分类和区别,最后重点阐述了GaN探测器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辐射探测器;GaN探测器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diation Detector Chen heng(SF1606018)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story of radiation detector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ce ofdetector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aN detectors is discussed. Key words:Radiation detector;GaN detectors 1.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核物理实验与核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由以上科学的发展,导致了核辐射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不管是就核科学技术研究来说,还是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虑,我们都必须对核辐射探测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标准。作为实现核辐射探测的关键,核辐射探测器的研制就显得尤为重要[1]。 相信我们仍然对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事件记忆犹新,在那个事件中,日本福岛的第一核电站其中的1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这场爆炸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人们对此都表现除了强烈的担忧,因为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另一个与之相类似的事件。那就是在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比利的核电站出现的泄漏事故,那场事故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没有消散。因而,对核能的安全利用问题的讨论,使得辐射探测技术这一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众所周知,核能是由原子核的质量转变而成的能量,由爱因斯坦经典的质能方程E=mc2,方程中的E是代表的是能量,c代表的是光速,m代表的是质量。在原子核的质量转变为能量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在核反应产生能量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射线被释放出来,这些射线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巨大的伤害。射线主要有三种,分别为α,β和γ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是He核,一

焦平面APD探测器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焦平面APD探测器的背景及特点 焦平面APD探测器主要是由:APD阵列和读出电路(ROIC)两部分组成,其中APD是核心元件。 1、APD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是一种具有内部增益的半导体光电转换器件,具有量子响应度高、响应速度快、线性响应特性好等特点,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量子效率可达90%以上,增益在10~100倍,新型APD材料的最大增益可达200 倍,有很好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 2、APD阵列的分类 按照APD的工作的区间可将其分为:Geiger-mode APD(反向偏压超过击穿电压)和线性模式APD(偏压低于击穿电压)两种。 (1)Geiger-mode APD阵列的特点 优点: 1)极高的探测灵敏度,单个光子即可触发雪崩效应,可实现单光子探测; 2)GM-APD输出信号在100ps量级,即有高的时间分辨率,进而有较高的 距离分辨率,厘米量级; 3)较高的探测效率,采用单脉冲焦平面阵列成像方式; 4)较低的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 5)GM-APD输出为饱和电流,可以直接进行数字处理,读出电路(ROIC)不需 要前置放大器和模拟处理模块,即更简单的ROIC。

缺点: 1)存在死时间效应:GM-APD饱和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状态,为 使其可以连续正常工作需要采用淬火电路对雪崩进行抑制。 2)GM-APD有极高的灵敏度,其最噪声因素更加敏感,通道之间串扰更严重。 (2)线性模式APD阵列的特点 优点: 1)光子探测率高,可达90%以上; 2)有较小的通道串扰效应; 3)具有多目标探测能力; 4)可获取回波信号的强度信息; 5)相比于GM-APD,LM-APD对遮蔽目标有更好的探测能力。 缺点: 1)灵敏度低于GM-APD;(现今已经研制出有单光子灵敏度的LM-APD) 2)读出电路的复杂度大于GM-APD(需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高速 采样、阈值比较、存储等操作)。(其信号测量包括强度和时间测量两部 分) 按照基底半导体材料APD可分为:Si APD、Ge APD、InGaAs APD、HgCdTe APD。 其中Si的由于波长在1um左右,由于材料限制很难做到大于32*32的阵列,再考虑到人眼安全以及军事对高功率激光的需求,工作波长在:1.5um的InGaAs APD 及HgCdTe APD为研究的热点内容。

核辐射探测复习资料B.

核技术 核探测复习材料 一、简答题: 1.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5分) 答:γ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 (2)康普顿效应(得2分)(3)电子对效应(得2分) 2.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哪几种?各自输出的最大脉冲幅度有何特点,试用公式表示。(5分) 答:典型的气体探测器有(1)电离室(得1分)(2)正比计数管(得1分)(3)G-M 计数管(得1分) 脉冲幅度:(1)电离室:C e w E v = (得1分)(2)正比计数管:C e w E M v ?= (得0.5分)(3)G-M 计数管 最大脉冲幅度一样(得0.5分) 3.简述闪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5分) 答:γ射线的基本原理通过光电效应 、 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产生次级电子(得1分),次级电子是使闪烁体激发(得1分),闪烁体退激发出荧光(得1分),荧光光子达到光电倍增管光阴极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得1分),光电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各倍增极倍增最后全部被阳极收集到(得1分),这就是烁体探测器探测γ射线的基本原理。 注:按步骤给分。 4.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哪几类?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什么?(5分) 答:常用半导体探测器分为(1) P-N 结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2) 锂漂移型半导体探测器;(1分)(3) 高纯锗半导体探测器;(1分) 半导体探测器典型优点是(1) 能量分辨率最佳;(1分)(2)射线探测效率较高,可与闪烁探测器相比。(1分) 5.屏蔽β射线时为什么不宜选用重材料?(5分) 答: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损失能量除了要考虑电离损失,还要考虑辐射损失(1分),辐 射能量损失率 2 22NZ m E z dx dE S rad rad ∝??? ??-= 与物质的原子Z 2成正比(2分),选用重材料 后,辐射能量损失率必然变大,产生更加难以防护的x 射线(2分)。故不宜选用重材料。 注:按步骤给分。 6.中子按能量可分为哪几类?中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5分) 答案要点:第1问:快中子、热中子、超热中子、慢中子 答对3个以上得1分 第2问:中子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1分)、中子的辐射俘获(1分)、中子核反应(1分)、中子裂变反应(1分) 二、证明题:(共10分) 1. (5分)试证明γ光子只有在原子核或电子附近,即存在第三者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电 子对效应,而在真空中是不可能的。 答: 答:对γ光子能量 νγh E =;(1分)动量c h P ν γ=。(1分) 由能量守恒,有

辐射检测仪有哪些种类

核辐射检测仪又名辐射检测仪。市场上有辐射报警仪,辐射仪是不带剂量显示的仪器,只能提示佩戴人员当前所在场地射线是不是超标,至于辐射剂量具体是多少,不好确定。辐射剂量检测仪,这种仪器不仅可以报警,也可以清晰显示当前所在场地的辐射剂量值。 目前按照给出信息的方式,辐射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粒子入射到探测器后,经过一定的处置才给出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例如,各种粒子径迹探测器,一般经过照相、显影或辐射监测仪化学腐蚀等过程。还有热释光探测器、光致发光探测器,则经过热或光激发才能给出与被照射量有关的光输出。这一类探测器基本上不属于核电子学的研究范围。 另一类探测器接收到入射粒子后,立即给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就可以进行记录和分析。这一类称为电探测器。

电探测器是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探测器。这一类探测器的问世,导致了核电子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能给出电信号的辐射探测器已不下百余种。最常用的主要有气体电离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三大类。 早在1908年,气体电离探测器就已问世。但直到1931年脉冲计数器出现后才解决了快速计数问题。1947年,闪烁计数器的出现,由于其密度远大于气体而大大提高了对粒子的探测效率。最显著的是碘化钠(铊)闪烁体,对γ射线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本领。60年代初,半导体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使能谱测量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现代用于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类型探测器件和装置,都是基于上述三种类型探测器件经过不断改进创新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购买核辐射检测仪的客户可大概分为4类:

1.安全组织, 譬如警察局和消防队、紧急反应组织、环保组织、危险物料处置、金属回收公司、矿山等,他们接触到各种放射性的机率较高。 2.港口、码头、机场等,这些地方因为人员及各类进出口货物流量大,特别涉及到出入境人员受放射线污染的机率较高。 3.五金厂、陶瓷厂、医院、研究机构、实验室、药监局、大学等,他们接触到各种低强度或泄漏放射线的机率较高。 4.关注居住环境质量及个人安全的私人个体, 比如某人想在家,食物、水中等寻找周围的环境污染(各种突发事故或恐怖分子攻击等)。 而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力雄厚,资源配置齐备,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工程辐射检测服务。 更多详情请拨打联系电话或登录杭州旭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3e5370191.html,咨询。

同步辐射光源与技术介绍-BIG

1 同步辐射概括 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是速度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变速运动时放出的电磁辐射,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早些时候曾经预言过这种辐射的存在。这些预言,大多是针对其负面效应而作出的。以加速电子为例,建造加速器令电子在其中运行,通过磁场增加电子的速度,从而得到高能量,视为正面效应;然而在加速器中转圈运行的电子一定要放出辐射,从而丢失能量,视为负面效应。通过得失的平衡,给出了加速器提速的限制。1947年,位于美国纽约州Schenectady的通用电气公司实验室(GE lab)在调试新建成的一台70MeV电子同步加速器时首次观测到了同步辐射的存在。同步辐射是加速器物理学家发现的,但最初它并不受欢迎,因为建造加速器的目的在于使粒子得到更高的能量,而它却把粒子获得的能量以更高的速率辐射掉,它只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实被加速器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接受。但同步辐射的能量高、亮度大、发射度低、脉冲时间短、能量连续可调等的相对于台式光源所不具有的部分优异特性却吸引了固体物理学家的注意,将其引用于X射线谱学研究领域。而20年后随着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纷纷建立,同步辐射摆脱了作为加速器负效应的形象,基本确立了同步辐射及其相关谱学技术在固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并且在最近50年的发展中将同步辐射的应用领域大大扩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前沿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学科研究领军能力的少数几个大型科学装置之一。目前在中国现在共有4个同步辐射光源装置:1991年开始运行的北京光源(BSRF)属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1992年开始运行的合肥光源(NSRL)属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1994年建成的台湾光源(SSRC)以及2007年开始运行的上海光源(SSRF)属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同时预计“十三五”期间内建设在北京光源所在地的高能光子源(HEPS)将成为亮度、发射度超越世界目前同步辐射光源先进水平的第三代光源,而在上海光源所在地规划建设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XFEL)将拥有更高的亮度和完全的相干性成为新一代光源。本项目组的成员已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参加了“第三届两岸同步辐射学术研讨会”和“2015年BSRF用户学术年会暨专家会”,紧跟同步辐射技术和应用的前沿,积极与相关领域的领军学者交流学科进展,听取同步辐射应用的相关建议,目前已经有了一套应用同步辐射光源进行生物冶金研究的具体方案,并积极准备申报北京光源的重点课题。 2 同步辐射谱学技术 随着同步辐射光源的快速发展,各国学者探索出了大量常规、原位、超快的紫外、深紫外、软X射线、X射线谱学和成像技术,例如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小角X射线散射(SAXS)、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等大量X射线谱学技术,以及纳米、微米计算机断层成像分析技术(CT)、荧光成像技术(XRF)等成像技术。同步辐射在以矿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领域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其在表面科学、生物材料、生物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矿物学、考古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和学科交叉领域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个领域发表的与矿物研究相关的高水平文章已达400篇以上。 X射线衍射(XRD)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X射线谱学技术之一,自其于上个世纪初成功地应用于固体晶体结构解析之后,XRD就成为了固体物理材料解析最为重要的工具。在晶体中其空间点阵可以按不同的方向划分为一簇平行而等间距的平面点阵,不同簇的点阵可以用点阵面指标或晶面指标(hkl)表示。不同簇的平面点阵具有不同的面间距d hkl,可以视为具有不同密度的光栅,X射线照射到这些光栅时会发生衍射,根据光栅衍射的公式可以推导出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 hkl sinθ=nλ;该公式指出了X射线波长、平面点阵间距和衍射角的关系,为应用XRD进行晶体结构解析的基本依据。XRD可以分为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两种应用方式,其中粉末衍射应用较为广泛,它可以给出固体结构在多晶凝聚态结构、晶体结

核辐射探测器及核电子学

《核辐射探测器与核电子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20分,每小题2分) 1.α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激发、电离 2.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康普顿散射、光电效应、形成电子对 3.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激发、电离、形成离子对、形成电子-空穴对、轫致辐射 4.由NaI(Tl)组成的闪烁计数器,分辨时间约为:几μs;G-M计数管的分辨时间大约为:一百μs。 5.电离室、正比计数管、G-M计数管输出的脉冲信号幅度与入射射线的能量成正比。 6.半导体探测器比气体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高,是因为:其体积更小、其密度更大、其电离能更低、其在低温下工作使其性能稳定、气体探测器有放大作用而使其输出的脉冲幅度离散性增大 7.由ZnS(Ag)组成的闪烁计数器,一般用来探测α射线的强度 8.由NaI(Tl)组成的闪烁计数器,一般用来探测γ、X 射线的能量、强度、能量和强度 9.电离室一般用来探测α、β、γ、X、重带电粒子射线的能量、强度、能量和强度。 10.正比计数管一般用来探测β、γ、X 射线的能量 11.G-M计数管一般用来探测α、β、γ、X 射线的强度 12.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一般用来探测α射线的能量、强度、能量和强度 13.Si(Li)半导体探测器一般用来探测α、β、γ、X射线的能量、强

度、能量和强度 14.HPGe半导体探测器一般用来探测α、β、γ、X、带电粒子、重带电粒子射线的能量 15.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效率则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有效体积 16.对低能γ射线的探测效率则主要取决于“窗”的吸收 17.G-M计数管的输出信号幅度与工作电压无关。 18.前置放大器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压型、电流型、电荷灵敏型19.前置放大器的两个主要作用是:提高信-噪比、阻抗匹配。 20.谱仪放大器的两个主要作用是:信号放大、脉冲成形 21.滤波成效电路主要作用是:抑制噪声、改造脉冲波形以满足后续测量电路的要求 22.微分电路主要作用是:使输入信号的宽度变窄和隔离低频信号 23.积分电路主要作用是:使输入信号的上升沿变缓和过滤高频噪声24.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作用是:选择幅度在上下甄别阈之间的信号25.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道数(M)指的是:多道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分辨率 26.谱仪放大器的线性指标包括:积分非线性INL、微分非线性DNL 二、名词解释及计算题(10分,每小题5分) 1.能量分辨率: 表征γ射线谱仪对能量相近的γ射线分辨本领的参数,可用 全能峰的半高宽度FWHM或相对半高宽度表示 2.探测效率:定义为探测器输出信号数量(脉冲数)与入射到探测器(表面) 的粒子数之比 3.仪器谱:由仪器(探测器)探测(响应)入射射线而输出的脉冲幅度分布图, 是一连续谱

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简介

第十五章 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简介§ 周映雪 张新夷 目 录 1. 前言 2.同步辐射原理 2.1 同步辐射基本原理 2.2 同步辐射装置:电子储存环 2.3 同步辐射装置:光束线、实验站 2.4 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 2.4.1自由电子激光(FEL) 2.4.2能量回收直线加速器(ERL)同步光源 3. 同步辐射应用研究 3.1 概述 3.2 真空紫外(VUV)光谱 3.3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 3.4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3.5 同步辐射的工业应用 3.6 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应用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主编:徐叙瑢、苏勉曾)中的第15章:”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 简介”,作者:周映雪、张新夷,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出版日期:2004年10月。

1. 前言 同步辐射因具有高亮度、光谱连续、频谱范围宽、高度偏振性、准直性好、有时间结构等一系列优异特性,已成为自X光和激光诞生以来的又一种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带来革命性影响的重要光源,它的应用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4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70MeV的同步加速器上做实验时,在环形加速管的管壁,首次迎着电流方向,用一片镜子观测到在电子束轨道面上的亮点,而且发现,随加速管中电子能量的变化,该亮点的发光颜色也不同。后来知道这就是高能电子以接近光速在作弯曲轨道运动时,在电子运动轨道的切线方向产生的一种电磁辐射。图1是当时看到亮点的电子同步加速器的照片,图中的箭头指出亮点所在位置。那时,科学家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同步辐射其实是一种性能无比优越的光源,高能物理学家抱怨,因为存在电磁辐射,同步加速器中电子能量的增加受到了限制。大约过了二十年的漫长时间,科学家(非高能物理学家)才真正认识到它的用处,但当时还只是少数科学家利用同步辐射光子能量在很大范围内可调,且亮度极高等特性,对固体材料的表面开展光电子能谱的研究。随着同步辐射光源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到同步辐射应用研究的行列中来,同步辐射的优异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在红外、真空紫外和X射线波段的性能,非其他光源可比,很多以往用普通X光、激光、红外光源等常规光源不能开展的研究工作,有了同步辐射光源后才得以实现。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同步辐射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当然也包括发光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无论在世界各国的哪一个同步辐射装置上,对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都具

同步辐射光源简介

第20卷第2期2006年3月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20No.2 Mar.2006同步辐射光源简介 谭伟石1,蔡宏灵2,吴小山2 (1.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江苏南京 210094; 2.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3) 摘 要:简要介绍了同步辐射概念、同步辐射光源的特点及我国同步辐射光源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同步辐射光源;同步辐射特点;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L8O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06)02-0097-05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福家先生概括了人类文明史上影响人类生活的光源的进展,分为四类[1]:第一类光源是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光源。不言而喻,人类现在的生活与文明离不开电光源,它使人类战胜了黑暗。 第二类光源是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的X射线源。“X”是“未知”的符号,但是这种神秘莫测的、肉眼看不见的X光从被发现的时候就展现了它的魅力和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第三类光源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与前苏联一批科学家创造的激光光源。目前激光的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如我们家庭中的激光唱片,超市的收款机所用的激光扫描器等,当然也有用于激光核聚变的大功率激光设备等,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第四类光源就是同步辐射光源。1947年在美国纽约州Schenectady市通用电气公司实验室的一台能量为70Me V的同步加速器上,首次观察到一种强烈的辐射,这种辐射便被称为“同步辐射”。同步辐射是速度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沿弧形轨道运动时放出的电磁辐射。由于同步辐射消耗了能量,妨碍了高能粒子能量的提高,所以当时一直被认为是个祸害,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人们很快便了解到同步辐射是具有从远红外到X光范围内的连续光谱、高强度、高度准直、高度极化、特性可精确控制等优异性能的脉冲光源,可用于其它光源无法实现的许多前沿科学技术研究。而现在同步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平台,它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药、地质等众多领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 1 同步辐射特点 同步辐射的主要设备,包括储存环、光束线和实验站。储存环使高能电子在其中持续运转,是产生同步辐射的光源;光束线利用各种光学元件将同步辐射引出到实验大厅,并“裁剪”成所需的状态,如单色、聚焦,等;实验站则是各种同步辐射实验开展的场所。同步辐射光源是人类发现的第四代光源。与前三种光源相比,它具有诸多优点: 1.1 频谱分布宽广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谭伟石(1970—),男,湖南安化人,副教授。 DOI:10.16101/https://www.360docs.net/doc/3e537019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3e5370191.html,32-1749/z.2006.02.020

核辐射探测器

核辐射探测器 nuclear radiation detector 又称核探测元件(nuclear detection element)。是探测辐射射线用的器件。常用的有电离室、计数管和闪烁计数器、原子核乳胶、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等。这类探测元件可以测量辐射射线和它们的性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多种效应。如应用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产生电离的原理制作的电离室、计数管,以及α径迹探测器等;利用其荧光作用做成的闪烁计数器;利用电离和激发所引起的化学反应过程制作原子核乳胶,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等。对带电离子可直接应用上述性质,对不带电的粒子(如γ射线),则应用其与物质作用的三种效应(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效应、电子对效应)所产生的二次电子来达到上述目的。[1] 计数器 以电脉冲的形式记录、分析辐射产生的某种信息。计数器的种类有气体电离探测器、多丝室和漂移室、半导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和切伦科夫计数器等。 气体电离探测器 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测量核辐射。主要类型有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它们的结构相似,一般都是具有两个电极的圆筒状容器,充有某种气体,电极间加电压,差别是工作电压范围不同。电离室工作电压较低,直接收集射线在气体中原始产生的离子对。其输出脉冲幅度较小,上升时间较快,可用于辐射剂量测量和能谱测量。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电压较高,能使在电场中高速运动的原始离子产生更多的离子对,在电极上收集到比原始离子对要多得多的离子对(即气体放大作用),从而得到较高的输出脉冲。脉冲幅度正比于入射粒子损失的能量,适于作能谱测量。盖革计数器又称盖革-弥勒计数器或G-M 计数器,它的工作电压更高,出现多次电离过程,因此输出脉冲的幅度很高,已不再正比于原始电离的离子对数,可以不经放大直接被记录。它只能测量粒子数目而不能测量能量,完成一次脉冲计数的时间较长。多丝室和漂移室这是正比计数器的变型。既有计数功能,还可以分辨带电粒子经过的区域。多丝室有许多平行的电极丝,处于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状态。每一根丝及其邻近空间相当于一个探测器,后面与一个记录仪器连接。因此只有当被探测的粒子进入该丝邻近的空间,与此相关的记录仪器才记录一次事件。为了减少电极丝的数目,可从测量离子漂移到丝的时间来确定离子产生的部位,这就要有另一探测器给出一起始信号并大致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部位,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数装置称为漂移室,它具有更好的位置分辨率(达50微米),但允许的计数率不如多丝室高。半导体探测器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反向偏压电场下被收集,由产生的电脉冲信号来测量核辐射。常用硅、锗做半导体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①在n型单晶上喷涂一层金膜的面垒型;②在电阻率较高的p型硅片上扩散进一层能提供电子的杂质的扩散结型;③在p型锗(或硅)的表面喷涂一薄层金属锂后并进行漂移的锂漂移型。高纯锗探测器有较高的能量分辨率,对γ辐射探测效率高,可在室温下保存,应用广泛。砷化镓、碲化镉、碘化汞等材料也有应用。闪烁计数器通过带电粒子打在闪烁体上,使原子(分子)电离、激发,在退激过程中发光,经过光电器件(如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来测量核辐射。闪烁计数器分辨时间短、效率高,还可根据电信号的大小测定粒子的能量。闪烁体可分三大类:①无机闪烁体,常见的有用铊(Tl)激活的碘化钠NaI(Tl)和碘化铯CsI(Tl)晶体,它们对电子、γ辐射灵敏,发光效率高,有较好的能量分辨率,但光衰减时间较长;锗酸铋晶体密度大,发光效率高,因而对高能电子、γ辐射探测十分有效。其他如用银(Ag)激活的硫化锌ZnS(Ag)主要用来探测α粒子;玻璃闪烁体可以测量α粒子、低能X辐射,加入载体后可测量中子;氟化钡(BaF2)密度大,有荧光成分,既适合于能量测量,又适合于时间测量。②有机闪烁体,包括塑料、液体和晶体(如蒽、茋等),前两种使用普遍。由于它们的光衰减时间短(2~3纳秒,快塑料闪烁体可小于1纳秒),常用在时间测量中。它们对带电粒

核辐射探测器的现状及其展望

核辐射探测器的现状及其展望 文章主要阐述了核辐射探测仪器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几款探测仪器及其相关技术,最后阐述了其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标签:核辐射探测;研究现状;展望 一、核辐射探测器的发展历史 核辐射探测器是通过使核辐射在气体、液体或者固体中发生电离效应、发光现象、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来监测核辐射的仪器。1896年法国科学家A.H.贝可勒尔研究含铀矿物质的荧光现象时,偶然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射线。不久人们在加有磁场的云室中研究这种射线时,证明它是由3种射线成分组成: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贝可勒尔在发现放射性现象的同时使用照相底片(最初的核乳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辐射探测。云室、核乳胶等成为了最早的核辐射探测方法。1908年,出现了气体电离探测器,但是还存在快速计数的问题。而1931年由于脉冲计数器的出现,解决了快速计数问题。1947年出现的闪烁计数器,利用物质密度远大于气体而提高了对粒子的探测效率。例如使用的碘化钠(铊)闪烁体,对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能力。到了60年代初,半导体探测器的发明,促使能谱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用于核物理、高能物理等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探测器件和装置,都是以上面三种类型探测器件为基础经过不断改进创新而实现的。现如今人们对核能利用的日益广泛,促进核监测能力不断发展。 迄今为止,核辐射探测仪器衍生了很多种类,所运用的原理也不尽相同,其与核辐射探测技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都经历了计数、测谱以及图像显示等发展阶段。能给出电信号的辐射探测器已不下百余种。 二、核辐射探测器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针对不同场合、不同辐射种类、不同能量范围的辐射探测器有很多,其主要是利用粒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工作,下面就对以下五大类探测器加以介绍。 (1)气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作为一种核辐射探测器,其中最常用的比如有正比计数器(Proportional Counter)、盖革-弥勒(G-M)计数管等。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将气体分子原子产生电离电荷信息收集起来,用以探测粒子,获取粒子信息,从而实现探测作用。 (2)闪烁探测器:应用在脉冲辐射的测量当中,某些透明物质在带电离子的电离、激发作用下会发光。这里先将电离辐射转换成光辐射,在光敏层中由光转换为电信号,打出光电子。由这些光电子形成的电脉冲获得粒子信息。

激光与同步辐射结合技术讲解

激光与同步辐射结合技术 同步辐射与激光结合的实验主要为所谓的双色类型试验,即某一波长的激光(或同步辐射)光子激发样品后由另一波长的同步辐射(或激光)光子进行探测.由于激光和同步辐射都是脉冲光源,实验要求将激光与同步辐射进行同步化。同步辐射光的脉冲性质是由电子储存环中电子的束结构所决定的.对于单一电子束运转情况,脉冲周期t由电子储存环周长L可以估算出:t=L/c,其中c为光速.在大多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由于高辐射亮度要求多电子束运转 同步辐射与激光结合的实验主要为所谓的双色类型试验,即某一波长的激光(或同步辐射)光子激发样品后由另一波长的同步辐射(或激光)光子进行探测.由于激光和同步辐射都是脉冲光源,实验要求将激光与同步辐射进行同步化。 同步辐射光的脉冲性质是由电子储存环中电子的束结构所决定的.对于单一电子束运转情况,脉冲周期t由电子储存环周长L可以估算出:t=L/c,其中c为光速.在大多数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上,由于高辐射亮度要求多电子束运转,这时同步辐射光脉冲周期t相应地缩短n倍(n为电子束数).目前同步辐射光源的典型脉宽是几十皮秒,多束转运脉冲周期多为几个纳秒,占空因子Δt/t约为 10-2—10-3.如果使用一个连续激光光源,一般希望同步辐射的电子存储环内注入较多的电子束运转,使同步辐射光源的重复工作频率尽可能地提高,以产生大的占空因子Δt/t和连续激光相适应.在脉冲激光的情况下,激光脉冲和同步辐射光脉冲的同步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像锁模激光器或者飞秒激光振荡器这类工作在高重复率(典型重复率是80MHz)的激光器而言,它的输出光脉冲与高重复频率的同步辐射光脉冲可能产生部分重叠,即发生偶然同步,满足某些实验要求.如果同步辐射光源与一个低重复的激光光源(如准分子激光器或Nd∶YAG激光器)相结合,则需要严格的脉冲同步化以提高实验效率.脉冲同步化的时间基准通常取自同步辐射装置中用于补充电子束能量的射频源.射频源的时间信号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电子学分频器分频后作为脉冲信号输出,触发激光器振荡.这时同步辐射光脉冲重复频率与激光脉冲频率恰为整数倍,使得某些同步辐射的光脉冲完全和激光脉冲发生重叠.由于同步辐射电子束注入运转一定时间后电子束发散度的变化会带来同步辐射光脉冲结构的变化,实际在实验上还需进一步监测两个脉冲的时间、空间重叠情况.并且为了提高信噪比,测量电子学系统也往往采用时间门电子学计数技术,扣除各种背景噪音。 同步辐射与激光相结合可以应用在光电子能谱、质谱、吸收、发光光谱等谱学中.结合同步辐射和激光的双色实验具有一些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优点.例如,两光子可以达到很宽的激光能量范围,产生与单光子过程完全不同的终态,进而大大扩展了以往的实验研究范围和补充了单一光源的单光子过程所能得到的信息.另外,由于双色实验基本上是一个两步过程,使用的光源都是脉冲的,如果同步两个光源并改变两个光脉冲的相对时间延迟,则可以进行时间分辨激发态过程的研究。

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计算

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计算 成志铎 (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 摘要:为了研究坦克尾向的红外辐射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坦克尾向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不同的排气速度、不同的喷口数目、不同的尾气成分以及有无风速这四种工况,进而分析这四种不同工况下的速度场、压力场、浓度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各个面的红外辐射量的对比,得出各个因素对辐射量影响的大小。由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有无风速对各个面辐射量影响最大;在喷口数目不同时左右两个侧面的红外辐射量的改变都接近50%;在出口速度增加了67%时,右侧面的辐射量约增加1.6倍;不完全燃烧比完全燃烧尾气对上表面的辐射量增加了21%。这些模拟结果一定程度为坦克排气的红外辐射特征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羽流坦克排气流场红外辐射 引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在战争中一直作为地面战的主要进攻型武器。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研制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在这些反坦克武器中装有红外识别传感器,用以对坦克进行识别从而进行攻击。另一方面,坦克红外伪装隐身技术也在向前发展。为了提高这些武器的识别与反识别能力,必须对坦克目标本身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相对于不同地物背景下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深人细致地研究。[1] 而为了提高坦克的机动性、攻击性和防护性等性能,坦克发动机的功率不断升高,柴油机燃烧气体的温度以及燃烧产生的废气量大大增加,柴油机标定工况时的排气温度可达800 K以上。坦克排出的废气中主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的,其光带均位于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这样会使坦克防护性能下降,因此对其尾气红外的计算对坦克是非常重要的。而要研究坦克排气的红外热辐射特征,首先需要了解排气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2]由于羽流的实际实验比较难做,所以大多是通过模拟,来验证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再应用于实际情况中。而在以前的研究方法中,在流场及壁温计算中采用了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没有将排气系统的三维流场计算、壁温计算与红外辐射计算结合起来。同时,计算结果缺乏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和检验,不能适应工程应用的要求。本次设计将会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出坦克发动机羽流的三维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浓度场,从而非常直观地看出尾气羽流的过程,为排气系统羽流的红外辐射特性的分析研究做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工作[3]。 1 控制方程 假设坦克的运行处于某一稳定的工况,即可以认为发动机的排气流动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可以当做稳态问题处理。本文采用三维、稳态、可压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标准双方程湍流方程、组分方程、do方法来描述坦克的尾气的流动及辐射传热问题: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方程): () () [()] m j m m j j j u D t x x x ρ ρρ ρ ρ ? ??? += ???? (1)

同步辐射技术应用及发展

同步辐射技术应用及发展 摘要:同步辐射是圆周运动和蛇行运动时高速电子发射的亮的电磁波,分别有连续和准单色的光谱。真空紫外软X射线、硬X射线和红外线波段是优秀的光,被应用在基础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本文叙述了同步辐射的特点、发生的方法及其应用实例,通过介绍其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高分子结构分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说明同步辐射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同步辐射,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高分子结构分析 1 绪论 1947年,美国纽约州通用电气公司实验室的电子同步加速器首次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了强烈的辐射,从此这种辐射被称为“同步辐射。同步辐射是强度高、覆盖频谱范围广、可以任意选择所需波长,而且连续可调,是继激光光源之后的又一种新型光源。同步辐射发现9年后,美国康奈尔大学用真空紫外波段同步辐射对稀有气体的吸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同步辐射可作为真空紫外波段和X射线光源。直到1974年,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研究小组在SPEAR对撞机上用同步辐射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使同步辐射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1 同步辐射的发现 1947年4月16日,在美国纽约州通用电气公司的实验室中正在调试一台新设计的能量为70MeV的电子同步加速器,这台加速器与其他类型的电子加速器的一个重要不同点是它的真空室是透光的,原想这样可方便地观察到真空室里的装置(如电极位置)情况,但竟导致了一个重大发现。就在这一天的调试中一位技工偶然从反射镜中看到了在水泥防护墙内的加速器里有强烈“蓝白色的弧光”。经仔细分析,说明不是气体放电,而是加速运动的电子所产生的辐射,被称为同步辐射。试验指出,这种辐射光的颜色随电子能量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子能量降到40MeV时,光的颜色变为黄色;降到30MeV时,变为红色,且光强变弱;降到20MeV时,就看不到光了。同步辐射的发现在当时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不少科学家着手研究这种辐射的性质。但在当时,这种辐射阻碍了加速粒子能量的进一步提高,使科学家感到头痛,直到同步辐射发现后约20年,科学家才逐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