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多篇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一、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

有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6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生:①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或实地考察大自然。

(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

)2。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生物实验教案初中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材料:
1. 青菜叶片
2. 显微镜
3. 盖玻片
4. 剪刀
5. 含有碘液的滴管
步骤:
1. 将青菜叶片放在显微镜下,用剪刀剪下一块小碎片。

2. 将青菜叶片碎片放在盖玻片上,加入一滴碘液。

3. 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叶片中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等。

4. 细细观察并记录每个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组成。

5. 细胞结构的观察结束后,将盖玻片上的叶片碎片丢弃。

结果分析:
1. 观察到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它具有透明性,且厚度不一。

2.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呈现出绿色颗粒状的结构,参与光合作用。

3.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

拓展实验:
1. 观察其他植物组织的细胞结构,如根茎、果实等。

2.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探究不同组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注意事项:
1. 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碎裂。

2. 碘液具有刺激性,使用时要小心谨慎。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评估方法:
1. 观察记录的细胞结构特征和结果是否准确。

2. 对植物细胞结构的描述是否清晰具体。

3. 实验中是否遵守实验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初一七下生物实验一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教案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制订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测量食物中有能量,明确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进一步地比较实验测量数据,明确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使用温度计、酒精灯,还了解到实验会有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这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并且对本实验中的“能量”有科学的认知,即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但是如何感受到化学能的存在,他们可能并没有思考过。

同时,能量的多少怎样测定更是难点。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使用过一些实验器具,但没用过温度计、酒精灯,在本实验中要培训学生使用,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课下培训。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步骤的知识,对于本实验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认同食物中含有能量,能够通过燃烧食物的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理性思维:通过开放性的实验问题设计,能够说出有创造性的见解。

能得出科学测量、减小实验误差的有效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实验活动的过程,体验、尝试,总结出科学实验探究中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在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学会关心、互助、合作、创新的去解决问题。

4.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实验误差产生原因,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验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种简易测定能量的方法,了解不同食物所含能量是不同的。

2.学会对探究数据的处理,解决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难点:1.对所测得的数据解读和分析。

2.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选择启发式科学实验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六、课型课时探究性实验课1课时七、教学过程附:板书提纲测定某些食物中的能量一、某些食物中含有能量化学能燃烧光能、热能二、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计算公式:1g食物释放的能量=4.2*清水体积*(实验后温度-实验前温度)/食物质量三、减小热能散失的方法附:《生物学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评分要点。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白话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七年级生物教案下册篇一1、知识与技能a.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b.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a.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说明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的同时还释放出氧气。

c.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二)解疑导拔,合作探究实验指导: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实验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5个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气体释放情况,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实验材料:
1. 鲜豆子植物叶片
2. 水槽
3. 放大镜
4. 水杯
5.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鲜豆子植物叶片放入水槽中,加入足够的水,确保叶片完全浸泡在水中。

2. 遮挡一部分水槽,使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3. 在强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在弱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的气泡释放情况,并记录下来。

5. 取出叶片,将其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气泡释放情况。

实验结果:
1. 在强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多。

2. 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释放的气泡较少。

3.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气泡停止释放。

实验总结: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比较它们的光合效率。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并能够准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材料:洋葱片、显微镜、盐水溶液、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洋葱,在显微镜下切取一小块叶片,并将其放入盐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使其软化。

2.用镊子将叶片取出并放在带有两滴水的玻璃片上。

3.轻轻压住叶片,用另一块玻璃片向下刮,以释放细胞内容物。

4.将盖玻片贴在玻璃片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以避免空气泡现象。

5.将制好的玻璃片放入显微镜中进行观察。

6.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胞核、质壁、液泡等植物细胞结构。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其速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培植物、盆土、光照仪、测光计等。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两株健康的水培植物,并将其分别置于光照强度不同的环境中,如室内、阳台、日光灯等。

2.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每组都有足够数量的植物样本。

3.使用测光仪测量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强度,并记录下来。

4.每天固定时间进行测量,记录下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

5.根据数据变化判断不同环境与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并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操作。

实验材料:新鲜洗净的卵清液(鸡蛋)、玻璃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取一个新鲜的鸡蛋并打开,将其中的卵清液倒入玻璃杯中。

2.用一滴卵清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压在上面。

3.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使用调节装置和镜头来调整焦距和倍数。

4.观察并记录卵清液中可见的动物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膜等。

以上是三个简单的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与指导教案,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观察技巧和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每个实验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展和探究,以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豆子、土壤、小盆、水壶、标签、铅笔、尺子
实验步骤:
1. 将豆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2. 在小盆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用铅笔在土壤表面留出几个小孔。

3. 将发芽后的豆子分别放入土壤的小孔中,轻轻地将土壤覆盖在豆子上。

4. 在小盆的一侧标示出种植的豆子的品种和日期。

5. 给小盆中的植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6.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每个阶段的变化。

7. 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避免其他杂物影响实验结果。

2.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注意给植物适量的光照和水份,避免植物长势不佳。

4. 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实验评价:
1. 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实验结果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够总结出植物的生长规律性;
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延伸:
1. 可以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生长对比实验;
2. 可以进一步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土壤、光照、水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舌尖上的中国》制作馒头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描述馒头的味道,学生可能会回答馒头是没有味道的、甜的或是刚开始没味道后来变甜;接着我会提问学生馒头味道变化的原因,学生能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出,馒头进入口中由淀粉变成麦芽糖,淀粉没有味道,而麦芽糖是甜的,所以味道会变化;最后抛出一个问题: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呢?由此引入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二)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吃馒头的过程和口腔的结构进行猜想。

学生能根据牙齿猜测与牙齿咀嚼有关,根据舌头猜测与舌头搅拌有关,根据唾液猜测与唾液分泌有关,根据体温猜测与温度有关或是根据吃馒头时间的长短猜测与时间有关,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根据控制单一变量原则来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出影响因素是哪个或者哪些。

(三)制定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馒头成分变化的原理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证明与前面猜测的因素是否有关系,每个小组讨论证明其中一种因素影响的实验方案并上台书写。

由馒头在口腔中的正常消化过程,学生可以讨论出对照组:在试管放入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可以通过检测淀粉来观察颜色变化得出实验结果。

对于证明各因素的实验方案可能如下:
1.与咀嚼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块状馒头、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2.与舌头搅拌有无关系:试管中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静置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3.与唾液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蒸馏水,在37℃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4.与时间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37℃水浴下搅拌15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5.与温度有无关系:试管放入等量馒头碎屑、唾液,在20℃水浴下搅拌30s,加入碘水溶液检测。

对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并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