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第一章:管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的概念、特性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管理的职能、目标与原则。
3. 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管理思想。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定义及其重要性2. 管理的职能与目标3. 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 管理的发展历程5. 现代管理思想简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2. 管理职能的内涵与外延3. 管理原则的应用4. 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的概念、特性、职能、目标、原则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a) 讲解管理的概念、特性及其重要性(20分钟)b) 讲解管理的职能、目标与原则(20分钟)c) 分析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管理思想(20分钟)d) 课堂讨论与提问(30分钟)第二章:管理职能与过程一、教学目标1. 掌握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 理解管理过程的相互关联与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四大职能及其内容2. 管理过程的相互关联与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管理职能的内涵与外延2. 管理过程的逻辑顺序与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管理的四大职能及其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过程的相互关联与作用。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a) 讲解管理的四大职能(45分钟)b) 讲解管理过程的相互关联与作用(45分钟)c) 课堂讨论与提问(5分钟)d) 案例分析与分享(5分钟)第三章:组织设计与组织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设计的意义与原则。
2. 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的意义与原则2.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直线型、职能型、矩阵型、事业部型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组织设计的概念与原则2.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设计的概念、原则以及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管理学》教案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改变原有的管理体系、方法或手段, 创造并实施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以 提升组织绩效和竞争优势的过程。
管理创新的性质
管理创新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风险性。系 统性是指管理创新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实现系统优化。动态性是 指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创新。风 险性是指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可 能会面临失败和挫折,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控制职能
定义
控制职能是指通过制定标准、监督和评估等方式,确保组织目标的 实现和员工行为的规范化的过程。
内容
包括制定标准、监督实施、评估绩效、调整计划和组织结构等。
重要性
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确保组织的稳定发展和 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04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02
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
总结词
系统原理是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系统原理要求管理者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组织,将组织视为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系统。 管理者需要关注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
关系,以实现组织的整体最优。
管理创新的技巧
管理创新的技巧包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勇于尝试新事 物、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善于沟通和协作等。保持敏 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机 遇。勇于尝试新事物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 ,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可以帮助企 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善于沟通和协作 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管理学 教案

管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3.了解管理学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3.管理学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并运用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五、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白板笔、彩笔等
六、教法与过程
1.PPT讲解:通过PPT讲解,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并介绍其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讲解,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小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企业案例,并结合所学知识点对其进行分析。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撰写报告,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方式进行答案解析,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知
识点。
七、教学评估
1.考试:通过考试方式对同学们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检验。
2.小组报告:通过小组报告方式对同学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八、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点。
2.在下一次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性,并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管理学》教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学习目的:1.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
2.定义管理。
3.区分效率和效果。
4.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
5.区分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的活动。
6.说明管理者的工作是否具有普遍性。
7.说明研究管理的意义。
提要 1.研究管理的历史,可以帮助你理解今天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还可以帮助你了解当今的管理概念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
当今的管理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检验、修正、再检验的结果。
2.20世纪以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包括埃及金字塔的建设,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以及产业革命。
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要求协调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显然,这需要管理技能。
斯密关于制造针的著作生动地描绘了劳动分工可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性。
产业革命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成为更经济的市场活动,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生产作业中应用管理技术的需要。
3.20世纪前半期是一个管理思想多样化的时期。
科学管理通过寻求从事每项工作的最佳方法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寻求应用于整体组织的管理原则;人力资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定量化方法采用数学和统计技术改进资分配的决策。
4.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四项管理原则:(1)为一项工作的每一种要素发展一种科学方法;(2)科学地选拔和培训工人;(3)与工人合作;(4)在管理当局和工人之间合理地分配职责。
5.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甚至更高成为可能,应用科学管理原则使管理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系列化的和科学性的学科。
6.亨利.法约尔是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一组普遍的职能的人,这些普遍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有关人的协调和控制的共性活动。
7.马克思.韦伯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定义为实行劳动分工、明确规定等级、定有详细的规则和制度,以及具有非人格化关系的组织。
8.霍桑实验引起了对组织职能中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并提供了有关群体的规范和行为的新见解。
(完整)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框架。
2. 使学生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3.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管理的定义、目的和性质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过程2. 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管理者的职责和技能管理者的决策过程3. 组织结构和层级管理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层级管理的原则和实务4. 管理思想的演变传统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5. 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决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管理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管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马工程版)2. 案例库:收集各类管理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讲解和展示。
4. 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管理学著作和论文,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管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 第3-4周: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3. 第5-6周:组织结构和层级管理4. 第7-8周:管理思想的演变5. 第9-10周:管理伦理和社会责任七、教学实践环节1. 案例分析:每节课安排15-20分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小组讨论:每节课安排5-10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每学期组织2-3次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完整)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的概念、特性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3. 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论。
教学内容:一、管理与管理者1.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定义管理管理的目标与功能管理的特性2. 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在组织中的作用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对个人与社会的贡献3. 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责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与联系4. 管理的基本原则与理论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管理的概念、特性、重要性以及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管理学的兴趣与热情。
2.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2. 案例资料:相关管理案例二、组织与环境1. 组织的概念与类型组织的定义组织的类型与结构2. 组织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的构成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承4. 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创新的重要性与途径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组织的概念、类型、组织环境的影响以及组织文化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组织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组织变革与创新的途径。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通过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组织学的兴趣与热情。
2.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2. 案例资料:相关组织案例三、计划与决策1. 计划的概念与过程计划的定义计划的过程与方法2. 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作用与制定战略的定义与制定3. 决策的原则与方法决策的定义与原则决策的方法与技巧4. 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种类与作用信息技术在决策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计划的概念、过程、目标与战略以及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使学生对计划与决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一、引言管理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为组织和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教案将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实践应用进行介绍,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实践中的核心技能。
二、管理学概述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组织行为、组织设计、领导与决策、团队管理等领域。
2. 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从古代管理思想到现代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3. 管理学的研究领域: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 效率原理:追求资源的最大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 社会责任原理:组织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环境。
3. 优化原理:追求最优解决方案和管理结果。
4.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了解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四、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框架1.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 行政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的能力和职责。
2. 行为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强调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 动机理论:探讨员工动机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3. 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将管理视为一个协调的系统,注重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和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五、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组织行为:了解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探讨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领导与决策:研究领导者的特点和行为,分析决策过程和方法,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3. 组织设计与变革:优化组织结构和设计,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
4. 团队管理:探讨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项目报告、个人论文等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管理学(马工程)教案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管理思想史与发展•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目•领导与激励•控制与创新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等,旨在揭示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管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监督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概述马工程背景及意义马工程简介马工程与管理学的关系马工程的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02管理思想史与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劳动分工标准化层级制制定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建立层级结构,明确职责和权力。
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发现最佳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工程运用数学、物理等科学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理性化和制度化,提出官僚制组织模式。
行为科学理论霍桑实验行为科学学派激励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03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概念及类型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类型决策的定义及过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过程计划的方法计划的方法包括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投入产出法和线性规划法等。
其中,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适用于大型项目和复杂的管理活动;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用网络图表示工作流程的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进度安排。
决策的方法决策的方法包括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管理学》课程的内容框架
控制 计划 领导 组织
管理总论 发展简史 企业制度 管理决策
创新与发展
2
一、课程基本情况
• 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 学分:4;学时:40。
• 教材与参考书
a,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b, 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10
二、管理的性质
• 管理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 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
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 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就存在着两重性:一
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一种 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举例)
Management Functions
Resources
* Human * Financial * raw materials * Technological * information
Planning
Select goals and ways to attain them
Controlling
管理者要培育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增强开拓意识,争取对企业 的有利环境,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管 理效益。 • 还有,培养学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员在分析管 理案例的过程中,能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学科等 各方面的知识。
4
三、课程内容简介
• 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边缘学 科。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经济学、心理学、技术 学、信息学、社会学、数学、系统学、计算机科 学等,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学科。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a stated goal. • Efficiency(效率)
the use of minimal resources raw materials, Money, and people to produce a desired volume of output.
8
• Management is the attainment of organizational goals in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anner through planning, organizing,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 本课程系统讲述管理概论;企业制度;管理学的 发展史;决策理论与方法;管理过程中的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未来管理趋势等 内容。
5
四、课程考核方法
• 平时成绩和课程论文,占分值30%; 课堂考勤10%;课堂练习;作业;创 业计划;课程论文等20%。
• 期末闭卷考试,占分值70%。
6
第一章 管理总论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14
管理的层次和职位
• 高层管理者:董事长、 CEO、总裁、副 总裁、COO、CFO、CIO;
• 中层管理者:主任、地区经理、部门经 理、主治外科医生、团队主管;
• 基层管理者:监督者、业务经理、领班 • 个人 Roles )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13
二、管理者的区别
• 管理人员是那些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 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 垂直差异 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基层经理、监督人。
• 水平差异 综合管理者,不同职能部门的经理(生产、营销、财 务、人事)。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上层管理者
1,Four functions; 2,the attainment of organizational goal
in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anner.
9
• Organization(组织)
a social entity that is goal directed and deliberately structured. • Effectiveness(效果)
Monitor activities and make corrections
Organizing
Assign responsibility for task accomplishment
Leading
Use influence to motivate employees
Performance
* Attain goals * Products * Services * Efficiency * Effectiveness
7
第一节 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多种定义(理念)
• 大棒加胡萝卜(古希腊谚语)。 •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
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办法去干。 • 孔茨(现代管理学者):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
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 过程。 • 管理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11
第二节 经理们的管理工作
一、管理职能
•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 组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 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 组织的应变能力。
• 领导。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 目标作出贡献。
• 控制。控制是检查、监督组织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确保计划及组织目 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上述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12
社,1996.11
c, 周健临,《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12。
d, Richard L. Daft,《Management》,Fourth Edition,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7
3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 首先,要求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 其次,要求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