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1、移动通信就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运动中实现通信的通信方式。
2、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2、按多址方式可以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3、按业务类型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4、按服务范围可以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5、按信号形式可以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6、按照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移动通信可以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3种工作方式和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两种双工制式。
7、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模拟式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频分多址方式,而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8、1G网FDMA 、2G网TDMA/FDMA、3G网CDMA,其中CDMA是唯一使用软切换通信方式。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1、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一般覆盖范围半径30km~50km,用户数约为几十个至几百个。
2、GPRS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GPRS为2.5G网、GSM为2G网。
习题小结单工制:分为单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特点是双方采用“按—讲”的方式。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听到对方的语言。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SDMA: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
小区制: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台(MS)间建立通信。
频分复用: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下是一些移动通信的重要知识点。
1. 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指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基站提供覆盖。
常见的蜂窝网络包括2G(GSM)、3G (CDMA2000、WCDMA)和4G(LTE)等。
调制技术: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技术包括调频(FM)、调幅(AM)和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2.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架构:移动通信网络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移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
移动终端通过基站连接到核心网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协议:移动通信协议指的是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CDMA、UMTS和LTE等。
3. 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方式:移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方式进行。
电路交换将通信资源独占给用户,而分组交换则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提高了通信资源的利用率。
移动网络优化:为了提高移动网络的性能,常采用的优化方法包括信道编码、调度算法和干扰管理等。
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5G技术:5G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它将推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和远程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网络是一种以软件为基础的网络架构,它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移到网络边缘,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时间。
以上只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重点1、介绍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移动通信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发展历程、技术应用以及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
2、发展历程2.1 2G时代2G(第二代)移动通信是指数字化的无线电通信技术,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代表。
2G时代实现了基本的语音通信和短信功能,并引入了SIM卡的概念。
2.2 3G时代3G(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志着移动通信技术迈向宽带时代,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3G技术包括CDMA2000、WCDMA和TD-SCDMA等,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视频通话和互联网接入等功能。
2.3 4G时代4G(第四代)移动通信是一种高速移动宽带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4G技术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WiMAX等,为高清视频、在线游戏和云计算等应用提供了支持。
2.4 5G时代5G(第五代)移动通信是一种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密度。
5G技术将推动物联网、和智能工厂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创新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潜力。
3、技术应用3.1 射频技术射频技术是移动通信中用于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的关键技术。
它包括天线、射频模块和射频信号处理等方面,通过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实现通信。
3.2 移动网络移动网络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基站、无线传输系统和核心网。
移动网络通过基站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将用户数据传输到核心网络,并实现与其他网络的互联互通。
3.3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实现移动通信中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包括OFDM(正交频分多址)、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波束成形等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3.4 移动应用移动应用是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软件应用程序,包括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社交媒体和移动游戏等。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⒈介绍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移动通信包括移动方式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等。
⒉移动通信网络结构⑴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它们通过无线信号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
⑵基站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转发。
基站通常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器组成。
⑶核心网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网络的控制中心,它实现了用户数据的交换和路由。
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数据中心等组件。
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⑴ 2G网络2G网络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
2G网络提供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并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⑵ 3G网络3G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3G网络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和功能,如视频通话、高速上网等。
⑶ 4G网络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4G网络支持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游戏等应用。
⑷ 5G网络5G网络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备超高速数据传输、大规模物联网连接和超低延迟等特点。
5G网络将推动移动通信进入新的时代。
⒋移动通信协议⑴ GSM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缩写,是2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采用TDMA技术进行时分复用,实现了语音通信和短信服务。
⑵ CDMACDMA是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将不同的信号通过独特的编码方式进行区分,实现了信号的同时传输。
⑶ LTELTE是长期演进技术,是4G网络的基本协议。
它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并具备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信号覆盖。
⑷ 5G NR5G NR是5G网络的新无线接口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大的带宽,实现了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通信法:指规范和管理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合法运营。
移动通信__知识点

移动通信__知识点移动通信知识点:一、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它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信。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蜂窝系统(AMPS),主要用于语音通信。
2·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蜂窝系统(GSM),实现了语音和短信服务。
3·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CDMA、CDMA2000),支持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多媒体服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LTE(Long Term Evolution),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三、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1·移动通信基站:负责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2·移动核心网:包括移动交换中心、家庭位置寄存器和访问控制节点等。
3·移动终端:包括方式、平板电脑等。
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无线信道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解码、信道编码等。
2·多址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3·移动通信协议:包括GSM、WCDMA、CDMA2000和LTE等。
4·移动通信安全:包括加密、认证和数据隐私保护等。
五、移动通信的应用1·语音通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语音通话服务。
2·短信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文字信息传递服务。
3·数据传输:包括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移动应用等。
4·多媒体服务: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播放。
附件: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图表2·移动通信网络结构示意图3·移动通信技术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电信法:指国家关于电信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2·无线电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机构。
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移动终端之间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本文将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几个重点方面:蜂窝网络、物联网、5G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的安全性。
1. 蜂窝网络蜂窝网络是一种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许多小的覆盖区域的通信系统。
每个覆盖区域都由一个基站所覆盖,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连接。
蜂窝网络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覆盖范围。
蜂窝网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GSM和CDMA。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标准,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基于码分多址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主要在北美地区使用。
2. 物联网物联网是将传感器、设备、物品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传输的网络。
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可靠的无线连接,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地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通过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性。
3. 5G技术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将在传输速度、延迟、连接密度等方面实现比4G更大的提升。
5G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实现更多应用场景的实时交互。
与4G相比,5G技术还具有更低的时延,这对于实时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非常重要。
,5G技术还将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如网络切片、大规模MIMO等,以提升整体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4.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是保护用户隐私和通信内容不被侵犯的重要方面。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各种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2023修正版移动通信重点

移动通信重点移动通信重点概述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和有线电两种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在当今社会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本原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在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无线电波通过无线电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调制是指在发送设备中,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则是在接收设备中,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主要通过无线电频段来实现。
不同的制式和频段都拥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通信环境来选择适合的制式和频段。
其中,蜂窝通信系统是最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之一,它将通信区域划分成多个蜂窝状的小区域,通过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切换实现无缝通信。
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时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技术。
最具代表性的是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北欧移动方式)系统和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先进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着通话质量差、容量有限等问题,限制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时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于90年代初开始引入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最著名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提供了更好的通话质量和更高的容量,同时引入了短信功能,使得移动通信更为便捷和多样化。
第三代移动通信:宽带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21世纪初,主要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最具代表性的是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

移动通信重点总结移动通信技术是指通过移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移动通信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包括移动通信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架构和应用领域等。
一、移动通信的定义移动通信是指通过移动网络实现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和通信。
它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操作。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G、2G、3G和4G。
1G时代主要采用模拟信号进行通信,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多媒体应用的需求;2G时代引入了数字信号技术,实现了通话的加密和信号的复用,开启了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3G时代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下载应用等;4G时代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为视频通话、高清直播等应用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移动通信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
无线接入网通过基站向移动终端提供信号覆盖,包括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基站和无线传输等。
核心网则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移动交换中心、位置寻址中心和服务控制中心等。
四、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移动通信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社交媒体使用等;在商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机支付、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等提供了支持;在工业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场景;在公共服务领域,移动通信技术可以用于应急通讯、城市管理等方面。
五、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G技术的商用推广,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物联网的普及,实现无线设备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实现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W1-1,什么是移动通信,主要特点有哪些?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通信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1.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既依赖无线电通信技术,又依赖有线通信网络技术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3.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与日俱增,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W1-2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 1.2.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2.2 无绳电话系统 1.2.3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2.4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2.5 分组无线网重点1:(记住术语)现代移动通信无线服务区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覆盖而成,呈蜂窝状,称蜂窝移动通信网,蜂窝移动通信网再通过接口与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公用数据网PDN 互联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交换子系统SS 、操作维护管理子系统OMS 、基站子系统BSS 和移动台MS重点2:现代移动通信从20世纪起,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二章:W2-1,简述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方式当前陆地移动通信主要使用的频段为150MHz (VHF),和450、900、1800MHz(UHF)。
电波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和地表面波,由于地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传播距离有限,分析移动信道时,主要考虑直射波和反射波两种传播方式W2-2,发射天线高200m ,接收天线高3m ,求视线传播极限距离考虑空气不均匀性对电波传播轨迹的影响,在标准大气折射情况下,等效地球半径 R=8500 km ,可得修正后的视距传播的实际极限距离)())()((12.40km m h m h d T R +=W2-3 什么叫多径衰落?由于多径传播使得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在幅度、相位、频率和到达时间上都不尽相同的多条路径上信号的合成, 因而会产生信号的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等现象, 称为多径衰落或多径效应重点1直射波传播损耗可看成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Lbs ,表示式为式中,d 为传播距离km ,f 为工作频率MHz 。
即直射波的传播损耗只与d 与f 有关,当d 或f 增大时,Lbs 将增加第三章:W3-1,什么是多信道共用?有何优点?多信道共用方式:一个小区的多个信道为全体用户所共用,任一空闲信道都可被该小区的任一用户所使用多信道共用的优点:只有当所有信道都被同时占用时,才可能发生阻塞,因此阻塞率明显下降。
在相同的信道数和阻塞率情况下,多信道共用则可容纳更多的用户W3-2,100个用户的小区,平均每用户呼叫次数C=5次/天,T=180s/ 次,集中系数K=15%,共用多少信道可保呼损率小于5%,若允许呼损率达20%,可节省几个共用信道W3-3,10信道基站,容纳300用户,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3Erl ,呼损率为多少?增加多少信道可使呼损率降为5%?300用户总的忙时话务量 A=0.03×300=9 查表 n=10行,得呼损率 B=20%查表B=5%列,得共用信道数 n=14。
须增加4个信道W3-4,什么是大区制?有何特点?大区制出现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一个服务区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或几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
为扩大服务区范围,基站天线架设得很高,一般在200米左右,发射机输出功率也较大,复盖半径约30-50kmACd 1d 2Bo h Th RR)(lg 20lg 2045.32dB f d L bs ++=大区制特点:组成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
如农村或小城镇或在开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初期,用户较少,话务量也不大时采用W3-5,画图说明什么是带状服务区?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带状服务区的无线小区按横向排列复盖整个服务区,主要用于火车,长途汽车,沿海,内河船舶用无线电话系统W3-6,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有何优点?小区制优点:小区制有效地解决了信道数量有限和用户数不断增加的矛盾。
不仅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而且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也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
小区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用户数的多少灵活确定,具有组网灵活性W3-7,什么是同道干扰?是怎样产生的?相同频率的无用信号对接收机形成的干扰,称为同频干扰,也称同道干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称为同信道复用。
相隔距离越小,频率利用率越高,但若相隔距离过小,电台过于密集,或系统设计,频率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同频干扰W3-8,什么是互调干扰?三阶互调干扰有几种类型?互调干扰是当几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进入非线性器件时,产生的组合频率落入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对有用信号的干扰三阶互调干扰有两种类型:二信号三阶互调:2ωA-ωB=ω0三信号三阶互调:ωA+ωB-ωC=ω0W3-9,什么叫中心激励及顶点激励?画出示意图中心激励与顶点激励当用正六边形来复盖服务区时,基站发射机可安置在小区的中心,称为中心激励。
或安置在六个小区顶点之中的三个点上,称为顶点激励。
通常中心激励采用全向天线,顶点激励采用定向天线(a)中心激励(b)顶点激励W3-10,什么情况下出现盲区?怎样消除?画直放站示意图 盲区:由于地形地物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电场复盖不到的地区,称为盲区或死角 为消除盲区,可在适当的地方建立直放站,直放站是同频中继站,主要功能是接收和转发来自基站和移动台的信号,实现盲区移动台和基站间的通信W3-11,简述CDMA 编码要求理想的CDMA 地址码应具有如下特性:* 有处处为零的互相关特性,便于区分同一时隙,使用不同地址码的不同用户 * 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便于区分不同时隙使用同一地址码的不同用户 * 有足够多的地址码组分配给多个用户* 尽可能大的复杂性,以增加破译的难度,利于通信的保密性* 不同的码元数平衡相等,理论分析可证明有利于形成尖锐的互相关特性W3-12,画m 序列发生器,说明其产生原理m 序列的产生原理为:将移位寄存器的第2级和末级输出,经模2加法后线性反馈到第1级的输入端,则移位寄存器的1级,2级和末级输出端可分别输出m 序列,各级的输出为同一码序列的循环移位W3-13,什么叫越区切换?包括哪些主要问题?越区切换是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通信从当前基站转移到新基站的过程 越区切换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越区切换的准则,何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 2,越区切换如何控制;3,越区切换时信道如何分配。
W3-14,画图说明数字信令的基本格式和各字段功能 基本格式:基地站反向天线前向天线移动台直放机前置码P :提供位同步信息,以便于接收端确定每一码位的起始和终止时刻 字同步码SW :用于确定信息即报文的起始位,相当于TDMA 中的帧同步,因此也称为帧同步地址或数据码A 或D :是数字信令的主体字段,承载指令及地址信息,包括控制,选呼,播号等信令纠错码SP :也叫监督码,不同的纠错码有不同的检纠错能力,一般来说,监督位码元所占的比例越大,检纠错能力越强,但编码效率越低W3-15,简述我国固定电话网的4级结构我国固定电话网采用4级辐射结构:最高一级为8个大区中心局,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和成都。
这些大区中心局相互间均有直达线路,形成网状结构第二级是22个省会城市的省中心局,根据需要辅助一定数量的直达线路,大区和省中心局都提供长话业务,共同组成长途网 第三级是300多个地区中心局,第四级是县中心局,共同构成属于同一长途区号的本地电话网重点1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可表示为:重点2举例:200个用户的小区,平均每用户每天呼叫3次,每次2分钟,集中系数为10%,求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和小区总的忙时话务量 解: 每个用户忙时话务量AB =CKT/3600 =3×0.1×120/3600=0.01Erl 200用户小区总的忙时话务量A=0.01×200=2 Erl)Erl (3600CKT A B第四章:W4-1,移动通信系统有那些分集方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方式分为宏分集和微分集两类: 宏分集也称多基站分集 微分集可分为六种:1,空间分集 2,极化分集 3,角度分集 4,频率分集 5,时间分集 6,场分量分集W4-2,画图说明扩频通信如何提高抗干扰能力扩频通信在发端将信息分布在展宽的信号带宽上,在收端解扩恢复成原有的带宽,但被解扩的仅仅是所传的信息,只增高了信号的电平,噪声的电平并未增高,这一过程使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相对于输入的信噪比大有改善,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W4-3,写出抗干扰容限表达式及定义。
若扩频系统处理增益25dB ,系统损耗1dB ,要求信噪比小于8dB ,求抗干扰容限,说明其含义抗干扰容限Mj ,其定义为:Mj=Gp-[(S/N)o+Ls ]式中(S/N)o 为输出端的信噪比,Ls 为系统损耗抗干扰容限是扩频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以接收的最小信噪比,反映了系统对噪声的容忍程度例如一个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35dB ,系统工作损耗3dB ,为保证误码率小于十万分之一,要求信噪比小于10dB ,则抗干扰容限 Mj =35 -(10+3)=22dB这说明系统能在干扰输入电平比扩频信号电平高22dB 时,即负的信噪比-22dB 条件下正常工作,把信号从噪声的淹没中提取出来,可见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多强第五章W5-1,简述参数编码声码器的原理及特点 声码器参数编码原理:根据语音信号产生模型,定义一组表征音源和声道的特征参数,在发送端提取这些参数编码发送,在接收端解码恢复出原始参数,由语音模型根据这些参数合成出相应的语音信号。
由于传输的是少量的特征参数,而不解扩后信号干扰信号干扰是时间波形,可大大降低数码率W5-2,简述线性预测编码器原理小结-线性预测编码器原理:一个语音的抽样值可以用以前若干个语音抽样值的线性组合来逼近,称为线性预测,线性预测编码器用高质量的波形编码准则来优化激励信号,代替声码器刻板的清浊双音激励,又保留了声码器高效率的精华,是先进的混合编码技术W5-3,简述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原理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原理用规则脉冲序列组作为激励源,通过幅度变化及组与组之间的起始位置不同,使合成语音和原始输入语音之间的感知加权误差最小。
使主观听觉上的语音质量有明显提高W5-4,简述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原理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原理若干个含有N维矢量的码字构成码本,收发两端设置同样的码本,发送端与原始语音比较,选择失真最小的码字,将码字在码本中的序号发送,接收端根据序号选出该码字,恢复成失真最小的语音输出,由于只传输序号而不传输数据量很大的N维样值序列,可以大大压缩数码率W5-5,简述信道编码的原理信道编码原理:按一定的规律给待传送的信息码增加冗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具有相关性,接收端的译码器根据这种相关性可以检测并纠正信息在传输中由于干扰,噪声或衰落造成的误码W5-6,简述卷积编码的特点,卷积编码的特点是纠错能力强,特别适用于纠正随机比特差错,也具有一定纠正突发差错的能力与分组码不同,卷积码的监督码元不仅与本组的信息码元有关,还与前若干组的信息码元有关W5-7,简述卷积编码的技术指标卷积码常记作(n,k,N ),技术指标主要有两个,码率和约束长度码率Rc =k/n表示编码的效率,如果编码器每输入一位数据,便输出两位卷积编码,则称码率为1/2参数N被称做约束长度,表示卷积编码的质量,如果每个码元除了和本组的信息码元相关外,还与前面3组信息码元相关,即前后4组码元相互有约束关系,则称约束长度为4W5-8,说明交织的原理交织的原理是将已编码的信号比特按一定规律重新排列后传输,这样,即使在传输中发生了成串差错,在接收端进行去交织,即交织的反过程时,也会将成串的差错分散成单个或长度很短的差错,再利用卷积码等进行纠错,就能恢复出原始信号分组交织码的实现框图W5-9,说明交织的实质,画示意图织的实质是将突发的成串错误离散化,转化成卷积编码能够处理的随机比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