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D. 拉力的功率为200W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

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C. 拉力F的功率为20WD. 拉力F的大小为90N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

(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A. η2>η1>η3B. η1<η2=η3C. η1=η2=η3D. 以上说法都不对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

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A. P甲>P乙B. P甲<P、乙C. W甲<W乙η甲<η乙D. W甲=W乙η甲<η乙6.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物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滑轮》教学设计

12.2《滑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滑轮是是常用的简单机械。

教学一开始,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滑轮的结构特点。

从实际应用中是认识滑轮的两种用法定滑轮和动滑轮。

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的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

但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分寸。

因为这个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装置装配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滑轮有一些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刻,本节内容让学生使用滑轮,对于滑轮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了解滑轮的存在,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认识滑轮不困难。

但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连接实验装置,探究滑轮工作特点,学生因为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存在着不少困难,甚至有些学生会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滑轮的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滑轮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设计的意图】采取“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通过讨论分析、应用举例、练习巩固对本节内容更深的理解。

强调以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为主,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请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活动讲授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A.F1最大B.F2最大A.F1>F2>F3B.F2>F3>F1第二课时我们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滑轮作业设计方案》

《滑轮作业设计方案》

《滑轮》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滑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以及力的作用。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滑轮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三、设计内容1. 实验仪器准备:滑轮、绳子、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2. 实验步骤:(1)将滑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绳子将物体挂在滑轮的一端;(2)用手轻轻拉动绳子,使物体开始运动;(3)记录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改变物体的重量,重新进行实验,观察结果的变化;(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滑轮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四、设计要求1. 学生要认真准备实验仪器,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 学生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3. 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共同探讨滑轮的原理和力的作用;4. 学生要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评判标准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实验步骤进行;2. 实验数据是否准确,是否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3. 实验报告是否清晰明了,是否能够准确总结实验结果和提出见解;4.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参考资料1. 《物理实验教程》2. 《高中物理实验指导书》3. 《实验报告写作指南》七、实施计划1. 实验时间:2小时2. 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3. 实验人员:班级所有学生八、总结通过本次《滑轮》作业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滑轮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参与实验,积极思考和讨论,取得良好的进修效果。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A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A案)

定滑轮的实质
l2 l1 O
动滑轮实质 F1
O
·
l2
l12
F2 F1=1/2F2
三、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1.用两个滑轮组成滑轮组来提升钩码。 2.组内共同分析: (1)你们组装的滑轮组有哪些优点? (2)你们组装的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承担重物? 拉力应该是物重的多少? 3.测量物重(滑轮和钩码总重)和拉力, 对数据进 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值 之间存在不同的原因)。
一、滑轮的使用
1.借助一个滑轮和细绳将两个钩码竖直提 高,每个小组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 (可参考课本82页图12.2-3)。 2. 比较观察:使用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将 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有哪些不同之处?
友情提示:为便于继续学习,完成组装后请固定好滑轮。 展示内容: 1.展示你们组装的滑轮 2.说出两种滑轮在使用时的不同之处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人教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作 者:山东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宫丰花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 汲取知识,知识在 观察中可以活跃起 来
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滑 轮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 和动滑轮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的特点。 3.能组装滑轮组,会分析判断滑轮组使 用的特点。
友情提示: ①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调零 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拉力保持一定
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二: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或 费距离)
次数 物体升高的 定滑轮绳子自由 动滑轮绳子自由 格数/格 端移动的格数/ 端移动的格 格 数/格 1 1 1 2 4 2 2 2 3 3 3 6 分析数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 不省也不费 (省、费)距离。使用动滑轮 费 ( 省、费)距离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2。

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

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生思考、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

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解释实际问题中,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第二节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从学生的亲历出发,提出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学生的学习才会扎实、有效。
培养学生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让他们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归纳学生的发言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巡视指导,解决探究困难。
引导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拓展实验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其拉力的大小及拉力移动的距离跟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有何关系
三、交流与反馈
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理论分析,寻找一下滑轮组的规律
总结:有几股绳子承担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用的拉力就是特征的几分之一。
且: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2、F=G物/n(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F=(G物+G动)/n(不计摩擦、绳重);
3、s=nh,h为重物上升高度,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4、V拉=nV物,V拉为拉力移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
其中:n为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四、运用拓展
A.F1B.F2 C.F3D.F4
4、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用26牛的拉力,匀速提起50牛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A重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导学案新人教版

滑轮、杠杆分为哪几类?各类杠杆的特点是什么1、使用过程中,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动,这样的滑轮叫尝试画出下图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支点、动力、通过作图你发现: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不相等)此可知,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动滑轮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倍,由此可知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

知识点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表一表二、钩码G= 1 N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G= 1 N弹簧测力计F=______N,,与钩码重力(进行比较,F G(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改变力的 。

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物体上升h ,绳子自由端前进表二中:动滑轮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 ,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物体上升h ,绳子自由端前进2、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出是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成杠杆。

图4中杠杆的支点在哪里?,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

即:使用动滑轮省 。

针对练习1.右图1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2、如图2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 1、F 2、F 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 1最小B.拉力F 2最小C.拉力F 3最小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3. 如图3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 120牛,滑轮重力不计。

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 和B 时,F A 为 牛, F B 为图3图4图1图2____甲乙如果讨论在小组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二、滑轮快乐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二、滑轮快乐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二、滑轮快乐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0、2 滑轮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本质及其作用。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3、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4、通过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及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提问:杠杆可以分成几种?省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阅读课本图12、2-1 并讨论:要将一袋大米提到二楼,他是向什么方向用力的?为什么胖子能拉上去,但首瘦子不行,这个装置能省力吗?升国旗时,是向哪个方向拉绳子的呢?(二)探究新知阅读教材82-83 页相关内容,完成:1、结合图12、22,自主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滑轮定义省力情况优点不足实质定滑轮动滑轮2、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组成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并完成想想议议针对训练1:完成课后题第1 题4、阅读并思考 P83-84 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组内合作完成科学世界内相关问题。

针对训练2: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和斜面?(三)达标训练1、如图一均匀杠杆 A 处挂2 个钩码,B 处挂1 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 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A、杠杆仍平衡B、杠杆左边向下倾C、杠杆右边向下倾D、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2、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 ABC、OBD 和 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 ABC 是省力杠杆,OBD、OED 是费力杠杆;D、 ABC 是费力杠杆,OBD、OED 是省力杠杆。

3、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它们的牵引力 F 甲F 乙31,速度 V 甲 V 乙41,车重G 甲 G 乙21,则在相等时间内牵引力做的功 W 甲 W 乙为()A、31B、61C、121D、2414、如图是一台常见案秤的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滑轮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D. 拉力的功率为200W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

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C. 拉力F的功率为20WD. 拉力F的大小为90N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

(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A. η2>η1>η3B. η1<η2=η3C. η1=η2=η3D. 以上说法都不对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

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A. P甲>P乙B. P甲<P、乙C. W甲<W乙η甲<η乙D. W甲=W乙η甲<η乙6.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物重G,用它们分别将物重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F甲<F乙B. F甲>F乙C. η甲<η乙D. η甲=η乙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B. 以滑轮为参照物,物体A是运动的C. 物体A前进1m,重力做功200 JD.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5N9. 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用力F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的功率为10W,物体A重150N,则A. 拉力F的大小为40NB. 拉力F做的功为6JC. 物体A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D. 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10. 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图所示的装置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其示数为2N,不计绳重、弹簧测力计重、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则()A. 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2NB. 水平桌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6NC. 在1s内拉力F做功12 JD. 在1s内拉力F的功率为4W11.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重1000N,物体B重600N,此时物体B恰好能匀速下降;当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在5s内匀速向左移动1m,若不计动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F为300N ,拉力F的功率为60WB. 拉力F为600N,拉力F的功率为120WC. 物体A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600ND. 绳子拉力对物体B所做的功为600J12.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体积相同的重物A、B。

已知A和B的密度之比为1:3,甲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甲,且G甲:G A=1:3;乙滑轮组中动滑轮总重为G乙且G乙:G B=1:2。

若使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把物体A、B匀速提升高度为h A、h B,且h A=2h B(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和两滑轮组的总功率之比分别为()A. η甲:η乙=3:4B. η甲:η乙=9:8C. P甲:P乙=4:3D. P甲:P乙=16:2713. 用滑轮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如果每个滑轮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都相等,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及在绳端所用的拉力F1:F2分别是(不计轴处摩擦及滑轮架的重)()A. 2:3 9:8B. 3:2 9:8C. 1:1 3:2D. 3:2 1:114. 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A. 乙的机械效率75%B. 乙的机械效率80%C. 拉力F1做的功与拉力F2做的功之比3:2D. 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力之比3:115. 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A. 力F1做功的功率大B. 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C.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D. 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16. 一个质量为70 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石板的托板)提升石板。

已知托板重200N,每块石板重1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在4s内匀速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

那么,该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石板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取g =10N/kg)()A. 该工人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做的额外功一定是500JB. 该工人在4s内提升10块石板升高2m的有用功率一定是500WC. 此装置动滑轮的质量是5 kgD. 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82.1%(结果保留1位小数)17. 如图所示,每个滑轮均重12N,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物体移动了8m,拉力F所做的功为1280 J。

若不计绳重及机械内部摩擦,则()A. 拉力F的大小为60NB. 滑轮组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1184JC. 拉力F的功率为32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2.5%26.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70N,拉力F的功率为P1=80W,在10s内拉力F做的功为W1;若将滑轮组绳端的拉力换为F2,在拉力F2的作用下物体A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在10s内拉力F2做的功为W2。

忽略滑轮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40N ,W1=800 JB. F2=35N, W2=140JC. P2=160W, W=1600 JD. W1=700 J,W2=700 J18. 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

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

则下列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A.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B.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C.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D. 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1m/s19. 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密度为ρB,受重力为10N,动滑轮受重力为1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物体B在水中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

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A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s,拉力做功为2.5 J 。

若撤去水平拉力F,物体B刚好在水中匀速下降(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正确的是()A. F=5NB. F=10NC. η=90%D. ρB=10×103kg/m320. 用滑轮组将密度为 2.8×103kg/m3,质量为56kg金属块完全在水中匀速提升0.5m,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F,动滑轮中120N,如图所示。

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是平衡力B. 拉力F的有用功是280JC.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200N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21. 图中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

物体A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s内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0.2m。

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4m/s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7.5%C. 天花板对滑轮组的拉力为10ND. 滑轮组对物体A做功的功率为1.6W22. 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80N的物块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A. 2s内,拉力F移动的距离为0.4mB. 拉力F的大小为40NC. 2s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对物块A所做的功6 JD.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5W23.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是受的阻力为56N ,拉力F1的功率为P1。

若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拉力F2的功率为P2 。

滑轮自重和绳重忽略不计。

则下列正确的是()A. F1=168N P1=225WB. F2=210N P2=35WC. F1=3 F2 P1= P2D. F1= F2 P1=3 P224. 如图所示,滑轮组在拉力F1的作用下,拉着重6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F1=150N,物体A 运动的速度为0.6m/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f1,拉力F1的功率为P1。

当滑轮组在拉力F2的作用下,拉着物体A以速度V2在此水平面上匀速移动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为f2,拉力F2的功率为P2 , P2=3 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