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鸡鸣狗盗是一个有关鸡和狗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代的村庄里。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家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
这只鸡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地鸣叫,提
醒主人和邻居们醒来。
而这只狗则会在晚上看家,保护主人的家庭安全。
一天,主人有事出远门,忘记关上门,而且忘记把鸡放进鸡舍。
正好这时,一群贼看
到了这个机会,决定偷偷进去偷东西。
贼们先进入了主人的院子,发现门大开,走进屋里。
这时,鸡发现了贼的存在,立刻
开始高声地鸣叫。
贼听到鸡的叫声后,知道被发现了,立刻想离开。
狗看到了贼的逃跑动作,决定不让他们逃走。
狗大声地汪汪叫着,将贼吓得不敢再继续逃跑。
贼们知道再这样下去会被人发现,于是决定寻找其他方法逃走。
他们找到了一个窗户,想从窗户逃出去。
正好这时村中的人们接到了鸡和狗的鸣叫声,纷纷赶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一到,就发现了贼逃窜的场景。
他们立即追赶贼,最后将他们全部逮捕归案。
这个故事所说的“鸡鸣狗盗”,就是形容偷窃行为的人被发现的情况。
无论是鸡还是狗,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让坏人得逞。
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有正直的品质,勇于守护
家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这个故事还启示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给罪犯以可乘之机。
只有当我们时刻保
持警惕,密切关注身边的环境,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发现并阻止不法分子的行为。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像鸡和狗一样,有责任感,勇于保护自己和身边
的人,同时要保持警惕,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1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很有名气,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将孟尝君请到秦国,想拜他为丞相,但是等他来后又因其特殊身份,考虑其中利害而软禁了他。
孟尝君得知此事,十分着急。
急忙派人拿了贵重的礼物贿赂秦昭王的宠姬燕姬。
可是燕姬对孟尝君送来的礼物连看都不看,非要那件白狐皮袍子。
孟尝君这下可为难了。
白狐皮袍子已经作为礼物送给秦王了,而这袍子只有一件。
这时,孟尝君的手下有一位门客上前对他说:“这有何难,我扮成狗去将那袍子偷回来就是了。
”孟尝君无计可施,也只好这样做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燕姬收了白狐皮袍子,十分高兴,便说服秦王放了孟尝君。
盂尝君如获大赦,他怕秦王反悔,赶忙带上门客趁天黑赶路返回。
当他们走到边境函谷关时,天还未亮,城门紧闭。
因为按照规定只有鸡鸣才能开关。
一行人在这里着急地等待,秦国的军队随时都可能追过来。
这时,又是那个门客站出来,撅起嘴巴,学起鸡叫来。
这招还真灵,附近的公鸡听到叫声,纷纷啼叫起来,守卫的士兵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赶忙验看了孟尝君等人的凭证,放他们出去了。
后来,秦王果然反悔了,等他派人追赶时,益尝君早已出关了。
释义鸡鸣狗盗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装做鸡叫骗人,装做狗去偷东西。
后来常比喻不正当的小把戏,或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成语】:鸡鸣狗盗【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反义词】:正人君子,光明磊落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富有的农夫,他家养了很多鸡和狗。
这些鸡每天清晨鸣叫,提醒人们该起床了;而这些狗则负责守护农夫的家园,保护家人的安全。
然而,这个农夫却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偷盗别人的东西。
他常常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溜进邻居家里偷窃财物。
他的行为引起了邻居们的不满和愤怒,但却无法找到证据来揭露他的罪行。
有一天清晨,一只鸡发现了农夫偷偷潜入邻居家的行为,立刻大声鸣叫起来。
这引起了狗的警觉,它们立刻冲出去查看情况。
当狗们发现农夫正在偷盗邻居的财物时,它们立刻扑向农夫,将他咬伤并制服了他。
邻居们听到了动静,赶来看到了整个过程。
他们感激不已,为鸡和狗的警觉和勇敢而感到惊讶。
而农夫则因为偷盗行为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鸡鸣狗盗并不是一件好事。
鸡鸣是为了提醒人们,而狗盗则是为了保护家园。
但是,如果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负面行为。
我们应该像鸡一样,勇敢地发出警示,提醒他人不要做坏事;同时也要像狗一样,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善恶终有报。
农夫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偷盗行为,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鸡和狗因为自己的勇敢和警觉,得到了邻居们的尊重和感激。
善良的行为终将得到回报,而恶行终将受到惩罚,这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体现。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做鸡鸣狗盗的行为。
我们要像鸡一样,发出正能量的声音,提醒他人做好事;同时也要像狗一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不让坏人得逞。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勇敢、善良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鸡鸣狗盗的意思及故事

鸡鸣狗盗的意思及故事导读:【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mínggǒudào]【解释】: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成语典故】: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鸡鸣狗盗的故事(五篇)

鸡鸣狗盗的故事(五篇)鸡鸣狗盗的故事 1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又见王安石(宋)《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战国时期,秦昭王因为仰慕齐国相国孟尝君田文的才能,请他到京城咸阳去会面,并打算让他当相国。
原先的相国擂里疾心怀妒忌,在一边极力反对,说他是齐国的名族,必然会为了齐国而抛弃秦国,秦国就非常危险了。
秦昭王听了,便打消了以孟尝君为秦相的念头,并且把孟尝君囚禁起来,想加以谋害。
秦昭王的兄弟洛阳君与孟尝君很要好,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告知了孟尝君,并且为他出主意,让他拿贵重的礼物送给秦王宠爱的燕姬,请燕姬劝说秦王叫他回国。
燕姬看见过孟尝君送给秦王的白狐皮袍子,指明也要这个东西,她才去游说秦王。
可是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经给了秦王,无法满足燕姬的请求。
这时孟尝君有个食客,当夜学狗叫,从墙洞里爬进去,盗出了给秦王的东西。
孟尝君拿来送给了燕姬,燕姬便去劝说秦王,秦王果然听从了燕姬的话,允许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驾着车子飞快地出了咸阳,料想秦王定会后悔的,就赶紧带着食客们,来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
可关门还关闭着,要等到鸡叫才开。
于是,有个食客装作鸡叫,引得当地所有的鸡都一同叫了起来。
守关的人听见鸡叫,认为开关门的时间已到,就打开关门叫他们出去。
果真,秦昭王派人来追孟尝君至关前,孟尝君早己出关去了。
后来人们把那种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人叫做“鸡鸣狗盗”之辈,多用来形容只有微不足道的本事的人,含轻蔑之意。
鸡鸣狗盗的故事 2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__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的典故导读:孟尝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负有贤名。
各地能人智士慕名而来,因此他的门客有三千多人。
对这些门客,孟尝君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招待。
孟尝君的贤名传到了秦国,秦王说:“怎样才能把孟尝君找来为我所用呢?”他的臣下出主意说:“把你的兄弟泾阳君做人质送到齐国去,同事请孟尝君到咱们秦国来。
我们任命孟尝君位丞相,齐国听说了也不会放了泾阳君了,很可能让他做齐国的相国。
这样一来。
孟尝君位我们秦国效力了,泾阳君当上齐国的相国也会暗中帮助我们的。
”秦王一听这注意是在是好,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齐国怕得罪强大的秦国,值得同意让孟尝君到秦国去一趟,到时候在见机行事。
至于一泾阳君做人质是在不敢接受,于是就把他送回秦国去了。
孟尝君带着他的一千多名宾客来到秦国咸阳。
谒见秦王。
并把一件白狐裘送给了秦王。
因这白狐裘天下无双,秦王甚是喜欢。
秦王所宠爱的燕姬也很喜欢,无奈只有这一件,她也不敢做美梦了。
因当时天气很暖,秦王便命人把它收藏了起来。
本来秦王是想任命孟尝君位丞相的。
但是小人太多,秦王便放弃了这个念头,欲想放他回去,他的大臣们有说孟尝君已摸清了这里的底细,放他回去很危险。
于是秦王就把他囚禁在馆舍中等待处理。
秦王的兄弟泾阳君听说了这件事,心中不安。
想当初他去齐国事做人质的',但孟尝君却以礼相待,馈赠礼品及日常所用极为丰厚。
此情此义,铭刻在心。
如今他有难我应该帮他一把。
于是他暗中捎信给孟尝君,让他早点脱险。
泾阳君私见孟尝君,并告知秦王最宠爱燕姬,只要燕姬替他说几句好话,他便可逃身。
于是他们拿白璧去见燕姬,但是燕姬并不喜欢,说只要白狐裘。
这下可难倒了孟尝君,因为那白狐裘已送人了,再无第二件。
这是下等门客的一个人自告奋勇说:“此事交给我吧,我有办法拿回白狐裘。
”孟尝君及在做的人都颇感意外,疑心此人在开玩笑。
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办法?”那人从容回答:“我善于学狗叫,善于偷盗。
”当晚那个人把自己打扮起来,其样子真的像狗一样。
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

鸡鸣狗盗的主⼈公是谁 鸡鸣狗盗是偷偷摸摸的⾏为,也是⼀个历史成语故事喔!你知道鸡鸣狗盗的主⼈公是谁吗?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鸡鸣狗盗的主⼈公是谁的解答,供⼤家阅读! 鸡鸣狗盗的主⼈公是谁 鸡鸣狗盗的主⼈公是孟尝君⽥⽂。
⽥⽂(?—公元前279年),妫姓,⽥⽒,名⽂,战国时期“四公⼦”之⼀,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因齐之孙,靖郭君⽥婴之⼦,齐宣王⽥辟疆之侄。
因封袭其⽗爵于薛国(今⼭东省滕州市官桥镇),⼜称薛公,号孟尝君。
门下有⾷客数千。
秦昭王时曾⼊为秦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
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魏,任相国。
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齐襄王⽴,⽥⽂遂保持中⽴,不久复与莫联合相亲。
死后诸⼦争⽴,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关于鸡鸣狗盗的主⼈公孟尝君⽥⽂的故事 焚券市义 当初,冯谖听说⽥⽂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来见他。
⽥⽂说:“承蒙先⽣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谖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饭吃。
”⽥⽂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客的住所⾥。
⽥⽂的仆⼈以为冯谖是个要饭的,于是给他很差的饮⾷。
不久,冯谖倚柱弹着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这⾥没有鱼可吃!”⽥⽂的仆⼈告诉⽥⽂,⽥⽂下令以冯谖同其他门下有鱼可⾷之客。
过不久,冯谖倚柱弹着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出门没有车!”仆⼈都在笑他,⼜告诉⽥⽂,⽥⽂下令以冯谖同其他门下有车可乘之客。
⼜过了不久,冯谖倚柱弹着剑:“长剑啊!我们回家吧!这⾥⽆法养家活⼝!”仆⼈都以冯谖贪⼼不⾜,⾮常讨厌他。
⽥⽂问冯谖:“冯先⽣有亲⼈吗?”对⽈:“家有⽼母!”⽥⽂派⼈供给冯谖的母亲⽣活⽤品,于是冯谖不再弹剑。
某⽇,⽥⽂出布告,征求可以替他⾄封⾢薛城收债之⼈,冯谖⾃愿前往。
临⾏前,冯谖问⽥⽂:“债收完了,要买什么东西回家呢?”⽥⽂回答:“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罢!”于是冯谖去了薛地,债券合同对完之后,矫造⽥⽂的命令,把债券合同烧毁,⼈民⾼呼“万岁!”冯谖赶回去,⼀早便求见,⽥⽂奇怪他怎么那么快回来,问⽈:“您买了什么回来呢?”冯答⽈:“我看您家中丰⾐⾜⾷,⽝马美⼥皆有,所以我买了‘义’回来。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的故事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孟尝君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孟尝君的简介: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号靖郭君,权倾一时。
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鸡鸣狗盗的典故: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鸣狗盗的成语典故
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
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
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
得以逃回齐。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
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所以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
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
是非常敬佩,所以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
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很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
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
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
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
明天以前我一定能够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
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
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很多
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所以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不过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