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鸡鸣狗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鸡鸣狗盗_800字
鸡鸣狗盗是一个有关鸡和狗的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古代的村庄里。
在这个村庄里,有一家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狗。
这只鸡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地鸣叫,提
醒主人和邻居们醒来。
而这只狗则会在晚上看家,保护主人的家庭安全。
一天,主人有事出远门,忘记关上门,而且忘记把鸡放进鸡舍。
正好这时,一群贼看
到了这个机会,决定偷偷进去偷东西。
贼们先进入了主人的院子,发现门大开,走进屋里。
这时,鸡发现了贼的存在,立刻
开始高声地鸣叫。
贼听到鸡的叫声后,知道被发现了,立刻想离开。
狗看到了贼的逃跑动作,决定不让他们逃走。
狗大声地汪汪叫着,将贼吓得不敢再继续逃跑。
贼们知道再这样下去会被人发现,于是决定寻找其他方法逃走。
他们找到了一个窗户,想从窗户逃出去。
正好这时村中的人们接到了鸡和狗的鸣叫声,纷纷赶来看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一到,就发现了贼逃窜的场景。
他们立即追赶贼,最后将他们全部逮捕归案。
这个故事所说的“鸡鸣狗盗”,就是形容偷窃行为的人被发现的情况。
无论是鸡还是狗,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让坏人得逞。
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有正直的品质,勇于守护
家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这个故事还启示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给罪犯以可乘之机。
只有当我们时刻保
持警惕,密切关注身边的环境,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发现并阻止不法分子的行为。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像鸡和狗一样,有责任感,勇于保护自己和身边
的人,同时要保持警惕,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1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很有名气,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将孟尝君请到秦国,想拜他为丞相,但是等他来后又因其特殊身份,考虑其中利害而软禁了他。
孟尝君得知此事,十分着急。
急忙派人拿了贵重的礼物贿赂秦昭王的宠姬燕姬。
可是燕姬对孟尝君送来的礼物连看都不看,非要那件白狐皮袍子。
孟尝君这下可为难了。
白狐皮袍子已经作为礼物送给秦王了,而这袍子只有一件。
这时,孟尝君的手下有一位门客上前对他说:“这有何难,我扮成狗去将那袍子偷回来就是了。
”孟尝君无计可施,也只好这样做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燕姬收了白狐皮袍子,十分高兴,便说服秦王放了孟尝君。
盂尝君如获大赦,他怕秦王反悔,赶忙带上门客趁天黑赶路返回。
当他们走到边境函谷关时,天还未亮,城门紧闭。
因为按照规定只有鸡鸣才能开关。
一行人在这里着急地等待,秦国的军队随时都可能追过来。
这时,又是那个门客站出来,撅起嘴巴,学起鸡叫来。
这招还真灵,附近的公鸡听到叫声,纷纷啼叫起来,守卫的士兵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赶忙验看了孟尝君等人的凭证,放他们出去了。
后来,秦王果然反悔了,等他派人追赶时,益尝君早已出关了。
释义鸡鸣狗盗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装做鸡叫骗人,装做狗去偷东西。
后来常比喻不正当的小把戏,或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成语】:鸡鸣狗盗【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反义词】:正人君子,光明磊落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富有的农夫,他家养了很多鸡和狗。
这些鸡每天清晨鸣叫,提醒人们该起床了;而这些狗则负责守护农夫的家园,保护家人的安全。
然而,这个农夫却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偷盗别人的东西。
他常常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溜进邻居家里偷窃财物。
他的行为引起了邻居们的不满和愤怒,但却无法找到证据来揭露他的罪行。
有一天清晨,一只鸡发现了农夫偷偷潜入邻居家的行为,立刻大声鸣叫起来。
这引起了狗的警觉,它们立刻冲出去查看情况。
当狗们发现农夫正在偷盗邻居的财物时,它们立刻扑向农夫,将他咬伤并制服了他。
邻居们听到了动静,赶来看到了整个过程。
他们感激不已,为鸡和狗的警觉和勇敢而感到惊讶。
而农夫则因为偷盗行为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鸡鸣狗盗并不是一件好事。
鸡鸣是为了提醒人们,而狗盗则是为了保护家园。
但是,如果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负面行为。
我们应该像鸡一样,勇敢地发出警示,提醒他人不要做坏事;同时也要像狗一样,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善恶终有报。
农夫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偷盗行为,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鸡和狗因为自己的勇敢和警觉,得到了邻居们的尊重和感激。
善良的行为终将得到回报,而恶行终将受到惩罚,这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体现。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做鸡鸣狗盗的行为。
我们要像鸡一样,发出正能量的声音,提醒他人做好事;同时也要像狗一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不让坏人得逞。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勇敢、善良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成语故事:鸡鸣狗盗1成语释义:装鸡叫哄人,装狗进行偷盗。
比喻微不足道的本领或不正当的小伎俩。
________追溯:《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者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故事齐国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押了。
孟尝君无路可走,只好请人向昭王最宠爱的妃子燕姬求救。
燕姬说:“别的谢礼我一概不要,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可是孟尝君的银狐皮袍已经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昭王,怎么办呢?这时,有位门客说:“让我试试吧!”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当天夜里,这位门客趁黑偷偷溜进了秦国的宫廷,很快就取回了那件银狐皮袍。
燕姬得到了那件银狐皮袍,便说服秦王把孟尝君放了,并亲批了过关文书。
孟尝君拿到过关文书,急忙逃命,连夜赶到了函谷关。
可是城门早已关了,按照规定要到一大早鸡叫时才开城门。
孟尝君知道在秦国多待一会儿都很不安全,恨不得马上逃出秦国。
这时,跟随他的门客中有一个会模仿鸡叫,他“喔——喔——”地叫了起来,没多久,函谷关附近的鸡就都跟着叫了。
鸡叫声响成一片,城门打开了,孟尝君顺利地过了关。
学以致用:一个人不要学了点鸡鸣狗盗的伎俩,便在大家面前炫耀卖弄,显得太没有自知之明。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2成语鸡鸣狗盗出处:这个故事,原文载《史记·孟尝君列传》。
鸡鸣狗盗这个故事,原文载《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齐国的大贵族田文,即孟尝君,曾为齐国国相,名声很大,威势很高。
他家里养的各色帮闲人士很多,号称“食客三千”。
有一次,秦昭王邀请孟尝君访问秦都咸阳。
秦国的国相很忌妒他,劝秦王把他杀掉,以免他在秦国了解情况回去后,对秦国不利。
孟尝君得了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救。
燕姮提出条件,要孟尝君送她一件最贵重的礼物,而且指定要一件白狐裘,可是孟尝君仅有的一件白狐裘,已经先送给秦王了,这时,门客中有一个善于偷东西的人,像狗一般的机灵;他在黑夜里潜人秦宫,偷出了那件白狐裘。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

鸡鸣狗盗成语故事鸡鸣狗盗成语故事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小编收集了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鸡鸣狗盗的故事(五篇)

鸡鸣狗盗的故事(五篇)鸡鸣狗盗的故事 1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又见王安石(宋)《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战国时期,秦昭王因为仰慕齐国相国孟尝君田文的才能,请他到京城咸阳去会面,并打算让他当相国。
原先的相国擂里疾心怀妒忌,在一边极力反对,说他是齐国的名族,必然会为了齐国而抛弃秦国,秦国就非常危险了。
秦昭王听了,便打消了以孟尝君为秦相的念头,并且把孟尝君囚禁起来,想加以谋害。
秦昭王的兄弟洛阳君与孟尝君很要好,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告知了孟尝君,并且为他出主意,让他拿贵重的礼物送给秦王宠爱的燕姬,请燕姬劝说秦王叫他回国。
燕姬看见过孟尝君送给秦王的白狐皮袍子,指明也要这个东西,她才去游说秦王。
可是孟尝君只有一件,已经给了秦王,无法满足燕姬的请求。
这时孟尝君有个食客,当夜学狗叫,从墙洞里爬进去,盗出了给秦王的东西。
孟尝君拿来送给了燕姬,燕姬便去劝说秦王,秦王果然听从了燕姬的话,允许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驾着车子飞快地出了咸阳,料想秦王定会后悔的,就赶紧带着食客们,来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
可关门还关闭着,要等到鸡叫才开。
于是,有个食客装作鸡叫,引得当地所有的鸡都一同叫了起来。
守关的人听见鸡叫,认为开关门的时间已到,就打开关门叫他们出去。
果真,秦昭王派人来追孟尝君至关前,孟尝君早己出关去了。
后来人们把那种使用不正当的方式,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人叫做“鸡鸣狗盗”之辈,多用来形容只有微不足道的本事的人,含轻蔑之意。
鸡鸣狗盗的故事 2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__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鸡鸣狗盗典故

鸡鸣狗盗典故鸡鸣狗盗,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鸡在清晨鸣叫后,狗听到后便偷走了邻居家的肉。
这个故事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跟风盲从、模仿他人行为的人。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典故。
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是鸡和狗。
清晨时,鸡报晓,这是鸡的本能行为,也是鸡群内部的一种语言交流方式。
而狗听到鸡的叫声后,却没有按照自己的本能去追寻猎物,而是偷走了邻居家的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狗盗了肉是因为听别人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本能,所以被人们称为鸡鸣狗盗。
这个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我们不能盲目跟从他人的行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来做出决策。
如果我们一味模仿他人,可能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鸡鸣狗盗的情况。
比如,某个明星突然开始流行某种打扮,很多人会跟风模仿。
他们可能并没有考虑自己的体型、脸型等个人特点,而是盲目地追随潮流。
结果往往是,他们并不能像明星那样显得出色,反而会让自己显得滑稽可笑。
鸡鸣狗盗也经常出现在学习上。
有些学生为了迎合老师或者同学,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
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热门而又并不感兴趣的专业,结果在学习中并不能全情投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除了个人行为之外,鸡鸣狗盗在社会层面上也存在。
有些公司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跟风推出一些不符合自己企业定位的产品,结果往往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不佳。
为了避免鸡鸣狗盗的情况发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要盲目追随他人。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但在跟风之前,要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是否适合自己。
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不因为自己的观点而贬低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行为,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盲从、不模仿。
鸡鸣狗盗是一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追随他人的行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做出决策。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

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鸡鸣狗盗的故事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鸡鸣狗盗的意思是什么?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那鸡鸣狗盗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在诸侯各国中名气很大,被称作“战国四公子”。
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他热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贵贱、国别、能力大小,对待门客一视同仁,以礼待之,甚至连他国逃亡犯罪之人也一概接受。
一时间“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他尊贤好士的名声传遍列国。
秦昭王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于是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还想拜它为宰相。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赏识,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有人说:“孟尝君确实贤能,但他可是齐王的同宗。
如果担任秦国的宰相,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尔后才是秦国,秦国可就危险了。
”秦昭王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将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去请秦王的宠妾燕姬帮忙。
燕姬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大王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姬的话,心里叫苦道:“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门客自告奋勇的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天明以前我一定能弄回白狐裘。
鸡鸣狗盗的意思”于是当天晚上,这位门客化装成狗的样子,偷偷进入皇宫,瞒过了卫士,偷回了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姬,燕姬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秦王也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害怕秦王反悔,立即趁着夜色逃跑。
夜半时分,一行人来到了秦国的边界涵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得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真是急死了,按照秦国规定,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擅长学鸡叫的门客扯开嗓子,学起了鸡鸣,这一下全城的鸡都糊里糊涂地跟着一起啼叫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鸡鸣狗盗
【图语:鸡鸣狗盗】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
【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在诸侯各国中名气很大,被称作“战国四公子”。
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其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他热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贵贱、国别、能力大小,对待门客一视同仁,以礼待之,甚至连他国逃亡犯罪之人也一概接受。
一时间“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他尊贤好士的名声传遍列国。
秦昭王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于是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还想拜
它为宰相。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赏识,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有人说:“孟尝君确实贤能,但他可是齐王的同宗。
如果担任秦国的宰相,一定是先考虑齐国的利益,尔后才是秦国,秦国可就危险了。
”
秦昭王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令将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去请秦王的宠妾燕姬帮忙。
燕姬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大王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姬的话,心里叫苦道:“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门客自告奋勇的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天明以前我一定能弄回白狐裘。
”于是当天晚上,这位门客化装成狗的样子,偷偷进入皇宫,瞒过了卫士,偷回了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姬,燕姬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秦王也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害怕秦王反悔,立即趁着夜色逃跑。
夜半时分,一行人来到了秦国的边界涵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得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真是急死了,按照秦国规定,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擅长学鸡叫的门客扯开嗓子,学
起了鸡鸣,这一下全城的鸡都糊里糊涂地跟着一起啼叫起来。
守城门的士兵一听到这么多鸡在叫,以为时辰已到,于是就打开了城门。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平安度过了涵谷关,离开秦过,回到齐国。
不久秦昭王果然后悔释放了孟尝君,便派兵马追赶,但追到了涵谷关才发现孟尝君一行早已出关而去,只好无功而返。
后来,人们把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不正当的小伎俩称作“鸡鸣狗盗”,也把使用这种小伎俩的人称作“鸡鸣狗盗之徒”。
宋代名相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说:“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鸡鸣狗盗,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