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

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从古至今,花卉在各个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宗教仪式、婚礼庆典、节日庆祝,还是在装饰、艺术创作中,花卉都被广泛应用。
每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通过研究花卉在各个文化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东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中国文化中的花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色彩和形态的传统,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梅花代表着坚韧和纯洁,被誉为冬季花中“雅者”。
菊花则象征着高洁和坚毅,常被用来庆祝重要节日如中秋节。
2. 日本文化中的花卉日本文化注重与自然和谐共生,花道艺术即是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樱花是日本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其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生命,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时,日本人会进行赏樱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菊花也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日本皇室的花卉标志,被认为是尊贵和长寿的象征。
二、西方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欧洲文化中的花卉欧洲文化中的花卉象征着浪漫和爱情。
玫瑰花是最经典的爱情象征,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传递着不同的情感,红玫瑰代表热情和爱情,白玫瑰代表纯洁和善良。
百合花则在欧洲被视为婚礼的象征,它象征着纯洁和吉祥。
2.美洲文化中的花卉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花卉多与宗教信仰有关。
在墨西哥的传统庆典“死者节”中,著名的墨西哥万圣节玫瑰被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花环和花瓶都是重要的装饰品。
太阳花则在美国被广泛使用,它是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三、其他文化中的花卉象征意义和传统用途1. 印度文化中的花卉印度的宗教对于花卉的使用十分频繁,许多的宗教仪式和庆典都离不开花卉。
莲花在印度佛教和印度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象征着纯洁和新生。
印度人在节日和庆典中喜欢用玫瑰花和茉莉花来装饰场所,以增加喜庆氛围。
2. 非洲文化中的花卉非洲文化中的花卉多与自然和生活密不可分。
蒲公英花在非洲部落中被用作身体涂饰,象征着美丽与自然的力量。
花文化总结

花文化总结引言花朵作为大自然的馈赠,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不同的文化中,花都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特殊的地位。
本文将对花的文化意义和其在不同社会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探讨。
花的象征意义美丽和纯洁花朵是自然界最美的艺术品之一,它们以各种绚丽多彩的颜色和形状展现出自己的美丽。
花被看作是美的象征,代表着纯洁和完美。
在许多文化中,花朵被用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爱情和浪漫花不仅象征着美丽,也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和浪漫的情感。
红玫瑰代表热情的爱情,白色兰花则暗示纯洁的爱情。
在许多文化中,人们会通过赠送花束来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感。
生命的循环花的生命周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持续的变化。
从花的种子到花朵的绽放再到花瓣的凋零,整个过程反映了生命的起伏和变化。
因此,花也被视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花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的花文化在中国文化中,花一直被视为吉祥和繁荣的象征。
各种花卉在中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梅花代表坚贞不屈,菊花象征着高尚品质,莲花象征着纯洁和雅致。
中国人喜爱种植花卉,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礼物和装饰品。
日本的花文化在日本,花的文化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花道,即盛行于日本的插花艺术,强调将花朵与艺术、哲学和生活方式结合。
在日本文化中,花被看作是连接人与大自然的桥梁,通过插花,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充实。
西方的花文化在西方文化中,花主要被用于装饰和庆典活动。
例如,在婚礼上,花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代表着爱情和美满的婚姻。
在悼念和纪念活动中,人们也会用花来表达哀悼和怀念之情。
结论花作为自然界的馈赠,不仅仅代表了美丽和纯洁,也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西方,花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研究花文化,我们更能理解人类对于美和生命的追求,也更加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奇妙之处。
以上是对花文化的总结和探讨,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对花的理解和重视,我们能够深入体会到花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温暖。
花卉文化

1.红色喜气的圣诞红是华人、老美及西裔都会欢迎的礼物,基本不会出错。
华人之间相互赠送,保险的选择可以是寓意吉祥的金钱树、幸运树或富贵竹,近年来较流行的盆株兰花则凸显雅致,还可以要求花艺店将兰花与金钱树合种一处,不失为雅俗共赏的礼品。
对于爱好东方文化的老美,兰花也是不错的年节礼物。
Shirley提醒买家,中国传统忌黄、白二色,所以挑选兰花送华人应以粉红、紫红为佳,而老美就没有这样的忌讳。
泗季花艺坊礼品业者Ronny指出,如果打算送鲜花或盆景给老美亲友,需注意花色的搭配应贴合秋季主题,以橘红、明黄、咖啡等暖色为主,淡色系的鲜花或盆景目前有些不合时宜。
Shirley指出,华人视为忌讳的菊花、雏菊、康乃馨等鲜花盆景,老美却十分受欢迎,而包含稻穗、麦穗、南瓜、莲蓬等谷物的餐桌盆花(center piece),也是老美必不可少的节日装饰。
此外,在华人中间不甚流行的迷你仙人掌盆景,也是老美相当喜爱的办公室装饰品,都可以列入考虑。
但老美对鲜花盆景也有忌讳。
Ralphs工作人员Lorena建议华人,由于杜鹃是葬礼常用鲜花,年节送礼时应当避免。
而玫瑰则被视为情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也不推荐作为亲友之间的赠礼。
一贯以精巧别致着称的日式盆栽是否也适宜送礼?Ronny指出,因为盆栽对湿润气候和避免阳光暴晒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虽然好看,收到之后却不好打理。
Shirley则表示,日式盆栽前些年曾一度大热,近年来问津者却渐渐稀少,现在再送盆栽难免显得有点逊。
(骆舒娴)2. 总体来说,东方的传统观点重视5基数花,例如传统名花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蔷薇(月季Rosa sp.),山茶(Camellia japonica),杜鹃花(Rhododendron sp.),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梅花(Prunus mume),海棠(Chaenomeles sinensis),桃花(Prunus persica)等.此类植物都是5基数花.西方重视3基数花,例如百合(Lilium sp.),鸢尾(Iris sp.),郁金香(Tulipa gerneriana),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蓝铃花(Hyacinthoides non-scripta)等.此处举两个著名的例子.其中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即是最典型,在古代就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之语,但这里的萱草并无确指.而真正的萱草在中国被称为黄花菜或金针菜,是作为蔬菜食用,并非用作观赏植物.在西方侵略者到达中国以后,他们把百合,郁金香,风信子等著名花卉传到了中国,而同时他们注意到了作为蔬菜的萱草.萱草的花酷似百合,他们把萱草带去国外,开始培育新品种,到20世纪品种已超过5000,花色繁多,几乎冲击到百合的地位.而在中国它仍是蔬菜或野草,遭受着悲惨的待遇.直到后来一种商品名为一日百合或日花百合的植物引进,它就是当年被带往国外的萱草.由于萱草花寿命只有一天,因此英文名为day lily,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的本名了.另一个例子是菖兰(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唐菖蒲原产南非,自从欧洲殖民者到达后,就被这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野花吸引,然后唐菖蒲就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目前它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切花之王.另外,六出花(Alstroemeria sp.)是近20年才为人了解的3基数花.有人预测,几十年后,另一种超级切花将会出现,那就是六出花.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水仙,中国传统名花中有水仙,被冠以凌波仙子的美称.而在西方,黄水仙是神话人物那喀索斯的化身,同样历史悠久.君子兰也是3基数,但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再有中国传统花卉6基数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3基数玉兰(Magnolia denudata),西方传统4基数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5基数银莲花(Anemone coronaria),猫爪花(Aquilegia vulgaris)等.东方传统观点重视辐射对称,西方重视两侧对称.例如东方传统的牡丹,梅花等.相比之下,辐射对称较之两侧对称原始,西方传统中有5基数的飞燕草(Delphinium ajacis),此花虽为5数,但两侧对称,所以丝毫不影响它成为西方名花.还有一个更为著名的例子,那就是杜鹃.杜鹃是东方的传统花卉,但外国侵略者进入中国后,杜鹃便与萱草有了同样的命运.西方人在东方杜鹃的基础上疯狂培育新种,蓝色的,紫色的,重瓣的层出不穷,超过10000品种.现今杜鹃已经分为春鹃(东鹃),夏鹃和西鹃三大类.其中夏鹃和西鹃都是外国人的杰作.为何外国人对其他中国传统名花视而不见,却对杜鹃情有独钟呢?杜鹃是5基数,但同时它是合瓣花冠,5裂,其中上裂片具有斑点或条纹,从而形成了两侧对称花.这在夏鹃中最明显,西鹃重瓣,而东鹃最不明显.现在欧洲的园林中杜鹃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种类,地位在木本植物中仅次于蔷薇,观赏价值上则有过之而不及.以我个人认为,如果选国花的话,那只能在萱草和杜鹃中选择,因为这是主产地在中国仅有的影响了世界的两种花.至于牡丹,梅花,人家连看都不看.(待续)另外在植物界的大科豆科,在西方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雀儿(Cytisus scoparius),荆豆(Ulex europaeus),金荆豆(Ulex gallii)等.而在中国豆科主要用作蔬菜,观赏植物只有紫荆(Cercis chinensis),紫藤(Wisteria sinensis)等.典型例证羽扇豆属(Lupinus),在外国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也是豆科最美丽的种类之一.花色繁多,有红,黄,粉,蓝,紫,白等色以及复色,多数用做混合花境.后传入中国,生长良好,由于其属名拉丁文发音,被音译为鲁冰花.在电影<鲁冰花>中,羽扇豆是用来作为绿肥,为茶树提供氮素的植物.足见其在东西方地位的天壤之别.豆科的凤凰木(Delonix regia),刚一引进就倍受欢迎,也因为其具有5数花,近辐射对称.大科兰科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中国传统的名花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墨兰(Cymbidium sinense),蕙兰(Cymbidium faberi),寒兰(Cymbidium kanran)等,不过当我看到它们的图片时,感觉并不美丽,甚至十分丑陋.先说春兰,花黄绿色,几乎与叶无法区分,建兰等的花也是小而不明显.而且这几种兰花都是兰属,兰属的大花蕙兰类(也叫虎头兰)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植物,受欢迎程度始终居兰花前十位,在中国,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为人接受.除去兰属,中国野生的兰科植物还有很多,例如中药白芨(Bletilla striata),石斛(Dendrobium nobile),贝母兰(Coelogyne firmbriata)等.目前石斛属在世界兰花产量上居首位,超过卡特兰(Cattleya sp.),蝴蝶兰(Phalaenopsis sp.)等,具有3000多个品系.但是在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石斛的记载,那时把石斛当作中药,丝毫没有注意它的观赏价值,倒又是西方人将这一风行世界的花卉开发出来.没有西方人的发现,恐怕石斛现在还在深山老林里等着被晒干呢.白芨也是一样,它在西方地位虽不及石斛,但完全可以与飞燕草,银莲花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白芨的观赏价值要超过石斛.西方的传统兰科花卉有红门兰(Orchis mascula),斑点兰(Dactylorhiza foliosa),倒距兰(Anacamptis pyramidalis)等,都是密集总状花序,花两侧对称的植物.而植物界最大的科菊科,东西方差异依旧存在.东方传统的名花是在秋季开花,菊花是典型的例子.而西方的花是在春夏开花,如矢车菊(Centaurea sp.),雏菊(Bellis perennis),西洋滨菊(Chrysanthemum leucanthemum)等.还有东方的菊花舌状花向内弯曲,而西方则欣赏舌状花笔直或无舌状花的种类,所以著名的切花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是先在西方流传,而后进入中国的,进入中国时还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现今从外国引进的菊科花卉蓝眼菊(Osteospermum sp.),南非菊(Arctotis sp.),异果菊(Dimorphotheca sp.),勋章菊(Gazania sp.)等,均是花瓣笔直.这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东方传统重视离瓣花,花瓣完全开展,西方重视合瓣花(仅指双子叶植物),花冠二唇形,漏斗形,钟形或壶形.由于东方重视离瓣花,所以在东方蔷薇科花卉很多,有梅花,桃花,海棠,梨花,樱花(Prunus serrulata).以及木槿(Hibiscus syriacus),山茶,玉兰等.西方的旋花科,桔梗科,唇形科和玄参科花卉较多,风铃草(Campanula medium)花钟形,随意草(Physostegia virginiana),洋地黄(Digatalis purpurea),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花唇形,欧石南(Erica sp.)花壶形.例外情况仍存在,如蔷薇,在东方和西方都具有一席之地.(待续)还有一类花卉,就是小型合瓣花,花序密集的种类.这类花多属于木犀科和茜草科等.此类花卉在中国发展较晚,传统名花只有丁香花(Syringa oblata)一种.这类花中的醉鱼草属(Buddleja)原产中国,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名字中有醉鱼二字,所以大都不敢栽植.醉鱼草于19世纪引入欧洲,结果一跃成为欧洲最常见的花灌木之一.醉鱼草花形似丁香花,由于丁香花只在春季开放,因此在夏季,醉鱼草作为丁香花的替代品而大受欢迎,又有了夏丁香的别称.至于茜草科花卉,中国古代对它的认识几乎为零,只有栀子还比较常见,以及中药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在19世纪和20世纪茜草科花卉大批流入中国,当时在中国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然而原产中国的茜草科植物六月雪(Serissa foetida),滇丁香(Luculia intermedia),野丁香(Leptodermis oblonga)等在西方又一次得到了关注.六月雪又称满天星,但与切花中的满天星不同,切花用的是霞草(Gypsophila sp.).自从这些花被西方人大量生产以后,在中国也迅速发展.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原产我国南部以及更南地区,17世纪以前,它作为并不常用的中药而非观赏植物.17世纪末,龙船花进入英国,起初是露天栽植,但英国的温度不够,都死掉了,后来依然作为盆栽传遍了欧洲各国.在这以后,中国才注意到这种植物的观赏价值,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但在当时的欣赏标准,龙船花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但是由于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人对茜草科的态度大幅逆转,不仅在南方大面积栽植龙船花,还开发或引进了五星花(Pentas lanceolata),朗德木(Rondeletia odorata),寒丁子(Bouvardia sp.),希美利(Hamelia patens)等.其中五星花最受欢迎.中国人一向不重视藤蔓植物,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藤蔓是攀龙附凤,没有骨气的象征,因此紫藤在传统花卉中占得一席之地实属不易.铁线莲属(Clematis)世界有300种,中国110种,不过在19世纪以前还没人认识.<植物名实图考>上虽有记载,是当作一种野草了.西方人在培育铁线莲上简直是煞费苦心,由于铁线莲比较原始,所以杂交上有些困难,但是它最终仍成为了世界上著名藤蔓花卉.现在中国栽培的铁线莲,除原生种外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好在铁线莲繁殖率低,不易造成入侵,所以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引种.说起藤本,就不得不提紫葳科.这个科绝大多数都是藤本植物,而且都很美丽.中国传统的有凌霄花(Campsis grandiflora),几乎受了几百年的唾骂,直到现代,还有对其不屑一顾的人.但凌霄花的确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名花,同样被引入了西方.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欣赏观点在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下土崩瓦解,就在此时,凌霄类植物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中国的花架子,连紫藤都要对它们退避三舍.光有凌霄花还不够,又从美国引进了它的同属植物美国凌霄(Campsis radicans),花红色,比凌霄小.中国引进了紫葳科藤本共计10种,是爆仗花(Pyrostegia ignea),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红钟藤(Distictis buccinatoria),火星天使(Distictis laxiflora),连理藤(Clytostoma callistegioides),粉花凌霄(Pandorea jasminoides),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紫铃藤(Saritaea magnifica).一时间凌霄类植物遍地皆是,然而好景不长,猫爪藤,爆仗花,红钟藤均造成了入侵.但是丝毫没有阻碍紫葳科进入中国的脚步,没有引种的紫冠藤(Mansoa difficilis),号角藤(Bignonia capreolata),南洋凌霄(Tecomanthe hillii),新几内亚凌霄(Tecomanthe dendrophila),彩虹藤(Cuspidaria convoluta),太阳藤(Anemopaegma chamberlaynii),悬果藤(Eccremocarpus scaber)等也逐渐被人了解.其他非藤本紫葳科在中国也是倍受欢迎,如黄钟木属(Tabebuia),黄钟花(Tecoma stans),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沙葳(Chilopsis linearis)等.其中蓝花楹属植物极美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树.。
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

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花卉在人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作为大自然的馈赠,花卉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寓意,既是美的象征,也是文化的体现。
在不同的文明中,花卉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花卉的传统和文化意义,展示这些绚丽多彩的花卉文化。
一、花卉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在古代文化中,花卉被视为珍宝,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庙宇、园林等场合。
无论是中国的牡丹、菊花,还是西方的玫瑰、百合,花卉都常被用来装饰宫廷和庙宇,以展示财富和尊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花卉还经常被作为礼品馈赠给皇帝或者贵族,以表达尊敬和欣赏之情。
而在西方文化中,花卉在宗教仪式和庆典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婚礼、葬礼和圣诞节等场合都需要使用花卉。
二、花卉的象征意义花卉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美丽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牡丹代表着富贵和华丽,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忍耐,梅花则寓意坚贞和美丽。
而在西方文化中,玫瑰被赋予了爱情和浪漫的象征,百合象征着纯洁和守贞。
这些花卉的象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艺创作中,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三、花卉在诗词文学中的表现花卉在诗词文学中常被用来描绘美景、表达思乡之情和抒发情感。
从中国古代的《诗经》到近代的诗人,花卉都是他们诗意乡情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写梅花的凌寒傲雪,表达了他对祖国强大和繁荣的向往之情。
而西方文学中,诸如莎士比亚的《暗夜行路人》中的晚香玉和《哈姆雷特》中的紫罗兰等,也是花卉作为文学意象的典型例子。
四、花卉的审美价值和养生作用除了传统的文化意义,花卉还具有美的价值和养生作用。
无论是欣赏花卉美景,还是在花园中栽培花卉,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研究表明,与花卉接触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现代社会中的花卉养生热潮也逐渐兴起,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打造自己的花园,以追求美和健康。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花卉是人们常说的“绿色之美”,它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花卉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持续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雅趣生活的元素,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寻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一、古代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花卉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易经》里的“六爻花果”就将花卉和果实与阴阳六爻连接在一起,是最早的花卉文化记录之一。
而且,先秦时期的花卉在一定程度上与神灵崇拜联系起来,例如,李花、桃花、梅花、芙蓉等具有神秘色彩的花朵常被赋予神话色彩。
到唐代,花卉文化开始进入了全盛期。
作为中国历代文化中的颠峰时期之一,唐代不仅在诗词歌赋、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表现十分出色,而且还有盛大的“花会”等于盛大花卉文化活动。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赏花十绝》中写道:“君看橙黄菊,花满公卿屋,若非公卿宅,谁共赏花趣?”自唐代以后,花卉文化更加繁荣发展。
北宋末期,著名的画家翁方纲在《十二钗图》中将花卉作为题材,更进一步弘扬了中国的花卉文化。
二、现代中国花卉文化的现状在现代中国,花卉文化依然继承并发扬光大。
如今,花卉文化不仅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之一,更成为城市美化、景观打造、产业提升以及旅游推广的重要元素。
作为世界上首个“花卉小镇”,中国浙江省苍南县玉海镇是一个坐拥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集花卉种植、储运、销售、服务、展示、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区。
小镇内的花卉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紧密,形成了独特的花卉文化旅游体验。
除此之外,如今还有许多城市及地区都大力发展着花卉产业,以推动当地花卉文化的发展。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植物园、浙江省宁波市的东钱湖湿地公园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花卉文化植物园。
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特色主题花卉小镇和花卉小镇群纷纷落地,成为中国花卉文化重要的推广平台。
三、农业种植与生活绿化工程花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种植业的升级,改进了种植技术和规模,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不仅仅是关于花卉本身的文化,而是一种关于生命、自然、审美和情感的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的起源、发展、风格和影响。
起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明。
早期的中国人将花卉视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崇敬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史书记载,周朝的族长尧曾教示人们种花,以示尊重自然和生命。
在古代,花卉被用于祭祀、庆祝和装饰等各种文化场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掘出越来越多的花卉种类和用途,花卉文化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展古代的花卉文化以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哲学为基石,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诗意。
唐宋时期,花卉文化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花卉文化名人。
例如唐朝的李白与花美人的故事、宋代的苏东坡以绘画表现花卉精髓等等。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背景,使得更加丰富多彩。
风格风格独具特色,注重自然、朴实、隽永、深刻。
中国人对花卉的审美标准,也不同于其他文化。
他们对于颜色、形状、香气等具有独特的看法和各自的品味。
例如,百合被视为“聪明、高雅、宜人”之花;牡丹则被誉为“富贵、尊荣、祥瑞”之花;而菊花则以其刚毅、坚强、节操和沉醉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推崇。
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中经久不衰,在现代的民间文化中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的元素被引入到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中,例如色彩的运用、书法的艺术和创意的表现等等。
同时,中国也借鉴了外来文化的元素,丰富了的内涵和外延。
无论是对于中国人自己,还是对于其他文化传播,都让人们在精神和审美上得到了丰富的启示和享受。
结论是一种充满着经验、感性、艺术和哲理的文化。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形式之一。
以其自然性、隽永性和优美性而被人所热爱。
它是一个源头广袤、内涵丰富的文化宝库,值得我们好好珍视和发扬。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1.1花—一种物质文化(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
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
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
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
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
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
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1.2花—一种精神文化(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
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
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
中国文化中的花卉哲学原理

中国文化中的花卉哲学原理
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美的象征和哲学的表达。
以下是中国文化中花卉哲学原理的一些例子:
1. 莲花的哲学原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纯洁和高尚,它的莲座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着在困境中保持清白的品质。
莲花的开放过程也被视为生命转变和修行过程的象征。
2. 梅花的哲学原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赞美为“傲雪寒梅”,代表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
梅花能在严寒的冬季开放,传递出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3. 菊花的哲学原理: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坚贞不屈和不为外物所动的象征。
菊花多在秋季绽放,表示能从繁华的夏季转入寂静的秋季,反映出人们应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淡泊。
4. 玫瑰花的哲学原理:玫瑰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爱情和美丽,同时也传达出爱情的坚韧和维护。
玫瑰花的刺表示爱情中的坎坷和挫折,但人们仍然愿意追求爱情的美好。
5. 荷花的哲学原理: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赞美为“芙蓉出水”,象征着崇高和纯洁。
荷花扎根于泥潭,但仍能在水面上盛开,寓意着人们可以在凡尘世界中保持纯澈的心灵。
这些花卉哲学原理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诗词、绘画和传统文化中,传递着人们对于生命、美与哲学的思考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红色喜气的圣诞红是华人、老美及西裔都会欢迎的礼物,基本不会出错。
华人之间相互赠送,保险的选择可以是寓意吉祥的金钱树、幸运树或富贵竹,近年来较流行的盆株兰花则凸显雅致,还可以要求花艺店将兰花与金钱树合种一处,不失为雅俗共赏的礼品。
对于爱好东方文化的老美,兰花也是不错的年节礼物。
Shirley提醒买家,中国传统忌黄、白二色,所以挑选兰花送华人应以粉红、紫红为佳,而老美就没有这样的忌讳。
泗季花艺坊礼品业者Ronny指出,如果打算送鲜花或盆景给老美亲友,需注意花色的搭配应贴合秋季主题,以橘红、明黄、咖啡等暖色为主,淡色系的鲜花或盆景目前有些不合时宜。
Shirley指出,华人视为忌讳的菊花、雏菊、康乃馨等鲜花盆景,老美却十分受欢迎,而包含稻穗、麦穗、南瓜、莲蓬等谷物的餐桌盆花(center piece),也是老美必不可少的节日装饰。
此外,在华人中间不甚流行的迷你仙人掌盆景,也是老美相当喜爱的办公室装饰品,都可以列入考虑。
但老美对鲜花盆景也有忌讳。
Ralphs工作人员Lorena建议华人,由于杜鹃是葬礼常用鲜花,年节送礼时应当避免。
而玫瑰则被视为情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也不推荐作为亲友之间的赠礼。
一贯以精巧别致着称的日式盆栽是否也适宜送礼?Ronny指出,因为盆栽对湿润气候和避免阳光暴晒的要求都很高,所以虽然好看,收到之后却不好打理。
Shirley则表示,日式盆栽前些年曾一度大热,近年来问津者却渐渐稀少,现在再送盆栽难免显得有点逊。
(骆舒娴)2. 总体来说,东方的传统观点重视5基数花,例如传统名花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蔷薇(月季Rosa sp.),山茶(Camellia japonica),杜鹃花(Rhododendron sp.),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梅花(Prunus mume),海棠(Chaenomeles sinensis),桃花(Prunus persica)等.此类植物都是5基数花.西方重视3基数花,例如百合(Lilium sp.),鸢尾(Iris sp.),郁金香(Tulipa gerneriana),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蓝铃花(Hyacinthoides non-scripta)等.此处举两个著名的例子.其中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即是最典型,在古代就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之语,但这里的萱草并无确指.而真正的萱草在中国被称为黄花菜或金针菜,是作为蔬菜食用,并非用作观赏植物.在西方侵略者到达中国以后,他们把百合,郁金香,风信子等著名花卉传到了中国,而同时他们注意到了作为蔬菜的萱草.萱草的花酷似百合,他们把萱草带去国外,开始培育新品种,到20世纪品种已超过5000,花色繁多,几乎冲击到百合的地位.而在中国它仍是蔬菜或野草,遭受着悲惨的待遇.直到后来一种商品名为一日百合或日花百合的植物引进,它就是当年被带往国外的萱草.由于萱草花寿命只有一天,因此英文名为day lily,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它的本名了.另一个例子是菖兰(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唐菖蒲原产南非,自从欧洲殖民者到达后,就被这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野花吸引,然后唐菖蒲就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目前它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切花之王.另外,六出花(Alstroemeria sp.)是近20年才为人了解的3基数花.有人预测,几十年后,另一种超级切花将会出现,那就是六出花.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水仙,中国传统名花中有水仙,被冠以凌波仙子的美称.而在西方,黄水仙是神话人物那喀索斯的化身,同样历史悠久.君子兰也是3基数,但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再有中国传统花卉6基数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3基数玉兰(Magnolia denudata),西方传统4基数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5基数银莲花(Anemone coronaria),猫爪花(Aquilegia vulgaris)等.东方传统观点重视辐射对称,西方重视两侧对称.例如东方传统的牡丹,梅花等.相比之下,辐射对称较之两侧对称原始,西方传统中有5基数的飞燕草(Delphinium ajacis),此花虽为5数,但两侧对称,所以丝毫不影响它成为西方名花.还有一个更为著名的例子,那就是杜鹃.杜鹃是东方的传统花卉,但外国侵略者进入中国后,杜鹃便与萱草有了同样的命运.西方人在东方杜鹃的基础上疯狂培育新种,蓝色的,紫色的,重瓣的层出不穷,超过10000品种.现今杜鹃已经分为春鹃(东鹃),夏鹃和西鹃三大类.其中夏鹃和西鹃都是外国人的杰作.为何外国人对其他中国传统名花视而不见,却对杜鹃情有独钟呢?杜鹃是5基数,但同时它是合瓣花冠,5裂,其中上裂片具有斑点或条纹,从而形成了两侧对称花.这在夏鹃中最明显,西鹃重瓣,而东鹃最不明显.现在欧洲的园林中杜鹃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种类,地位在木本植物中仅次于蔷薇,观赏价值上则有过之而不及.以我个人认为,如果选国花的话,那只能在萱草和杜鹃中选择,因为这是主产地在中国仅有的影响了世界的两种花.至于牡丹,梅花,人家连看都不看.(待续)另外在植物界的大科豆科,在西方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金雀儿(Cytisus scoparius),荆豆(Ulex europaeus),金荆豆(Ulex gallii)等.而在中国豆科主要用作蔬菜,观赏植物只有紫荆(Cercis chinensis),紫藤(Wisteria sinensis)等.典型例证羽扇豆属(Lupinus),在外国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也是豆科最美丽的种类之一.花色繁多,有红,黄,粉,蓝,紫,白等色以及复色,多数用做混合花境.后传入中国,生长良好,由于其属名拉丁文发音,被音译为鲁冰花.在电影<鲁冰花>中,羽扇豆是用来作为绿肥,为茶树提供氮素的植物.足见其在东西方地位的天壤之别.豆科的凤凰木(Delonix regia),刚一引进就倍受欢迎,也因为其具有5数花,近辐射对称.大科兰科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中国传统的名花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墨兰(Cymbidium sinense),蕙兰(Cymbidium faberi),寒兰(Cymbidium kanran)等,不过当我看到它们的图片时,感觉并不美丽,甚至十分丑陋.先说春兰,花黄绿色,几乎与叶无法区分,建兰等的花也是小而不明显.而且这几种兰花都是兰属,兰属的大花蕙兰类(也叫虎头兰)是世界闻名的观赏植物,受欢迎程度始终居兰花前十位,在中国,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为人接受.除去兰属,中国野生的兰科植物还有很多,例如中药白芨(Bletilla striata),石斛(Dendrobium nobile),贝母兰(Coelogyne firmbriata)等.目前石斛属在世界兰花产量上居首位,超过卡特兰(Cattleya sp.),蝴蝶兰(Phalaenopsis sp.)等,具有3000多个品系.但是在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石斛的记载,那时把石斛当作中药,丝毫没有注意它的观赏价值,倒又是西方人将这一风行世界的花卉开发出来.没有西方人的发现,恐怕石斛现在还在深山老林里等着被晒干呢.白芨也是一样,它在西方地位虽不及石斛,但完全可以与飞燕草,银莲花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白芨的观赏价值要超过石斛.西方的传统兰科花卉有红门兰(Orchis mascula),斑点兰(Dactylorhiza foliosa),倒距兰(Anacamptis pyramidalis)等,都是密集总状花序,花两侧对称的植物.而植物界最大的科菊科,东西方差异依旧存在.东方传统的名花是在秋季开花,菊花是典型的例子.而西方的花是在春夏开花,如矢车菊(Centaurea sp.),雏菊(Bellis perennis),西洋滨菊(Chrysanthemum leucanthemum)等.还有东方的菊花舌状花向内弯曲,而西方则欣赏舌状花笔直或无舌状花的种类,所以著名的切花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是先在西方流传,而后进入中国的,进入中国时还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现今从外国引进的菊科花卉蓝眼菊(Osteospermum sp.),南非菊(Arctotis sp.),异果菊(Dimorphotheca sp.),勋章菊(Gazania sp.)等,均是花瓣笔直.这是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东方传统重视离瓣花,花瓣完全开展,西方重视合瓣花(仅指双子叶植物),花冠二唇形,漏斗形,钟形或壶形.由于东方重视离瓣花,所以在东方蔷薇科花卉很多,有梅花,桃花,海棠,梨花,樱花(Prunus serrulata).以及木槿(Hibiscus syriacus),山茶,玉兰等.西方的旋花科,桔梗科,唇形科和玄参科花卉较多,风铃草(Campanula medium)花钟形,随意草(Physostegia virginiana),洋地黄(Digatalis purpurea),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花唇形,欧石南(Erica sp.)花壶形.例外情况仍存在,如蔷薇,在东方和西方都具有一席之地.(待续)还有一类花卉,就是小型合瓣花,花序密集的种类.这类花多属于木犀科和茜草科等.此类花卉在中国发展较晚,传统名花只有丁香花(Syringa oblata)一种.这类花中的醉鱼草属(Buddleja)原产中国,但是在中国并没有受到重视,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名字中有醉鱼二字,所以大都不敢栽植.醉鱼草于19世纪引入欧洲,结果一跃成为欧洲最常见的花灌木之一.醉鱼草花形似丁香花,由于丁香花只在春季开放,因此在夏季,醉鱼草作为丁香花的替代品而大受欢迎,又有了夏丁香的别称.至于茜草科花卉,中国古代对它的认识几乎为零,只有栀子还比较常见,以及中药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在19世纪和20世纪茜草科花卉大批流入中国,当时在中国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然而原产中国的茜草科植物六月雪(Serissa foetida),滇丁香(Luculia intermedia),野丁香(Leptodermis oblonga)等在西方又一次得到了关注.六月雪又称满天星,但与切花中的满天星不同,切花用的是霞草(Gypsophila sp.).自从这些花被西方人大量生产以后,在中国也迅速发展.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原产我国南部以及更南地区,17世纪以前,它作为并不常用的中药而非观赏植物.17世纪末,龙船花进入英国,起初是露天栽植,但英国的温度不够,都死掉了,后来依然作为盆栽传遍了欧洲各国.在这以后,中国才注意到这种植物的观赏价值,也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但在当时的欣赏标准,龙船花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但是由于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人对茜草科的态度大幅逆转,不仅在南方大面积栽植龙船花,还开发或引进了五星花(Pentas lanceolata),朗德木(Rondeletia odorata),寒丁子(Bouvardia sp.),希美利(Hamelia patens)等.其中五星花最受欢迎.中国人一向不重视藤蔓植物,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藤蔓是攀龙附凤,没有骨气的象征,因此紫藤在传统花卉中占得一席之地实属不易.铁线莲属(Clematis)世界有300种,中国110种,不过在19世纪以前还没人认识.<植物名实图考>上虽有记载,是当作一种野草了.西方人在培育铁线莲上简直是煞费苦心,由于铁线莲比较原始,所以杂交上有些困难,但是它最终仍成为了世界上著名藤蔓花卉.现在中国栽培的铁线莲,除原生种外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好在铁线莲繁殖率低,不易造成入侵,所以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引种.说起藤本,就不得不提紫葳科.这个科绝大多数都是藤本植物,而且都很美丽.中国传统的有凌霄花(Campsis grandiflora),几乎受了几百年的唾骂,直到现代,还有对其不屑一顾的人.但凌霄花的确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名花,同样被引入了西方.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欣赏观点在强烈的西方文化冲击下土崩瓦解,就在此时,凌霄类植物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中国的花架子,连紫藤都要对它们退避三舍.光有凌霄花还不够,又从美国引进了它的同属植物美国凌霄(Campsis radicans),花红色,比凌霄小.中国引进了紫葳科藤本共计10种,是爆仗花(Pyrostegia ignea),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红钟藤(Distictis buccinatoria),火星天使(Distictis laxiflora),连理藤(Clytostoma callistegioides),粉花凌霄(Pandorea jasminoides),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紫铃藤(Saritaea magnifica).一时间凌霄类植物遍地皆是,然而好景不长,猫爪藤,爆仗花,红钟藤均造成了入侵.但是丝毫没有阻碍紫葳科进入中国的脚步,没有引种的紫冠藤(Mansoa difficilis),号角藤(Bignonia capreolata),南洋凌霄(Tecomanthe hillii),新几内亚凌霄(Tecomanthe dendrophila),彩虹藤(Cuspidaria convoluta),太阳藤(Anemopaegma chamberlaynii),悬果藤(Eccremocarpus scaber)等也逐渐被人了解.其他非藤本紫葳科在中国也是倍受欢迎,如黄钟木属(Tabebuia),黄钟花(Tecoma stans),火焰树(Spathodea campanulat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沙葳(Chilopsis linearis)等.其中蓝花楹属植物极美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