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用水
灌溉用水标准

灌溉用水标准灌溉用水标准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特性,结合灌区水资源供应情况和灌溉设施条件,制定的科学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水质标准。
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标准对于提高农田灌溉水利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灌溉用水标准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生育期需水量进行科学测算和分析。
只有根据作物的需水特点来确定灌溉用水标准,才能保证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得到足够的水分,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目标。
其次,灌溉用水标准还应考虑土壤水分特性。
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对于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和渗透性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水分特性,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水量,避免因土壤水分特性而导致的水分浪费或作物缺水的情况发生。
另外,灌溉用水标准还需要结合灌区水资源供应情况和灌溉设施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和灌溉设施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既要保证作物的需水需求,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和灌溉设施条件,确保灌溉用水的科学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最后,灌溉用水标准还应严格控制灌溉水质。
灌溉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在制定灌溉用水标准时,需要严格控制灌溉水的水质,避免因水质问题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或产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对水质的要求,合理确定灌溉水的水质标准,确保灌溉水的质量符合作物生长的需要。
总之,科学合理的灌溉用水标准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特性,结合灌区水资源供应情况和灌溉设施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水量和灌溉水质标准,才能保证农田灌溉的高效、节水和环保,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

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农田灌溉是保证农作物顺利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土地稀缺的情况下,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制定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
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的制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需要考虑灌溉水的合理利用。
农业用水的需求量与作物生长周期、土地类型、气候条件等相关因素有关。
在制定管理规程时,需要明确不同作物及其生长周期对水的需求,根据不同土地类型、降水条件等确定适宜的灌溉量。
同时,要推广节水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应该考虑实施监控和管理措施。
为确保灌溉使用水量的合理控制,可以采用监测设备对农田灌溉水量进行监控。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灌溉水的流量和用水量,并反馈至管理部门。
在灌溉过程中,农民应该遵守和执行使用水量管理规程的要求,避免滥用水资源。
此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和农业发展阶段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土地类型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水的需求也有所差异。
因此,需要在制定管理规程时,考虑这些差异性,并制定相应的灌溉使用水量管理措施。
此外,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农业用水需求也不同,因此管理规程需要根据农业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和调整。
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浪费,还需要考虑农田灌溉水的再利用。
灌溉水在经过农田后可以收集和处理,再次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依赖。
可以通过建设灌溉水回收设施,将用过的灌溉水收集起来,在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再次用于灌溉。
这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管理规程的实施需要注重宣传和培训。
农民是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的主要操作者,因此,他们的认识和意识对于规程的实施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他们对合理使用水量规程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农田灌溉使用水量管理规程的制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通过合理制定管理规程,可以保证农田灌溉水量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保护水资源。
农田水利学3-(4)灌水量、灌水率与水质

河南农业大学
(2)计算方法: 根据历年降雨量资料,用频率方法进行统计分
析,确定几种不同干旱程度的典型年份:
灌水率q净应分别根据灌区各种作物的每次灌 水定额,逐一进行计算。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种植 比例系数
作物灌水定额
(m3/667m2)
q净
1m1
86400T1
10000
1m1
8.64T1
凈灌水率
m3/s /104×667m2
作物灌水周期 (天以24h计)
河南农业大学
q净
1m1
86400T1
项目
色 浑浊度 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
总硬度(以碳酸钙计)
铁 锰 铜 锌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硫酸盐 氯化物
溶解性总固体 氟化物 氰化物 砷 硒 汞 镉 铬(六价) 铅 银
硝酸盐(以氮计) 氯仿*
四氯化碳* 苯并(a)芘
滴滴涕* 六六六*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游离余氯
总α 放射性 总β 放射性
河南农业大学
我国各地主要作物灌水延续时间大致如下:
水稻 小麦 棉花 玉米
泡田期灌水7—15昼夜,生育期灌水3—5昼夜。 播前酒10一20昼夜;拔节后灌水10—15昼夜。 苗期、花铃胡8—12昼夜,吐絮期8一15昼夜。 拔节抽德l0—15昼夜;开花期8一13昼夜。
对于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灌水延续时间要相应减小,例 如,一条农渠的灌水延续时间一般约12—24h。
3_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3 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前面介绍了灌溉制度,但还有两个问题未解决。
(1)水库兴利调节需要用水过程,因此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量的问题。
(2)设计抽水站、引水闸等,应以用水流量为依据,因此还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流量的问题。
本节的任务就是讨论如何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一、灌溉用水量(一)直接法直接利用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来计算。
一般以旬为时段来计算。
若有K种作物,则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式中 Wi--第i时段灌区用水量;Mij--第i时段第 j种作物的灌水定额;Aj--第j 种作物的种植面积;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全生育期或全年用水量:直接法适用于小型灌区。
(二)间接法利用综合灌水定额来计算,综合灌水定额:是某一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称为该时段的综合灌水定额.式中α1、α2、α3、αn--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之和为1),mi,1、mi,2、mi,3、mi,n--第 i时段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m综:1 它是衡量全灌区用水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2 若全灌区种植比例相似,可用综合灌水定额方便地计算出某一局部的灌溉用水量;3 在供水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用综合灌水定额计算保灌面积。
间接法适用于大中型灌区。
怎样估算农业灌溉用水量来源:文章作者:单志学录入时间:08-01-20 14:00:05 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指为满足作物生长期总的需水要求,扣除天然降水供给的部分水量以外,通过各种水利设施补送给农田的水量。
农业灌溉用水是农业用水的主体,一般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5%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两种。
地表水源中又可区分为天然水资源(如水库湖泊水和河川径流)和复用水源(如电力工业冷却用水的退水和城市工业、生活污水)。
因此,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亦可分为一次水源和二次水源。
二次水源是指复用水源,一次水源时指出复用水源以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农田灌溉与用水安全

水资源保护 生态化 可持续性高
现代灌溉
智能化 节约用水
政策法规 政策支持 规范用水行为
农田灌溉与用水安全发展趋势
智能化 推动农田灌溉效率提升
可持续性
保障农田用水持续发 展
生态化 注重生态平衡保护
科技创新 促进灌溉技术更新
THANKS
感谢观看
智能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智能灌溉技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能够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量,自动调 节灌溉水量和频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有效避 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的问题,提高了灌溉系统的效率。
● 03
第3章 农田用水安全措施
Chapter
农田水质监测
农田用水安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的重要环节。定期监测灌溉水质至关重要,确 保不含有有害物质。水质监测结果直接影响着 农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绿色化
推动农田灌溉可持续 发展
生态化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科研合作 加强合作促进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XXX 2. XXX 3. XXX
农田灌溉与用水安全发展关键
技术创新
01 推动农田灌溉效率提升
政策支持
02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生态环境
03 保护生态平衡
农田灌溉与用水安全发展比较
传统灌溉 工艺简单 浪费水资源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
差别税率规定 鼓励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法规
水资源保护法规是维护农田用水安全的法律保 障。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管, 严惩水资源污染行为,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重点任务
加强法规宣传 提升水资源保护意识
完善违法处罚 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管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一、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灌溉用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和作物类型条件下,每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灌溉用水量。
它是确定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二、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灌溉用水定额=作物蒸散量+土壤蒸发量-降雨量其中,作物蒸散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作物从根系吸收到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量;土壤蒸发量是指土壤表面和植被表面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量;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土地上的雨水。
2.具体计算方法(1)作物蒸散量计算: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如耗水系数法、参考作物法、深层渗透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参考作物法,即以某种典型植被为参照物进行计算。
(2)土壤蒸发量计算:可采取盖板法、负压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3)降雨量计算:可通过气象站的监测数据进行获取。
三、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
2.土地条件: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等都会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产生影响。
3.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灌溉用水定额也会有所差异。
4.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洪灌等)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灌溉用水定额产生影响。
四、灌溉用水定额的应用1.指导农业生产: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浪费和污染。
2.制定国家政策:在国家层面上,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和规划,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3.科学管理资源: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五、灌溉用水定额的局限性1.计算方法不够精确: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缺乏实际数据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际数据支持,灌溉用水定额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3.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由于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灌溉用水定额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所有情况。
农田灌溉用水安全操作规程

农田灌溉用水安全操作规程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也是保障农田稳定高产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操作规程,往往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此,建立科学的农田灌溉用水安全操作规程,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益,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必要措施。
一、用水定额管理农田灌溉用水的定额管理,是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基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农田灌溉用水定额。
并且,应该加强对农田灌溉用水的使用监测,确保农田灌溉用水的合理利用。
二、保护灌溉水源灌溉水源的保护是农田灌溉用水安全的基本保证。
1.严禁向灌溉水源中排放有害物质,如化肥、农药等。
避免这些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证灌溉水的质量安全。
2.灌溉水泵的选用和管理要合理,避免对水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3.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维护。
三、灌溉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农田灌溉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对于提高灌溉效益至关重要。
1.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水量,合理规划与设计灌溉渠道和排水系统,确保灌溉水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避免水分浪费。
2.加强对灌溉设施的日常检查与维护,保持设施的完好,并及时修复与更换。
四、科学灌溉技术的应用科学灌溉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安全的关键。
1.合理选择灌溉方式,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方式,减少水分损失。
2.采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根据土壤的含水量进行灌溉决策,避免过度灌溉和缺水现象。
3.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制定灌溉计划,避免多余的灌溉现象。
五、培训农民灌溉用水安全知识培训农民灌溉用水安全知识,提高其对农田灌溉用水安全操作规程的认识,是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安全的措施。
1.开展相关的农田灌溉用水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灌溉用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向其传授科学的灌溉知识和技巧,提高农民的灌溉水平和操作技能。
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

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是指根据灌溉用水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农业灌溉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对农业生产者收取一定的灌溉用水费用的政策和标准。
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制定,不仅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需水需求,也是为了推动农业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程度、农作物的需水量、灌溉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制定。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灌溉用水收费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以鼓励农业生产者增加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当提高灌溉用水收费标准,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公平性。
针对不同规模的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收费标准,对于小农户和规模化农业生产者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降低其灌溉用水成本,鼓励其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收费补贴机制,对于特定的农业生产者给予一定的补贴,保障其正常的灌溉用水需求。
另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制定还应当注重激励农业生产者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用水定额制度,鼓励农业生产者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灌溉用水的使用量。
对于超出定额的灌溉用水,可以采取逐级递增的收费标准,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最后,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考核评估体系,对于执行情况良好的地区和农业生产者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推动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灌溉用水管理
1、优先保证计划内面积用水需求。
2、严格执行测配水制度。
3、各连队要做好支、斗防渗输水渠道水工建筑设备的看护、
保养、维护等工作,确保供水正常。
4、各连队认真做好支、斗、农渠的清淤割草工作,保证渠
道通畅。
5、各连队要加强用水管理,宣传和教育本连队职工群众不
断增强节水意识,珍惜和利用好每一滴水。
对应管理不到位
造成跑水、漏水的连队,给予管水副连长1000元罚款,并
给予当事人每跑1方水罚款1.00元/立方米的处罚。
6、各连队按照水管部门的安排,有秩序的进行计划分配灌
溉,如发现连队和个人有意避开水管部门的监管,私自太高
干渠水位,或私自提高闸门水位,或随意在干渠加泵抽水,导致下游连队用水混乱,将给予该连队管水副连长1000元
罚款,给下游连队造成的用水损失由该连队和个人自行负责,并按每损失1方水给予1.00元/立方米的处罚。
7、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水管所有权不予供水或停止供水:
(1)不报用水计划的:
(2)不按照要求清理渠道,导致渠道淤积不畅的;
(3)不按照用水计划和灌溉制度进行灌溉的;
(4)违反《水法》规定,干扰水管人员正常工作,影响
灌溉进度、扰乱灌溉秩序的。
情节极其严重和影响极其恶劣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严肃处理;
(5)不按时与水管所结清水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