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
册电子课本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七年级生物上册
目录
致同学们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生态系统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Ⅱ号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科学·技术·社会从古老的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科学家的故事他发现了细胞中神奇的物质核酸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PPT课件

植物
动物
真菌
细菌
按生活环境分类:
陆 生 生 物
水 生 生 物
按
用
途
分
类
:
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
小结: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按 形态结构特点 分为 按照 生活环境 分为 按照 用途 分为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畜 家禽 宠物
D 1.下列哪项不属于调查?
A 人口普查 B 森林资源调查 C 水资源抽样调查 D 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2.以下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狗尾草、火炬
阴暗(纸板) 明亮(玻璃板)
④实施探究方案:(制作记录表格:)
平均值 环境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 暗 明
⑤得到结果、分析结果:(取平均值)
⑥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做完实验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 的自然环境!)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
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A、合作
3.调节气候,提供丰 富的海产品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下去。枯叶蝶竹节
虫
变色龙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退耕还林(草)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沙地种植植物
【初中生物】2024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家族中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生存的环境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生物他们颜色状态都不同,但是都属于一个品种,如两千多种的品种菊,那么就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相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5、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6、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7、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9、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按照大小和从属关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林奈的研究使分类学成为一门科学,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1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学说”。
11、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
12、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13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4、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此实验中设计的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毒液;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第二章细胞1、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件

视察与思考
生物
生石花
视察与思考
非生物
钟乳石
科学方法 —— 视察
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照相机
尺子测量
科学方法 —— 视察
牛
驴 马
科学方法 —— 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 4.调查过程如实记录,不要仅凭个人喜好。 5.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问:如果是调查广州花都区初中生的平均身高呢?
蝌蚪
用鳃呼吸
皮肤呼吸
青蛙
特征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三 种 排
呼气
泄 方 式
排尿
出汗
生物在生活过程中, 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 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 体外。
特征四:生物能生长和繁育
+
特征四:生物能生长和繁育
孵小鸡
破壳而出的幼鳄
特征四:生物能生长和繁育
种子萌发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 定阶段,就开始繁育下一代
莲与蜻蜓
蚂蚁
河虾
鲫鱼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 类根据和分类结果。
答案: (1)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和植物,凤眼莲和莲属于植物, 蚂蚁、蜻蜓、河虾、鲫鱼属于动物。 (2)根据生活习性可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凤眼莲、莲、 河虾、鲫鱼属于水生生物,蚂蚁和蜻蜓属于陆生生物。
我能行
1.下列选项中天杨树落叶
B.珠穆朗玛峰每年上升3.7厘米 D.小草发芽
2.鲸浮在海面上时,会喷出雾状水柱,这是哪种生命现
象( A )
A.呼吸 B.生长 C.发育 D.捕食
我能行
3.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岩石圈的表面
水
圈
大气圈的底部
的 大
部
生物圈的范围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1、动植物种类较为 繁多,生态系统结 构较为复杂,自动 调节能力较强。
2、调节气候。森林 在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有“绿色水 库”、“地球之肺” 之称。
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参与循环。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容易被吸收, 又不易被排出,因此有毒物质就沿着食物链 逐渐累积起来,越是处在较高营养级的生物, 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浓度越高。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动物 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 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叫生 (1态)生平态衡系。统中的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
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A、合作
提示:在调查过程中,如果调查范围过大,不能逐一调 查时,可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即抽样调查。
人口普查
森林资源调查
调查校园生物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 选择调查范围 2 分组 3 设计调查路线 4 调查 5 归类 6 整理
注意事项:
1、首先设计一个调查表。
2、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认真观察,如 实记录。不能凭个人好恶取舍。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5、植物绿色部分细胞转换能量: 16、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脱氧核糖核 酸), DNA上有指导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 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而细胞的控 制中心是细胞核。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物 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细胞学说: 1.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能够产生新细胞。
4、常用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非常微 小的生物可直接做成装片。
5、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 (制作步骤:擦 →滴→撕→展→盖→染→吸)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透明 薄膜 (4)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5)盖:盖盖玻片,先接触水滴,从水滴一边缓缓/轻 轻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6)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吸: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使染液浸润 标本的全部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 乘积。10X40=400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 到的物象是倒像) (3) 将视野中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同向(像)法—— 偏哪移哪。(例:看到物像在右上,玻片也向右上移 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 多,物像越小,视野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 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 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高倍镜下不能 转动粗准焦螺旋)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 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11)光线不能通过不透明纸,只能观察被光穿透的物 体。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12)凹面镜聚光。调亮视野可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调 暗视野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七年级生物成绩之所以很差,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对生物理解透彻,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3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来阅读。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3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等等关系。
3、科学探究①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①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②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撰写调查报告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如果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1)大气圈: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其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目标:
(1)知识目标:
1、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记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重点:完成本章节内容的识记和把握,理解、记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尽量先凭记忆完成,然后针对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
能;生物能;生物能;除
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
的,制定合理的,有时因范围较大不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
收、
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呼吸,吸入,呼出。
5.、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的排废途径有、、等。
6、生物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
例如,大多数植物利用产生的萌发成幼苗;鸟类利用,而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使个体增多。
7、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将生物分为和等;按照
分,可将生物分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它们是。
导学篇
重、难点点拨(温馨提示: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共同特征。
熟记并运用所学知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生物必然具备他们的共同特征;反之,不具备其共同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这也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其中,有一个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却不具备细胞结构。
例题: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 B、珊瑚 C、珊瑚虫 D、智能机器人
2、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是包括葡萄糖、淀粉等在内的含有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物质。
与二者联系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实现“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生产者),而生物的呼吸则实现了“有→无”的转化。
另外因为动物体内不能自己产生有机物,所以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他们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植物或动物)为食,即只能进行“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消费者)。
试回答:任何生物都能进行呼吸吗?呼吸作用的产物你能说出两种吗?、
3、动物体的排泄途径有、、。
注意理解植物中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种排泄方式。
4、正确理解三种分类方法(实际上生物的分类方法不知这些),它们是互不影响的。
比如:狗是第一种分类中的“动物”,它还是第二种分类中的“陆生生物”,也是第三种中的“宠物”。
知新篇
牛刀小试(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不会的提交小组或班内解决):
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剧烈的运动
B、光合作用
C、捕食
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态,种类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细菌
C、器官
D、组织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暴雨越下越大
B、夏天桔子皮上的霉菌越长越多
C、久旱的田地裂缝越来越宽
D、汽车越跑越快
4、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
B、细胞结构
C、生长现象
D、新陈代谢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
A、出汗
B、排尿
C、呼气
D、排出粪便
6、“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
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7、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快速运动
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8、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A、蘑菇由小长大
B、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
C、鸟产卵、虎产仔
D、鲸呼吸时产生水柱
9、“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C、病毒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D、病毒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10、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除用肉眼外,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都是观察的用具
C、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不需要做记录
11、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分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因为()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释放过多的氧气
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表明()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
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
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
14、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A、美化环境
B、生长
C、获取营养物质
D、生殖
15、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类为()
A、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B、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C、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D、有用的、无用的
16、下列生物归类的方法正确的是()
A、青蛙、玉米、海带是陆生生物
B、狗、鸡、鸭是家禽
C、松树、蘑菇、小草是植物
D、玉米、小麦是作物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
A、人口普查
B、森林资源调查
C、水资源抽样调查
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过程中应尽量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不喜欢的不记或少记
B、调查时看见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应该采集回来
C、为了采到合适的标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险也是可以的
D、调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19、下面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
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
四、自我小结,一对一检查掌握情况: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