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一必修下第6课哈姆莱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课件

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叔父)
王后乔特鲁德(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莉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罗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雷欧提斯(哈姆莱特之友、波洛涅斯之子)
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物关系介绍
哈姆莱特 克劳狄斯 是叔侄,又是仇人。
如何理解这一场戏中哈姆菜特关于 生命的思索? ①“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 哈姆莱特希望什么“完了”? 父亲的去世、母亲的改嫁、叔父的 夺权,让他感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 那么可厌、陈腐、乏味,好像一个 荒芜不治的花园。这一切让青年王 子痛不欲生,备受煎熬,死亡始终 在诱惑着他。
如何理解这一场戏中哈姆菜特关于生命 的思索? ②“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 梦”中“梦”指的是什么? 哈姆莱特肩负着现众人生的责任。作为 王子,他的“家仇”必然与“国恨”相 联系;作为一名威登堡大学的学生,他具 有治国安邦的理想抱负。
哈姆雷特 (节选)
第三幕 第一场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 的奠基者之一。
诞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他来到伦 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 演员、导演、编剧。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 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否哈派” 托尔斯泰:使人们盲目崇拜到催眠状态的哈姆莱特是个没 有性情的人。 艾略特:《哈姆莱塔》是个毫无疑问的艺术失败,因为莎 士比亚尽管在该剧结构方面用尽气力,却表现不出他心目 中的那个哈姆莱特。
层次结构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归纳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 第二部分: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 第三部分:哈姆莱特与奥菲莉亚的对白 第四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
6.《哈姆莱特》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威廉·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文学常识
1.莎士比亚是 英 国 文艺复兴 时期著名戏剧家、 诗人。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 人文主义 的
思想和愿望。
2.莎士比亚主要以38 部 无韵体诗剧名垂史册。
哈 忧郁、延宕(犹豫、拖延)
姆 是他性情中的两大特征。 莱
特
形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象
诙谐幽默,聪明机智,真诚高傲
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 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 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 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
哈姆雷特不断的看到社会的黑暗, 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 去,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 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 的抵抗.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 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巨的蜕变 和选择.
3.莎士比亚是 历史 剧这一剧种的首创人,他在这一
剧种的代表作是《亨利四世 》。
4.莎士比亚作品中被称为“四大悲剧”的是
《哈姆莱特 》、《 李尔王 》、奥《赛罗
》、
《麦克白 》,代表了他艺术的顶峰。
5.莎士比亚的喜剧虽都以大团圆结局,但并非没有阴影,
因而被称为“ 阴暗戏剧”或“ 问题喜剧 ”。
6.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又叫
主题探究
通过一个
的故事,对以克劳
狄斯为首的 _________ 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 ___________ 所
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称
赞和深厚的同情。
主题探究
通过一个宫廷仇杀的故事, 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 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 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 争,给予了热情的称赞和深厚的同情。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课件

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分,写戏讲求反应“自然或真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 ● A.恩格斯称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善的
四、问题探究:
2.结合故事梗概,谈谈你心中的哈姆莱特。 ①快乐的王子:哈姆莱特产生高贵,举止优雅,博学多才,有人 文精神,敬父爱母,勇敢; ②不幸的王子: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叔父夺权、身陷险境 ③犹豫的王子:当重任压下来时扛不起、放不下,忧郁感伤,耽 于空想,几乎失去目标。 ④聪明的王子:为了能报仇,他有意装疯,也显示了他的机智和 谨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各国的舞台上,它 们历久弥新,印证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乂和不朽生命力。莎翁写戏不太介意悲喜雅俗 之类的分,讲求反应“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题,较多地考 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_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会时而现身宮廷,时而出没沙场, 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的混合体。( )他常布置 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错,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逐步增加悬念,使 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莎会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粹而丰富,从典雅 的书面语言到粗俗的市井俚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剧本中不少台词,成 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
3. 思维提升: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性情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
观点二:社会悲剧 哈姆莱特的毁灭,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一是他生 活的时代封建力量还很强大,加之以哈姆莱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者,他不相信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二是他固守着文 艺复兴早期关于“人”的理想,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人的变 化的现实。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后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文艺 复兴晚期特定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1.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1.1.3 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2.1 剧情介绍: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复仇而展开的故事。
1.2.2 人物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
1.2.3 主题探讨: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道德的困境等。
1.2.4 文学鉴赏:分析剧本的语言、结构、戏剧手法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1.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1.3 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性格。
2.2.2 分析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2.2.3 对剧本进行深度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剧情、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
3.1.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解答等。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片段,深入解读剧本。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剧本原文、图片、视频等。
3.2.2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增强体验感。
3.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拓展。
第四章:教学进程与安排4.1 第一课时4.1.1 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和作者莎士比亚。
4.1.2 概述剧情,介绍主要人物关系。
4.1.3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4.2 第二课时4.2.1 分析奥菲莉亚和克劳狄斯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4.2.2 探讨剧本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4.2.3 解读剧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结构。
4.3 第三课时4.3.1 分析经典片段,深入解读剧本。
4.3.2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角色扮演。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课《哈姆莱特》说课课件

教材与核心素养
学情观察:学生之于戏剧
1. 有所涉猎,但容易忽视思考 2. 喜爱表演,但难以走入情境 3. 有所体验,但最后收获缺失
浅与深
单元学习任务:
1 )阅读鉴赏这三部古今中外戏剧经典,掌握戏剧的要素与基本特 点,围绕情节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关系等鉴赏戏剧。
2 ) 梳理探究这三部古今中外戏剧经典,在梳理总结和比较研究的 过程中,理解悲剧冲突设置的方式,感受悲剧的价值意义。
一个切口抓重点 课前自读任务 两类赏析比差别 课堂核心任务 三个维度探明暗 任务达成途径 四处链接定落点 课堂知识获得
课前任务(一个切口): “ 小场次”划分
国王、王后 、罗森格兰 兹、吉尔登 斯吞
国王、王后 、奥菲利娅 、波洛涅斯
哈姆莱特 、奥菲利 娅
奥菲利娅 、波洛涅 斯、国王
国王等人打听 谋划利用奥菲 朝臣探听所得 利娅探听虚实
哈姆莱特与奥菲 国王等人偷听 利娅集中对话 后交换意见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并迅速捕捉分析重点。(梳理与提取)
核心任务(两类比较)
赏析对白 探究语言的明暗
赏析独白 探究内心的冲突
1. 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
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
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
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
知识链接 2 :
王子复仇仅他自己知晓,知道真相 但又不便明说,于是便出现了一些 奇怪的语言或者矛盾的逻辑。有些 语言他不能直接言明,但又饱含深 意。【潜台词】
知识链接 3 :
独白与对白,独白往往是人 物内心情感最真实的抒发。
知识链接 4 : 语言的动作性:所谓“动作性”就是指 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 、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 言转化为外部动作,且具有一种推动剧 情向前发展的张力。
部编版语文高一下册第二单元课文6《哈姆莱特》精品课件

——英国谚语
故事梗概
丹麦王驾崩,但幽魂不散,将被害真情告于哈姆雷特王子。王 子叔父克劳迪斯服丧未满二个月,即霸占先王后并继承王位。丞 相波罗尼斯依附奸贼,强迫女儿奥菲利娅与王子绝交,奥菲利娅 之兄雷欧提斯亦从中作梗。王子装疯卖傻骗过所有的人,为证实 幽魂所言真假,导演一场老王被毒杀无言短剧,请新王和新后观 赏,叔父当场色变。
相关作品介绍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
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 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 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 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 人。 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 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 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写作背景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 《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 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 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整体感悟
揭示本文主旨。
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 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 真善美的肯定。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 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 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Fra bibliotek整体感悟
6《哈姆莱特》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的悲剧价值
哈姆莱特的悲剧就在于他所怀有的改变社会的美好的人文 主义理想与残酷强大的现实社会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哈姆莱 特想用最正义的手段来实现自己“重整乾坤”的抱负,然而他 并没有真正看清社会的现实,低估了对手的强大,因此造成最终 的悲剧。
《哈姆莱特》是一部跨越时代和个人的人生悲剧。在莎士 比亚笔下,哈姆莱特已经成为“人”的缩影,他是人生中“生死 烦恼”的体验者,是人类命运的探讨者,他成了莎士比亚展示给 人们的一个“工具”,莎士比亚用他来演示自己对于人类生与 死的思考、人与命运的思考。
哈姆莱特 王子
国 王 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剧
王 后 乔特鲁德
中
波洛涅斯 大臣
人 物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人物关系
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 是叔侄又是仇人; 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 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 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 解的矛盾; 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 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 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 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 亲情。 雷欧提斯: 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又通过哈 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
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他既要重整乾坤, 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 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上的力不从心,在他内心深处掀起阵阵波 澜。这时他不得不陷入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

主题归纳
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表现奥菲利娅与哈 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冲突, 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问题的 矛盾。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幕的奥菲利娅 的伤心与悲痛,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 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 揭示了他的矛盾与痛苦。从表面看来,冲突 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 人生的思索。
《哈姆莱特》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 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 悲哀,母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 亲的鬼魂却来对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 恶,并要他复仇。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 人性的腐化和现实的黑暗使其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 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斗争的艰巨在于哈姆莱特是 这场谋杀的唯一知情者,复仇重任只能由他一人承担,加上忧郁、 优柔的性情,这使他在装疯努力复仇的同时,又陷入迟疑、自责 和拖延。哈姆莱特借“戏中戏”确认了克劳狄斯是凶手,却在克 劳狄斯私下祈祷时放弃了复仇机会;当他认为复仇时机成熟时, 却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而使自己陷 入被动。最终哈姆莱特除去罪恶的克劳狄斯,但是他也为此付出 了生命的代价。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潮,是新 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 点思想,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基本内容。人文 主义,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其基 本思想是主张以人为中心。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 是巨大的,它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 为中心,使人觉醒,使人把关重视点由来世转到 现世。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崇尚 科学的精神。
1.结合文本赏析本文台词的语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人物
• 2. 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 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
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 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 • ①作者通过哈姆莱特看似疯傻却处处蕴含深意的内心独白, 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的独特个性。特别是“生存还是 毁灭”一段,语言雄辩华丽,思想复杂深刻,情感含蓄深沉, 他无时无刻不在痛苦而清醒地观察现实,反思自我,对身边 的宫廷社会充满鄙夷,又顾虑重重,审慎犹疑,一定程度上 解释了他迟迟无法行动的理由,也让人窥见他性格上深刻的 弱点。 • ②作者通过奥菲利娅之口,如“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 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 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侧面刻画了一个美丽、纯洁、高 尚的王子形象,由此我们领略到了哈姆莱特装疯史上,悲剧习惯上被分为性格悲剧、命运 悲剧和社会悲剧。你认为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什么悲剧呢?
•
一、性格悲剧
•
1.忧郁与多疑的性格。
•
叔父篡夺王位、母亲的迅速改嫁、奥菲利亚无意做诱
饵的打击,甚至好友也是恶魔的帮凶,让哈姆雷特的心情几
近崩溃,他郁郁寡欢、敏感多疑,开始装疯,一是掩饰自己
• 二、发疯的王子: 1、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
• ①富有责任感的政治家 • ②不成熟的政治家
2、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 • ①社会的先知先觉者 • ②自我怀疑的宿命论者
• 三、复仇的王子: 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
• ①坚强果敢的行动者 • ②难于重振乾坤的失败者
欣赏人物
• 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 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 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
•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 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 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 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第一时期(1590-1600)——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世 界观基本形成。 喜剧和历史剧。
第二时期(1601—1607)——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 进一步发展、深化。悲剧、悲喜剧。
•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 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 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 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 雨》是他重要作品。他的剧本多是诗体,他的十四行诗构 思巧妙,音韵和谐,意境优美。
与精华”“无比的智慧”“伟大的力量、高贵的理性”……这样的人文 主义,却因为这样的巨变,颠覆了,这样的遭遇与坎坷的挫折使得他失 去了行动力。
作品简介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 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 的故事。
情节简介如下图(亦可见课下注释① )
创作背景
•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 交替时代。
•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 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 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把握冲突
2.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①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 对人生的思索。作品通过冲突展现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 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形象。 ②通过哈姆莱特,深刻而具体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与不平。 “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 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 小人的鄙视”。 ③这些冲突实际上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 实尖锐复杂的矛盾,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 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为我们展显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 画。
第三时期(1608—1612)——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经 历了严峻的考验。传奇剧。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本·琼生
代表作
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 喜 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等 悲 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 ,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 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 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 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 ④通过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 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 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 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欣赏人物
• 一、快乐的王子:高贵的出身纯真的感情良好的教育
• ①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热情激昂的背后, 他软弱犹豫的性格特征。
• ②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 具有“英雄”的个性,在这里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 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 “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 格的“忧郁”王子。
• ②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奉命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 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孤军奋战,造成他在积极行 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
• ③他不断地看到社会的黑暗,力图让自己融入这种灰暗的世界中去, 用敌人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敌人;但是人道与正义的信仰却做着本能的抵 抗.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思想冲突中,哈姆雷特进行着艰难的蜕变和抉择。
把握冲突
• 1. 归结起来看,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的冲突展开的? •
①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 ②课文节选,以国王为中心的一方不断试探,步步紧逼;哈姆莱特则孤
立无援,以疯言疯语来保护自己。这构成了这场戏主要的戏剧冲突。 • ③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双方又不约而同地既自我伪装,又进一步揭露自
• ②哈姆莱特认识到各种带根本性的社会道德、行为意志、生存死亡等 重大问题。他纠结于生命的价值和复仇的意义,既要重整乾坤,可又要 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缺少处理这样大事的胆识与能力,他茕茕孑立、 孤立无援,踌躇迟疑,他剖析自己,“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 夫”,“伟大的事业……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 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 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 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莎士比亚借 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 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初步感知
• 反复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 1.理清课文思路 • 2.复述戏剧情节 • 3.把握人物关系
欣赏人物
• 3. 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他对生命意义作了 哪些思索?
• ①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死了;睡着了;什 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 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 局。”所谓“生存”,即“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所谓“毁 灭”,即“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生存还是毁灭”。即“忍 受”还是“反抗”的选择,是“忍受目前的磨折”。还是“向我们所不 知道的痛苦飞去”之间的选择。但无论是选择什么,最终都是绝望。
莎 士 比 亚
哈 姆 莱 特 雕 塑
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伦敦前生活的地方
莎 士 比 亚
出 生 的 房
子 的 正 门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
莎士比亚全集
学习目标
• 1.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
文诗化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 性格的作用。 • 2.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理 解其悲剧意蕴。 • 3.通过配音和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 美能力。
• ③他的内心斗争、自我矛盾、内容繁杂深远的沉思和疑虑等集中强烈 地凝聚在诗行之中。这段内心独白脍炙人口,它深刻地表现了人文主义 者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欣赏人物
• 4.哈姆莱特的人性为什么这么复杂?
• ①作为描绘人类心灵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挖掘 得惟妙惟肖,且这种个性是合乎情理、合乎人物身份与情节发展的。
莎 士 比 亚
感知作者
1564年4月23日出生,默默无闻。1616年4月23日去 世,举世闻名。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 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 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 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 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在各自的伪装之下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性格,表现出鲜明的 个性。 • 比如克劳狄斯的心怀叵测、阴险毒辣 • 比如波洛涅斯的奸佞谄媚、愚蠢无知、故弄玄虚 • 比如奥菲利娅的幼稚天真、单纯多情……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同学们可在阅读人物台 词对白时,深刻体会到这些人物的鲜明个性。
欣赏人物
• 1.本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是展示哈姆莱特性 格的重要场次。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 特的什么性格特征?
己。国王装作不怀恶意,又暴露出自己的心怀叵测;波洛涅斯装作老成持 重、深谋远虑,又暴露出自己全无心肝、愚蠢无知;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 斯吞装作哈姆莱特的朋友,又暴露出自己对友情的背叛;奥菲利亚装作 “用功”读书,又暴露出自己的幼稚天真,接受了试探任务,却一片痴心, 既可悲又可怜。哈姆莱特更是装疯卖傻,又时时刻刻剖析自己、自我展示。 • ④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 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