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摘要】稠油开采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而蒸汽吞吐热损失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稠油开采的重要性,然后深入探讨了影响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包括管道传热效率和地质条件等。
接着分析了蒸汽吞吐热损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技术手段,如提高传热效率和采用新型设备等。
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优化蒸汽吞吐热损失的效果。
总结了影响因素,强调了改进策略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优化。
【关键词】稠油开采,蒸汽吞吐,热损失,影响因素,改进技术,优化,实践案例,发展方向,建议,总结,改进策略,技术发展。
1. 引言1.1 稠油开采的重要性稠油开采是指对具有相对较高黏度和密度的油田进行开采的一种特殊技术,它通常需要借助蒸汽注入等方法来降低油的黏度,从而实现油田的有效开采。
稠油资源储量巨大,具有丰富的潜力,是我国战略性能源资源之一。
稠油开采对国家能源战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稠油开采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稠油储量巨大,开采潜力大。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富有稠油资源,被誉为“稠油王国”。
充分开发稠油资源,可以有效增加我国的能源供给量,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稠油开采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腾飞。
稠油开采可以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随着传统能源的消耗和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变。
稠油开采对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稠油资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研究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影响因素,并寻找改进的技术手段,对于提高稠油开采效率和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稠油开采中的蒸汽吞吐热损失是指在蒸汽注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蒸汽的热能损失。
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层温度:地层温度对蒸汽的热损失有很大的影响。
地层温度越高,蒸汽的热损失就越大。
在稠油开采中,应尽可能选择低温的地层进行开采。
3. 注入压力:蒸汽注入时的压力也会对热损失产生影响。
注入压力越高,热损失越小。
在稠油开采中,应尽可能提高注入压力。
1. 优化注入过程:通过优化注入过程,控制注入温度、压力和流速,减少蒸汽在注入过程中的热损失。
2. 隔离保温措施:采用隔离保温措施,将稠油层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热能的流失。
3. 热源补给:通过外部供热方式,补给稠油层的热能,减少蒸汽的热损失。
4. 用高温蒸汽:使用高温蒸汽代替低温蒸汽进行注入,提高注入温度,减少蒸汽的热损失。
5. 使用聚合物减阻剂:使用聚合物减阻剂降低岩石表面的湿润性,减少蒸汽在岩石表面的损失。
6. 井筒绝热措施:采取井筒绝热措施,减少蒸汽在井筒中的热损失。
在稠油开采中,降低蒸汽吞吐热损失是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优化注入过程、隔离保温措施、热源补给、使用高温蒸汽、使用聚合物减阻剂和井筒绝热措施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蒸汽吞吐热损失,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摘要】蒸汽吞吐是国内外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通常是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一个先驱开发方式,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对造成蒸汽吞吐井筒热损失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改善井筒隔热效果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稠油;蒸汽吞吐;热损失;井筒隔热一、问题的提出蒸汽吞吐是国内外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其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注入到井底的蒸汽干度。
研究采收率与井底干度的关系可以看出:要取得较高的采收率,井底蒸汽干度要保持在40%以上。
而国内普遍使用的“隔热管+伸缩补偿器+热敏金属封隔器+喇叭口”的注汽管柱形式在经过多轮次的蒸汽吞吐后,存在着隔热效果差,热损失严重等问题。
对辽河油田的部分油井进行了吸汽剖面测试,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油井在注汽时井筒热损率都在20%以上,井底的蒸汽干度仅有37.06%,从而严重影响了蒸汽吞吐的效果。
二、造成井筒热损失的主要因素在蒸汽吞吐中影响井筒隔热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采用的注汽管柱在隔热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隔热管的影响隔热管是蒸汽吞吐中输送蒸汽到井下的主要井下工具,其在注汽时传输热量距离最长、热损失也最多。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隔热管双层预应力隔热管,隔层充惰性气体,随着隔热管长期的使用,其隔热效果自然变差。
另外,由于长期使用,丝扣的磨损,造成隔热管接箍处蒸汽泄漏,这也是造成井筒热损失的不利因素之一。
(二)封隔器的影响封隔器作为密封油套环形空间的工具,在注汽时防止油套环形空间进入高温蒸汽,保护套管不受高温热胀伸长而损坏,同时也是为了将热能最大限度输送到到油层当中去,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封隔器多为热敏金属封隔器,注汽时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将油套环空密封。
热采封隔器又是在注汽管柱的最下端,在封隔器密封前,蒸汽将从注汽管柱下端返到环形空间一部分,举升油套环形空间的液体,当封隔器密封后,环形空间的液体无法排出,隔热效果差的隔热管柱加热油套环形空间液体,形成对流换热,消耗大量的热能。
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

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作者:朱胜利刘敏于治河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8期【摘要】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分析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蒸汽注入量、注汽速度、蒸汽干度、焖井时间和蒸汽吞吐周期次数等基础上,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改善注汽效果,优化注汽方式,优化合理井网井距、增加热受效储量,可有效改善稠油区块开发效果,对稠油开发以及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影响因素;参数优化;措施探讨蒸汽吞吐是稠油开发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使油井产能提高的有效强化采油方法,它的实质在于注入的蒸汽加热油层,改变油层及流体性质,从而使油层温度、压力和饱和度三者发生综合变化。
蒸汽吞吐效果的好坏则取决于各种油层因素和作业因素。
1、影响稠油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1.1注汽强度注汽强度即单位油层厚度的周期注汽量。
注入量在整个吞吐阶段对开发效果都有重大影响,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加热半径增大,增产效果变好。
由于吞吐阶段的主要能量来自地层压实作用,周期注入量的大小是实际地层孔隙体积和上覆地层压力来确定的,当注入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产效果不再明显。
在生产过程中,注汽强度直接影响到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
任一周期的产油量与蒸汽注入量成正比。
对于具体的稠油油藏来说,蒸汽注入量有一个最优的范围。
注汽量太小,周期累积产油量低;注入量越大,加热范围越大,原油产量越高。
但注入量过高,使得油井停产作业时间延长,可能造成地层中原油被推向远离井底的地方,导致油汽比下降。
1.2注汽速度蒸汽注入油层后,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加热半径的扩展,其中蒸汽注入速度的影响是首要的。
因此,注蒸汽速度是稠油热采工艺的重要参数。
在设定注汽速度为一值、锅炉注汽压力为一定值,在锅炉出口干度大于一定值时,随着注汽速度的增加,累计产油量增加,当注汽速度大于一定值时,累计产油量增加幅度减缓。
虽然注汽速度大,累计产油量增加,但考虑到稠油油藏的特点,特别是在吞吐初期,注汽速度过大,油层系速度小于蒸汽注入速度后引起井底憋压,使油层开裂缝,动用程度不匀,影响吞吐效果。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

影响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的因素及改进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是因为在稠油开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蒸汽来加热油砂,从而降低油砂的粘度,使得其能够被抽取。
然而,在使用蒸汽的过程中,会发生热量的损失,这会影响到开采效率和成本。
1. 管道输送损失:在将蒸汽输送到开采现场的过程中,由于管道摩擦等原因,会导致热量的损失,从而影响蒸汽的到达温度。
2. 锅炉效率:稠油开采中需要使用锅炉进行蒸汽生产,如果锅炉的效率低下,会导致能量的浪费,从而增加了热损失的数量。
3. 使用的热媒体:稠油开采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使用水蒸气作为热媒体,但是如果水蒸气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或其他杂质,就会导致热量的损失。
4. 开采现场的环境因素:稠油开采现场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蒸汽吞吐热损失。
例如,如果开采现场周围的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导致热量的损失。
为了减少蒸汽吞吐热损失,需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优化管道输送:采用优质的管道材料,减少管道弯曲和摩擦,以降低输送损失。
2. 提高锅炉效率: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以及合理的锅炉调节和维护,能够大幅度降低热损失。
3. 优化热媒体:进行水蒸气的净化等处理措施,以降低杂质含量,从而减少能量浪费。
4. 优化开采现场环境:例如,在温度过低的地区,可以采取加热措施,以提高蒸汽的传热效率;在温度过高的地区,可以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止蒸汽的热损失。
综上所述,稠油开采中蒸汽吞吐热损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稠油开采的效率和成本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有效减少热损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改进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动态分析

04
蒸汽质量: 影响蒸汽的 渗透能力, 影响稠油蒸 汽吞吐效果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动 态分:基于物理和 化学原理,建立稠 油蒸汽吞吐的数学
模型
设定参数:设定稠 油蒸汽吞吐过程中 的关键参数,如温 度、压力、流量等
求解模型:利用数 值方法求解稠油蒸 汽吞吐模型,得到 稠油蒸汽吞吐过程 中的压力、温度、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动态分析
演讲人
目录
01. 稠油蒸汽吞吐原理 02.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影响因素 03.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动态分析
方法
04. 稠油蒸汽吞吐效果优化措施
稠油蒸汽吞吐原理
稠油特性
01
粘度大:稠油具有较高的粘度,流动
性差,难以流动。
02
密度高:稠油的密度高于普通原油,
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环境监测:实时 监测蒸汽吞吐过 程中的环境变化
设备监测:实时 监测蒸汽吞吐设 备运行情况
综合分析方法
建立稠油蒸汽吞吐模型:根据稠油特 0 1 性和蒸汽吞吐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采集数据:采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 0 2 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 0 3 处理,包括去噪、平滑等
井筒压力:影
3 响蒸汽吞吐效 果,压力越高, 效果越好
井筒温度:影
4 响蒸汽吞吐效 果,温度越高, 效果越好
蒸汽参数
01
蒸汽压力: 影响蒸汽的 渗透能力, 影响稠油蒸 汽吞吐效果
02
蒸汽温度: 影响蒸汽的 渗透能力, 影响稠油蒸 汽吞吐效果
03
蒸汽流量: 影响蒸汽的 渗透能力, 影响稠油蒸 汽吞吐效果
调整地层水含量:通过调整地层
D
水含量,使地层水含量达到最佳
T82特稠油区块蒸汽吞吐日常管理分析

T82特稠油区块蒸汽吞吐日常管理分析关键词:特稠油;蒸汽吞吐;产量递减前言坨82断块位于宁海油田北部、陈家庄凸起南缘,是王庄油田的一部分,断块已投产油井原油粘度最高为76098mpa.,最低为4935mpa.,为特稠油油藏。
目前大部分井已进入高周期开采,综合含水84%左右。
因此分析T82特稠油蒸汽吞吐递减影响因素、递减规律,研究稳产对策尤为重要。
1T82吞吐产量递减影响因素分析1.1单井蒸汽吞吐加热半径特稠油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后,近井地带原油经过蒸汽反复冲洗已基本被蒸汽冷凝水代替,蒸汽吞吐时冷凝水吸收大量热能,加热半径几乎不会再扩大,吞吐只在井底附近进行[1-2],所以单井蒸汽吞吐加热半径是导致周期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1.2油藏地质参数影响1.2.1油层厚度单层厚度小于5米的吞吐井平均单层厚度仅为2.7米,吞吐效果差,平均单井油汽比只有0.52,有效期18天,远远小于单元吞吐井平均68天的有效期。
1.2.2油层间非均质性油井经过多周期蒸汽吞吐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部分高渗透层中形成蒸汽通道,甚至发生汽窜,使蒸汽利用率下降。
蒸汽吞吐进入高周期后,井间汽窜现象突出[3],油层纵向动用程度降低。
1.2.3泥质含量影响坨82断块储层敏感性评价为强—极强水敏,泥质平均13.8%,注汽、作业洗井等过程中的入井液容易引起粘土膨胀堵塞渗流通道,突出表现为转周后有效期短、递减期产能递减快。
统计数据表明泥质含量大于15%的吞吐井,平均单层泥质含量为26.11%,平均油汽比仅为0.32,日产油2.3t/d,热采效果差。
1.3原油粘度影响蒸汽吞吐以原油加热降粘、改善油的流动性为主,使之能够依靠天然能量或在注入液体的驱动下流动到采油井筒,实现采油的目的。
稠油粘度越高,转周后有效期短,产能递减快。
T82统计数据表明油汽比小于0.5的吞吐井主要集中在区块两翼的高粘度区域;油汽比大于0.8,吞吐生产效果好的油井集中于区块中部粘度较低的区域;而油汽比在0.5-0.8之间的吞吐井分布于两者的过渡带之间。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其含有大量的沥青质和重质组分。
稠油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传统的热采技术已经难以有效开发这些资源。
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是一种利用热力学特性和地质条件,以稠油自身为燃料提供能量,实现原油的开采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加热和吞吐。
在油藏中注入高温蒸汽,使稠油减少粘度,然后利用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自然驱动力,将稠油从注入点向井筒移动。
这种技术可以在油井中形成温度梯度和强化驱油作用,提高采油效果。
目前,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已经在一些油田中得到了应用。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北部地区和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油田等地都进行了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试验和应用。
试验结果显示,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并且具有多次吞吐的可行性,适应了稠油开采的长周期和低效率的特点。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稠油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而稠油自身的能量利用效率低,导致能源成本高。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需要有一定的地质条件支撑,例如地层厚度、孔隙度等,限制了其在不同地区的应用。
复合蒸汽吞吐技术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也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控制。
展望未来,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研究和改进稠油自身能量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工艺和操作参数,提高开采效率和采油率。
可以通过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化学物质注入和地下爆破等,进一步增强复合蒸汽吞吐技术的驱油效果。
稠油复合蒸汽吞吐技术是一种有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稠油开采技术。
通过研究和改进技术,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提高采收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陈南稠油油藏具有“薄、稠、砂、低”的特点。
针对蒸汽吞吐技术开采以来暴露出的热采递减快、出砂严重、套损井增多等问题,研究了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提出了优化热采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提高了[1]油层动用程度,控制了稠油产量的递减,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出砂;配套技术;热采管理
一、概况
陈南稠油油藏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内,为具继承性发育的受基岩控制的披覆构造薄层边际稠油油藏,河流相沉积,储层平面变化快。
油藏埋深1180-1320m,探明含油面积20.6km3,地质储量1942.39×104t。
其主要特点为“储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含油饱和度低”,地面脱气原油粘度(50℃)一般10000-50000mPa·s,储层孔隙度32%,渗透率2500×104μm2,属于高孔、高渗储层,区块构造平缓、油稠,造成含油饱和度低50-55%。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蒸汽吞吐轮次增加,吞吐效果变差,措施选井难度大
随周期轮次的增加,油层压力逐渐下降(如陈373块原始地层压力12.9MPa,下降到目前的10.4MPa),原油密度、粘度逐渐变大,渗流阻力增加,吞吐周期缩短,周期累油量和油汽比明显降低,含水呈上升趋势。
五轮之后吞吐效果更差,单井周期累油量由1953t下降到838t,油汽比仅为0.5。
统计完整周期油井生产规律,周期间产油量递减22.3%,油汽比递减30.4%,含水上升速度为3.67%。
同时随轮次增加,地下存水率增加,排水期延长,加热半径小,单井日油水平由5.2t下降到2.7t,递减快,为下一步优选油井转周增加了难度。
2.地层出砂严重
陈南稠油油藏埋藏浅,油层胶结疏松。
蒸汽吞吐开采后,岩石间的胶结物在流体的作用下被蒸汽溶解和冲刷,胶结强度大大降低,易造成出砂;同时不合理的开采速度和油井工作制度突变,也易造成出砂。
2011年共计出砂24口油井,严重影响热采开发效果。
3. 套损井比例逐渐加大
目前已发现18口热采井套损,以套漏、套错为主。
套损原因一是注汽产生的热应力对套管和水泥环具有损坏作用,二是油井产出液含硫高,对套管腐蚀;三是固井质量差。
三、治理对策
1.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1.1 完善防砂工艺技术:针对薄层稠油油藏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了以封隔高压一次充填为主.地填+循环充填防砂、逆向充填防砂、先注汽后防砂工艺、气举+封隔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等多种工艺为辅的机械防砂方式,提高不同条件油井的防砂效果,延长防砂有效期。
1.2 不断优化注汽管柱,提高注汽质量。
采用高真空隔热油管+双密封真空伸缩管+热敏封隔器+筛管+丝堵(每根隔热管加—个隔热衬套)。
设计应用了三种注汽管柱:注采一体化管柱、直斜井注汽管柱、密闭注汽管柱。
1.3 不断完善水平井配套工艺技术:水平井筛管先期防砂完井技术,配套采用水平井套管固井+管内底部砾石充填完井工艺,筛管顶部注水泥与酸洗技术,水平井热采工艺技术。
1.4 助排增油技术:针对地层能量下降快,地下存水率高,吞吐回采能力低开展应用的一系列工艺配套技术,成为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重要措施。
如薄膜扩展剂助排、氮气隔热助排、CO2补充地层能量、射流解堵工艺、溶剂伴注工艺等。
2.优化热采管理。
提高热采效果
2.1 综合地质分析,优化措施选井。
针对陈南稠油层薄油稠等特点,优选储层好、有潜力、产量高的油井直接转周,对出砂井采取防砂转周,对层薄或多轮次后有层间接替潜力的井采用补孔转周,多轮次井及有针对性的井采取一系列新工艺技术,层差及多轮次无效益的井,采用化学剂冷采,多措并举,合理有效地促进了陈南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
2.2 优化注汽参数,提高注汽质量[2]。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对注汽强度进行研究及优化,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分析,确定有效厚度≥7m的直井合理注汽强度190t/m左右,<7m的直井合理注汽强度200t/m左右。
由于陈373块油层厚度较薄,净总比低,注蒸汽热损失严重,为补充地层能量、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在实际应用中,加大注汽强度到200~250t/m。
同时针对泥质含量高的油井,应用高温防膨剂、高温薄膜扩展剂降低注汽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使陈南薄层稠油注汽效果明显提高。
2.3 加强热采井周期内差异化管理,提高周期产能。
根据生产周期内不同阶段生产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从注汽-焖井-放喷-转抽-生产五个生产阶段,对热采不同生产阶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差异化管理,延长热采井周期生产时间,提高热采效果。
2.4 探索转周时机,提高注汽效果。
根据热采井实际生产动态确定转周合理时机,并制定出陈南最佳转周时期动态图版。
2.5 开展套损井治理。
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对问题井进行流量计测漏失量及井温找漏、测井径、腐蚀程度测试等,优选相适应的封堵、卡封工艺技术。
有针对性地实施长井段大通径套管加固工艺、成岩剂封堵工艺、堵水工艺管柱卡封、闭式管柱等不同的治理对策。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应用,相继动用陈373、陈311、陈371西扩、陈373东地质储量2529×104t,钻新井170口,新建产能46万吨,提高了储量动用率。
年产油量由2004年的1.1万吨上升到2011年的34万吨。
通过不断的开采实践,丰富完善了薄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大幅提高了陈南南区边际稠油油藏的储量动用率及采收率。
五、结束语
稠油油田开发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必须从多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应用,并加强热采管理,从而改善稠油热采开发效果,实现陈南稠油油藏的整体动用。
参考文献
[1]陈月明.注蒸汽热力采油.石油大学出版社,山东东营,1996
[2]孟庆丽.陈南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内江科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