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器
控制器
被控过程
控制器
被控过程
控制器
被控过程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反馈 控制系统
三. 按给定值变化规律分类
t
t
t
r
r
r
恒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不随时间变化 例 恒温,恒压系统
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需求随机变化 例 雷达跟踪, 靠模加工系统
03
扰动
04
被控量
05
设定器
06
被控过程
07
传感器
08
控制器
09
按系统环节连接形式分类
10
闭环控制系统 :
11
开环控制系统:
12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开环控制系统举例
电 热 丝
加 热 炉
220v~
调压器
功率放大器
负载
电 位 器
M
例1.4.1 开环温度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特点: 1. 信号从输入到输出无反馈,单向传递. 2. 结构简单. 3. 控制精度不高,无法抑制扰动.
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约束条件)
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设计和整定
性能校核 (计算,仿真,实验)
第二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反馈-------最基本的自动控制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的中的常用术语: 给定值(参考输入值) 偏差值 控制量 被控量 扰动量(内扰,外扰) 自动控制装置 = 传感器 + 控制器 + 给定器 + 执行器 受控过程(受控对象) 控制系统 = 受控过程+控制装置
----单位阶跃函数
抛物线信号(Parabolic Function)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这些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环路。
传感器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用于测量系统的输出或状态,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传感器可以测量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位置等。
执行器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用于控制系统的输入或状态。
执行器可以是电动机、阀门、泵等,它们通过控制器接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控制器是反馈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们接收传感器测量的信息,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控制器可以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计算机程序。
反馈环路是反馈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用于将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将误差信号反馈给控制器。
反馈环路可以是开环或闭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除了以上组成部分,反馈控制系统还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功率放大器、滤波器等辅助部件,它们用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环路,这些部分共同协作,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反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反馈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2. 使学生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的分析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反馈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反馈控制系统中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反馈控制系统的能力,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领域的兴趣,引导其关注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遵循职业道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基础知识,对自动化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3.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反馈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组成部分,分析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 反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及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模型的适用场合。
3. 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探讨稳定性、准确性和鲁棒性等性能指标,介绍相应的分析方法。
4. 反馈控制器设计:介绍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设计等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分析各自优缺点。
5. 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反馈控制系统在工业、交通、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6. 反馈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介绍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在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人体的反馈控制系统

人体的反馈控制系统人体的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是一种“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活动,而受控部分的活动可被一定的感受装置感受,感受装置再将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送回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调整对受控部分的指令,因而能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如果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方式的调节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调节;相反,如果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调节。
在正常人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负反馈方式的调节,只有少数是正反馈调节。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当一个系统的活动处于某种平衡或稳定状态时,如果因某种外界因素使该系统的受控部分活动增强,则该系统原先的平衡或稳定状态遭受破坏。
在存在负反馈控制机制的情况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可通过相应的感受装置将这个信息反馈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经分析后,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减弱,向原先的平衡状态的方向转变,甚至完全恢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
反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过低,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其活动增强,结果也是向原先平衡状态的方向恢复。
所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
机体的内环境和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维持稳态,就是因为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举例来说,脑内的心血管活动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控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当由于某种原因使心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而导致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就立即将这一信息通过传人神经反馈到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的活动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于是动脉血压向正常水平恢复。
在另一些情况下,例如当人体由卧位转变为立位时,体内有一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静脉内,使单位时间内流回心脏的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此时动脉压力感受器传人中枢的神经冲动立即减少,使心血管中枢活动发生改变,其结果是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回升至原先的水平。
反馈控制系统

0 * * * * 0 a0
Hurwitz稳定判据:全部特征根都位于 左半平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urwitz行 列式的各阶主子式均大于0。
3 2 a s a s a1s a0 0 以三阶系统为例,特征方程为 3 2
其Hurwitz行列式为:
a 2 a0 0 D a3 a1 0 0 a 2 a0 3 2 在上例中 s 2s s 1 0 ,其Hurwitz行列式的各
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
反馈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控制器
包括以下基本部件:
量测元件 整定元件,电源U0。 比较元件 放大元件,放大器8。
执行元件,执行电动机5。
校正元件 能源元件,放大器所用电源。
期望电压 执行机构 控制对象
实际电压
馈
2 V ( x) 2 x12 x2 0
(1)试选正定的Lyapunov函数
( x) 2x x 2x 2是不定的,不能提供稳定性的信息。 则V 1 2 2 (2)另选正定的Lyapunov函数 2 V ( x) x12 x2 0 ( x) 2 x 2 0 ,可知系统至少是稳定的。 则 V 2
稳定性科学概念的发展
A.L. Cauchy 在19世纪给出了关于极限描述的-, -N语言; H. Poincare在微分方程定义的积分曲线和天体力 学方面作出了贡献; G. Peano,I. Bendixson和G. Darboux微分方程解 对初值及参数连续依赖性的研究。
上述这些重要事件及相关科学的进展促成了19世 纪末稳定性理论的两个主要学派的形成。
dx1 x1 x2 u1 (t ) dt dx2 x1 x2 u2 (t ) dt dx3 x1 x2 dt
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

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一、定义和原理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它通过测量系统输出并与期望输出进行对比,以调节系统的输入,使得系统输出逐渐趋近于期望输出。
这种反馈机制可以使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是现代控制理论和工程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系统输出得到反馈信号,然后将该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信号。
根据误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来调节系统的输入。
这个过程会不断进行,直到系统输出逐渐趋近于期望输出为止。
二、应用领域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各种物理量进行自动控制,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对这些物理量进行监测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交通系统控制:在交通系统中,反馈控制系统可以用于信号灯控制、交通流量调节等方面,以优化交通流畅度、减少拥堵和事故。
3. 电力系统控制:反馈控制系统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控制、发电机控制等方面,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 航空航天系统控制:在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反馈控制系统可以用于自动驾驶、姿态控制等方面,以保证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生物医学工程:在医疗设备和生物实验中,反馈控制系统可以用于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物参数,如心率、血压、药物浓度等。
三、优点和挑战反馈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自适应性:反馈机制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2. 鲁棒性:反馈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不断调节来抵消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来保持系统输出的稳定性,避免不稳定和震荡现象的发生。
然而,反馈控制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1. 模型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模型往往是不完全和不准确的,这会给系统的设计和调节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本)

5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调节单元根据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输出一个控制信号。 A.给定位 B.偏差 C.测量值 D.扰动量
6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设定值如果按照某一函数规律变化,则称为________。 A. 定值控制 B. 程序控制 C.随动控制 D.函数控制
7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的输入是________。 A.被控参数的实际信号 C.被控参数的偏差信号 B. 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D.被控参数的给定信号
过渡过程 : transient:指自动控制系统在动态中被控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或者说是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y
t 平衡状态 平衡 状态 过渡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二.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为便于系统分析,定义几种常见的系统输入信号:
( 1)阶跃输入: ( 2)速度输入 :
( 3)加速度输入:
( 4)脉冲输入:
( 5)正弦输入: 其中,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
r(t) R 0 r(t)
r(t)
Rt
t
0 r(t)
t
½ Rt2
0
0
t
t
r(t) 1/h 0 h t 单位脉冲函数
h→0
r(t)
r(t)→∞
0
t
h→0时,称为理想的单 位脉冲函数,记作δ(t)。
三. 评定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品质的指标
四.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所用能源分类:气动控制系统和电动控制系统 2.按仪表的结构形式分类:单元组合仪表和基地式仪表 单元组合仪表:各单元分别制成一台独立仪表 基地式仪表 : 各单元组装成一台仪表 3. 按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分类:
( a)定值控制;(b)程序控制;(c)随动控制。
反馈控制系统实例

反馈控制系统实例1. 引言反馈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从系统输出中获取信息,将其与期望的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据此调整系统的输入,以使系统输出尽可能地接近期望信号。
本文将介绍一个反馈控制系统的实例,包括系统的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
2. 系统结构反馈控制系统由三个基本组件组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测量系统的输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和期望的参考信号,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
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系统的输入,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例如,考虑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其中需要将房间的温度控制在一个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
系统的结构如下所示:传感器 -> 控制器 -> 执行器传感器测量房间的温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息和设定的目标温度,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
执行器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加热或制冷设备的输入,从而控制房间的温度。
3. 控制器设计控制器的设计是反馈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一个常用的控制器类型是比例积分(PI)控制器。
PI控制器根据系统的偏差信号和偏差信号积分的结果,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
具体地,PI控制器的输出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u(t) = Kp * e(t) + Ki * ∫e(t) dt其中,u(t)表示控制信号,Kp和Ki分别是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e(t)是系统的偏差信号。
比例系数决定了控制信号对偏差信号的响应速度,而积分系数可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偏差信号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得到。
根据偏差信号和PI控制器的参数,可以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进而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输入,使得房间的温度接近设定温度。
4. 实际应用反馈控制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了温度控制系统,它还可以应用于机械控制、电力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反馈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汽车的位置、速度和方向,并根据期望的路径和速度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拟锁相环路的构成
(一)APLL的构成(如图):
目标信号
ud(t) 鉴相器 环路滤波器
uc(t)
压控振荡器
u(t) PD
LF
VCO
输出
u0(t)
各部分的功能:
• PD:检测捕者与被捕者之间的相位差,以控制电压的形式去
调节VCO实现频率同步和相位锁定。
• LF:传递相位误差信息,滤除PD输出的高次谐波分量和噪声, 输出控制电压。
Sin
e
(t)
F
(
p)
Ko P
•则环路输入相位和输出相位之间都存在着动态平衡关系。
即:
e
(t
)
2
(t
)
e
(t
)
U
d
Sin
e
(t
)
F
(
p)
Ko P
1(t)
•此式是APLL的动态相位平衡方程。
(三)模拟锁相环路的锁定特征
1(t)
e(t) U d sine (t) ud(t) F(P) uC(t)
Ko/P
自动相位控制(APC)— 用于实现振荡信号与目标信号的频率 和相位的跟踪。亦称锁相环路(PLL)。
•据环路内部是模拟电路还是数字电路可细分为: 模锁相环(APLL) 数字锁相环(DPLL)。
第二节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一、AGC电路的组成框图:
比较参量
为电压
ui
UR
电压 ud 控制信号 uc 可控增益
2(t)
2(t)
( 1 )锁定后:由于瞬时频率误差为0;
则V=S,即VCO信号与目标信号频率同步(输入与输出同步)。
( 2 )锁定后: pe (t) 0
Lim
t
e
(t)
e
常数。e---APLL剩余相位误差。
( 3 )锁定后:由于e=常数;
Lim
t
ud
(t
)
Ud
sine
Ud (0)
Lim
t
uc (t)
第八章 反馈控制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第三节 自动频率控制(AFC)电路 第四节 模拟锁相环路(APLL) 第五节 APLL电路及应用 第六节 数字锁相环路(DPLL)
第一节 概述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
•由比较器、控制信号发生器、可控器件和反馈网络四部分构成。
• VCO:在控制电压的的作用下,实现频率同步和相位锁定。
二、模拟锁相环路的工作原理
用旋转矢量说明:旋转矢量Ⅰ--目标信号;旋转矢量Ⅱ--vco信号。
•捕捉前:So两矢量间相位差e(t)随时间t增长。图(a)
•锁定后:o为o’, o’= S两矢量间相位差e为常数。图(b)
•锁定后: 当目标信号频率S(t)变动时,VCO频率e(t) 随之变
F(0)Ud Sine
UC (0)
F(0)---LF的直流传输函数。
•即ud(t)、uc(t)均与时间无关,即成为直流电压。
pe (t) Kd KoSine (t) F ( p) V (4)锁定后:K d K 0 F (0)Sin e V
固有频差 为有限制
e
arcSin
V
K d K0 F (0)
2)若V过大:ud(t)频率较大不能通过LF,产生不了控制电 压uc(t),环路无法捕捉到S、一直处于失锁。 •存在着一个保证环路由失锁经捕捉而进入锁定的最大允许值 Vmax, 称为捕捉带(用p表示)。
第五节 APLL电路及其应用
一、集成锁相环路: •将PD、VCO、放大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各部件之间不连 接或部分连接,以便于插入环路滤波器中的阻容元件或其它电 路,具有灵活、功能强等特点。 •按最高工作频率不同,集成锁相环分为:
Uo
比较器
发生器
放大器
直流 放大器
低通 滤波器
电平 检测器
反馈网络
第四节 模拟锁相环路(APL)
• 锁相环路的功能: 实现频率同步(频差为 0)和相位跟踪(相差为一很小的常
数)。 •锁相技术:是一种从噪声中主动捕捉目标信号的技术。
信号和噪声有本质区别:
•信号有一定的频率、相位变化规律; •噪声虽然其频谱处于频带内,但是随机、离散、无规律的; •PLL正是根据它们这种本质区别来捕捉提取信号的。
{ 1.以滤波器为主的直接频率合成技术 2.锁相频率合成技术
•数字频率合成器的优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便于集成等。
1.单环数字频率合成器:
组成框图如图: 晶振
PD fr
LF
f0
VCO
f0’
1/N •设要求移动电台频道识别能力为100Hz,则基准频率fr和鉴 相器的工作频率取为100Hz;
•已知VCO输出频率f0为33.9999MHz,可求得分频系数N。 因为环路所定后:f0/ N= fr •所以:N= f0/ fr=( 33.9999 )106/100=30000 39999 •由f0=Nfr可知,改变分频系数N可改变输出频率f0。 •频道间隔f0(亦称步长)为fr = 100Hz
arcSin V
KV
KV---APPL的环路锁定增益。
•显见,KV或V e ,而e 越小,跟踪效果越好。
五、模拟锁相环路两种调节过程
(一)跟踪过程:(锁定——再次锁定) 环路锁定后: 若输入信号频率发生变化,而使瞬时相位变化——产生控制电 压——控制VCO,跟踪输入信号频率——再次锁定。 •对锁定的APLL,锁定的动态平衡有一定极限。
参考 信号 Xr(t)
反馈 信号 Xf(t)
比较器
输入
误差
控制
信号
信号
信号
Xi(t)
Xd(t) 控制信号 发生器
Xc(t)
可控器件
输出 信号
X0(t)
反馈网络
(二)、反馈控制电路的分类
• 据反馈控制的对象分为:
自动增益控制(AGC)— 用于稳定输出信号电压的幅度。
自动频率控制(AFC)— 用于控制目标信号的频率,使其与通 道中心频率一致,以获得谐频增益。
本章小结
1. 反馈系统的构成及分类 2. APLL电路的构成、原理、数学模型、基本方程、锁定特
征、两种调节过程(同步带、捕捉带)线性分析及其应 用分析 3.锁相环的应用:如,锁相接收机、频率合成技术
{低频型(f<1MHz) 高频型(130MHz) 超高频型(f>30MHz)
二、APLL 的应用
(一)锁相接收机(电路框图如图)
fs:接收的目标信号频率;fs fd:经混频后的差频,即 中频信号fI;
混频
fo’=Nfo
锁相目的:使fdfI
N倍频
原理:
fd=fo’-fS
中 放 fd=fI
PD
fI
f0 VCO uc(t) LF
动,实现了跟踪。见图(C)
S
o
Ⅰ e(t)
Ⅱ
S
o’=S
Ⅰ e Ⅱ
S
Ⅰ e(t) o Ⅱ
(a)
(b)
(C)
四、模拟锁相环路的基本方程和锁定概念
(一)模拟锁相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基本方程:
由数学模型可得:
1(t)
e(t) U d sine (t) ud(t) F(P) uC(t)
Ko/P
2(t)
2(t)
2
(t)
U
d
ud(t)
•将fd、fI 加至 PD进行鉴相,利用差拍电压uc(t)去控制VCO。 锁定时,输出振荡的N倍频 f0’ ( =Nf0)- fs = fd= fI 完全同步。
•接收机本振频率可通过改变N来调整,达到切换接收目标信号频 率的目的。
(五)数字频率合成系统
•频率合成技术在雷达、通信、电视广播、遥控遥测和测量领 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具其组成原理,可分为两类:
•同步带:把在环路锁定状态下,能维持锁定所允许的最大固 有频差的 2 倍称为跟踪带或同步带。 (用H表示)。
由 e
arcSin
V
Kd K0F (0)
arcSin
V
KV
可知;
当V 增大到V KV时 :
•上式无解,即环路不存在锁定的e,;
•能维持锁定所允许的最大固有频差Vmax=KV; •据跟踪带定义为:
H= Vmax= KV= KdKoF(0)
(二)环路的捕捉过程 ---环路由失锁进入锁定的过程
•环路失锁时:VCO与目标信号频率间存在频差V=S-V , 1)若V很小:ud(t)=sine (t)频率较低容易通过LF,产生控制 电压uc(t),VOC输出一调频波V(t)在0(t)上下摆动。由于V 很小,很容易摆动到s,使环路进入锁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