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共14张PPT)

3、表现: (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 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1、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是怎样被 处置的?
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2、最终德国被分裂,主要原因是什么?
4、当今世界格局特点:①一超多强②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小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阶段 二战后 至50年 代中期 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两极对峙格 局的形成 主要表现 “铁幕”演说、杜 鲁门主义、马歇尔 计划、北约组织;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 报局、经互会、华 约组织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 国、中国振兴以及不 结盟运动的兴起 认识 ①国家利益和意 识形态的冲突是 两极格局形成的 主要原因。②世 界多极化趋势的 根源在于世界经 济力量结构的多 极化发展趋势。 ③新的国际格局 的形成需要一个 长期复杂的过 程,但多极化不 可逆转。④多极 化既带来了机 遇,也带来了挑 战。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1991、1992) (2)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也是北 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 威胁当今和平的三大因素: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恐怖主义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②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首发】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22张PPT)

会
遭
党
导
总 部 大
1999年5月8日, 中国楼驻南大
弹 袭 击
使馆被袭击。
排队领取食 品的科索沃 难民
记者邵云环 许杏虎和妻子朱颖 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
伊 拉 克 战 争 中 的 儿 童
9·11事件现场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
知识整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世界形势
两极格局瓦解,暂时 “一超多强”
1990年剧变 并一分为五
1991年剧变
1989年剧变 1990年剧变 1993年分裂
1989年通过 暴力发生剧变
1990年剧变
材料: 美国《时代》周刊用‘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剧
变事态,即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 民主德国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西方的和平演变
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 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 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
媒介:意识形态、经济贸易、技术援助、“人权 问题”、宗教势力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过:
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取代科学社会 主义;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拆除柏林墙
欢庆德国统一
材料:
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 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 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 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 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 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剧变有 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1989年波兰统一
工人党下台,1990 年波兰团结工会主 席瓦文萨当选波兰 总统
1989年—— 开放柏林墙,民 主德国的人大量 涌入西柏林。
1990年9月—— 签订德国统一条约, 两德合并。
问题1:材料一表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结果如何?
材所料谓一“:新戈思尔维巴”乔夫改上革台的后最进终行目了1标98、5年实进质行分经别济改是革什,么19?88有年何转 而影进响行?政治改革。
图一 1945年两人分离,无法握手
图二 1965年两人对立,各帮其主
A.图一表明“冷战”开始
B.图二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C.图三表明苏联解体后德国实现了统一
D.图三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图三 1989年墙倒以后,两人拥抱
【例题分析】本题利用漫画考查德国历史的演变。“冷战”开始于 1947年,A项错误。B项正是柏林墙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对峙 的反映,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 【答案】 D
【参考答案】 (1)结果:经济困难重重,失败。最终目标是用“全人 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 学社会主义。实质:是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 影响: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东欧、苏联局势动 荡。 (2)东欧剧变。波兰是第一个剧变国家。方式:和平方 式为主(波兰)、并入方式(民主德国)、流血方式 (罗马尼亚)等。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 问题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有何启示?
•苏45①.【成西.解联启答 的放方示案 联解思世:提 合想体示体,界。】实产的事11.9生苏求9观1联是年的点,由底从影一是苏本个联错响国主解国误权体:情国的。出家发。解,体走为中1国1个特色主的权社国会家主组
人教版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20张PPT)课件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年4月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0月 1990年11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1)欧盟的成立(1993年)和扩大
前身:欧共体(1967年)
扩大:12国(1993年)—25国(2004年) —27国(2007年)
发行单一货币:欧元(1999年) 影响: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国家的实力和提高了
它们的国家地位;加强了多极化趋势。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而复杂的过程
知识整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形势
缓和与紧张 ;和平与动 荡并存
单元知识结构
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 美苏社会制度、意识战
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
情报局
经互会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1)科索沃战争(1999年)
——北约轰炸南联盟 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 一个主权国家
(2)“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9.11) 3、威胁世界和平的三大因素
地区冲突、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
两极格局瓦解后(或“冷战” 结束后),世界格局有何突出特 点?
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1989—1991年)
(2)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 发生根本性变化。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方向上:放弃了社会主义方向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备课资料: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1)情况: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②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2)影响: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 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 苏联解体(1)经过: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结果: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 原因(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2. 国际形势的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 表现(1)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1年,南斯拉夫发生内战,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原南联邦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②概况:201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狂轰滥炸。
③影响: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19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共53张PPT)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特征: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的主流)。
2、动荡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 盾相继爆发; ②美国等国家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③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 新冲突。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能源 危机、全球变暖等。
(2)外因: (1)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 分裂、脱变 (2)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 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 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从而在不动 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西 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成功范例。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 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利比亚战争
巴以冲突
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 民族矛盾 领土争端
巴以冲突
多年来的血雨腥风,在 巴以冲突中已有一万多 人死亡。
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二: 种族矛盾
种族矛盾
南非布隆方丹的学生们举行游行,抗议白人学生摄制侮辱黑人视频
1991年底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
(二)、苏联解体
2、催化剂: “八一九”事件 3、标志: 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的
建立(1991、12) 4、实质: 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5、影响:
沉重打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使其力量遭受重大挫 折,陷入了低潮;同时也促使社会主义力量从中吸取 教训,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对当今的 启示。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由社会主义 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说明了③正确,但只是社会主义
在这一区域的失败,故①错在“在全世界遭到全面失败”;
东欧剧变的原因是照搬苏联经验最终导致本国积重难返的政
治、经济局面,说明了②④的正确性。
[答案] C
[探究升华] 美国教授威廉·沃尔夫斯的文章指出:“在未来很长
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不会被取代。 现在并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 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 你认为威廉·沃尔夫斯这样说的主要理由何在? 提示:在当今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美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等综合实力仍将是最强的,仍将在国际关系体系中
①取代 苏联 在联合国的地位,军事力量与美国匹敌。
②国内经济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
霸权主义 。
3.特点
呈现“ 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4.评价 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 发展趋势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 单极世界 。 (3)其他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表现 (1)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 正式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2)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 席位。 (3)俄罗斯:
晨背关键信息
第八 单元 当今 世界 政治 格局 的多 极化 趋势
第27 课 世纪 之交 的世 界格 局
NO.1
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雷日科夫《大震荡的十年》 《苏联史论》287页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 改革有哪些认识?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 和“公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 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 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 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表现:
(1)美国 (2)欧盟 (3)日本 (4)俄罗斯
(5)中国
为什么这个几个国家(地区)能够成为 主要的世界力量?
为什么这个几个国家(地区)能够成为 主要的世界力量? 1、美: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国力无人能比 2、欧:一体化进程扩大了西欧的力量, 能与美国抗衡 3、日:世界经济大国 4、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核俱乐部主 要成员 5、中: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是 联合国面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 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1)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 激烈的动荡;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 力发展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⑴两极格局已瓦解 ⑵美国欲构建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⑶多个国家主张推进多极化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美国
俄
罗
斯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 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 协定,要求取消苏联。12月21日,俄罗斯等 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 首脑会议。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 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 克里姆林宫降下了苏联国旗。12月26日,苏 联正式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3.原因: 内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苏联解体
1.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②1990年,苏共放弃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 ④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解体 2.含义: ①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主化。
⑵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总 体格局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变化过程?导致这种 演变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答:1. 总趋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演变。 2.过程: (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 标志)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大力量崛起)两极格局 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3)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4)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 极化趋势加强。(多种力量对美国的竞争和制约)
二、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一)基本特点 1.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发展
(二)国际局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动荡的表现: (1)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 (2)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 (3)2001年“911”事件
3.解体原因 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积累的矛盾和危机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误区 ③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4.主要影响:
①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②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盟和北约扩 大),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③严重打击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
(三)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 ⑴70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 动兴起以及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⑵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两极格局瓦解的 根源。 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瓦解的直 接原因。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
①政治上: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国际 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②军事上: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③经济上: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5)中国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一) 东欧剧变
1.表现
波兰
1989年,第一个
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 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团结工会 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面动 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 ”,使局势平稳下来,但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 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的解体
多极化世界的加强
一、两极格局的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战争(二战)后期,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 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发展为人 民民主革命。„„东欧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有: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改 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取决于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4.史实: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的解体。 (2)欧共体和欧盟成立和发展壮大,日本的崛起,挑战 美国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 (3)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 (4)中国的振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 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5)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推动。
民主 德国
1990年, 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1990年民主德国 并入联邦德国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 上台执政 1993年国家分裂为捷克共和国 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1990年匈牙利共产党 地位被取缔
1990年南联盟分裂为 五个独立的国家
2.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革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 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 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 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 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 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 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①目标:建立单极世界; ②行动: 1998对伊拉克空中打击; 1999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发动伊拉克战争;
③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欧盟
①背景: “冷战”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过程: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影响: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