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一)草原风情【基础巩固】1、牛羊肉奶制品蒙古袍那达慕大会2 - 11 题选择题:2B7C3C8A4A9B5A10D6B11C12、(1)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阴山(2)减少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或由海陆因素造成)(3)这里的牧民衣着松弛宽大、腰带又宽又长的蒙古袍,便于骑乘;食牛羊肉、奶制品等热量高食物;住易拆易装、便于搬迁的蒙古包,以适应游牧生活;出行往往骑马,还经常把车轮较大的勒勒车作为交通工具,以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

【拓展提升】1、A2、B3、(1)草原环境恶化会破坏草原文化,影响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如控制畜牧量、建立草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二)富庶的四川盆地【基础巩固】1、长江西南低二2、热暖早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4、自贡千年盐都5、天然气芒硝6 - 12 题选择题:6B7D8C9B10C11C12C13、(1)四川盆地高低(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油菜籽【拓展提升】1、C2、B3、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冬季风不易进入,而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易受冬季风的侵袭。

所以冬季四川盆地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三)规则之源【基础巩固】1、规章守则公约法律制度2、规范准则3、文字约定俗成风俗习惯4 - 9 题选择题:4 D 7 D5C8A6A9C【拓展提升】1、D2、(1)游泳场馆的规定、兴趣班教学常规、超市管理条例、顾客须知、电影院管理规定、观影须知等。

(2)规则是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有了它可以建立科学的生活规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3、出现原因举例解决建议违规、违法或没有依法管理酒后驾车禁酒令等行政法律措施进行限制规则制定不合理或过时部分食品免检,以致许多厂家对质量要求不严格,出现安全问题出台或修改食品安全法新出现的问题网友胡乱发布微博内容,造成不良影响实名制上网。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本答案
【基础巩固】
1、人类进化说
2、打制百器二三百万
3、采集植物猎取动物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
5 - 10 题选择题:
5C8B
6A9D
7D10C
【拓展提升】
1、C
2、(1)图一:北京人
图二:山顶洞人
(2)北京人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山顶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的洞穴
里。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

(3)北京人还保留着猿人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的面部特征已经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了。

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其中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3、(1)当时凶猛的野兽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极其简单,靠个人的力量
无法生存。

所以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2)因为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北京人可能会被凶猛的野兽如剑齿虎所伤,狩猎较难成
功,甚至好几天也猎取不到动物等。

(言之有理,符合情境即可)。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doc

七年级下历史作业本答案一、选择题(16分)1、下列关于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B、某些共同的看法C、比较密切的交往D、都生活在同一小区2、社区认同感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产生的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由此产生的对该地区的喜爱和依恋之情,下列四位参加“营建美好社区”的代表的发言,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 )A、本区的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B、本区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门的C、本区的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的D、本区的居民都以身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3、下列关于图例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表示事物名称的文字和数字B、依据指向标定方向C、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及说明D、表示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4、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根据比例尺,在图上可以算出两点的实际距离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④同样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5、有一幅地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A、1:5B、1:500C、1:500 000D、1:5 0006、在比例尺为1:5000 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是距离为:( )A、50千米B、0.2千米C、200千米D、5千米7、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A、1:5 000 000B、1:500 000C、1:50 000D、1:50 000 0008、下列属于自然社区的有:( )①农村②生活小区③城镇④农场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9、如果地图上即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

确定方向通常是用( )A、一般定向法B、指向标定向法C、经纬网定向法D、不能确定10、如果你和父母要从杭州到北京去旅游,你将准备下列哪几幅地图:( )(答案不)①中国交通图②北京旅游图③中国地形图④、世界政区图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11、早晨,我们迎着太阳来学校,有微风吹来,令你的红领巾飘向你的左手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作业本答案0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作业本答案0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时作业本答案051、有一文物为唐代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单选题] *A.艺术发展繁荣的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正确答案)C.制瓷工艺的发展状况D.兼收并蓄的社会风气2、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单选题] *A. 齐宋梁陈B. 陈齐梁宋C. 梁宋陈齐D. 宋齐梁陈(正确答案)3、阿拉伯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帝国时期, 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单选题] *A.伊斯兰教的多神崇拜(正确答案)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C.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4、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单选题]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 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正确答案)C. 一大批人文精英分子的积极倡导D. 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治权力5、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代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

这说明()?[单选题] *A. 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B. 国民政府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正确答案)C. 服饰革新改变了社会的风气D. 传统婚姻礼仪烦琐需要简化革新6、77.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单选题] *A.城市管理按坊市严格分开B.科技文化不断创新并领先(正确答案)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的状态7、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东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下列材料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单选题] *A.中国的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正确答案)C.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D.印度的棉花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8、14.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

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答案:劳逸结合好,做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习题要仔细,努力向上。

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答案(一)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基础梳理·自主预习李春石拱七百大明宫含元殿隋唐日历唐朝标有确切日期唐朝李白白居易早发白帝城诗仙由盛转衰诗史诗圣秦中吟直白如话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 C 5 A2 A 6 B3 C 7 D4 B8、(1)名称:赵州桥;设计建造人:李春;建造时间:隋朝;特点:设计科学,跨度很大。

桥面平缓,便于交通,造型美观;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2)雕版印刷术。

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3)说明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9、(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轻快。

(2) “诗史”。

“三吏”“三别”。

(3)恰当。

李白和杜甫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们分别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推向了高潮。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曲”,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言之有理即可)(4) 白居易。

讽喻社会。

同情人民。

七年级历史下练习册答案(二)辉煌的隋唐文化(二)基础梳理·自主预习隋唐颜真卿颜体颜氏家庙碑柳体玄秘塔碑宗教人物故事画圣写意画送子天王图甘肃隋唐壁画佛经世界两域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A5D2A6D3C7B4D8、(1) “颜体”。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2)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心正则笔正”有两层意思:一层含义是书法上.的,心正则写出的字也是端正笔直,透出一股正气;另一层意思就是说作为帝王只有心正,处理同家事务时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3) “颜筋柳骨”。

(4)吴道子的。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

(5)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政策较为开明,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等。

9、(1)搜集的资料可以是图片、照片、文字、实物等,要注意分门别类。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1. C2. B3. A4. C5. A6. B7. C8. C9. BlO.C II.(l)森林资源、淡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从而造成资源的短缺。

12.(1)如“地球出汗”。

(2)由于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不断增多等原因,大气增温现象日趋明显,温室效应日趋严重。

13.①大气污染。

②自然因素:多“逆温”、无风的天气。

人为因素:居民燃煤和工业排放废气。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1.D 2.B 3.B 4.A 5.C 6.D 7.B 8.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9.答案一——数量问题:人口多,增长快,使自然资源消耗增多,生态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多,还会影响教育发展,进而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答案二——素质问题: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使人口数量难以有效控制。

答案三——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素质问题:人口多,增长快,自然资源消耗增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受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不高,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1. C2. B3. B4. A5. C6.C7.B8.B9.C1 0.(1)自然因素:风力、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壤表层状况;人为因素:植被破坏、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2)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II.材料中的'“烧烤摊点”既污染环境,又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两位小学生呼吁公众“口下留情救树林”。

1 2.(1)人均耕地少,耕地破坏严重;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大资源开发的范围;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服务体系。

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

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

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一)众多的.河湖【基础巩固】1、里海北美2、尼罗河印度太平3、防洪发电4 - 6 D A A【拓展提升】1 - 3 D A C4、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充沛,而尼罗河流域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降水明显比亚马孙河少得多。

5、略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基础巩固】1、等高线分层设色2、等高等高距3、平缓陡峻4、1000 1500 海拔5 - 8 D C C D9 - 12 A A C B13、(1)C A 因为这里等高线比较稀疏,坡度较缓和。

(2)自西向东。

(3)库区选择在包括C、E、F在内的河流上游区域。

因为这里地处河流上游,地势开阔,便于拦河筑坝,不会占用大量农田。

14、略【拓展提升】1、等深2、8999.433、D4、D5、(1)略(2)山谷山脊(3)③处错误。

因为这里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

(4)略(5)东北——西南(6)c,这里处在河谷地带,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2023年历史作业本七下答案(三)城市聚落【基础巩固】1、乡村聚落2、政治北京经济巴黎3 - 6 B C C D【拓展提升】1、B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 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降水丰富;屋顶倾斜,便于排水。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动脑筋】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

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贞观之治”【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答: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军事: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第3课“开元盛世”【动脑筋】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

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

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

泉地属冶县。

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

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

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

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

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

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
全国为十道。

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
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

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
属泉州。

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鲤城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依云榭筑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

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

泉州建制自此始。

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
所辖。

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

至此,泉州领有五县。

开元间(713~741年),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
五县,37054户,约24.95万人。

天宝元年(742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为仙游县)、
晋江四县,时为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