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资料

合集下载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杀吗?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杀吗?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杀吗?本文导读: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政权灭亡。

作为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死则成了瞩目的焦点。

曾国藩向清廷奏报“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

”据曾国藩奏报,是自己亲自审讯了一名黄姓宫女,此宫女亲眼所见洪秀全自杀身亡。

得曾国藩奏报后,同治皇帝下诏,“首逆洪秀泉实于本年五月服毒而死,瘗于伪宫院内。

”至此,从官方到民间,人们普遍相信,洪秀全是自杀而亡。

当时对于洪秀全的自杀,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服毒自杀,一说是吞金自杀。

这一历史也被记录在严肃的《清史稿》中,“是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死。

”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洪秀全病死之说又逐渐成为权威。

首先在当时被俘的太平天国各高级将领的供词中,均称洪秀全是病死。

恤王洪仁政说:“嗣闻南京退出,伪天王先已在城病故。

”誉王李瑞生说:“四月二十日,洪秀全身故。

”昭王黄文英说:“那伪天王洪秀全系今年四月十九日在南京死的,传说因发肿病死的,有的说因调兵不动自己寻死的。

”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也在多篇供词中说老爸是病死的,“老子在前殿,我在左殿上屋……本年四月十九夜四更老子病死。

”另一篇供词中说,“于今年自四月初十日起病,四月十九日病死。

因何病症,我亦不知。

尸身未用棺椁,以随身黄服葬于宫内御林苑山上。

宫内有前后两个御林苑,父亲葬处系在前御林苑,距父亲生前住的前殿隔有两个殿。

”由此完全可以断定,洪秀全确系病死。

那为何曾国藩说洪秀全是服毒身亡呢?这个很好理解,曾国藩有自己的私心,实为邀赏而已。

平叛剿匪这种事,如果能生擒首犯,那再好不过。

但湘军攻克天京时,洪秀全已经死了多日,曾国藩只不过将洪秀全的尸体烧了而已。

如果据实上报,根本不能为曾国藩加分。

所以,曾国藩便欺骗清廷,假报洪秀全因天京危急而服毒自杀。

反正知情的人就那么几个,全在曾国藩的掌控之中,最重要的是,如此上报,大家均受益,彼此也就心照不宣了。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洪秀全手抄报素材

洪秀全手抄报素材

洪秀全手抄报素材1)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

1853年定都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天京。

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太平天国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覆亡。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十四年。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最终虽然不幸失败,然而对近代中国的变革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毛泽东称赞洪秀全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如今,洪秀全故居已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洪秀全的一生,既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一幕历史的悲剧。

他起自布衣,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

1856年,洪秀全在暮霭沉沉的金田村振臂一呼,一场历时十四年、席卷十八省的农民起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在大江南北风起云涌,给腐朽的满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尽管囿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革命最终不幸失败了,但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还是对近代中国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起义甚至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有利条件。

孙中山说,洪秀全是反清第一人。

毛泽东称赞洪秀全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是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近代史洪秀全个人简介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领袖。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

出身农家,读过村塾,屡试不第。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翌年到广西贵县(今贵港)赐谷村宣传拜上帝教真义。

后回花县,著《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

1847年8月赴广西桂平紫荆山会冯云山,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斗争。

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营盘岭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3日在武宣“登极”,称“天王”;12月在永安(今蒙山)分封诸王。

翌年攻桂林,克全州,占领两湖,再从武昌沿江东下,攻占南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再分兵北伐、西征,结果北伐失利而西征胜利。

入主天王府后,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杨秀清居功自傲,逼封万岁。

遂密诏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2万多。

1857年石达开带20万精兵出走后,只得重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以扭转局势。

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勾结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入敌手,天京被围。

1864年天京陷落前病死。

太平天国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

广东花县官禄人。

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农民家庭。

少时就学于本村书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古籍。

约从1828年(道光八年)起,屡试不中,思想颇受刺激。

1843年一次应试落第后,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将书中内容和六年前一次大病中幻觉对照比附,以为幻觉中所见老者即上帝,自己即上帝派来拯救中国以使人们回到信拜上帝之路的使者,并按书中所言,自行施洗。

次年,偕友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及广西贵县开展传教活动,宣传拜上帝、不拜仙佛邪神的道理。

此后两年间,撰写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多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求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回复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4、《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 A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势力的阻挠 D 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5、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战场条件的 军事行动是( ) A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 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C 太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 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6、太平天国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B 受到清政府和湘军等地主武装的围攻 C 太平军将领指挥作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1、 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 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 B.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
2、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即( )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 的领导核心 3、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 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是( ) A 宣传西方的基督教 B推翻清朝的统治 C 建立理想的共和国 D建立朴素的共产主义社会
3、洪秀全宣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 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 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反映的思想是( ) A 平等思想 B 大同思想 C 平均思想 D 反对封建等级 观念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简介

三一文库()〔洪秀全简介〕*篇一:对洪秀全的介绍与评价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

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

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

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

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

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

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

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

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

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洪秀全人物简介

洪秀全人物简介

关于洪秀全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洪秀全是个功过参半的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洪秀全前期进取心强,后期有点不思进取。

开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腐朽清朝统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二,在革命初期,他是个比较有革命思想的领导者,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三,增加了农民反抗的精神。

消极的方面: 第一,革命的后期,沦为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第二,客观上造成了地方的割据,为后世的军阀混战买下了伏笔;第三,在他的错误领导下,导致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针对他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评价各一。

太平天国在打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同时,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大灾难,仅苏,浙,皖,赣,闽五省,人口过量死亡多达7千万。

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经济受到极惨重的打击。

太平军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

他宣扬救世主下凡,统治全国乃至全世界。

世界末日论与造反做官论相结合。

言行巫师化,要求军民无保留的信从,不断自由造神,以加强对太平军官兵的精神控制。

对参加者的全面控制,全面而严厉的控制,使人没有家庭财产,思想感情,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工具。

将大量的妇女作为个人的性工具。

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有发展到极致。

《天朝天亩制度》只是表面文章,后期《资政新篇》只是作为压服诸将领对洪仁玕的不服,为洪仁玕树立了威信。

1862年,洪秀全重新颁布《天朝天亩制度》,以此作为根本性的政策文件,将作为参阅资料的《资政新篇》加以否定,至少是取消了。

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洪秀全为人暴虐,经常殴打妻子,《天父诗》中反复说,惹他发火就是死罪;对内部也不心慈手软,只讲求现实实际的需要而毫无仁爱信义;本身多疑猜测,任人唯亲;立政无章,言而无信,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穷奢极欲;以政治文化来扫荡中华传统文化。

洪秀全社会实践报告

洪秀全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洪秀全,我国近代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为了深入了解洪秀全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洪秀全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洪秀全故居、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等地,我对洪秀全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实践活动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1. 参观洪秀全故居洪秀全故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金田镇,是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洪秀全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深受封建压迫和剥削。

在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后,洪秀全立志推翻清朝统治,为农民争取权益。

故居内陈列着洪秀全生前的衣物、书籍、用品等物品,使我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洪秀全的生活环境和革命情怀。

在故居的后院,还建有洪秀全的墓穴,让我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心生敬意。

2. 参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我国第一个以太平天国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内,我详细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高潮和失败的过程,以及洪秀全在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文物、图片、文献资料等,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洪秀全的一生。

其中,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天父诗》等文献资料,让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参加座谈会在实践活动期间,我还参加了由当地政府举办的座谈会。

座谈会上,当地领导向我们介绍了洪秀全故居和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建设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今后的保护规划。

此外,还有专家学者就洪秀全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洪秀全的历史地位和贡献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对洪秀全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洪秀全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我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洪秀全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又名洪日,是清末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创始人、太平天国运动的民变领袖以及太平天国的建立者。

客家人[1]。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

洪秀全早年曾接触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1851年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兵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

1853年攻取江宁府(今南京),改名天京,以其作为首都。

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富庶一带,撼动清廷税收来源。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于其死后旋即灭亡。

洪秀全于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洪秀全祖先居于今日江苏,其祖先洪皓是南宋的名臣,与当时的岳飞都是同期的爱国民族英雄,而后南迁闽南,又迁居广东,在广州府花县落脚。

洪秀全父亲洪镜扬,母亲王氏。

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私塾上学,学习四书五经及其它一些古籍。

由于他是兄弟中唯一识字者,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府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1837年,虚岁)了,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一度昏迷,他本人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

此时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府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自认为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自认上帝的幼子,耶稣的幼弟,并称上帝耶和华为“天父”,称耶稣为“天兄”,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

虽然未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会”。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

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教义上模仿基督宗教,太平天国的十诫叫十款天条。

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

1845年至1846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

1847年初,洪秀全来到传教士罗孝全在广州的礼拜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罗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对以前大病时所见“异象”的见解,并认为洪秀全对教义的认识不足够,拒绝为他施洗。

洪秀全4个月后离开。

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地方衙门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

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9月攻克永安后,分封东、西、南、北、翼诸王,各王均受东王杨秀清节制;1852年太平军离开广西,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正式建立了与清廷对峙的农民政权。

洪秀全一面派出军队西征北伐,一面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政策法规,试图达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时,有史以来特为妇女参加考试设立女科,拔取了女状元、女进士等。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主张把四书五经列为禁书,东王杨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让步,洪只好同意四书五经在修改后可以刊印流传,然而直至太平天国灭亡仍未曾刊行。

后来洪秀全又修改《圣经》,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个人喜恶改动内容,在太平天国内颁行。

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矛盾日渐加深。

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不满,在1856年诏三人诛东王,9月发生天京事变,东王、北王与燕王先后被诛。

翼王石达开在天京主政一段时间,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牵制石达开,引起石达开不满。

1857年石带领大军出走,脱离天王指挥。

自天京事变及翼王出走后,洪秀全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

晚年[编辑]
清军开始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挡住了清军的多次攻势。

1859年族弟洪仁玕抵达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为军师、干王,名义上总理天国朝政,却不肯把军事权力交给他。

由于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异姓为王。

1862年英王陈玉成被杀后,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

李秀成知道天京难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被洪秀全斥责。

1864年3月,天京遭到包围后,城内粮食不足,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因而致病。

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

曾国藩却向清廷报称洪秀全服毒自尽。

洪秀全死后尸体被秘密葬在天王府的后花园内。

1864年7月30日,天京陷落之后,湘军总兵熊登武得到一个天王府黄姓宫女告密,在她的指引下,曾国荃派人从天王府的大殿内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

8月1日,曾国藩断然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于是洪秀全的尸体再次被拖了出来,被刀戮火焚。

随后,曾国藩根据湘军将领李臣典的建议,命人把骨灰和以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目的是要让洪秀全彻底灰飞烟灭,阴魂无归,更可以使太平军的旧部失去了精神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