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及根尖周组织学特点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是在牙行使功能性
咬合之后所形成的牙本质,因此,它又 称为功能性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 外界刺激可诱发牙髓形成修复性
牙本质,也称为刺激性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
由储备细胞或年轻成纤维细胞分 化而来的成牙本质细胞 代替这些变质的细胞在受损区 形成牙本质,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其 目的是保护牙髓免遭不良剌激。
(1).组织压升高
炎症反应,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和组织 压的升高
C纤维对压力非常敏感,组织压升高的 压迫作用可使C纤维的末梢兴奋,冲动 传至中枢,最后导致疼痛。
大量白细胞所释放的各种酶
1、 导致组织坏死 2、 导致脓肿的形成
局部组织张力更高,从而引发 剧烈的疼痛
(2). 炎症介质
炎症中的组织细胞、血浆成分和白细胞可 释放各种炎症介质 1、 升高组织压引发疼痛 2、 部分炎症介质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 梢。 一般认为,炎症介质可使疼痛感受器 的痛阈下降,使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剌激更 为敏感。
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速度较快,牙本质 小管形态不规则,数目较少甚至缺乏,且 不含成牙本质细胞突,因此,它们对外界 刺激的敏感性较低。
若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速度过快,基质 中就会含有细胞或组织,形成类似骨组 织样外观,因此又被称为骨样牙本质。
2、营养功能
牙髓通过向成牙本质细胞和细胞突 提供氧、营养物质以及牙本质液来 保持牙本质的活力
具有抗原提呈作用,参与免疫反应。
②其他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肥 大细胞 与牙髓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关
4.储备细胞
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在炎症中,它们也可分化成巨噬细胞、 破牙本质细胞。
牙髓及根尖周的组织学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4种基本功能: ①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牙本质; ②血液系统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提供营养成
分; ③感觉神经纤维传导痛觉; ④成牙本质细胞及结缔组织成分对外界刺激
的保护性反应。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一 形成功能 牙髓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有不断形成牙本质的功能
,但形成牙本质的速率和形式有所不同。 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 dentin、继发性牙本质(
secondary dentin、第三期牙本质以往也被称为修 复性牙本质(reparative dentin)、其牙本质小管 形态不规则,数目较少甚至缺乏,也不与继发性牙 本质中的小管相延续。 若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速度过快,基质中就会含有 细胞或组织,形成类似骨组织样外观,因此又称为 骨样牙本质(osteodentin)。
干细胞(储备细胞)形态
(二)细胞间成分
包括胶原纤维、不定形基质、细胞间组织液 维持牙髓结构的完整性,牙髓的生理功能。
(二)细胞间成分
1 胶原纤维 牙髓中含量丰富,交织成网状,不规则 、松散,支持牙髓中的其他结构成分。
由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 主要为Ⅰ、Ⅲ型纤维,牙本质中以Ⅰ型纤维为主。
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直视 可借助X线观察大致外形 坚实、粘性、具有弹性的实体 由明胶状基质构成,其内富
含胶原纤维和纤维束
正常的牙髓形态
冠折拔除的牙髓
二 结构特点
(一)细胞
显微镜下:
成牙本质细胞 层
无细胞层 多细胞层 中央区
第十二章 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第三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第十二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了解:牙髓组织肉眼及显微镜下的形态学特点及结构特点,重点:成牙本质细胞。
熟悉:牙髓的功能,尤其牙本质形成功能。
根尖周组织的结构组成特点(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及临床意义。
重点:1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2牙髓的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牙髓是牙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连。
牙髓作为一种疏松结缔组织,所含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与其他疏松结缔组织的反应基本相同。
牙髓的自身特点:①被无让性牙本质包围;②基质富含有纤维且具有粘性;③无有效的侧枝血液循环。
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疼痛剧烈。
一、形态学特点肉眼观:为一团红色、具有粘性的软组织。
由明胶状基质构成,其内富含胶原纤维和纤维束。
显微观,牙髓分四层①成牙本质细胞层:位于牙髓的最外层,主要由成牙本质细胞体构成,细胞间含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②无细胞层: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突构成。
③多细胞层: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储备细胞(未分化的间质细胞)构成。
④中央区:牙髓疏松组织的核心和主体,含有粗大的神经纤维和血管。
二、结构特点细胞+ 细胞间质+ 细胞间液(一)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防御细胞和储备细胞1、成牙本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牙髓结缔组织细胞,具有形成牙本质的作用,是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特征性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在牙髓周边呈并肩的栅栏状排列,在髓角处,由于细胞的过度拥挤,也可呈假复层排列。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随所在部位不同而不同,在髓室区呈高柱状,在颈部和根中部呈矮柱状和立方状,而在根尖区呈扁平状。
成牙本质细胞突是牙本质伸入牙本质小管中的原浆突。
2、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的主体细胞,又称为牙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可产生明胶状基质和胶原纤维,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可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牙髓及根尖周的组织学特点

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 修复因牙移位导致的生理性吸收
二、牙周膜
由胶原纤维和疏松结 缔组织构成
悬吊和支持牙 富含神经、血管和各
种细胞成分
分布有触觉(压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 根尖周炎时,患牙可定位 牙周膜侧支血液循环丰富,在牙周膜内形
3 阀门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
脊髓灰质区的胶质中有阀门装置,它控制着传入冲动向中枢
传递。在阀门开放时冲动可以通过,阀门关闭时则冲动不能 通过。同时,较高级的大脑中枢也可向下传递冲动,调节阀 门装置。
(1) 外周粗纤维Aα、β另、一侧γ支 纤维 主支背角区中枢传
递细胞(T细胞) 侧支—胶质细胞(SG)
三 叉 神 经 模 式 图
2 炎症性疼痛的机制
组织压升高 局部水肿、组织压升高,组织坏死,脓 液形成,组织张力进一步升高,剧烈疼痛。
炎症介质 组织细胞、血浆成份和白细胞可释放各种 炎症介质 疼痛、神经末梢 疼痛感受器的阈 值降低。
5-羟色胺兴奋A〥纤维,组胺和缓激肽兴奋C纤维; 白三烯对牙髓内的神经有长久的致敏作用。炎症中 5-羟色胺高于正常组织。 C纤维释放神经多肽:P 物质等。
(三) 感觉功能
机械、温度、化学刺激的冲动传到中枢均表现为疼 痛。牙髓的感觉就是产生痛觉。
1 神经分布 临近多细胞层形成神经壁层,包括有 鞘的A〥纤维和无神经鞘的C纤维,在多细胞层有鞘 神经脱鞘并在无细胞层形成神经网,可达牙本质深 层。 A〥神经主要分布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区,阈值 低,尖锐疼痛,与牙本质过敏有关。 C纤维遍布整 个牙髓,阈值高,烧灼样剧痛,一般认为与牙髓炎 有关。C纤维对缺氧环境较强耐受,神经坏死后仍 有活性。
牙体牙髓病学大纲

牙体牙髓病学教学大纲(供七年制学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牙体牙髓病学(Conservative Dentistry)课程号(代码):503056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根尖周组织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学科,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牙体疾病和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牙体、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机制和防治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
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临床见习、自学、临床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一)大课讲授部分牙体牙髓病学绪论牙体牙髓病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龋病的概念龋病的定义;龋病的特征*;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龋病的历史,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龋病流行病学龋病流行病学的评价方法;龋病的好发部位;目前龋病的流行情况,龋病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第一节牙菌斑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不同牙面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细菌的附着和聚积;菌斑微生物学,微生物致龋的证据*,三大主要的致龋微生物菌属*;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
第二节饮食因素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了解蛋白质、脂肪和其他物质与龋病的关系。
第三节宿主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唾液的基本组成,了解唾液的几种主要蛋白质的功能;唾液与龋病的关系*;龋病与免疫的关系。
牙髓炎教案.

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研室:口腔内科教师姓名:杨运田河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教研室:口腔内科教师姓名:杨运田口腔内科讲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概述一研究对象和范围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的各种类型的疾病。
在病因上: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大多相似。
牙髓和根尖周组织通过根尖孔相联系。
牙髓组织中的病变产物、细菌及其毒物很容易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
临床上绝大多数根尖周炎是由牙髓炎发展而来。
一般是深龋发展的结果,深龋导致牙髓炎然后引起根尖周炎。
另一方面,根尖周炎也常影响牙髓引起牙髓炎,如根尖周的创伤、达到根尖周的深牙周袋都可以致牙髓炎在治疗上: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也很一致,通过完善的牙髓治疗,根尖周炎一般也能治愈。
因此,两者合在一起讲述。
国际上将研究牙髓组织及根尖周组织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临床学的学科统称为牙髓学或根管治疗学,其英文为 endodontics二牙髓学的治疗特点:保存牙齿原有器官,维护其固有功能。
牙髓炎的早期治疗原则是,尽量保存活髓,保存牙髓的生活能力,以维护牙齿正常的营养和形成牙本质等功能。
因为死髓牙或无髓牙其牙体组织因得不到适当的营养而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牙折。
根尖未发育完成的死髓牙将不能在根尖部继续增长发育。
但在牙髓炎的晚期,保存活髓已不可能,晚期治疗的原则是:去除牙髓保留牙齿。
如根管治疗等。
第九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第一节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牙髓是牙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它存在于牙本质所围成的牙髓腔内,仅通过根尖孔以及侧支根管和副根管与牙周组织联系。
牙髓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同时它还有自身的特点:①被无让性的牙本质所包围;②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粘性;③无有效的侧枝血液循环。
一形态学特点(一) 肉眼看:正常牙髓为鲜红的坚韧的有弹性的粘性的成形的软组织。
当我们开髓时首先可有鲜血渗出,抽出的牙髓可为完整的有一定形状的牙冠方较粗根尖方较细的扁针状组织。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讲义

牙体牙髓病学——根尖周病龋病根尖周病概述根尖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病因和致病机制急性根尖周炎病程发展阶段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类型及其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概述根尖周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根尖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
1.牙骨质: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牙根冠方2/3的牙骨质为薄的板层状结构;牙根根尖1/3的牙骨质为较厚的不规则的板层状,多为细胞性牙骨质。
在正常情况下,根尖1/3不断有细胞性牙骨质的沉积,以补偿牙冠的磨耗。
这种不断沉积的特点使牙根不断增长和使根尖孔逐渐缩小(根管工作长度却在不断减少)。
根尖孔过度的缩小将影响血流进入牙髓,诱发牙髓的退行性或增龄性变化。
在根管充填后,根尖牙骨质持续性的沉积将增加牙本质牙骨质界与根尖孔之间的距离。
关注两个重要概念:根尖孔、牙本质牙骨质界根尖孔是根管在牙根表面的开口。
研究显示超过50%的根尖孔不在根尖顶端(观察X线片时,不能都以根尖为参照标准)。
主根尖孔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扁形及不规则形。
牙本质牙骨质界是根管最狭窄处,是牙髓与牙周组织的分界,又被称为组织学根尖孔或生理性根尖孔。
是根管治疗的操作止点,通常距解剖根尖约0.5-2mm。
在根管治疗中,可协助根管预备器械在根尖的定位,同时可预防根充材料超出根尖孔。
根尖牙骨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吸收。
当有损伤时,牙骨质呈现凹陷性吸收,较严重的吸收可达牙本质。
通常吸收与修复并存。
可修复因炎症导致的牙根病理性吸收;也可修复因牙移位导致的牙根生理性吸收;在根尖诱导形成术后,牙骨质在根端硬组织屏障形成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2.牙周膜分布有触觉(压觉)感受器和疼痛感受器,前者可传导压力和轻微接触牙体的外部刺激,发挥本体感受功能;而后者可传导痛觉,参与防御反应。
当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时,由于炎症介质的释放、血管的扩张和局部组织压力的增加,患者既可感受到痛觉,又能指出患牙所在。
牙周膜的侧支循环较牙髓更为丰富,其血供有3个来源:①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②牙槽的血管通过筛状孔进入牙周膜;③牙龈血管也可分支至牙周膜。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课件05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 由于乳磨牙根分叉的结构特点牙髓
感染易通过该处扩散,因此乳磨牙 尖周炎症多发生于根分叉的根周组 织内,表明绝大多数尖周病变与乳 磨牙的髓底解剖结构有关。
• 乳牙与恒牙胚关系 密切,乳牙
外伤或牙髓、尖周组织感染都有 可能导致恒牙胚的损害。如出现 矿化、发育不全或形成异常等现 象。
二、 检查和诊断方法 (一) 检查方法:
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定义
• 牙髓和根尖周病 是发生在牙髓组织和根尖周
膜及牙槽骨的疾病的总称,牙髓和根尖周病与龋
病一道被称为牙体牙髓病
硬组织特点
乳牙的牙髓腔形态和牙齿外形一致,与恒牙相比有如下特点:
1. 乳牙硬组织薄,钙化度低,尤其在牙颈 部,牙本质小管粗大,渗透性强。故牙 髓易受外界细菌侵犯,临床上闭锁性牙
常规检查:问诊、望诊、扪诊、 探诊、叩诊、冷热诊
特殊检查:牙髓活力测验、x线片等
牙髓病、尖周病 检查、诊断的仪器 这是目前牙髓学的薄弱环节,缺乏反映客观
检查情况的仪器,绝大多数都是根据患者的反应
电活力试验器:主要还是判断牙髓是否有活 力,据报道准确率约85%。
第一节 诊断方法
一、收集病史
疼痛:是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突出症状和重要临
根尖炎时可为活髓。
5.根和根管的数目。
乳牙根和根管
乳 前 牙:单根—单根管 上乳磨牙:三根—三根管
下第一乳磨牙:二根
2根管型 3根管型* 4根管型
下第二乳磨牙:二根
3根管型 4根管型*
• 乳磨牙髓室底薄、侧副根管较多,与牙
周膜相通,往往牙髓尚未坏死,炎症则 已扩散到根分叉处的牙周组织而形成脓 肿,一旦发生脓肿,瘘管也多位于根分 叉的牙龈处。
炎,慢性根尖周炎或牙槽脓肿往往在患牙附近留有瘘 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